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河北卷)(考试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是许多细胞代谢反应的发生场所
B.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质中都具有的细胞器
C.人体不同组织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都一样
D.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工合作,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
2.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CO2生成,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酵解发生于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
B.柠檬酸循环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时需消耗水
C.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分解成二碳化合物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基质
D.电子传递链存在的场所和利用O2、产生大量ATP的场所均为线粒体内膜
3.人类常染色体上β-珠蛋白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就该病而言,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体,基因型相同
B.就该病而言,这对夫妻可能都是杂合体,基因型不同
C.两种致病基因的出现,体现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这对夫妻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4
4.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5.1个精原细胞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得到2个子细胞,将一个子细胞转入不含有32p的普通培养基继续培养,在进行核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的三个腺嘌呤碱基发生变异后转变为次黄嘌呤(I)。已知次黄嘌呤可与胞嘧啶(C)配对,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本次分裂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若为有丝分裂,子细胞含有32P的染色体上无次黄嘌呤
B.若为有丝分裂,子细胞中含有次黄嘌呤但不含32P的细胞占1/2
C.若为减数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有次黄嘌呤
D.若为减数分裂,四个精子中含有次黄嘌呤又含32P的细胞占1/4
6.某制药公司研制了一种新型抑菌剂,将此抑菌剂加到实验室的人体外蛋白质合成体系中,其中序列为5'-AUGUUUCUAGUUUAA-3'的mRNA可翻译产生一个二肽(AUG是起始密码子,UAA是终止密码子),推测此抑菌剂的作用机制是( )
A.使核糖体与mRNA无法结合B.干扰tRNA中的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碱基互补配对
C.阻止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D.作用在终止密码子上提前终止翻译
7.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基因发生了突变
B.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基因发生了突变
C.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D.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8.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中启动子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
B.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都可能缺失或增加一些碱基对
D.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9.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可以共存于同一个神经元内,这种现象称为递质共存。下图为支配猫唾液腺的某神经共存递质释放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两种递质的生理作用,推测该神经为交感神经
B.血管活性肠肽增加唾液腺的血液供应属于反馈调节
C.与低频刺激相比,唾液腺在高频刺激下分泌的唾液少
D.低频刺激会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10.植物的根系由于土壤淹水或灌溉不足会处于低氧胁迫的状态。低氧胁迫下,植物叶片和根组织中脱落酸(ABA)含量显著提高。研究发现,玉米根部用ABA预处理后,再进行低氧胁迫处理,叶片不发生萎蔫。长期低氧条件下,植物体内大量积累IAA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氧胁迫下,ABA可能会使气孔关闭来降低蒸腾作用
B.根据信息可知,低氧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C.植物在低氧胁迫下生长状态改变可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IAA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效应取决于某种激素的绝对含量
1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春夏之际的洞庭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湿地群落从春季到夏季的外貌变化属于次生演替
B.“锦鳞”的数量是影响“沙鸥”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沙鸥”“锦鳞”“汀兰”这几类生物的生态位没有出现重叠
D.湖边近岸区到浅水区各种水生植物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12.基因组印记(通过甲基化实现受精卵中来自双亲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表达另一个不表达)阻碍了哺乳动物孤雌生殖的实现。某研究团队利用甲基化酶、去甲基化酶和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组印记”,使其“变性”,然后将一个极体注入修饰后的次级卵母细胞(类似受精作用),最终创造出“孤雌生殖”的小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为防止污染,需将培养皿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B.甲基化可能会关闭基因的活性,对某些基因进行去甲基化处理有利于其表达
C.“孤雌小鼠”的诞生过程没有精子参与,其基因型与提供卵母细胞的雌鼠相同
D.移植后的囊胚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滋养层破裂,胚胎从其中伸展出来
13.研究者从某种海洋微生物中分离了一种新的抗真菌药物,为治疗真菌感染提供新思路。下列有关药物研制或生产叙述错误的是( )
A.按海水的成分和浓度添加相应的无机盐配置的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B.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对样品连续划线、逐步稀释,纯化海洋微生物
C.用固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获得次级代谢产物,用于抗真菌活性检测
D.获得目的微生物后,可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调节代谢途径提高生产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的0分。
14.酶的磷酸化是指将磷酸基团加在酶分子上的过程。下图表示动物体内有关糖类物质的部分代谢过程,部分酶的活性受到磷酸化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可以为酶1的磷酸化提供磷酸基团
B.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均有酶1、酶2、酶3分布
C.胰高血糖素作用于靶细胞,使磷酸化酶激酶的活性增强
D.磷酸化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并抑制其活性,不利于细胞代谢
15.外显率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群体中某一显性基因控制个体表现出相应表现型的百分率(例如:MM基因型群体中出现20%的隐性个体,则M基因的外显率为80%)。已知果蝇小眼和正常眼、翻翅和正常翅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不存在基因致死效应,但某显性基因的外显率小于1。下图是关于果蝇眼型和翅型的相关实验研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果蝇的小眼对正常眼为显性,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推测控制眼型的A基因的外显率为60%
C.让F1中翻翅与正常翅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正常翅雌果蝇所占比例为1/3
D.让F1中小眼和小眼果蝇自由交配,子代中有小眼和正常眼,且比例为3:2
16. CD226和TIGIT是表达于T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可竞争性结合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CD155分子,从而分别活化和抑制相关淋巴细胞,TIGIT与CD155的亲和力高于CD226。研究表明,CD155分子也在多种肿瘤细胞上过量表达,若肿瘤细胞上CD155分子的丢失,则能通过肿瘤内在机制减少肿瘤的生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等,可以特异性摄取、加工处理抗原
B.正常情况下,TIGIT发挥作用有利于防止机体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CD155分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过量表达既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又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自稳的作用
D.增强CD226的表达及研发使用TIGIT单克隆抗体,均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7.研究表明,蝙蝠身上能携带100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蝙蝠却可以与这些病毒相安无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蝙蝠与其携带的病毒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B.蝙蝠属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时可用标志重捕法
C.蝙蝠能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来确定猎物的位置,这说明其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D.蝙蝠为寄生于体内的病毒提供了病毒复制所需的核酸模板、氨基酸和核糖体
18.如图所示为治疗性克隆的基本过程,首先取病人的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在早期胚胎形成后,从中分离获得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ES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和定向分化处理,将定向分化后的细胞移植给病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获得图中去核的卵母细胞时,可通过显微操作去核
C.图中形成的器官用于移植,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D.治疗性克隆过程采用的技术有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12分)“彼黍离离,彼稷之穗”。黍(谷子)耐旱能力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干旱条件下,谷子耐旱性突变体(drm)较野生型(WT)产量更高,其相关生理特征见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水在叶片中主要以 形式存在,在光反应阶段被分解为 。
(2)与WT相比,drm突变体的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较高。据此推测drm细胞保水能力高的原因是其细胞液 相对较高。
(3)据表分析,drm在干旱条件下具有较高产量的生理机制是 。
(4)光照强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光抑制。干旱会加剧光抑制,造成叶绿素降解加快、光合结构被破坏。若在非干旱与干旱条件下分别测定drm与WT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数值越大表明光抑制越弱),预期实验结果是 。
20.(12分)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由于大脑海马神经元中蛋白Tau过度磷酸化,导致记忆力减退。细胞自噬能促进过度磷酸化的蛋白Tau降解,该过程受蛋白激酶cPKCγ的调控。为探究相关机理,以小鼠等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I: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配制含有5mm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将各组细胞分别置于等量培养液中,A组培养液不处理,B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的X试剂1mL,C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葡萄糖溶液1mL。实验结果见图甲。
实验Ⅱ:通过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记忆能力,连续5天测量4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结果见图乙。逃避潜伏期与记忆能力呈负相关,实验中的糖尿病记忆力减退模型小鼠(TD小鼠)通过注射药物STZ制备。
(1)人体中血糖的来源有 (答出2个方面的来源即可)。已知STZ是通过破坏某种细胞引起了小鼠血糖升高,据此推测,这种细胞是 。
(2)实验I的C组中,在含5mm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加入75mml/L葡萄糖溶液后,细胞吸水、体积变大,说明加入该浓度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 (填“升高”或“降低”),B组实验结果可说明渗透压的变化对C组结果 (填“有”或“没有”)干扰。图甲中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蛋白激酶cPKCγ对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的影响是
(3)图乙中a、b两条曲线所对应的实验动物分别是 (填标号)。
①正常小鼠 ②敲除cPKCγ基因的小鼠 ③TD小鼠 ④敲除cPKCγ基因的TD小鼠
(4)对TD小鼠进行干预后,小鼠的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于本研究,写出2种可能的干预思路: 。
21.(10分)杉木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是当前南方人工林区森林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研究人员对华南地区近20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调查数据如下表格,分析其自然更新的群落组成和结构。
注:表格中“—”表示调查中没有相应数据记录,重要值表示物种的优势程度,值越大,越有优势,不同物种之间重要值可以累加。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杉木纯林通过自然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这一过程叫作 。研究人员对自然更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研究,为纯林改造提供解决思路,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通过对杉木在乔木层中的占比和重要值进行调查,明确杉木在该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从 角度对杉木进行研究。从调查数据分析杉木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根据表格数据,得出该观点的依据是 。根据以上分析,该群落最终很可能会演变成 群落。
(3)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从群落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上提出对现有人工纯杉木林的改造建议是 。
22.(13分)野生型果蝇为灰体,常见的隐性突变体有黄体(aa)、黑体(bb)和黑檀体(ee),其中基因e位于Ⅱ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利用野生型、黄体A、黑体B及黑檀体C四种纯合果蝇品系进行杂交实验(杂交过程中没有发生突变):
实验一:野生型(♂)与黄体(♀)杂交,F1中黄体(♂):野生型(♀)=1:1;
实验二:野生型与黑体杂交,F1自由交配,F2中野生型:黑体=3:1;
实验三:黑檀体与黑体杂交,F1全为野生型,F1相互交配,F2中野生型:黑体:黑檀体=3:1:1。
(1)根据实验一可知,基因a位于 染色体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 (填“能”或“不能”)说明基因a和基因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根据实验三可知,基因b和基因e位于 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三中F2的表型只有三种,其原因可能是 。
(3)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黑檀体隐性突变体M,突变性状由基因br控制。为确定基因br与基因e是否为同一基因突变,以及如果基因br与基因e不是同一基因突变,两突变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请利用野生型、突变体M和黑檀体C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
23.(12分)图1表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主要作用机理,通过对靶基因的剪切和DNA自我修复可实现靶基因的定点突变。图2是FANCM基因结构示意图,FANCM蛋白能阻止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的发生。科研人员通过构建CRISPR/Cas9重组表达载体,以生菜嫩叶作外植体,经农杆菌转化,培育出FANCM基因的突变纯合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FANCM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根据图2靶序列设计的gRNA中相应序列是5'- -3'。
(2)构建CRISPR/Cas9重组表达载体时主要利用的工具酶有 。研究中需要将gRNA和Cas9基因序列均插入到Ti质粒的T-DNA内部,其目的是 。
(3)科研人员将CRISPR/Cas9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时,为提高导入成功率,常利用CaCl2处理农杆菌,其目的是 。将转化的农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在220r·min、28℃条件下摇床培养10~12h,其目的是 。
(4)科研人员通过对生菜细胞中FANCM基因测序确定突变株,下表是野生型生菜和实验获得的生菜植株(T0)的相关测序结果。
①T0植株发生的基因突变类型是 。若T0植株连续自交两代,则F2中突变纯合体占比为 。
②获得的FANCM基因突变纯合体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是 。
谷子材料
气孔导度
(mml·m-2·s-1)
光合酶活性
(μml·mg-1·h-1)
光合速率
(μml·m-2·s-1)
穗粒重(g)
WT
70
72
6.1
5.4
drm
95
138
7.5
6.8
指标
树种
杉木
地带性常绿阔叶树种
锥
浙江润楠
罗浮柿
山乌桕
乔木层重要值
0.213
0.135
0.124
0.121
0.110
乔木层树
种占比
林冠上层(≥25 m)
无
有
—
有
有
主林冠层(15~20 m)
31%
13%
—
28%
—
亚林冠层(10~15 m)
29%
13%
—
24%
—
林冠下层(5~10 m)
27%
7%
14%
27%
—
更新层(≤5 m)
无
<5%
39%
9%
<5%
野生型生菜
5'-AAAGCTCCTTTCAGCTCATGGTATACAACCAGCATTTGAT-3'
T植株
5'-AAAGCTCCTTTCAGCTCATGGTATACAACCAGCATTTGAT-3'
5'-AAAGCTCCTTTCATCATGGTATACAACCAGCATTTGAT-3'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河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河北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海南卷)(考试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海南卷)(考试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线粒体会释放mtD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海南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海南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线粒体会释放mtD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