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展开1.(1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清代瓷盘B.明代书轴
C.西周铜鼎D.宋代石函
2.(1分)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建立水网循环体系
3.(1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量子点组成中常含镉等元素。如图是镉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质子数为48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D.镉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4.(1分)某去污爆炸盐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碳酸钠中含有5种元素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碳酸钠中阴离子的符号为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为+1价
5.(1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
D.硫在氧气中燃烧
6.(1分)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大约需要10万个这样的分子才能达到人的发丝直径那么宽,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g
C.“奥林匹克烯”由碳、氢元素组成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7.(1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8.(1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保持不变
9.(1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B.混合物:碘酒、98%硫酸、冰水混合物
C.氧化物:蒸馏水、生石灰、熟石灰
D.可燃性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10.(1分)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C.安全观: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D.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1.(1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1分)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二、非选择题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国防金属——镁。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
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金属镁发现和冶炼比较晚,其原因是 ;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4)飞机上使用的镁铝合金相对于金属铝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14.(6分)利用下列装置可进行碳的氧化物制取和性质实验。
(1)A和B装置都可用来制CO2气体,与A相比,B的优点是 。
(2)用C装置可以检验CO2,写出化学方程式 。
(3)CO2通入D中,观察到棉球④比①先变红,棉球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具有 性质。
(4)描述E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 。该实验中尾气应怎样处理 。
15.(6分)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某国际空间站水气整合系统。
(1)尿处理系统:采用蒸气压缩蒸馏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旋转蒸馏,再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冷凝,实现了从尿中取水,可以利用该技术对尿进行处理,其依据是尿中的水和其他物质的 不同。
(2)水电解系统:
①通过该系统内的反应,满足航天员供氧需求,该反应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
②在该系统中,当正极产生20mL气体时,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mL。
(3)水净化系统:水净化系统用到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氧,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
(4)萨巴蒂尔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6分)某“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00℃以上,保温时间达2~3小时。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活性炭、碳酸钠、氯化钠等组成;
②铝粉与强酸、铝粉与强碱溶液(2Al+2H2O+2NaOH═2NaAlO2+3H2↑)都能迅速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③2HCl+Na2CO3═2NaCl+H2O+CO2↑。
④Na2CO3溶液呈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Ⅰ、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实验探究1】
(1)图1所示进行实验,加水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温度迅速升高,烧杯中 (填实验现象);瓶内温度很快下降。
【实验分析1】除生石灰与水反应外,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如铁粉的锈蚀。
【实验探究2】为研究铁锈蚀放热的影响因素,用图2所示装置同时进行四组实验,测得实验开始后600s内瓶中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所用试剂X的组成及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分析2】
(2)通过实验比较活性炭和食盐对铁粉生锈速率的影响大小,结论是 。
Ⅱ、探究发热包的成分
【实验探究3】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研究发热包的成分:
步骤1: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2:另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停止后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分析3】
(3)“步骤2”中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根据实验探究3,可确定该发热包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
【实际运用】
(5)从图中发热包使用注意事项中选一条给出合理的解释 。
注意:若答对第(6)、(7)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6)请另行设计实验直接鉴别该发热包中含有铝粉,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选填序号)。
a.稀盐酸
b.NaOH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7)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验证“发热包”中某一物质的存在(本题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不得使用) 。
17.(5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某化学社团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计算反应过程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若操作Ⅰ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会导致测定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2分)
1.(1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承载着文明的记忆。下列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
A.清代瓷盘B.明代书轴
C.西周铜鼎D.宋代石函
【解答】解:A、清代瓷盘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明代书轴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西周铜鼎是用青铜制成的,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D、宋代石函是用石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分)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禁止露天焚烧秸秆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公交车D.建立水网循环体系
【解答】解:A、露天焚烧秸秆产生空气污染物,所以要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故A做法符合该理念;
B、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物质,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B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C、新能源公交车不污染环境,故C做法符合该理念;
D、建立水网循环体系,可以节约用水,故D做法符合该理念。
故选:B。
3.(1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现和合成量子点的三位科学家。量子点组成中常含镉等元素。如图是镉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有关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镉属于金属元素
B.镉的质子数为48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
D.镉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解答】解:A、镉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8;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镉的质子数为4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镉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2.4,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1分)某去污爆炸盐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碳酸钠中含有5种元素
B.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碳酸钠中阴离子的符号为
D.过氧化氢中氢元素为+1价
【解答】解:A、过碳酸钠是由钠、碳、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有11个电子,分成3层排布,各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1,则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在过氧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1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验证氧气已收集满
D.硫在氧气中燃烧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6.(1分)如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奥林匹克烯”(lympicene)单分子图像,化学式为C19H12,大约需要10万个这样的分子才能达到人的发丝直径那么宽,堪称世界上最小的五环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奥林匹克烯”由31个原子构成
B.“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g
C.“奥林匹克烯”由碳、氢元素组成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1个“奥林匹克烯”分子由31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奥林匹克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9+1×12=240,故B错误;
C、“奥林匹克烯”的化学式为C19H12,“奥林匹克烯”由碳、氢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9:1,故D错误。
故选:C。
7.(1分)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解答】解:A、图中实验,软塑料瓶变瘪了,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造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图中实验,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可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
D、图中实验,不能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8.(1分)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22CH3OH。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故A说法不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9.(1分)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B.混合物:碘酒、98%硫酸、冰水混合物
C.氧化物:蒸馏水、生石灰、熟石灰
D.可燃性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解答】解:A、金刚石、石墨、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碳单质,故选项正确。
B、碘酒是由碘和酒精两种物质组成的,98%硫酸是由硫酸和水组成的,两者均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C、蒸馏水、生石灰(氧化钙的俗称)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氢气和一氧化碳均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1分)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B.守恒观: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C.安全观: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D.能量观: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正确;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是12:32,12g碳和16g氧气充分反应后碳过量,生成小于28g的二氧化碳,故选项不正确;
C、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1.(1分)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是采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原理来灭火,选项说法正确;
B、汽油能溶解油污,因此可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
C、外焰温度最高,因此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2.(1分)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50g甲能完全溶于50g水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
D.加压或升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
【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其含义是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t1℃时,50g水最多能溶解40g甲,故t1℃时,50g甲不能完全溶于50g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B、随着温度的升高,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说明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则t2℃时,丙和丁的溶解度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加压或降温能增加戊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国防金属——镁。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
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金属镁发现和冶炼比较晚,其原因是 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2MgO+C ;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和氧气反应,还与空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
(4)飞机上使用的镁铝合金相对于金属铝的优点是 硬度大 (写一点即可)。
【解答】解:(1)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由于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金属镁发现和冶炼比较晚;
(2)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3)由于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和氧气反应,还与空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所以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
(4)铝合金属于合金,相对于金属铝,具有硬度大的优点。
故答案为:(1)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2Mg+CO22MgO+C;
(3)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和氧气反应,还与空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4)硬度大。
14.(6分)利用下列装置可进行碳的氧化物制取和性质实验。
(1)A和B装置都可用来制CO2气体,与A相比,B的优点是 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
(2)用C装置可以检验CO2,写出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3)CO2通入D中,观察到棉球④比①先变红,棉球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 性质。
(4)描述E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 红棕色固体变黑色 。该实验中尾气应怎样处理 收集或点燃 。
【解答】解:(1)A和B装置都可用来制CO2气体,与A相比,B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故答案为: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
(2)用C装置可以检验CO2,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CO2通入D中,观察到棉球④比①先变红,棉球②③不变红。由此可得出CO2具有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的性质。
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
(4)E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实验中尾气应收集或点燃。
故答案为:红棕色固体变黑色;收集或点燃。
15.(6分)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某国际空间站水气整合系统。
(1)尿处理系统:采用蒸气压缩蒸馏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旋转蒸馏,再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冷凝,实现了从尿中取水,可以利用该技术对尿进行处理,其依据是尿中的水和其他物质的 沸点 不同。
(2)水电解系统:
①通过该系统内的反应,满足航天员供氧需求,该反应的能量转化方式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②在该系统中,当正极产生20mL气体时,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40 mL。
(3)水净化系统:水净化系统用到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氧,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
(4)萨巴蒂尔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CH4+2H2O 。
【解答】解:(1)尿处理系统:利用尿中的水和其它物质的沸点不同,将预处理后的尿液进行旋转蒸馏,再将收集到的水蒸气冷凝,实现了从尿中取水。
(2)①水电解时能量转化方式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由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当正极产生20mL气体时,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40mL。
(3)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以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故答案为:(1)沸点;
(2)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40mL;
(3)CO2+4H2CH4+2H2O。
16.(6分)某“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00℃以上,保温时间达2~3小时。兴趣小组对发热包的发热原理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铝粉、活性炭、碳酸钠、氯化钠等组成;
②铝粉与强酸、铝粉与强碱溶液(2Al+2H2O+2NaOH═2NaAlO2+3H2↑)都能迅速反应生成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热。
③2HCl+Na2CO3═2NaCl+H2O+CO2↑。
④Na2CO3溶液呈碱性,可以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Ⅰ、探究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实验探究1】
(1)图1所示进行实验,加水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温度迅速升高,烧杯中 有气泡产生 (填实验现象);瓶内温度很快下降。
【实验分析1】除生石灰与水反应外,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如铁粉的锈蚀。
【实验探究2】为研究铁锈蚀放热的影响因素,用图2所示装置同时进行四组实验,测得实验开始后600s内瓶中温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所用试剂X的组成及部分数据如表:
【实验分析2】
(2)通过实验比较活性炭和食盐对铁粉生锈速率的影响大小,结论是 食盐和活性炭均会加快铁的锈蚀,食盐和活性炭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
Ⅱ、探究发热包的成分
【实验探究3】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研究发热包的成分:
步骤1: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步骤2:另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停止后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
步骤3:将步骤2所得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实验分析3】
(3)“步骤2”中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 Fe+2HCl=FeCl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根据实验探究3,可确定该发热包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铁粉、活性炭、碳酸钠 。
【实际运用】
(5)从图中发热包使用注意事项中选一条给出合理的解释 发热包中的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要注意高温烫伤(合理即可) 。
注意:若答对第(6)、(7)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6)请另行设计实验直接鉴别该发热包中含有铝粉,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b (选填序号)。
a.稀盐酸
b.NaOH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7)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验证“发热包”中某一物质的存在(本题中涉及的实验方法不得使用) 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铁(或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能溶解,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碳酸钠,合理即可) 。
【解答】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且反应放热,所以加水后,观察到锥形瓶内温度迅速升高,烧杯中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2)实验③和④中变量是食盐,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加入食盐后,600s时的温度较高,说明食盐能加快铁粉的锈蚀,实验②④中变量是活性炭,相同条件下,加入活性炭后,600s时的温度较高,说明活性炭能加快铁粉的锈蚀,由实验①和④可知,相同条件下,活性炭和食盐均加入时,600s时的温度上升的更高,说明食盐和活性炭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答案为:食盐和活性炭均会加快铁的锈蚀,食盐和活性炭同时存在会大幅度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3)“步骤2”中最终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
(4)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该步骤无法确定是否含生石灰;另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停止后有黑色固体剩余,溶液呈浅绿色。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发热包中含铁,活性炭不溶于水,且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最后有黑色固体剩余,说明发热包中含活性炭,将步骤2所得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发热包中含碳酸钠,故根据以上实验,可确定该发热包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碳酸钠、活性炭、铁粉;故答案为:铁粉、活性炭、碳酸钠;
(5)发热包中的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要注意高温烫伤,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要注意通风,不能靠近明火;故答案为:发热包中的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要注意高温烫伤(合理即可);
(6)a、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产生气泡,该发热包中含铁,铁也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故加入稀盐酸,不能证明发热包中含铝粉,不符合题意;
b、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可以证明发热包中含铝粉,符合题意;
c、铝和硝酸钾不反应,不能证明发热包中含铝粉,不符合题意;
d、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但是铁也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故不能证明发热包中含铝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铁;或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能溶解,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碳酸钠,故答案为: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硫酸铜,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铁(或取少量发热包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稀盐酸,白色沉淀能溶解,则说明发热包中固体含有碳酸钠,合理即可)。
17.(5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某化学社团分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1)计算反应过程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若操作Ⅰ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会导致测定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0g﹣5g=5g,;
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
x=3.65g
答:反应过程中反应过程中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00%=18.25%
(5)若操作Ⅰ中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则滤液中还含有不溶性物质,会导致不溶性物质质量偏小,碳酸钙的质量偏大,所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品名:去污爆炸盐
主要成分:2Na2CO3•3H2O2
注意事项:使用时充分溶解于40~60℃的温水,分解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保存:避光、密封
适用范围:衣物,织物的杀菌和漂白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B
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汽油能溶解油污
C
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它们分子的元素组成不同
实验序号
试剂X的组成
600s时的温度/℃
活性炭粉g
食盐g
①
6
3
35.1
②
6
0
27.9
③
0
3
23.3
④
0
0
21.1
⑤
3
0
25.2
品名:去污爆炸盐
主要成分:2Na2CO3•3H2O2
注意事项:使用时充分溶解于40~60℃的温水,分解产生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保存:避光、密封
适用范围:衣物,织物的杀菌和漂白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B
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汽油能溶解油污
C
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
D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
它们分子的元素组成不同
实验序号
试剂X的组成
600s时的温度/℃
活性炭粉g
食盐g
①
6
3
35.1
②
6
0
27.9
③
0
3
23.3
④
0
0
21.1
⑤
3
0
25.2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页。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