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04)
    本试题共8页。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并同时将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 Ba-137 Au-197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伐木制舟
    C. 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C.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B.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C.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地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稀释
    4. 我国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荣获国际“镁未来技术奖”。下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镁原子核内质子数x=12B.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D.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阴离子
    5. 物质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6.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在水中发生分解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3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2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7. 下列关系图中“一”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放出大量的热
    B.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③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 ①②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改变
    8. 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NaOH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A. X与甲不发生反应B. X是稀硫酸
    C. 乙是BaCl2溶液D. 丙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一定是燃烧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各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碳酸钙固体
    C.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x的值为3
    B. 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3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物质、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1℃时,2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
    C.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浴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D. t2℃时,向8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5g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溶液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14. 为了探究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锌粉和银粉混合物ag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B. 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单质锌
    C. 滤液一定是无色
    D. 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ag
    15. 某实验小组用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3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不考虑溶质损失),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滤液的pH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B. bc段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0.88g
    D. 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按要求从氧气、氢氧化钡、二氧化硫、氯化银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______。
    ②一种可溶性的碱______。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④一种难溶性的盐______。
    (2)非遗文化赋予济南别样活力。文化传承,“化”说非遗。
    ①指尖上的非遗:“以面塑形,以形达情”。济南面塑,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欲检验糯米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宜选用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紫色石蕊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碘水
    ②舌尖上的非遗:“晶红竹贯千秋过,一如悲喜品酸甜”。在山楂蜜糖上密匝匝裹上一层芝麻,老济南酸蘸儿延续了济南人“舌尖上的历史”。山楂中含有大量柠檬酸(C6H8O7),柠檬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96g柠檬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③文物中的非遗:“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龙山黑陶选用龙山红胶泥为原料,经过复杂工艺烧制而成。从材料分类的角度,龙山黑陶属于______材料(填“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金属”之一)。
    ④文创中非遗:“巧手扎染,布里生花”。泉水扎染的主要染料来自于板蓝根中含有的靛蓝,从物质组成的角度来说,在靛蓝(分子式为C16H10N2O2)中,氮、氢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17. 今年3月1日,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做一个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1)①让竹木漆器重现光彩:大国工匠吴顺清采用神奇药水“复活”千年文物。漆器文物保护修复主要利用乙二醛(C2H2O2)的脱水技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乙二醛(C2H2O2)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之一)。
    ②点石成“金”,变废为宝:大国工匠潘从明能够准确把控万分之一的精准度,从铜镍冶炼“废渣”中同时提取铂、钯等6种以上稀贵金属。铂和钯都是汽车尾气装置中常用的催化剂,一定条件下,利用催化技术可以将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眼前是污水污泥,心中却是绿水青山:大国工匠杨戌雷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牢牢守护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解家乡河水的水质状况,兴趣小组同学用pH试纸检测某河水水样的酸碱性,简述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2)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物质的智慧。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海水晒盐:从海水中获得食盐是通过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实现的。析出粗盐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②粗盐提纯: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MgCl2、Na2SO4、CaCl2等可溶性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过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调节溶液的pH至7。其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______(填物质化学式)。
    ③海水提镁:以海水或卤水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制取金属镁。如下图所示:
    过程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过程Ⅱ中加入的物质X为______(填物质名称)。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根据要求回答: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D.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2)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固体样品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该塑料样品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B→A1→C→A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上述连接中洗气瓶A1的作用是______。
    ②在仪器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将一定质量的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A2质量增加7.2g,仪器D质量增加17.6g,则该塑料试样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精确至0.1g)
    (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发现,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样品中含少量固体杂质,杂质不含铁且不参加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所选仪器按“CO(含少量水蒸气)→A→C→D→碱石灰干燥管→尾气处理装置”的顺序连接。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为11.0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50.0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47.6g。(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至0.1%)。
    19. 常温下,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向稀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硫酸的实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反思发现,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们对反应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1)【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2SO4; 猜想2:Na2SO4和NaOH;
    猜想3:有Na2SO4和H2SO4; 猜想4:Na2SO4、NaOH和H2SO4
    讨论分析】
    小组讨论认为,上述猜想中猜想4是不正确的。因为NaOH和H2SO4会发生中和反应,二者不能共存。请从微观角度说明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其他猜想是否正确,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若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猜想2是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实验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铁粉,若观察到有______生成的明显现象,说明猜想3正确。
    【反思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若要验证猜想3正确,除以上方案外,单独使用下列物质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
    A.BaCl2溶液 B.铜粉 C.氧化铁粉末 D.硝酸钾
    (2)证据推理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已知某固体样品A中可能是NH4NO3、NH4Cl、MgCO3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另有一种固体样品B中可能是Na2SO4、Ba(NO3)2、FeCl3三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并回答:
    ①白色沉淀F的化学式为______,气体G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固体样品B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③在滤液I中,一定存在酸根阴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在固体样品A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
    20. 化学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1)①一粒好种,万担好粮。农业生产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进行选种,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科技助力,守住沃土。AI智能使农业生产更科学、更便捷,利用传感技术可监控土壤的酸碱性。要改良酸性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______(填“熟石灰”或“烧碱”)。
    ③合理施用农药,保障粮食安全。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等配制成的一种杀菌剂。喷洒波尔多液后,果蔬表面有一些蓝色斑点(一种难溶性碱),该蓝色斑点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它不易用水洗净,最好用厨房中的______(填“食醋”“酱油”“食盐”之一)浸泡除去。
    (2)某化学小组欲测定某钾肥样品中K2CO3的含量(杂质为KCl)。现取2g该钾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全部溶解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BaCl2溶液3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一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通过计算,可得A点处对应溶液的质量m=______g。(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③求2g该钾肥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化学
    (2024.04)
    本试题共8页。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并同时将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P-31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I-127 Ba-137 Au-197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B. 伐木制舟
    C. 烧制陶瓷D. 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C.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D.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
    【答案】C
    【解析】
    【详解】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A正确;
    B、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少开私家车,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C错误;
    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选C。
    3.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B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再加药品
    C.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缓地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稀释
    【答案】D
    【解析】
    【详解】A 、 由于固体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发生潮解,所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固体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A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连接好装置,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B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C操作规范,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可在烧杯中进行,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D操作不规范,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4. 我国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镁离子电池”项目荣获国际“镁未来技术奖”。下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镁原子核内质子数x=12B. 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D. 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阴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镁原子核内质子数x=2+8+2=12,说法正确;
    B、镁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说法正确;
    D、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说法错误。
    故选D。
    5.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收水分,可用作干燥剂,但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故B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因此活性炭可消除异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在水中发生分解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C.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3000L氧气加压后装入20L的钢瓶中——加压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蔗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A错误;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本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故B正确;
    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C正确;
    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氧气的体积变小,所以3000L氧气能装入20L的钢瓶中,故D正确。
    故选A。
    7. 下列关系图中“一”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放出大量的热
    B. 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C. 反应③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 ①②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
    B、反应②是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反应③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后为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故C错误;
    D、反应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②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改变;故D正确。
    故选C。
    8. 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NaOH溶液、BaCl2溶液、K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A. X与甲不发生反应B. X是稀硫酸
    C. 乙是BaCl2溶液D. 丙中产生的沉淀是BaCO3
    【答案】B
    【解析】
    【分析】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盐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有气泡冒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该反应会产生沉淀,稀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有气泡冒出,根据表格信息:加入甲物质,无明显现象,加入乙物质有气泡冒出,加入丙物质,产生沉淀,说明甲为氢氧化钠溶液,乙为碳酸钾溶液,丙为氯化钡溶液,X为稀硫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稀硫酸,甲为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A推理不合理;
    B、由分析可知,X为稀硫酸,故B推理合理;
    C、由分析可知,乙为碳酸钾溶液,故C推理不合理;
    D、由分析可知,丙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故D推理不合理。
    故选B。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A. 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C.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二氧化碳等不是有机物,选项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选项错误;
    C、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属于燃烧,选项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选项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各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碳酸钙固体
    C. 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最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压强小于刚开始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碳酸钙固体,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减小,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符合题意;
    C、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因为饱和了,所以不会再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会改变,不符合题意;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会减弱,pH值减小,但始终是碱溶液,pH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20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x的值为3
    B. 该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1:3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甲为C2H5OH,乙为O2、丙为CO2、丁为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上述反应中x的值为3,正确;
    B、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甲、乙两物质质量比为46:(32×3)=23:48,错误。
    故选AB。
    1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物质、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1℃时,20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68g
    C. 将t2℃时,甲、乙的饱和浴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
    D. t2℃时,向8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5g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35%的溶液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没有说明t1℃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6g,即t1℃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36g,则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18g,所以t1℃时, 20g 乙物质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8g+50g=68g,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乙两物质降温后溶解度会减小,溶液中有溶质析出,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根据饱和溶液,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100%,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乙,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70g,则85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甲的质量为,则t2℃,8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5g水,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CD。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不能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燃烧,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A错误;
    B、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可得到硝酸钾溶液,故B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C正确;
    D、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引入新的杂质硝酸,故D错误。
    故选:AD。
    14. 为了探究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锌粉和银粉混合物ag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B. 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单质锌
    C. 滤液一定是无色
    D. 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ag
    【答案】ACD
    【解析】
    【分析】金属活动性:Zn>Cu>Ag,将锌粉和银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和硝酸铜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锌,则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硝酸铜完全反应,银和硝酸铜不反应,故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含有锌离子,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锌过量,银不参与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锌、铜、银,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铜,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滤液一定是无色,符合题意;
    D、锌与硝酸铜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故充分反应后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小于ag,符合题意。
    故选ACD。
    15. 某实验小组用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3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将反应后的剩余物过滤(不考虑溶质损失),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测得滤液的pH与加入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B. bc段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为0.88g
    D. 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滤液pH

    相关试卷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