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命题时间: 2024.03
一、单选题(27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4分)
性别比是一定时期区域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相对数,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为102~107。1966年,某国人口总数约 7660万。下图示意该国1966年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据此完成 1~2题。
1.影响该国1966年40~59 岁年龄组性别比的因素可能是
A.人口政策 B.军事战争 C.生育观念 D.产业结构
2.下列年龄组中,该国1996年性别比最低的是
A.0~19 岁 B.20~39 岁 C.50~69 岁 D.70~89岁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中国某市2021年户籍人口约278.6万,常住人口约 1053.7万,工业就业人员约 454.0万。2022年该市户籍人口增长 13.8万,常住人口减少10.1万。下图示意该市2021年常住非户籍人口的来源地构成。据此完成3~4题。
3.该市位于
A.江苏省 B.山东省 C.广东省 D.陕西省
4.2022年, 该市
A.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4.72%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最高 D.城镇化水平较低
第1页, 共 8页下图示意2015~2020年中国部分省区的年平均省际人口迁移率。下表为2015~2020年中国部分省区年平均省际人口净迁出量。据此完成5~6题。
5.2015~2020年
A. 与河北相比, 山西人口少、迁入少 B. 与湖北相比,江西人口多、迁入多
C. 与湖北相比,江西人口多、迁入少 D. 与河北相比,山西人口少、迁入多
6.2015~202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可
A. 延缓广西、云南的老龄化进程 B. 降低湖南、广西的城镇化水平
C. 延缓福建、宁夏的老龄化进程 D. 降低宁夏、新疆的城镇化水平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7~8题。
7. 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A.开采矿山 B. 放养牛羊 C. 种植棉花 D. 水上漂流
第2页, 共 8页省区
省际人口净迁出量
山西
12.2万人
河北
15.6万人
湖北
11.6万人
江西
22.4万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作为某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20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下图示意1982~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少儿人口(15岁以下)比重、劳动人口(15~60岁)比重、老年人口(60岁以上) 比重对应的坐标轴依次是
A. X、Y、Z B. X、 Z、 Y C. Z、Y、X D. Y、Z、X
10. 由图可推测
A.1982~1990年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实施计划生育
B.1982~1990年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就业岗位增多
C.2010~2020年少儿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灾害频发
D.2010~2020年劳动人口比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涌向城镇
11.有学者预测,2020年以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朝图示箭头方向发展。若该预测成立,则中国未来十年内
A. 人口分布趋向均衡 B. 人口总数持续增多
C. 少儿抚养负担加重 D. 养老产业蓬勃发展
浙江X村是一个拥有4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多为黄泥墙、木头窗的土胚房。20世纪90年代,不少村民离开X村迁往周围城市,秀美山村一度成为“空心村”。随着2014年X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政府组织修缮、改造原先闲置破损的房屋,村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城里人的第二居所”。据此完成12~13题。
2. 20世纪90年代,村民迁出主要是由于X村与周围城市
A. 出现区域产业分工 B. 收入水平差距扩大
C. 环境质量差异增大 D. 信息通讯条件改善
13. X村在改造闲置破损房屋时仍保留黄泥土胚房风貌,是为了
A. 节省修缮成本 B.减少生态破坏 C.维持景观和谐 D.改善居住条件
英国伦敦都市区可分为内伦敦与外伦敦(卫星城镇),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早的区域之一,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下图示意 19、20世纪内伦敦与外伦敦的年代人口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第3页, 共8页
14. 由图可知
A. 19 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最高
B.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外伦敦人口数量减少
C. 20世纪10年代至 70年代,内伦敦闲置住房减少
D. 20世纪50年代,伦敦都市区开始出现逆城镇化
15.下图中,与 19 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期间伦敦都市区的城镇化阶段最相符的是
16. 20 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其他都市区仍处于逆城市化阶段,而伦敦都市区已进入再城市化阶段。下列现象中,可能导致伦敦都市区进入再城市化进程的是
A. 国际年轻人口大量迁入 B. 英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
C. 外伦敦外围建设绿化带 D. 交通和通讯条件的改善
塘湾村位于上海近郊,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塘湾老街和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民俗文化活动。在乡村文化式微和城镇化的背景下,上海市政府于2020年起实施塘湾村综合改造项目,建设野生动物栖息地、学生学农基地等。据此完成17~18题。
17. 塘湾村的舞草龙、跳鹬蚌斗舞等地域文化,反映该村所在地
A.气候炎热 B.湿地广布 C. 降水集中 D. 地势低平
18.在综合改造项目的实施中,塘湾村还可
A. 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大型商城 B. 鼓励土地流转,保障粮食生产
C. 寻求国际合作,发展高新产业 D. 修缮传统建筑,发展城郊旅游
第4页, 共8页扬斯敦因炼铁而兴起,曾是美国四大钢铁城市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该市多家钢铁及相关企业相继关停。2010年,该市提出“精明收缩”策略:减少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将原本分离的公园连成一体,吸引新的企业入驻。据此完成19~20题。
19.20 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扬斯敦出现的城市问题主要是
A.交通拥挤 B.住房紧张 C.环境恶化 D. 劳动力过剩
扬斯敦推行“精明收缩”主要是为了
20. A. 改变城市职能 B. 恢复城市活力 C. 控制人口增长 D. 缩减产业规模
门店密度是单位面积内门店的数量。S公司和L公司主营咖啡饮品,其中S公司的门店在提供高品质咖啡的同时,注重在服务环节提供优质体验,已成为人们休闲、会友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场所; L 公司大多通过移动端销售,有外送和自提等形式。下图示意中国某直辖市S公司和L公司门店密度的空间变化。据此完成21~23题。
21. 由图可推知
A.①代表L公司,空间分布差异较小 B. ②代表S公司,空间分布差异较小
C. ①代表S公司,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D. ②代表L公司,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12. 下列要素中,与图示门店密度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A. 土地租金 B. 人口密度 C. 建筑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23. 推测该市距市中心6~8千米处
A 以普通居住区 B. 建有大型工业园区
C. 为青少年主要活动区域 D. 写字楼和核心商圈集中
番仔楼是闽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其外墙主要由当地红砖砌成,楼外廊柱、拱门上的彩色瓷砖颇具东南亚特色。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区内的传统建筑数量逐渐减少。2012年起,该市将各处以番仔楼为代表的空置传统建筑拆卸后,移至市中心的W街区,并依照原样搭建。近年来,W街区将这些传统建筑整修为店铺,吸引多家餐饮企业在此集聚。据此完成24~25题。
24 ·番仔楼”建筑特点反映的地域文化主要是
A.天人合一 B.御外凝内 C.兼容并蓄 D. 顺应自然
第5页, 共 8页25. 改革开放以来,该市传统建筑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居住功能减弱 B.建造材料短缺 C.城镇化的发展 D. 环境污染严重
水体(蓝色空间) 和植被(绿色空间) 组成的蓝绿空间能够有效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右下图示意苏州市2004~2014年城市部分剖面对应的NLST值变化。研究表明,NLST 值越小,反映该研究区地面温度越低。据此完成26~27题。
26. 图示 NLST 值空间变化反映该城市蓝绿空间
A. 在城区错落分布B. 在郊区分散分布 C. 在城区占比较大 D. 在郊区占比较小
27. 相比2004年, 2014年该市 NLST 值整体明显上升因为
A. 产业转型升级 B. 建设用地扩大 C. 蓝绿空间扩展 D. 节能建筑增多
第6页, 共8页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46分)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4分)
东省深圳市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土地面积1997.47 平方千米,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部分低平地。2021年,该市城镇化率已达 100%,森林覆盖率约40%, 水土流失面积仅有 58.02 平方千米。
深圳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该市景观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研究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1) 说出上图中代码①②所表示的内容,并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两项应用案例。(6分)
该小组研究发现,40年多年来,深圳市建成区面积由不足 10平方千米扩展至 927.96平方千米。下图为该小组研究得到的2020年深圳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图。
(2) 描述2020年深圳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该特点的形成原因。(8分)
第7页, 共8页(3) 指出深圳市人口密度最小的一个区,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4) 研究表明,40多年来深圳市气温日较差呈现减小趋势。分析深圳市气温日较差减小的人为原因。(8分)
(5) 说出深圳市非建设用地中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并简述该土地利用类型比重高对深圳市的有利影响。(6分)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为 37582万人,其中福建省为:1366万人。流动人口包含跨省流入人口和省内流动人口,福建的省内人口流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二是区域中心城市吸引周边城市人口。左图示意福建省近10年流动人口与全国流动人口对比,右图示意近 10年福建省流动人口情况。
(1) 据图描述福建省近10年流动人口的增长特点。(6分)
(2) 指出福建的省内人口流动对本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第8页, 共8页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三明一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高一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