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605082/1-17128797533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605082/1-17128797534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605082/0-17128797521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605082/0-17128797521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605082/0-171287975218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2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2 故都的秋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原卷版doc、02《故都的秋》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饱尝(chánɡ) 赏玩(shǎnɡ) 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
B. 陪衬(chèn) 落蕊(ruǐ) 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
C. 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ǒ) 潭柘寺(zhè)
D. 折去(zhé)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chuán)
2.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______,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②秋蝉的______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________。
③对于秋,总是一样的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______的感触来的。
A. 燥 衰弱 歌唱 萧索B. 润 衰弱 啼唱 萧索
C. 润 微弱 歌唱 萧瑟D. 燥 微弱 啼唱 萧瑟
3.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喇叭 感触 陪衬 流览 疏疏朗朗
B.房檩 落蕊 落寞 岐路 稀稀落落
C.点缀 颂赞 细腻 厮叫 息列索落
D.笼罩 梧桐 蟋蟀 碧绿 稀里哗啦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郁达夫的文学活动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
B.除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之外,去年,浙江省唯一的文学刊物《江南》设立了一个以现代文学大家名字命名的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
C.当年郁达夫要搬到杭州去住,鲁迅就写了一首《阻郁达夫移家杭州》,劝其从湖光山色中走出。
D.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沉淀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与力量?你是否可以体会到他的追求?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___________。这如同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而初看到西湖、峨嵋的北方人却惊讶于它们的奇景。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就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
A.所以我们要缩小这种距离,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B.只有与事物近距离接触,才能真正看到事物本身的美
C.只有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才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D.只要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就能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6.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 对偶 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
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目前,很多拍电影的人崇尚“好莱坞”式判断标准,其实,建立对我国电影的创作和作品判断标准,前提是必须建立对本土观众的自信、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对当下时代的自信,否则,__①____。一旦跟着“好莱坞”跑,___②__,这就好比让我们去跟意大利人比赛唱歌剧。但反过来,___③___,在电影创作和市场上的较量就变成了来跟我们比赛唱京剧。
8.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除通讯手机的主要用途(单选)
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歌浏览新闻搜索
38.6%35.7%14.1%11.6%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多选)
影响视力产生铃声幻听现实交流能力差思考能力差
47.1%36.8%45.7%41.1%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篇
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秋天的原野上
柳小霞
①高原的秋天几乎天天艳阳高照,连带雨的云都不曾在天空经过。每天太阳一览无余地升起,很快会晒透大地的每一寸角落。金色光芒照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人们一下子矫健年轻了许多。整个原野在艳阳的拂照下,迎来了生长的第二季,连逐渐失去水分的野草都开始疯狂生长。
②高原特有的金盏菊和芫荽梅相继在村庄道路两侧盛开。小麦已经颗粒归仓,农民们在原野上收获土豆。隔着老远就听到他们高谈阔论的笑声,这个夏天的辛勤劳作没有白费。收割过的庄稼地里,狗娃草和猪秧子又获得了新生,拼尽全力伸枝展叶,那恣意纵横的样子,似乎在向太阳高呼:你好啊,老兄,咱们又见面了。田野上,香青依然挺立在厚实的衰草丛中,生命的激情仿佛此时才被点燃,像棉朵一样的小白花一改往日的柔弱无力,在骄阳下呈现出一种暗暗发亮的亚麻色光芒,细看时却又觉得更加白得耀眼了。这个时节,藏茵陈极易辨认,这种外表看似纤弱的小草,却拥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凡是生长藏茵陈的地方,附近的草都枯得要早一些——它具有多么大的生命能量啊,难怪其枝叶和根都以苦不堪言著称于世。
③风吹过近水一带的荒草时,就会看到大量碧绿的细草沿着枯草根部正葳蕤生长。是不是成片的麦田和无休止的除草剂夺去了它们在夏天生存的权利,于是它们才在秋天的艳阳下坦然成长起来了呢?
④近水的浅滩草甸上,依然能看见为数很少的蓝色龙胆花。高山龙胆的颜色极其浓郁,单薄的筒状花瓣儿凝聚了天空的颜色,仿佛拼尽了全力,要一直蓝下去,再蓝下去,直到蓝得无法再蓝,而呈现出一种深紫色。那种紫又像是饱含着深深的海洋气息,看一眼就能感觉到万顷波涛在眼前荡漾。高山龙胆的生命密码里,一定残存着海洋的记忆,漫长的进化和高原的太阳只改变了它的叶子的形状,而其生命的色彩却以更浓烈的形式在原野上奔涌绽放。而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无论是高山龙胆,还是近水龙胆,都极其孤傲,永远是单株生长。每一株上,三五分蔓,齐刷刷开出几朵蓝莹莹的小花。
⑤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
⑥夏日时,我们经常行走的小路沉到了水底下,涟漪荡漾时宛如一条白色缎带在水中漂动。浅滩处一度过人脚踝的滩涂地也被水淹没,再也看不到污泥四溢的样子了。
⑦靠近水面的浅滩坡地上,密密匝匝爬满了蕨草。经霜后,昔日绿茸茸的湖畔草地变成了绛紫色。蕨草稀薄的地方,倔强的山苺草开起了小白花,夏天时,山苺只在山巅或可一见,而这时候,却在低洼处整个长了出来。这种草一直要开花开过整个冬季,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含笑隐入万花深处。山苺草一开花,说明天气真的凉了。
⑧红嘴鸥在南归途中,会三五结伴在莲花湖一带驻留几日。这种鸟儿高空飞翔时的姿势非常平滑优美,但却是一副十足的破锣嗓子。有时,看见它们很优雅地在水面上飞翔,心中好生安逸,忽然耳畔却传来一阵极为刺耳的“吱嘎”尖叫声。叫声刺破长空,使人一下子醒悟:噢,它们仅仅是过路客,很快要远行了。
⑨湖的后面,是赤金色的落叶松和白杨林带。白杨林的上方是苍青色的云杉林,再上方的山坡林地,树叶已经落尽了,黛褐色的枝丫疏朗交错,衬着蔚蓝色的天空,和远处山顶的烽火台遗址,共同书写着“辽阔”两个大字。偶尔的,林子里传来“咕咕”一声鸟叫,很快,天地又归于沉寂。莲花湖的水面在风的吹拂下,波光莹莹,宛如许多金色的小鱼在水面上跃来跃去。
⑩一袭清冷的风吹过后,黄昏很快到来了。林区暗了下来。惟有落叶松身着红彤彤的晚礼服,伫立在湖的东岸,默默地向夕阳道着——“晚安”!
9. 请赏析第④段“近水龙胆,则清澈明亮多了,那色泽宛似清晨婴孩的眼睛,每一片小花瓣上都闪烁着纯真的笑容”这句话。
10. 文章第⑤段“莲花湖的水也涨了起来”,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
11. 第⑨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怎样的方法来描写景物的?
12. 文章题目是“在秋天的原野上”,可行文中大部分是写田野上、近水浅滩不同的野草,这是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①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a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b。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c,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了;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方法为合理而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先避掉这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硬壳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卫道与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昔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须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选用,甚至于之乎者也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伏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则,更加不必说了,一旦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能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1935年4月
注 ①《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3. 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是( )
A. 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 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 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 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 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14. 第一段有三个加点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15. 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对它“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部书的看法是:
16. 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同步测试题,文件包含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练习原卷版doc、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选练习原卷版doc、1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二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件包含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原卷版doc、10《游褒禅山记》精选练习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