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2024.4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先驱_____,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玫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伟大的物理学家_____,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建立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答案】 ①. 哥白尼 ②. 牛顿
【解析】
【详解】[1]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2]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建立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2. 如图所示是空中加油机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____的;机声震耳,是描述声音的___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它们在5s内飞过了 1250m的距离,则飞行速度为_________km/h。
【答案】 ①. 静止 ②. 响度 ③. 900
【解析】
【详解】[1]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的位置相对于加油机没有发生了变化,战斗机是静止的。
[2]机声震耳,形容机声比较大,是描述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
[3]它们在5s内飞过了 1250m距离,则飞行速度为
3. 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__________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g=10Nkg)
【答案】 ①. 大气压 ②. 11
【解析】
【详解】[1]机器人工作时,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导致吸盘内部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时吸盘吸附在玻璃上。
[2]机器人在竖直玻璃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为
f=G=mg=1.1kg×10N/kg=11N
4. 如图所示,运动员在水中游泳时手心A点处距水面0.4米,则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帕,方向为水平______(选填“向前”或“向后”),B、C两点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B______p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①. 3920 ②. 向前 ③. 小于
【解析】
【详解】[1]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kg/m3×9.8N/kg×0.4m=3920Pa
[2]运动员在水中游泳时手向后划水,手心受到的压强方向为水平向前。
[3]根据p=ρgh可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点深度大于B点深度,B、C两点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B小于pC。
5. 如图所示,每一个“无叶电风扇”的底座有一台电动机吸入空气。空气经过加压后被送入环形的出风口,从宽度只有的缝隙中向外喷出。这部分喷出的空气因为流速大,压强___________ (选填“大”或“小”),使周围空气_____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这部分喷射空气,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倍。
【答案】 ①. 小 ②. 靠近
【解析】
【详解】[1][2]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可知,这部分喷射空气因流速大,压强小,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周围空气向这部分喷射空气靠近,带动周围空气流动,使风量可以增加到原来的1.5倍。
6. 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许多野外生存的知识与技能。如:用影子辨别方向。如图所示,将一根直杆竖直插在水平地面上的O点。中午前后,用描点的方法在地面上画出杆的阴影顶端的运行轨迹,在轨迹上找出其中距O点最近的点A,则AO所指示的方向就是_____(填“东”、“西”、“南”、“北”)边,这一判断所应用的光学知识是_____。
【答案】 ①. 南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早晚太阳斜射,人的影子长,随着太阳升高,影子越来越短。正午时影子最短。同时由于我们处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在我们头顶靠南的位置,影子在我们脚下的北面,所以AO所指的方向是南。
[2]影子形成的原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因此上述判断运用的光学知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7. 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A正确;
B.高声唱国歌,意思就是大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B错误;
C.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材料不同,音色不同,因此“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C错误;
D.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需要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D错误。
故选A。
8. 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 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 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 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BCD.装满水的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近时,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笔尖离玻璃瓶较远时(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先成虚像,后成实像;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先成虚像后成实像,且虚像是正立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到达某一位置时,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即越靠近焦点,虚像越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所以,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时,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由此可知,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笔尖一直变长变大,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 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是为了增大压力
B. 脚向后蹬地,使人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小车在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运动,说明物体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D.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形,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故A错误;
B.脚向后蹬地,地面给人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时,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弹簧的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故弹力随伸长量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越省力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快B. 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C. 功率越大的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 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机械是否省力跟机械做功快慢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
B.根据W=P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但该选项没有说明时间的关系,即时间不确定,故B错误;
C.功率大表明机械做功快,但做功不一定多,这要看做功时间的长短,故C错误;
D.做功快,说明机械的功率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功,故D正确。
故选D。
11. 为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C. 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 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太阳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的核式结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此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而整个宇宙中有无数个类似银河系的星系.故此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2.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华同学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合理的是( )
A. 脉搏跳动约为68次/s
B. 所受重力约为50N
C. 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D. 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常情况下,1min人的脉搏跳动约为70次,人的脉搏1s跳动约为1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华的质量约为50kg,所受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B不符合题意;
C.身体的平均密度与水接近,约为1.0×103kg/m3,故C符合题意;
D.小华步行的速度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甲、乙两个容器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A、B两种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将同一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
C. 放入物体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p甲
D. A、B液体的密度ρA<ρB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中可知,物体在A液体中漂浮,在B液体中悬浮,故由物体的浮沉状态可知,物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均等于自身重力,因是同一物体,重力不变,故可知物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故A错误;
B.因物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在两液体中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由G=mg可知,物体排开两液体的质量相等,故B正确;
C.由受力分析可知,放入物体前,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放入物体后,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与物体的重力之和,因是同一物体重力不变,故可知放入物体之后,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增量相等,且由图中可知,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故由可知,放入物体后,甲容器受到A液体的压强增量小于乙容器受到B液体的压强增量,且由题意可知,放入物体之前,两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故可知放入物体后,甲容器受到的液体压强小于乙容器受到的液体压强,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物体在A液体中漂浮,由物体的浮沉状态可知,物体的密度小于A液体的密度,又因物体在B液体中悬浮,同理可知物体的密度等于B液体的密度,则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故D错误。
故选BC。
14. 下列有关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就改变
B. 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的木块的动能保持不变
C. 推出的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D. 如果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变,则物体的机械能不变
【答案】BC
【解析】
【详解】A.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不一定改变,如给轮胎打气时,对打气筒做功,打气筒发热,即打气筒的内能增加,机械能不变,故A错误;
B.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的木块,质量和速度均不变,因此动能保持不变;故B正确;
C.推出的铅球在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加,高度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即增加的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故C正确;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等于速度,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不变,说明动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因此机械能可能增加,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D错误.
三、作图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在某次台球比赛中,母球遇到障碍球的直线阻挡,而不能直接击中目标球(A是母球,B是障碍球,C是目标球)。 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和光反射的物理规律解释下列操作:母球借助球桌左边缘(相当于镜面)的一次反弹,躲开障碍球,击中目标球。在图中作出母球的运动轨迹及必要的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详解】过A点做平面镜对称点A’,连接A’C,即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相较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故如图所示:
16. 如图所示地球表面的一些物体,请画出地球上空飞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答案】
【解析】
【详解】重力的方向大体指向地球的球心,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 第17题4分, 第18题7分, 第 19题8分,共19分)
1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拉姆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用同一凸透镜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前,拉姆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f,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该小组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当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A点处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再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此时移动光屏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 ①. 10.0 ②. 缩小 ③. 照相机 ④. 不能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知,焦距为
f=40.0cm−30.0cm=10.0cm
(2)[2][3]当蜡烛放在A点时,此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3)[4]当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此时移动光屏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8. 小天妈妈买到一块绿松石小工艺品,小天想知道绿松石的密度,进行了如 下实验步骤
(1)按图甲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一过程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天调节天平平衡并测量出该工艺品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 和游码如图乙所示,工艺品的质量 m 为 _____________g;
(3)小天利用量筒测量工艺品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工艺品的体积 V 石为 ___________cm3
(4)计算出这块绿松石制作的工艺品的密度为 _____________g/cm3;
(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6)实验完成后,小天还利用这块绿松石工艺品和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了家中食用油的密 度,实验过程如图丁所示,弹簧测力示数为 F,则食用油的密度(写出字母表达式)p 油= ______.(工艺品已经测出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 m 石和 V 石表示)
【答案】 ①. 游码未放在零刻度线上 ②. 27 ③. 10 ④. 2.7 ⑤. 大 ⑥.
【解析】
【详解】(1)托盘天平使用时,首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在调节横梁平衡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而在图示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游码仍在标尺的中间,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工艺品的质量m石=20g5g2g=27g,(3)工艺品的体积V石=30mL﹣20mL=10mL=10cm3,(4)工艺品的密度ρ==2.7g/cm3.(5)如果小天将实验步骤(2)、(3)互换一下,即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由于工艺品从水中取出时会沾上一些水,所以导致所测质量偏大,根据ρ=知,测出工艺品的密度将偏大;(6)工艺品浸没在水中,则V排=V石,根据F浮=G﹣F和F浮=ρgV排可得:m石g﹣F=ρ油gV石,则ρ油=.
【点睛】(1)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用镊子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2)天平的分度值为0.2g,工艺品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3)观察量筒的分度值,工艺品体积等于量筒的液面的两次读数之差;(4)用公式算出工艺品的密度;(5)先测体积后测质量,导致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分析解答;(6)利用F浮=GF和F浮=ρgV排列出等式,求解食用油的密度.
19. 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挂钩码前,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_(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状态;要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下来应将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 侧调节;
(2)图乙是一个平衡的杠杆,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就会发现杠杆________(选填“左端下沉”、“仍然平衡”或“右端下沉”);
(3)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提出,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 于是该小组利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O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___N。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向下的拉力为阻力F2,多次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总是大于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5)图丁中,弹簧测力计处在A点位置时,此杠杆属于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 杠杆,请举出它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个应用实例:___________。
【答案】 ①. 平衡 ②. 左 ③. 左端下沉 ④. 寻找普遍规律 ⑤. 2.3 ⑥. 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⑦. 费力 ⑧.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2]杠杆在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只要杠杆处于静止或者匀速转动时均为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右端下沉,右边重,需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3]图乙是一个平衡杠杆,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不变,此时若推动右侧钩码的悬线(如图丙所示),则右侧悬线对杠杆的拉力变为斜向下,右侧拉力的力臂会变小,拉力不变,这时杠杆右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变小,小于左侧拉力与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
(3)[4]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4)[5][6]如图丁所示,分度值为0.1N,故读数为2.3N;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总是大于 ,原因是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5)[7][8]图丁中,弹簧测力计处在A点位置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故此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生活中的钓鱼杆钓鱼时是费力杠杆。
五、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8分,共17分)
20. 我市为了净化市区空气,环卫工人每天定时驾驶洒水车对市区道路洒水(如图)。下表是该洒水车的相关数据。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若水罐内有一漂浮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为1.5×10﹣2m3,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各为多大?
(3)该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2000m用时4min,试计算此过程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大小。
【答案】(1)1.5×105Pa;(2)150N,150N;(3)1.2×104N
【解析】
【详解】解:(1)由知道,装满水时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3m3=3×103kg
汽车和水的总重
G总=m总g=(m车+m水)g=(6×103kg+3×103kg)×10N/kg=9×104N
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力
F=G总=9×104N
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
(2)该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5×10﹣2m3=150N
该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所受重力与浮力相等,即
G=F浮=150N
(3)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4min牵引力所做的功
W=Pt=100×103W×4×60s=2.4×107J
由W=Fs知道,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
答:(1)该洒水车装满水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5×105Pa;
(2)则该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均为150N;
(3)此过程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大小为1.2×104N。
21. 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5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秒,(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有用功;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1)1080J;(2)120W;(3)80%
【解析】
【详解】解:(1)物体上升的高度
物体做的有用功
(2)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拉力F做功功率
(3)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所以动滑轮的重力
因为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所以物重只有240N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1)有用功为1080J;
(2)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0W;
(3)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空车质量
水罐容积
装满水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额定功率
6t
3m3
0.6m2
100kW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考三模物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0年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