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4《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4《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共7页。
《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意象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3.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不同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柳永的《望海潮》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为写作对象的词,南宋姜夔自度曲《扬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为题材的词。这两首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宋词,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尽管内容不同,意趣相异,但都是怀古伤时的城市主题佳作。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两首经典宋词。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1.文体知识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而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标题,但不能没词牌。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 (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词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2. 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其词格律严密,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词作题材广泛,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3.写作背景《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 《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 1161 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描绘到了极致。《扬州慢》: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4.解题“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扬州慢”就是姜夔根据情感需要作词,再创制新曲来传情达意的“自度曲”。“慢”,即“慢曲”,依“慢曲”所填的词即为“慢词”。慢曲调长拍缓,舒缓低沉,怨调居多。依慢曲所填的慢词多为长调,层层渲染,长于铺排,宜于抒情。三、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感知,理解诗意1.诵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⑵《扬州慢》压 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 结合注释通词意,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全词意思。望海潮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扬州慢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四、课中学习任务二:借助意象,探讨意境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对比阅读《望海潮》《扬州慢》,找出词中的意象,完成表格,体察意境之差异。小结:柳永《望海潮》写承平日久,歌功颂德(干谒),是“治世之音”;姜夔《扬州慢》抒战事之痛,隐斥统治者苟安求和,是“乱世之悲”。五、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解锁技法《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扬州慢》一词,姜夔是如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的?明确:《望海潮》:①铺叙,词作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表现杭州的繁华,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直书其事,反复叙说。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点染: 词的上阕先点明“钱塘自古繁华”,直接给出评价;然后展开具体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点是指抽象的评点,即总写,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染是具体的描述、渲染,即分写,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情感。点染结合,共同营造意境,表现情志。)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风景优美、地理优越、经济繁荣)染: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暂无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点:重湖叠巘清嘉(西湖景致清秀美丽)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风景之美)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人民欢乐之美)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官员游乐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怒涛卷霜雪、烟柳画桥——比喻尽莽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扬州慢》:①对比,昔日“名都”的繁荣兴盛与今日“空城”的凋残破败进行对比,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的灾难。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②反衬,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反衬现在的“尽荠麦青青”,突出今日的荒凉景象;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扬州城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③虚实结合,开篇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是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景况。“尽荠麦青青”“清角吹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移情,运用多种感官,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样写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动,同时,诗人自己也受到这种事物的影响,和事物产生共鸣,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小结:这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无论是从历史真实反映,还是文学的审美表达,都有各自的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从文学的表达来看,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拓展:宋词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曾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状,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文学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演变 ,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发生变化。宋词的盛行,与北宋经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百业兴盛,朝歌暮舞,文化娱乐高度发展,社会对词作有广泛的需求,文学开始偏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柳永在物阜民丰的时代,渴望功名,渴望能够一展自己才华,但个人仕途长期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混迹于秦楼楚馆,熟悉市民大众的生活和心态,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如铺叙、点染。姜夔身处南宋,一个令人灰心的时代,他浪迹江湖,寄食诸侯,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深刻的感受,以忧郁凄凉的眼光看待世界,偏于清冷的意象,在审美上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力求醇雅,这也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两种不同的诗风,与时代的兴衰,与文学的发展,与个人的审美趣味都有关系,各美其美。正是因为有不同的诗风,我们诗词文化才如此异彩纷呈。六、课堂总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宋词遇到江南,真可谓诗情词意满江南。宋词中有杭州如烈火烹油的兴盛喧闹,也有南宋末期站在扬州古桥如泣如诉的亡国悲音。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比较阅读,我们看到城市的繁华没落折射处于时代的兴亡更替,无论是积极用世还是关怀国家志意,都是生命感发的力量,都是城市文化的记录,也都会给后来的读者带来强大的审美滋养和精神启迪。推荐学习资源:1.孙庆忠《衣带渐宽终不悔——浅释柳永词风及对北宋词坛的影响与贡献》2.缪钺《论姜夔词》3.叶嘉莹《宋词十七讲》学后反思 自我测评 篇目意象意境情感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繁华富庶惊叹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美丽雄奇赞美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鼓、烟霞太平祥和艳羡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芥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悲怆萧条
《望海潮》《扬州慢》联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两首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2.在比较阅读中把握两首词的内容、意象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3.把握两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不同情怀。学习重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柳永的《望海潮》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直接以城市为写作对象的词,南宋姜夔自度曲《扬州慢》也是直接以城市为题材的词。这两首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的宋词,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孤城,尽管内容不同,意趣相异,但都是怀古伤时的城市主题佳作。今天我们来细细品味这两首经典宋词。二、课前预习任务检测:1.文体知识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而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标题,但不能没词牌。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90字)、长调 (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词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2. 作者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姜夔(约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其词格律严密,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词作题材广泛,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3.写作背景《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 《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 1161 年大举进攻南宋。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作者把完颜亮大动干戈的责任归到柳永身上,虽是传说,但也说明柳永把杭州美景描绘到了极致。《扬州慢》: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扬州、建康、临安等城,焚掠一空。此后不断地发动对南宋的进攻。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扬州再次遭到极其惨重的破坏,变成一座空城。隆兴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淮南地区,扬州再次受到影响。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萧条景象,抚今追昔,写下了《扬州慢》这篇名作。4.解题“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扬州慢”就是姜夔根据情感需要作词,再创制新曲来传情达意的“自度曲”。“慢”,即“慢曲”,依“慢曲”所填的词即为“慢词”。慢曲调长拍缓,舒缓低沉,怨调居多。依慢曲所填的慢词多为长调,层层渲染,长于铺排,宜于抒情。三、课中学习任务一:诵读感知,理解诗意1.诵读《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整体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朗读指导:诗歌有和谐律动的声韵之美,不同的韵脚可以帮助表达不同的情绪。柳永和姜夔都是深谙音律的词人,请找到《望海潮》和《扬州慢》的韵脚,并朗读体会。⑴《望海潮》压ua韵,韵脚是:华、花、娃、霞、夸——这些音是直喉音,开口呼,读起来气脉无阻,轻快自如,表达自由、繁华、百姓安乐、喜气洋洋的感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⑵《扬州慢》压 ing韵,韵脚是:程、青、兵、城、惊、情、声、生——读起来气脉阻滞,哽咽哀婉,带给人低沉、冷寂的感觉,适合表达词人面对劫后孤城的深沉喟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 结合注释通词意,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全词意思。望海潮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扬州慢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四、课中学习任务二:借助意象,探讨意境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所呈现的意境也截然不同。对比阅读《望海潮》《扬州慢》,找出词中的意象,完成表格,体察意境之差异。小结:柳永《望海潮》写承平日久,歌功颂德(干谒),是“治世之音”;姜夔《扬州慢》抒战事之痛,隐斥统治者苟安求和,是“乱世之悲”。五、课中学习任务三:比较鉴赏,解锁技法《望海潮》表现杭州之繁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扬州慢》一词,姜夔是如何表现扬州城的萧条的?明确:《望海潮》:①铺叙,词作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表现杭州的繁华,写景富有层次感,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即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直书其事,反复叙说。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氛的作用。如:《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点染: 词的上阕先点明“钱塘自古繁华”,直接给出评价;然后展开具体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点是指抽象的评点,即总写,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染是具体的描述、渲染,即分写,就是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深刻、更生动形象地把握情感。点染结合,共同营造意境,表现情志。)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风景优美、地理优越、经济繁荣)染: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暂无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点:重湖叠巘清嘉(西湖景致清秀美丽)染: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风景之美)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人民欢乐之美)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官员游乐之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互文怒涛卷霜雪、烟柳画桥——比喻尽莽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扬州慢》:①对比,昔日“名都”的繁荣兴盛与今日“空城”的凋残破败进行对比,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的灾难。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在②反衬,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反衬现在的“尽荠麦青青”,突出今日的荒凉景象;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扬州城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③虚实结合,开篇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是词人想象中扬州昔日繁华景况。“尽荠麦青青”“清角吹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移情,运用多种感官,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冷月”“无声”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样写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移情:就是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把本无生命和情趣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行动,同时,诗人自己也受到这种事物的影响,和事物产生共鸣,即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小结:这是两种不同的演绎,无论是从历史真实反映,还是文学的审美表达,都有各自的价值。从历史的真实来看,繁华和灾难是人类进程中的花开花落。从文学的表达来看,讴歌太平与反映灾难都是文学的责任。《望海潮》和《扬州慢》,一写承平盛世,一写劫后空城,内容不同,意趣亦相异,共同构成历史的真实,体现了文学的价值。拓展:宋词发展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曾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文学作品的演变联系着社会的情状,文坛的盛衰联系着时代的动态。文学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演变 ,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发生变化。宋词的盛行,与北宋经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百业兴盛,朝歌暮舞,文化娱乐高度发展,社会对词作有广泛的需求,文学开始偏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柳永在物阜民丰的时代,渴望功名,渴望能够一展自己才华,但个人仕途长期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混迹于秦楼楚馆,熟悉市民大众的生活和心态,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如铺叙、点染。姜夔身处南宋,一个令人灰心的时代,他浪迹江湖,寄食诸侯,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深刻的感受,以忧郁凄凉的眼光看待世界,偏于清冷的意象,在审美上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力求醇雅,这也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两种不同的诗风,与时代的兴衰,与文学的发展,与个人的审美趣味都有关系,各美其美。正是因为有不同的诗风,我们诗词文化才如此异彩纷呈。六、课堂总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宋词遇到江南,真可谓诗情词意满江南。宋词中有杭州如烈火烹油的兴盛喧闹,也有南宋末期站在扬州古桥如泣如诉的亡国悲音。在《望海潮》和《扬州慢》的比较阅读,我们看到城市的繁华没落折射处于时代的兴亡更替,无论是积极用世还是关怀国家志意,都是生命感发的力量,都是城市文化的记录,也都会给后来的读者带来强大的审美滋养和精神启迪。推荐学习资源:1.孙庆忠《衣带渐宽终不悔——浅释柳永词风及对北宋词坛的影响与贡献》2.缪钺《论姜夔词》3.叶嘉莹《宋词十七讲》学后反思 自我测评 篇目意象意境情感望海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珠玑、罗绮繁华富庶惊叹云树、怒涛、天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美丽雄奇赞美羌管、菱歌、钓叟、莲娃、鼓、烟霞太平祥和艳羡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繁华热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怀芥麦、废池乔木、清角、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桥边红药悲怆萧条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