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时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认识方程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课时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课时教案,共17页。
数 学 好 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密铺、奥运中的数学和优化。数学好玩是一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数学实践活动是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基础,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密铺:一是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瓷砖的铺法)的情境,感受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地认识图形的密铺;二是通过猜测和操作,体会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让学生尝试将剪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密铺,发现密铺与图形的角之间的关系;三是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图案。2.奥运中的数学:选用了“田径”“跳水”“射击”三个体育项目,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事先收集近几年奥运会的相关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优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和“烙饼”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沏茶”环节中,首先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烙饼”环节中,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 密 铺第2课时 奥运中的数学第3课时 优 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6~78页。内容简析密铺是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课有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和自我评价五个环节。通过学生经历从认识密铺到设计密铺的过程,不仅渗透了一些平面图形密铺的原理,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加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密铺的活动,复习学过的图形知识,初步了解一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的道理。2.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密铺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反思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教学难点发现可密铺图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引导法、讲授法、谈话法。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掌握密铺的特点和方法。学法:观察分析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实际操作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在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师:最近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新家做客,她的新家可漂亮了,我还拍了一组她家装修的图片。课件出示:浴室瓷砖、地板、壁画、阳台、墙面装饰、天花板……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板书:平面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无空隙,不重叠)师:像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在数学上称其为“密铺”。(板书:密铺)【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导入法:师: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俄罗斯方块)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师: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怎样操作的?如何才能得分?这些技能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一部分的知识有关?(平移和旋转)师:玩过游戏我们再来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淘气家最近要装修新房了,装饰公司给了一些图片供淘气家选择,同学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图形?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跟图形有关的知识——密铺。【品析: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交流,理解密铺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单独密铺1.活动任务。(1)思考:关于密铺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或还想探究什么问题?阅读问题,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发表各种猜测。(2)提出活动任务: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四边形可不可以密铺?明确活动任务。2.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主要步骤?你想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商讨活动方案,把主要步骤和分工写出来。在全班交流,说说这样设计方案的目的。3.动手实践。小组分工合作,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分别进行密铺,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结果。【品析: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体会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密铺的性质,积累相关活动经验。经历分析问题(验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4.交流反思。(1)课件出示交流反思第1题。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在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它们与这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四边形呢?观察由三角形和四边形密铺而成的图案,发现: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6个角,正好是三角形内角和的2倍;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4个角,正好相当于四边形的内角和。也就是说当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凑成360°时,则可以密铺,否则无法进行密铺。【品析:通过观察密铺图形中角的特点,发现密铺与图形角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2)五边形、六边形能否密铺呢?动手操作,根据刚才得到的经验进行验证。5.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走进密铺的世界。观看课件,体会密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6.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可以密铺的图案,用剪刀剪下来,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设计,互相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图案最美观。◎组合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够单独进行密铺,那么是不是正五边形在密铺中就没有用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引入两种图形的密铺)指名展示铺成的正五边形图案,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新发现:像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欣赏生活中不规则图形的密铺。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什么样的图形还可以密铺?解决方法:实践操作进行拼摆。小结: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密铺,正五边形、圆不可以单独密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哪些图形可以用来密铺?在下面的( )里画“√”。拓展2.下面关于密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数是单数的多边形都不能密铺B.凡是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都可以密铺C.不是正多边形就不能密铺D.凡是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密铺【参考答案】1.( √ ) ( √ ) ( √ ) ( √ ) ( √ ) ( ) ( √ ) ( )2.D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和同学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密铺图案中,我们认识了密铺,观察了密铺图形中角的特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密铺现象。下节课我们将去看看奥运会中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1.利用课件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铺地砖引入课题,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各种体验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2.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铺一铺的方式,从中自主探究出密铺的方法,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及动口的能力。3.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从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铺一铺”这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创作数学美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这是一节活动课,我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得不够全面,在学生设计作品时缺少了必要的指导,比如对设计没有要求大方得体,结果有的同学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图案,由于画得小而没法展示,学具的处理和安排上还欠考虑。本节课让学生质疑的机会有点少,在课后如果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后续学习,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密铺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就是密铺。提出问题(猜想):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密铺吗?分析问题(验证):拼一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密铺。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9~80页。内容简析教材创设了“奥运中的数学”情境,选用了“田径”“跳水”“射击”三个体育项目,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奥运”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经历体育中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抓住“奥运中的数学”这一个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推理、观察等教学活动。在学法指导上,采取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质疑等多种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推出,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课件播放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斗拼搏的画面。引导学生围绕“奥运”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课件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榜。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几届奥运会金牌榜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观看金牌榜,了解这几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说出自己的感想。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解决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品析:通过观看关于奥运会的视频和几届奥运会金牌榜,引发学生对奥运会的好奇,产生了解奥运会的欲望。】 设疑导入法:实验小学举行春季运动会,下面是四年级一班4名同学的100米跑成绩。王鑫:14.22秒 张欣:14.21秒 王雨欣:14.30秒 李超:14.19秒谁是第一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确定谁是第一名。【品析: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交流,沟通知识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师:刘翔这个名字,听过吗?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关于2004年刘翔110米栏比赛的赛况,你了解吗?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生:视频回放,数据收集。师:我们一起来看看2004年刘翔比赛的赛况。(视频播放)师:看了视频后你都了解了什么?你想要了解的信息都有吗?生:刘翔跑得快,还想知道他究竟用了多少分……师:除了视频还有其他方法去了解到这些信息吗?生:需要知道当时比赛的一些数据。师:用数据来说话是吗?老师收集了一组数据。下表是冠军、亚军和第三名运动员的成绩。男子110米栏决赛成绩1刘翔12.91秒2特拉梅尔13.18秒3加西亚13.20秒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自己能否获得一些新的数据信息呢?先独立思考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生1:我算出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之间分别相差多少秒。师:我们精确计算出了三名运动员跑完全程相差的时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生2:连眨眼的时间都不到就决出了名次,竞争好激烈。生3:时间决定名次,时间是宝贵的。师追问:看下面的两幅图(用下面3个人物分别代表刘翔、特拉梅尔和加西亚),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哪幅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生:相差的时间越少,相差的距离就越短;相差的时间越多,相差的距离就越长。第二幅图才是正确的冲刺画面。师:你用眼睛可以分辨出第二名和第三名吗?我们的计时仪器就能分辨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生:科技越来越发达,仪器越来越精密。师: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纪录是12.95秒。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且比世界纪录少用0.04秒。师:回顾刚才我们在了解刘翔比赛赛况时都用了哪些方式,课始收集到的数据或视频往往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将这些数据或图片进行了计算、推理、比较、观察后获取了更多的一些信息,对赛况也了解得更清楚了。师:我们了解了刘翔,再来看看男子单人3米跳板比赛的赛况,下面是老师收集的一些数据。最后一跳前何冲领先第二名德斯帕蒂耶斯32.45分,秦凯则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排在第三。师: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或推理,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生:秦凯落后何冲的分数是:32.45+7.65=40.10(分)。师:你觉得他们的名次会发生变化吗?秦凯会获得冠军吗?师:出示另一组数据:下面是三名运动员最后一跳的得分。何冲:100.7分 德斯帕蒂耶斯96.90分 秦凯98.00分师:有了这些数据,现在你们能确定名次了吗?生:我们能通过计算,得出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比赛赛况,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数学和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体育。师: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2012年的奥运会。1.课件出示射击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了解环数的意思。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收集数学信息,观察靶子图,理解什么是环数。2.根据教材第80页1题提问:比较两人每枪的环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交流。方法一:将各轮成绩进行比较。方法二:先分别计算两人各阶段的总成绩,再进行比较。3.根据教材第80页2题思考:第10枪之后,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多少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计算:已知第9枪打完后,郭文珺共落后格贝维拉0.5环,第10枪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10.8-8.8=2(环),所以第10枪后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2-0.5=1.5(环)。4.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3题,讨论探究:右边四幅图,分别是①②③④哪个位置看到的?先在小组内模拟观察一下,然后汇报,明确:位置④向左到位置①,先是看到射击者的后身面积逐渐变小,然后是只能看到射击者的左侧身,最后是看到射击者的前身面积逐渐变大。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2.第10枪郭文珺打出了10.8环,格贝维拉至少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问题1:学生对“领先”“落后”的理解不到位。问题2:学生对“至少需要打出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不理解,不清楚是环数相等才能获得冠军还是环数超过才能获得冠军。讨论小结,得出解决办法:通过计算、推理、比较、观察、画图等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在第十届校园歌手大赛中,第三轮比赛结束后,5号选手以领先排名第二的7号选手17分的优势进入最后一轮比赛。9号选手则落后7号选手1.32分,排名第三。下面是最后一轮比赛,这三位选手的得分情况。5号选手80.25分 7号选手95.10分 9号选手97.80分(1)最后一轮比赛前,9号选手落后5号选手多少分?(2)最终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3)如果选手们最后还要进行一次知识问答比赛,并计入总成绩作为最后决赛成绩,那么9号选手需要高出5号选手多少分才能夺得冠军?拓展2.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邱健第五枪和第六枪分别打出9.3环和9.4环的成绩,被乌克兰选手苏霍鲁科夫和德贝维茨反超,但他此后表现稳定,将比分追上。最后一枪,他名列第三,落后第二名的苏霍鲁科夫0.1环,落后第一名的埃蒙斯3.4环。不过最后一枪,邱健打出10.0环,苏霍鲁科夫打出9.8环,埃蒙斯最后一个开枪,但他只打出了4.4环。(1)最后谁得到冠军?(2)其实埃蒙斯最后一枪只要打出多少环的成绩,就可以夺得冠军?【参考答案】1.(1)17+1.32=18.32(分)(2)5号选手是冠军,9号选手是亚军,7号选手是第三名。(3)18.32-(97.80-80.25)=0.77(分) 9号选手需要高出5号选手0.77分以上才能获得冠军。2.(1)邱健(2)只要打出超过6.6环的成绩就可以夺得冠军。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聊了奥运会的话题,却整节课在计算、观察、推断、想象,我们根据奥运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以及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了体育赛事中的数学问题。相信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同学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1.新旧知识连接,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本课时进一步巩固了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确定位置等方面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一方面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极具震撼力的事件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爱国情怀,分享快乐。今天了解一下我国体育代表团在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奥运中的数学”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效。2.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整节课以2004年、2008年、2012年奥运赛场中的比赛项目为情境,通过射击、跳水、田径赛场中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次教学设计未考虑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画图等,今后应予以关注。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奥运中的数学田径中的数学问题跳水中的数学问题射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1~82页。内容简析教材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和“烙饼”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沏茶”环节中,首先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烙饼”环节中,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优化意识。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际操作法。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过哪些家务?(学生发言)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时间8分2分10分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们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趣导入法:说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在生活当中怎样做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得到启发。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沏茶问题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指名说)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淘气做完一件事后再开始做另一件,需要多长时间?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妈妈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聪明的你们仔细想一想,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后,请计算,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节省了多长时间?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既合理又省时。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方案A: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同时洗茶杯2分,找茶叶1分)→沏茶1分1+1+8+1=11(分)方案B: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找茶叶1分→洗茶杯2分→沏茶1分1+1+8+1+2+1=14(分)对这些方案,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既合理又省时间?此时,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们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像淘气写的这种图示,我们把它叫“流程图”。◎烙饼问题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着重强调:“每次只能烙2张饼”这条信息)读题、观图,明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提问: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烙两张呢?明确烙饼时每面需要3分,烙完一张饼需要6分;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烙正面时用3分,烙反面时也用3分,所以最快要用6分。引导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尝试“烙饼”。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想到的方法。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一种方法:一张一张地烙,烙一张用6分,烙3张用18分;第二种方法:先同时烙两张用6分,接着再单独烙第三张又用6分,总共用12分;第三种方法:第一次先把饼1和饼2放进锅里,同时烙它们的正面,3分到,把饼1取出,把饼2翻面,把饼3放入锅内,第二次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到,饼2熟了取出,再把饼1放入锅内,第三次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3分到,饼1和饼3都熟了。这样烙3张饼共烙3次,每次3分,共用9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烙饼方法最节省时间?通过对比,得出最佳方法。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用时最短?独立思考或利用组里的学具摆一摆,然后交流,得出最佳方法。总结规律: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最直接,而且简单;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前面2张2张地烙,剩下最后3张的时候用刚才所学的“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烙。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怎样计算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讨论解决办法,并小结:从探究3张饼的最省时间的方法入手,学生探究合作。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做下列事情:擦玻璃要20分,收拾房间要15分,拖地要15分,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晾衣服要10分。干完这件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拓展2.妈妈要用一个平底锅烙油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油饼,烙熟一面需要2分,两面都要烙,现在需要烙7张油饼,最少需要多少分?【参考答案】1.70分2.14分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这就是优化问题,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这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了。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沏茶、烙饼问题主要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路,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1.让学生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沏茶、烙饼),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历发现过程,领悟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优化先后有序 同时完成 科学合理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数 学 好 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密铺、奥运中的数学和优化。数学好玩是一组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数学实践活动是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基础,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密铺:一是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瓷砖的铺法)的情境,感受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平面上,直观地认识图形的密铺;二是通过猜测和操作,体会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让学生尝试将剪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密铺,发现密铺与图形的角之间的关系;三是欣赏生活中的密铺图案。2.奥运中的数学:选用了“田径”“跳水”“射击”三个体育项目,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事先收集近几年奥运会的相关资料,从中发现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3.优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和“烙饼”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沏茶”环节中,首先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烙饼”环节中,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课时 密 铺第2课时 奥运中的数学第3课时 优 化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6~78页。内容简析密铺是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课有活动任务、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交流反思和自我评价五个环节。通过学生经历从认识密铺到设计密铺的过程,不仅渗透了一些平面图形密铺的原理,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加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密铺的活动,复习学过的图形知识,初步了解一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的道理。2.能进行简单的密铺设计,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密铺活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反思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密铺的含义,知道哪些图形可以单独密铺。教学难点发现可密铺图形的特点,初步感知密铺的规律。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引导法、讲授法、谈话法。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交流、总结的过程中掌握密铺的特点和方法。学法:观察分析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实际操作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在拼一拼、摆一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师:最近有个朋友邀请我去她的新家做客,她的新家可漂亮了,我还拍了一组她家装修的图片。课件出示:浴室瓷砖、地板、壁画、阳台、墙面装饰、天花板……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些图形铺成的?(板书:平面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板书:无空隙,不重叠)师:像这样把平面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平面上,这种铺法在数学上称其为“密铺”。(板书:密铺)【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导入法:师: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俄罗斯方块)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师: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怎样操作的?如何才能得分?这些技能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一部分的知识有关?(平移和旋转)师:玩过游戏我们再来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淘气家最近要装修新房了,装饰公司给了一些图片供淘气家选择,同学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图片)在这些图片中你们发现了哪些图形?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跟图形有关的知识——密铺。【品析: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交流,理解密铺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单独密铺1.活动任务。(1)思考:关于密铺你们还想知道什么或还想探究什么问题?阅读问题,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发表各种猜测。(2)提出活动任务:三角形能不能密铺?四边形可不可以密铺?明确活动任务。2.设计方案。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主要步骤?你想采取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商讨活动方案,把主要步骤和分工写出来。在全班交流,说说这样设计方案的目的。3.动手实践。小组分工合作,将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分别进行密铺,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结果。【品析: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体会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密铺的性质,积累相关活动经验。经历分析问题(验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4.交流反思。(1)课件出示交流反思第1题。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在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几个角?它们与这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四边形呢?观察由三角形和四边形密铺而成的图案,发现:用三角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6个角,正好是三角形内角和的2倍;用四边形密铺的图案中,每个拼接点处有4个角,正好相当于四边形的内角和。也就是说当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凑成360°时,则可以密铺,否则无法进行密铺。【品析:通过观察密铺图形中角的特点,发现密铺与图形角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2)五边形、六边形能否密铺呢?动手操作,根据刚才得到的经验进行验证。5.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走进密铺的世界。观看课件,体会密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6.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可以密铺的图案,用剪刀剪下来,在方格纸上进行密铺设计,互相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图案最美观。◎组合密铺正五边形、圆不能够单独进行密铺,那么是不是正五边形在密铺中就没有用了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引入两种图形的密铺)指名展示铺成的正五边形图案,观察有什么发现。得到新发现:像这样,用两种图形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起,也是一种密铺。欣赏生活中不规则图形的密铺。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什么样的图形还可以密铺?解决方法:实践操作进行拼摆。小结:不是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密铺,正五边形、圆不可以单独密铺;三角形、四边形、正六边形可以单独密铺。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哪些图形可以用来密铺?在下面的( )里画“√”。拓展2.下面关于密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数是单数的多边形都不能密铺B.凡是完全相同的正多边形都可以密铺C.不是正多边形就不能密铺D.凡是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密铺【参考答案】1.( √ ) ( √ ) ( √ ) ( √ ) ( √ ) ( ) ( √ ) ( )2.D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这节课我和同学们都深深地陶醉在美丽的密铺图案中,我们认识了密铺,观察了密铺图形中角的特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密铺现象。下节课我们将去看看奥运会中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整个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1.利用课件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场景——铺地砖引入课题,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各种体验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2.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密铺,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铺一铺的方式,从中自主探究出密铺的方法,并将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及动口的能力。3.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以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并从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铺一铺”这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经历创作数学美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这是一节活动课,我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准备得不够全面,在学生设计作品时缺少了必要的指导,比如对设计没有要求大方得体,结果有的同学很有创意地设计了图案,由于画得小而没法展示,学具的处理和安排上还欠考虑。本节课让学生质疑的机会有点少,在课后如果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进行后续学习,更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密铺图形之间没有空隙,也不重叠就是密铺。提出问题(猜想):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密铺吗?分析问题(验证):拼一拼。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三角形和四边形能密铺。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79~80页。内容简析教材创设了“奥运中的数学”情境,选用了“田径”“跳水”“射击”三个体育项目,不仅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小数运算、观察物体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通过教科书提供的“奥运”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体育赛场上的有关问题,体会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经历体育中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抓住“奥运中的数学”这一个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计算、推理、观察等教学活动。在学法指导上,采取独立思考、集体交流、质疑等多种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学: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推出,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课件播放奥运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斗拼搏的画面。引导学生围绕“奥运”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课件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榜。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几届奥运会金牌榜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观看金牌榜,了解这几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说出自己的感想。 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解决奥运会中的数学问题。【品析:通过观看关于奥运会的视频和几届奥运会金牌榜,引发学生对奥运会的好奇,产生了解奥运会的欲望。】 设疑导入法:实验小学举行春季运动会,下面是四年级一班4名同学的100米跑成绩。王鑫:14.22秒 张欣:14.21秒 王雨欣:14.30秒 李超:14.19秒谁是第一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确定谁是第一名。【品析: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交流,沟通知识的联系,为后续教学做铺垫,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师:刘翔这个名字,听过吗?他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关于2004年刘翔110米栏比赛的赛况,你了解吗?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生:视频回放,数据收集。师:我们一起来看看2004年刘翔比赛的赛况。(视频播放)师:看了视频后你都了解了什么?你想要了解的信息都有吗?生:刘翔跑得快,还想知道他究竟用了多少分……师:除了视频还有其他方法去了解到这些信息吗?生:需要知道当时比赛的一些数据。师:用数据来说话是吗?老师收集了一组数据。下表是冠军、亚军和第三名运动员的成绩。男子110米栏决赛成绩1刘翔12.91秒2特拉梅尔13.18秒3加西亚13.20秒师: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自己能否获得一些新的数据信息呢?先独立思考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生1:我算出了冠军、亚军和第三名之间分别相差多少秒。师:我们精确计算出了三名运动员跑完全程相差的时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生2:连眨眼的时间都不到就决出了名次,竞争好激烈。生3:时间决定名次,时间是宝贵的。师追问:看下面的两幅图(用下面3个人物分别代表刘翔、特拉梅尔和加西亚),根据上面的数据,判断哪幅能描述当时决赛的冲刺情况。生:相差的时间越少,相差的距离就越短;相差的时间越多,相差的距离就越长。第二幅图才是正确的冲刺画面。师:你用眼睛可以分辨出第二名和第三名吗?我们的计时仪器就能分辨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生:科技越来越发达,仪器越来越精密。师:当时男子110米栏的奥运会纪录是12.95秒。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且比世界纪录少用0.04秒。师:回顾刚才我们在了解刘翔比赛赛况时都用了哪些方式,课始收集到的数据或视频往往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将这些数据或图片进行了计算、推理、比较、观察后获取了更多的一些信息,对赛况也了解得更清楚了。师:我们了解了刘翔,再来看看男子单人3米跳板比赛的赛况,下面是老师收集的一些数据。最后一跳前何冲领先第二名德斯帕蒂耶斯32.45分,秦凯则落后德斯帕蒂耶斯7.65分,排在第三。师: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计算或推理,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生:秦凯落后何冲的分数是:32.45+7.65=40.10(分)。师:你觉得他们的名次会发生变化吗?秦凯会获得冠军吗?师:出示另一组数据:下面是三名运动员最后一跳的得分。何冲:100.7分 德斯帕蒂耶斯96.90分 秦凯98.00分师:有了这些数据,现在你们能确定名次了吗?生:我们能通过计算,得出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比赛赛况,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数学和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体育。师:现在让我们再去看看2012年的奥运会。1.课件出示射击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了解环数的意思。观察情境图,阅读文字,收集数学信息,观察靶子图,理解什么是环数。2.根据教材第80页1题提问:比较两人每枪的环数,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交流。方法一:将各轮成绩进行比较。方法二:先分别计算两人各阶段的总成绩,再进行比较。3.根据教材第80页2题思考:第10枪之后,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多少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计算:已知第9枪打完后,郭文珺共落后格贝维拉0.5环,第10枪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10.8-8.8=2(环),所以第10枪后郭文珺领先格贝维拉2-0.5=1.5(环)。4.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3题,讨论探究:右边四幅图,分别是①②③④哪个位置看到的?先在小组内模拟观察一下,然后汇报,明确:位置④向左到位置①,先是看到射击者的后身面积逐渐变小,然后是只能看到射击者的左侧身,最后是看到射击者的前身面积逐渐变大。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1.最后一跳前,秦凯落后何冲多少分?2.第10枪郭文珺打出了10.8环,格贝维拉至少需要打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问题1:学生对“领先”“落后”的理解不到位。问题2:学生对“至少需要打出多少环才能获得冠军”不理解,不清楚是环数相等才能获得冠军还是环数超过才能获得冠军。讨论小结,得出解决办法:通过计算、推理、比较、观察、画图等方法解决这类问题。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在第十届校园歌手大赛中,第三轮比赛结束后,5号选手以领先排名第二的7号选手17分的优势进入最后一轮比赛。9号选手则落后7号选手1.32分,排名第三。下面是最后一轮比赛,这三位选手的得分情况。5号选手80.25分 7号选手95.10分 9号选手97.80分(1)最后一轮比赛前,9号选手落后5号选手多少分?(2)最终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3)如果选手们最后还要进行一次知识问答比赛,并计入总成绩作为最后决赛成绩,那么9号选手需要高出5号选手多少分才能夺得冠军?拓展2.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邱健第五枪和第六枪分别打出9.3环和9.4环的成绩,被乌克兰选手苏霍鲁科夫和德贝维茨反超,但他此后表现稳定,将比分追上。最后一枪,他名列第三,落后第二名的苏霍鲁科夫0.1环,落后第一名的埃蒙斯3.4环。不过最后一枪,邱健打出10.0环,苏霍鲁科夫打出9.8环,埃蒙斯最后一个开枪,但他只打出了4.4环。(1)最后谁得到冠军?(2)其实埃蒙斯最后一枪只要打出多少环的成绩,就可以夺得冠军?【参考答案】1.(1)17+1.32=18.32(分)(2)5号选手是冠军,9号选手是亚军,7号选手是第三名。(3)18.32-(97.80-80.25)=0.77(分) 9号选手需要高出5号选手0.77分以上才能获得冠军。2.(1)邱健(2)只要打出超过6.6环的成绩就可以夺得冠军。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聊了奥运会的话题,却整节课在计算、观察、推断、想象,我们根据奥运中呈现的数学信息以及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了体育赛事中的数学问题。相信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同学们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有了新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1.新旧知识连接,体会数学应用价值。本课时进一步巩固了小数的加减法以及确定位置等方面的内容,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一方面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极具震撼力的事件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爱国情怀,分享快乐。今天了解一下我国体育代表团在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在“奥运中的数学”情境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成效。2.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整节课以2004年、2008年、2012年奥运赛场中的比赛项目为情境,通过射击、跳水、田径赛场中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次教学设计未考虑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比如:画图等,今后应予以关注。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奥运中的数学田径中的数学问题跳水中的数学问题射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81~82页。内容简析教材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沏茶”和“烙饼”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沏茶”环节中,首先介绍沏茶需要做的事情有哪些,然后提出“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烙饼”环节中,以“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和“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的素材为背景,提出“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教学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谈话法。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比较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优化意识。学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小组讨论交流法、实际操作法。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同学们,你们干过家务活吗?谁能说说都做过哪些家务?(学生发言)周末小明也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瞧,他做了些什么?(课件出示)项目扫地擦桌子烧开水时间8分2分10分他把做家务的时间也记录下来了,你们猜:小明完成这些家务一共需要几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品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趣导入法:说谜语: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珍贵而又最容易被人忽略。当它快到极限时,人们才发现它的重要!导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我们在生活当中怎样做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得到启发。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沏茶问题谁沏过茶?请举手。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这些事情你需要多长时间?(指名说)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几件事情?(出示课件)从画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如果淘气做完一件事后再开始做另一件,需要多长时间?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妈妈喝上茶?“尽快”二字怎样理解?聪明的你们仔细想一想,看谁能设计出一个最佳的沏茶方案。设计时应该考虑:1.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事又可以同时做?2.可用“→”标出做事的先后顺序。3.经你合理安排后,请计算,一共用了多长时间?节省了多长时间?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互相交流,比比谁的设计方案既合理又省时。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方案A: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同时洗茶杯2分,找茶叶1分)→沏茶1分1+1+8+1=11(分)方案B:洗水壶1分→接水1分→烧水8分→找茶叶1分→洗茶杯2分→沏茶1分1+1+8+1+2+1=14(分)对这些方案,你们认为哪种方案既合理又省时间?此时,淘气的方案也出来了。(出示课件)你们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吗?请同学们再想想,在哪个时间内还可以做些什么事?(学生说)能节省多长时间?多做了几件事?(揭示:同时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节省时间)像淘气写的这种图示,我们把它叫“流程图”。◎烙饼问题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收集数学信息。(着重强调:“每次只能烙2张饼”这条信息)读题、观图,明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提问: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烙两张呢?明确烙饼时每面需要3分,烙完一张饼需要6分;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或反面,烙正面时用3分,烙反面时也用3分,所以最快要用6分。引导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尝试“烙饼”。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想到的方法。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第一种方法:一张一张地烙,烙一张用6分,烙3张用18分;第二种方法:先同时烙两张用6分,接着再单独烙第三张又用6分,总共用12分;第三种方法:第一次先把饼1和饼2放进锅里,同时烙它们的正面,3分到,把饼1取出,把饼2翻面,把饼3放入锅内,第二次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到,饼2熟了取出,再把饼1放入锅内,第三次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反面,3分到,饼1和饼3都熟了。这样烙3张饼共烙3次,每次3分,共用9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哪一种烙饼方法最节省时间?通过对比,得出最佳方法。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用时最短?独立思考或利用组里的学具摆一摆,然后交流,得出最佳方法。总结规律: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地烙最直接,而且简单;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前面2张2张地烙,剩下最后3张的时候用刚才所学的“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烙。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质疑:怎样计算烙多张饼所用的最短时间?讨论解决办法,并小结:从探究3张饼的最省时间的方法入手,学生探究合作。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四、巩固应用,内化提升拓展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做下列事情:擦玻璃要20分,收拾房间要15分,拖地要15分,洗脏衣服的领子、袖口要10分,打开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要40分,晾衣服要10分。干完这件事情至少需要多少分?拓展2.妈妈要用一个平底锅烙油饼,锅上只能同时放2张油饼,烙熟一面需要2分,两面都要烙,现在需要烙7张油饼,最少需要多少分?【参考答案】1.70分2.14分五、课末小结,融会贯通合理地安排时间可以提高效率,这就是优化问题,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在这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优选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了。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六、教海拾遗,反思提升沏茶、烙饼问题主要研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路,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1.让学生主动尝试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沏茶、烙饼),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历发现过程,领悟和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优化先后有序 同时完成 科学合理最佳方案:洗水壶→接水→烧水(同时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