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B.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直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沉淀溶解
C.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会降低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后,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下列类比推理结论中正确的是
A.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推出通入溶液中无沉淀生成
B.可以改写为;推出可以改写为
C.的沸点高于;推出沸点高于
D.S与Fe反应生成;推测S与Cu反应生成
3.下列关于 SO2 说法正确的是
A.SO2 具有漂白性,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B.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褪色原理都相同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 SO2
D.SO2 和 Cl2 都能漂白某些有色溶液,若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有色溶液中,漂白效果会更好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绿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加水溶解后可能得到绿色溶液
D.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碳酸钾粉末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可观察到明亮的紫色火焰
5.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有害的不良气体。处理某废气中的H2S,是将废气与空气混合通入FeCl2、CuCl2、FeCl3的混合液中,其转化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III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S+2Fe2++Cu2+
B.转化过程有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S>Fe3+>O2
D.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只有Cu2+、Fe3+
6.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A.加入盐酸酸化了的硝酸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黄姜”又黄又亮,可能是在用硫黄熏制的过程中产生的 SO2所致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易发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 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9.某单质A经下图所示的过程可转化为物质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A有可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B.物质B一定是氧化物
C.若D为弱酸,A可能为单质碳D.物质C只可能是酸性氧化物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判断题
11.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aSO3。(_______)
12.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利用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_______)
13.100mL18.0ml·L-1的浓硫酸和足量铜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9NA。(__)
14.加入稀硫酸,产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_______)
15.“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中的“硫”是指硫磺,“硝”是指硝酸。
三、解答题
16.下图为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1)图中只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2)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Fe2(SO4)3的性质。
①Cl2 ②Fe ③NaOH ④H2SO4 ⑤BaCl2
从“类维”角度看,Fe2(SO4)3属于盐,可能与 发生反应(填标号),从“价维”角度看,Fe2(SO4)3具有 性,可能与 发生反应(填标号)。
(3)FeSO4是生血片的主要成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略)探究FeSO4固体受热分解的产物,已知FeSO4热分解的残留物为红棕色固体。
①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持续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 。
②装置A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装置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装置C的作用是 。
③FeS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硫,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还可能产生氢气。为了验证哪位同学的判断正确,丙同学设计了图中的实验装置(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X,且该反应装置略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同学认为还可能产生氢气的理由是 。
(3)如果去掉装置B,不能根据D中的现象判断气体X中有氢气,则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 。
(4)E的作用是 。
18.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放出大量的热,同时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黑色(单质)物质是 (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 (填名称),实验室经常用 溶液进行吸收,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3)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 (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4)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 (填“能”或“不能”)若不能请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NH4)2SO3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SO2与BaCl2溶液作用不产生BaSO3沉淀
B
将浓硫酸滴入蔗糖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褪色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
将Fe2O3溶于足量HI溶液后,加入2滴淀粉溶液
溶液颜色不变
反应生成FeI3和H2O
D
往漂白粉中加入浓硫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Cl2的氧化性比H2SO4的强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钠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A正确;
B.向澄清石灰水中缓缓通入直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亚硫酸钙产生,二氧化硫过量后亚硫酸钙溶解转化为亚硫酸氢钙,因此沉淀溶解,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湿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会降低,C正确;
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后生成亚硫酸,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因此不会褪色,D错误;
答案选D。
2.D
【详解】A.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A错误;
B.Fe3+具有较强氧化性,I-具有强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可改为FeI2⋅2FeI3,故B错误;
C.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物质沸点较高,H2O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H2O的沸点高于H2S,但CH4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SiH4沸点高于CH4,故C错误;
D.硫的弱氧化性只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最低价态,S与Fe反应生成FeS,S与Cu反应生成Cu2S,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SO2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是因为SO2被 KMnO4 氧化,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项错误;
B.漂白粉使红墨水褪色体现了漂白粉的强氧化性,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体现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两者褪色原理不相同,B项错误;
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 SO2,还有可能是H2O2、Na2O2、HClO等,C项正确;
D.在水溶液中SO2 与 Cl2会反应生成HCl和H2SO4,若将两种气体同时通入有色溶液中,漂白能力降低,D项错误;
答案选C。
4.A
【详解】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氯化氢遇水蒸气产生盐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故A正确;
B.硫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B错误;
C.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加水后得到绿色的氯化铜溶液,故C错误;
D.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必须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色光的干扰,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睛】利用焰色反应对K+、Na+的检验,若焰色反应火焰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若焰色反应为紫色或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为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
5.A
【详解】A.根据图示,过程III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S+2Fe2++Cu2+,故A正确;
B.转化过程有O、S、Fe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O2 >Fe3+>S,故C错误;
D.转化过程中参与循环的离子有Fe2+、Cu2+、Fe3+,故D产物;
选A。
6.D
【分析】检验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要注意排除 SO32-、CO32- 等离子的影响。
【详解】A、加入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亚硫酸根离子会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故A错误;
B、先加稀硝酸,硝酸可以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再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硫酸钡沉淀,故B错误;
C、加入氯化钡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先加稀盐酸,可以排除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D正确;
答案选D。
7.C
【详解】A.“硫黄姜”在用硫黄熏制的过程中产生的SO2,SO2有漂白性,所以“硫黄姜”又黄又亮,故A正确;
B.从源头上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绿色化学的核心,故B正确;
C.潮湿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水蒸气,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故C错误;
D.用CO2合成的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能降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能实现“碳”的循环利用,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B
【详解】A.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不能实现,A错误;
B.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热煅烧可得氧化镁,B正确;
C. 硫和氧气在加热下只能生成SO2,不能实现,A错误;
D.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钠溶液中得到NaHCO3,则 不能实现,A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若单质A为钠,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Na2O和O2加热反应生成Na2O2,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O2,符合转化关系,且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故A正确;
B.单质A与O2反应生成物质B,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则物质B一定是氧化物,故B正确;
C.若单质A为碳,C与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燃烧生成CO2,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为弱酸,故C正确;
D.若单质A为钠,推断物质C为Na2O2,Na2O2为过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D。
10.B
【详解】A.气体含氨气、二氧化硫,可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钡,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
B.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则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
C.铁离子与碘离子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变蓝,则溶液变蓝,故C错误;
D.漂白粉中加入浓硫酸,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且生成硫酸钙沉淀,不能比较氯气与硫酸的氧化性,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错误
【详解】亚硫酸酸性弱于HCl,因此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无现象,错误。
12.正确
【详解】硫酸工业尾气中的SO2用氨水吸收,发生反应SO2+2NH3∙H2O=(NH4)2SO3+H2O,利用了SO2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正确。答案为:正确。
13.错误
【解析】略
14.错误
【详解】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可能为氯气,错误。
15.错误
【详解】火药的成分为硫磺,木炭和硝酸钾,所以“硝”是指硝酸钾,故错误。
16.(1)Fe
(2) ③⑤ 氧化 ②
(3) 排净装罝内的空气 SO3+H2O+BaCl2=BaSO4↓+2HCl 品红溶液褪色 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2FeSO4Fe2O3 +SO2↑+SO3
【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探究硫酸亚铁固体受热分解的产物时,需缓慢持续通入氮气排净装罝内的空气,防止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装置A中盛有的氯化钡溶液用于检验三氧化硫的生成,装置B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的生成,装置C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由热分解的残留物为红棕色固体和实验现象可知,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详解】(1)由图可知,单质铁为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只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Fe;
(2)从“类维”角度看,硫酸铁表现盐的性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铁,从“价维”角度看,硫酸铁中铁元素为最高价态,能表现氧化性,硫酸铁溶液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答案为:③⑤;氧化;②;
(3)①由分析可知,实验过程中需缓慢持续通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排净装罝内的空气,防止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故答案为:排净装罝内的空气;
②由分析可知,装置A中盛有的氯化钡溶液用于检验三氧化硫的生成,装置A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三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BaCl2=BaSO4↓+2HCl,装置B中盛有的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的生成,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生成,装置C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SO3+H2O+BaCl2=BaSO4↓+2HCl;品红溶液褪色;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③由分析可知,硫酸亚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 +SO2↑+SO3,故答案为:2FeSO4Fe2O3 +SO2↑+SO3。
17.(1)
(2)当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
(3)浓硫酸
(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分析】Zn与H2SO4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硫和氢气,所以装置A是验证二氧化硫存在的装置,选品红溶液进行验证;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通过装置B中的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利用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蒸气,所以利用装置D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生成,为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D装置中水的检验,装置E中需要用碱石灰,据此分析。
【详解】(1)二氧化硫由锌和浓硫酸反应得到,锌和浓硫酸反应得二氧化硫、硫酸锌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当Zn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逐渐变稀,Zn与稀硫酸反应可产生;
(3)由于从高锰酸钾溶液中出来的氢气中含有水蒸气,需要除去,所以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氢气;
(4)为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影响D装置中水的检验,装置E中需要用碱石灰来干燥,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
18. C 二氧化硫 NaOH C+2H2SO42SO2↑+CO2↑+2H2O SO2+2NaOH=Na2SO3+H2O CD 不能 溴水、酸性KMnO4溶液
【详解】(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遇浓硫酸脱水碳化,所以生成的黑色(单质)物质是C。
(2)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反应方程式是C+2H2SO42SO2↑+CO2↑+2H2O,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经常用NaOH溶液进行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3) 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选CD。
(4)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使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以用溴水、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精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同步训练题,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