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案
展开1.了解卡尔·萨根及其学术作品,明确解说词的特点。
2.把握文中介绍的宇宙知识,梳理逻辑顺序。
3.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
重点:鉴赏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难点:辩证地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宇宙的边疆》。
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
1.作者介绍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著有大量的科普书籍,其中《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每日新闻》曾这样评论他:“他有三只眼。一只眼睛探索太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
2.写作背景
《宇宙的边疆》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是同名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最佳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畅叙宇宙的形成,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5.字词正音
晕眩(xuàn) 踝节(huái) 脚趾(zhǐ) 夙望(sù) 广袤(mà)
甲烷(wán) 氦气(hài) 奄奄一息(yǎn) 璀璨夺目(cuǐ càn)
6.词语解释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非常多。
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只存一口气。
6.解题
解说词要抓住解说对象的特点,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要很好的配合电视画面内容。解说词可以自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出现在语文课程中就是科普说明文。
三、课中学习任务一:理清说明顺序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两段名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为了突出说明宇宙的特点——任何人在宇宙面前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②不仅介绍宇宙的知识,而且启示读者,使读者明白一定的事理,即要有开动脑筋探索未知的精神。
2.《宇宙的边疆》虚拟了一次宇宙漫游,从文中找出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概括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宇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宇宙)
“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星系)
“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恒星)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太阳系及其行星)
“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地球)
从说明顺序上看,采用的是空间顺序。依次介绍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一恒星→太阳系及其行星→地球。
②原因:其一,就宇宙的演化来看,因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所以作者也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构成;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
③好处: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同时,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家园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认识相契合。
四、课中学习任务二:学习说明艺术
1.《宇宙的边疆》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①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②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
③化抽象为形象,让人如同亲身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④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
2.科普文的语言特点是准确、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1)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明确:运用比拟、象征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这样的道理: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作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开发、利用。同时也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明确:运用拟人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小结:《宇宙的边疆》作为一篇科普文章,本文的语言毫无干涩、枯燥、板滞之感,而是很直观、形象。这与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无关系。
3.《宇宙的边疆》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人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有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五、课中学习任务三:勇于探索宇宙
1.联系全文看,作者认为通过探索宇宙,人能获得哪些认识和思想上的收获?
明确:①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
②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
③人类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伟大。
④宇宙对我们来说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但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
⑤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
2.作者在文中一方面说宇宙辽阔无垠,充满奥秘;另一方面又说人类既渺小如“粒尘埃”,又“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文与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观点一:宇宙虽神秘,人力亦无穷。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古人认为宇宙浩渺无边,神秘莫测,难免产生杞人忧天、呼天抢地等盲目悲观的情绪。而今人类早已涉足外太空,不断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越发了解到宇宙运行自有其法则规律,只要了解并遵循这些法则规律,我们自然可以抵达宇宙更深更远处。所以人类个体虽渺小,但整个群体却拥有无限的知识、智慧和勇气,自然可以探知宇宙更多的奥妙,甚至可以走出我们“暂时居住”的“地球”,真正返回我们的“家园”—宇宙中的任何地方。想来,这是何等的令人神往,怎能不为此而斗志昂扬!
观点二:幸运非倚仗,“一屋”后“天下”。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她庇护了我们的繁衍生息,滋养了我们的身体与灵魂,也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明,对此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创造财富与文明的同时,越发贪婪而无节制,破坏性地开采自然资源,肆意地倾倒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显而易见,我们也正在承受着来自自然的警示与惩罚。所以珍爱地球家园,努力恢复与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扫好眼前“屋”才能扫好无边“天下”:只有守望住人类生存的重要据地地球家园,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才能勇敢向前正走向那神秘而遥远的乐园——宇宙太空。
六、课堂总结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人们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推荐学习资源
1. 蒂姆·雷德福《宇宙诞生之争》
2. 王舒成;曹勇军《当科学精神邂逅“诗情与哲思”——<宇宙的边疆>一课教学与评析》
3. 黄春黎《严谨科学与生动尘世的桥梁——<宇宙的边疆>的语言哲理美》
学后反思
自我测评
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列数字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
1.
作比较
2.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做比较,使我们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打比方
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3.
举例子
4.
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让人信服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8 茶馆(节选)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2011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 茶馆(节选)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课前预习任务检测,课中学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二,课中学习任务三,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紧扣教材,学生自学,自学展示,精讲点拨,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树,整理知识,当堂训练,巩固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3.2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巩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