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一0一实验与探究课件
展开1.怎样用差速离心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提示 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的方法分离不同大小的细胞器。
2.若只做伞藻嫁接实验,能否得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结论?请说明理由。
提示 否。无法排除假根中细胞质对实验的影响。
3.什么叫对比实验?请举例说明。
提示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例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4.模拟鲁宾、卡门的实验时,能不能对同一实验中的CO2和H2O同时进行标记观察?
提示 不能,CO2和H2O中的O均被标记,则难得出正确结论。
5.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提示 ①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②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特别是他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④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6.孟德尔在研究遗传规律时,选用了不同的植物进行杂交实验。除豌豆外,他还利用山柳菊进行杂交实验,但结果并没有帮助他总结出遗传规律,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山柳菊的花朵小,难以进行人工杂交实验;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等。
7.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相同之处。请问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提示 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8.在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中,能否通过对第一代DNA解旋获得的DNA单链进行离心的结果确定DNA复制的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
提示 否,因为两种复制得到的第一代DNA分子解旋后再离心所得到的条带一样,无法区分。
9.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提示 抗生素能够杀死细菌,抑菌圈边缘的抗生素浓度较低,可能存在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因此要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
10.在PCR扩增DNA的实验中,预计1个DNA分子经过30次循环后,应该得到230个DNA分子,但是结果只有约210个DNA分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 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不够或活性受到抑制、PCR系统设计欠妥、循环次数不够等。
1.教材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2.常用试剂的种类及作用
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加适量无水碳酸钠)
3.实验条件的常用控制方法(1)物理方法类
(3)灭菌、消毒方法: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接种环(针)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题组一 精典对练——拿高分▶题型一 借助实验材料、试剂或药品的选择,考查科学探究1.(2021全国乙卷改编)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染液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甲紫溶液使其着色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D.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答案 A 解析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染液无法进入活细胞,故代谢旺盛的活细胞不能被染色,死细胞可以被染成蓝色,A项错误。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以用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等使其着色,B项正确。斐林试剂中的甲液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乙液是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CuSO4溶液,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匀后再注入,C项正确。蔗糖溶液不容易透过原生质层,且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观察时现象明显,因此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项正确。
2.某同学用黑藻叶片临时装片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观察到细胞中有螺旋带状叶绿体B.不同细胞的叶绿体的运动方向一致C.高浓度的乙醇可引起细胞的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后期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答案 D 解析 黑藻叶片中的叶绿体呈椭球或球形,A项错误。不同细胞中的叶绿体的运动方向可能不同,但同一细胞中的不同叶绿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同的和定向的,B项错误。高浓度的乙醇会使细胞死亡,C项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的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项正确。
▶题型二 围绕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3.(2021广东卷改编)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的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也能产生乙醇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的最大产量
答案 D 解析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其具体做法是取甲瓶中的滤液2 mL注入干净的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A项错误。CO2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B项错误。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不产生乙醇,C项错误。乙醇的最大产量与容器中的葡萄糖量有关,与酵母菌数量无关,D项正确。
4.(2021山东卷)调查1 hm2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2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使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结果取整数)( )A.66只/hm2 B.77只/hm2C.83只/hm2 D.88只/hm2
答案 B 解析 第1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并且调查过程中种群总数量稳定,则相当于第1次被标记的鼠有39-5=34(只),由此可以计算出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34×34÷15≈77(只/hm2)。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1)观察叶绿体的材料也可以用来观察线粒体。( )(2)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应注意观察呈长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或植物的雄蕊,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或植物的雌蕊。(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只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即可。( )
2.判断下列有关鉴定提取类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1)在显色实验(如物质检测)中,一般需要对有色材料进行脱色处理。( )(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不宜选用甘蔗的茎或甜菜的块根,因为甘蔗的茎或甜菜的块根中富含蔗糖,蔗糖为非还原糖。( )(3)检验还原糖时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只能说明溶液中有还原糖存在,但不能证明具体是哪种还原糖,同理蛋白质的鉴定若出现紫色,也不能证明有胰岛素或淀粉酶存在。( )
3.判断下列有关探究类和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1)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至少分三组,其中一组在最适条件下进行,且注意不能将酶与底物混合后再控制相关条件。( )(2)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所设组别除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用蒸馏水处理的空白对照。( )(3)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尽量选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的双子叶植物;对于蚜虫、昆虫卵、跳蝻和蚯蚓等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4)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随机抽样调查,且要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患者家系中展开调查。( )
易错点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在同一温度下保温后再混合,可减少实验误差。
1.教材经典实验的选材与方法
2.教材经典实验常见的实验方法
3.教材中的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归纳(1)同位素标记法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3H标记亮氨酸)。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a.卡尔文循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14C标记CO2)。b.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完全来自水(18O分别标记H2O和CO2)。
③研究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在处于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期加入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根据胸腺嘧啶被利用的情况,可以确定DNA合成期的起始点和持续时间。还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并做放射性自显影,以了解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情况。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外壳和DNA)。⑤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15N标记NH4Cl)。(2)荧光标记法①人鼠细胞融合实验。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题组一 精典对练——拿高分▶题型 围绕教材实验的深度拓展,考查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对烟草花叶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导致了病毒这一种新的生物类型的发现。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下面是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一:将患病叶片研磨液注入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实验二:将患病叶片研磨液经过高温处理后注入正常烟草叶脉中,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实验三:将患病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得到的滤液(这种滤液被称为感染性滤液)注入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四: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稀释,然后注入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实验五:正常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得到无感染性滤液,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与实验四所加蒸馏水同体积的无感染性滤液,然后注入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且患病程度与实验四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二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可能由非生物因素引起B.根据实验三的结果不能排除由细菌本身引起烟草花叶病的可能性C.实验四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很可能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分子所引起D.实验五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在无细胞的滤液中不能增殖
答案 D 解析 若烟草花叶病由非生物因素引起,则注入经过高温处理的患病叶片研磨液后,正常烟草患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所以将患病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的滤液中不含细菌,故实验三正常烟草患病不可能由细菌本身引起,B项错误。患病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的滤液中不含细菌,但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若为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烟草患病,则加入蒸馏水大量稀释感染性滤液后可能不会引起烟草患病,但实验结果相反,所以可能是比细菌更小的病毒引起正常烟草患病,C项错误。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1.(不定项选择题)生物学知识中的“比”,可较为准确地表示生命过程中两种(个)密切相关的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升高B.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决定黑色性状)频率与s基因(决定浅色性状)频率的比值升高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 DNA 数的比值升高D.运动员在接近马拉松终点时加速冲刺,此时细胞中的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
解析 置于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外界溶液浓度降低,细胞液浓度升高,因此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比值降低,A项错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蛾种群中S基因频率降低,s基因频率升高,因此S基因频率与s基因频率的比值降低,B项错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核DNA数目不变,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值升高,C项正确。人体有氧呼吸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相同,而无氧呼吸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因此运动员在接近马拉松终点时由慢跑转换为加速冲刺时,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的比值不变,D项正确。
2.下图是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处应为“演绎推理”,比如“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就属于此过程B.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比如“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有无砖红色沉淀产生就属于此变量C.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比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有机物产生量就属于此变量D.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比如还原糖鉴定实验中不能用叶肉细胞
答案 D 解析 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故题图中①处应为“提出假说”,“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将质壁分离的洋葱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属于实验验证,A项错误。题图中②处应为“因变量”,“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因变量应为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即气泡的产生速率,B项错误。题图中③处应为“无关变量”,“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中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就属于无关变量,C项错误。题图中④处应为“干扰因素”,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因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显示绿色)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故不能用叶肉细胞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D项正确。
易错点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因素称为变量
1.掌握实验设计的程序
2.探究性实验操作步骤“四步曲”
3.利用“五看法”评价实验设计的方案
1.(2021全国乙卷)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如植物甲)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白天叶肉细胞产生 ATP的场所有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 释放的CO2。
(2)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是这类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能防止 ,又能保证 正常进行。 (3)若以pH作为检测指标,请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答案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呼吸作用(2)植物蒸腾作用过强而导致失水过多 光合作用(3)实验思路:植物甲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其他条件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分别在白天和晚上测定植物甲液泡内的pH;统计分析实验数据。预期结果:晚上液泡内的pH明显低于白天。
解析 (1)白天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苹果酸脱羧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2)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和光合作用吸收CO2都离不开气孔。干旱条件下,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既可防止白天因蒸腾作用过强使植物过度失水,又可保证植物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3)欲设计实验来验证植物甲在干旱环境中存在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可选取植物甲在干旱条件下进行培养,检测白天和晚上液泡内的pH;晚上液泡内的pH低于白天液泡内的pH,即可验证。
2.(2021广东卷)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过滤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与分泌蛋白相似,URAT1和GLUT9在细胞内的合成、加工和转运过程需要 (答出两种即可)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共同参与。肾小管细胞通过上述蛋白重吸收尿酸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特性。原尿中还有许多物质也需借助载体蛋白通过肾小管的细胞膜,这类跨膜运输的具体方式有 。 (2)URAT1分布于肾小管细胞刷状缘(图2),该结构有利于尿酸盐的重吸收,原因是 。
(3)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 ,与其他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 。 (4)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 ,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 。
答案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选择透过性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2)增加了肾小管细胞的膜面积,使URAT1的数量增多,有利于尿酸盐等物质的吸收(3)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 保证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4)F能够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的合成和运输 增设灌服E的一组
解析 (1)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位于细胞膜上,与其合成、加工和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肾小管细胞对尿酸盐的吸收是通过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实现的,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原尿中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有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2)由题图2可知,肾小管细胞刷状缘位于肾小管内侧,该结构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肾小管细胞的膜面积,从而增加了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3)由题干可知,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的是模型组灌服的是尿酸氧化酶抑制剂,模型组可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形成对照,保证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由题图1可知,模型组中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的相对含量远高于空白对照组,而灌服F的治疗组中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的相对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差不大,说明天然化合物F能够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和GLUT9的合成和运输。若要进一步确定F的作用效果,可与已知药物E作对比,另设一组模型鼠灌服E,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并与治疗组进行对比。
大题分析与表达(八) 实验设计与分析类大题突破
【典例】 昆明小鼠(KM小鼠)是我国生产量、使用量最大的实验小鼠,广泛应用于药理学、毒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研究小组将麻醉后的KM小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进行如下实验:甲组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1 mL;乙组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2 mL;丙组不作处理。记录实验后一段时间内每组小鼠的总尿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在该段时间内的总尿量明显少于丙组,其原因是 。
(2)当乙组总尿量明显多于丙组时,仍不能说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为什么? 。应该如何改进实验? 。 (3)若实验改进后,证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则一定量的葡萄糖能够增加尿量的原因是 。 (4)研究小组用低频率低强度电刺激实验小鼠支配肾小管细胞的交感神经,结果使实验小鼠的尿量减少,该过程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可推断,去甲肾上腺素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是 。
答案 (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由于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水分,会使尿量增加 增设注射与乙组等量的水分的组别 (3)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肾小管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影响了水分的重吸收功能 (4)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导致尿量减少
解析 (1)甲组注射了垂体提取液,而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2)乙组注射了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2 mL,由于葡萄糖溶液中含有水分,会使尿量增加,所以即使乙组总尿量明显多于丙组时,仍不能说明葡萄糖具有利尿作用,为改进实验,应该增设注射与乙组等量的水分的组别,作为对照;如果乙组尿量高于对照组,则可以说明葡萄糖利尿。(3)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肾小管腔内的渗透压升高,影响了水分的重吸收功能,所以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以增加尿量。(4)低频率低强度电刺激实验小鼠支配肾小管细胞的交感神经,结果使实验小鼠的尿量减少,该过程能够被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所阻断,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上的受体,促进肾小管重吸收水,导致尿量减少。
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下表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灌浆期幼穗开始积累有机物,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
(1)据表中的数据推测, 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 。 (2)据表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是 。 (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 (1)乙 在灌浆期,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品种大,积累的有机物多(2)减弱(3)实验设计思路:取等量的处于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同种水稻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更高,说明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实验与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4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实验与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落实主干知识,洋葱根尖,鳞片叶外表皮,②实验操作一般流程,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无水乙醇,层析液,橙黄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课件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核心知识,微专题1,微专题2,专题强化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