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本试题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40分,非选择题部分6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写在试题的规定位置。
答题时,选择题部分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部分,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本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选择题部分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B. 钻木取火
C. 民间剪纸D. 烟花绽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了燃烧,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民间剪纸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烟花绽放,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 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
C.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
D. 深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大气、水等的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两个方面着手考虑,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应该提倡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植树造林;节约用电;使用洁净能源等等。A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B、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焚烧处理不仅破坏环境,又浪费资源。B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符合题意;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是从源头消除了污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源。C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深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大气、水等的污染。D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B。
3.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A. 读数偏大B. 腐蚀胶帽
C. 标签受损D. 测量不准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和结论的一致性。
【详解】A、量筒读数时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读数偏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倒放会使液体倒流腐蚀胶帽,故B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的瓶子,标签背向手心会使液体腐蚀标签,故C不符合题意;
D、pH试纸直接伸入液体内,会使液体药品被污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错误实验操作会导致的结果。
4. 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有效的去除碗筷上的油污
B. 服用保健品可替代药物治疗
C. 蒸馏水比自来水纯净,应长期饮用
D. 霉变的花生洗净后压榨成食用油
【答案】A
【解析】
【详解】A、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可用“洗洁精”洗涤碗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
B、保健品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是没有治疗作用,服用保健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故选项说法错误;
C、蒸馏水比自来水纯净,但是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
D、霉变的花生中含危害人体健康的黄曲霉毒素,不可榨油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5.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B. 将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充分
C. 点燃的火柴头竖直向上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的量不足
D. 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会导致电器骤冷发生爆炸,选项错误;
B、煤加工成粉末状,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煤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
C、点燃的火柴头竖直向上很快熄灭,是因为热量向上辐射,使得火柴梗接受的热量较少,温度升高较慢,不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选项错误;
D、洒在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温度,且低于着火点,选项错误,故选B。
6.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水发生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 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C.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实质是和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水发生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该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如植物的光合作用,该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工业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物理变化过程,该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D、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实质是 酸电离出的 H + 和 碱电离出的 生成 H2O,该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如图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B.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C. 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3,则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由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形成Al3+,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铝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根据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可作清洁能源,是因为氢气燃烧只生成水,而不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小,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B、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C、碘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稀盐酸能除铁锈,是因为稀盐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该选项解释不正确。
故选C。
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则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一定是氢氧化钠
B.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但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例如氧化钙溶于水并与水反应放热,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提供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选项正确;
C、阴离子带负电荷,但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例如电子也带负电荷,选项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铜锌合金属于混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故选B。
10. 已知某溶液X是下列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量的该溶液,分别向其中滴加溶液、稀盐酸,溶液中的各一种,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该溶液X是
A. 溶液B. 溶液C. 溶液D. 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现象,和硝酸钡混合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和硝酸钡混合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和硝酸钡混合无明显现象,不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和硝酸钡混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两个及以上但不全的得3分,选对一个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
11.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未发生改变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D.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
【详解】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个数为5,反应后的分子个数为3,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氢元素和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4:1,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生成物为甲烷和水,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所用方法不合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B.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除去的是铁粉,得到的是铜粉,所用方法不合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碳酸钠、氢氧化钠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质原则,所用方法不合理,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加入过量的铁粉,把硫酸铜反应掉,无杂质生成,且铁粉与硫酸亚铁溶液不反应,所用方法合理,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3.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C. 时,将甲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D.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甲析出的晶体质量多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15g,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均为≈13%,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此时50g水可溶解15g甲物质,将12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为62g,符合题意;
D、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晶体析出,但是溶液的质量未知,析出晶体的质量无法确定,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14. 向一定质量的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液M的颜色一定为无色
B. 滤渣N中一定有铜和铁
C. 滤液M中一定含有两种金属离子
D. 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答案】BD
【解析】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了氯化锌和铜,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锌再与氯化亚铁的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N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溶液中的CuCl2完全发生了反应,滤液M中一定含氯化锌,可能含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
【详解】A.由分析可知,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了滤渣中一定有铁,但无法确定反应的进行程度,氯化亚铁溶液可能有剩余,如果有剩余滤液M为浅绿色,如果没有剩余滤液M为无色,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滤渣N中一定有铁、铜,可能有锌,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滤液M中一定含氯化锌,可能含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因此,滤液M中一定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由方程式,可知,锌置换出铜或铁都会使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故选项说法正确,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D
15. 现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放入烧杯中,然后向烧杯内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B. 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C. 该实验过程涉及到中和反应
D. 原固体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和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消耗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离子全部转化为硫酸镁中。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196g×10%=19.6g,硫酸根的质量为:,则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205.8g-196g=9.8g,原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等于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镁(碱)和硫酸(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盐)和水,所以该实验过程涉及到中和反应,故C正确;
D、由于氧化镁中不含氢元素,所以氢氧化镁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是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设:氢氧化镁质量为x,氧化镁的质量为9.8g-x,则有,,
,解得x=5.8g,所以混合物中氢元素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ACD。
非选择题部分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填空。
(1)按要求从氧化钙,氧气,硝酸钾,氢气,氢氧化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中。
①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_______。
②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
③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
④一种常用作复合肥的盐_______。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的元素主要来自各种食物,这既有利于人体的代谢活动,也有利于维持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下列食物中主要富含糖类物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馒头 B.西红柿 C.牛肉 D.黄花鱼
②很多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里面盛放的就是干燥剂.干燥剂能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物质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熟石灰 B.生石灰 C.火碱 D.纯碱
③常用的农药绝大多数都是用化学方法配制或合成的,波尔多液就是人类较早使用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农用杀菌剂。配好的波尔多液不能装在铁桶内,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④吗啡、杜冷丁等麻醉品或精神药物被非法使用,即会成为毒品。吸毒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极大的危害。请牢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在吗啡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吗啡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名称)。
【答案】(1) ①. H2 ②. Fe(OH)3 ③. CaO ④. KNO3
(2) ①. A ②. B ③. Fe + CuSO4=FeSO4 + Cu ④. 17:4 ⑤. 碳##碳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氢气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化学式为H2。故填:H2。
②氢氧化铁是红褐色难溶于水的碱,化学式为Fe(OH)3。故填:Fe(OH)3。
③氧化钙由金属元素钙和氧元素组成,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④硝酸钾是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的一种常用作复合肥的盐,化学式为KNO3。故填:KNO3。
【小问2详解】
①A、馒头由淀粉制成,淀粉属于糖类。A符合题意;
B、西红柿富含维生素。B不符合题意;
C、牛肉富含蛋白质。C不符合题意;
D、黄花鱼含蛋白质。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故填:A。
②A、熟石灰不能吸水,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B、生石灰能够吸水,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C、火碱 即氢氧化钠固体虽然具有吸水性,但是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D、纯碱即碳酸钠不能吸水,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
综上所述:选择B。故填:B。
③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配好的波尔多液不能装在铁桶内。
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FeSO4 + Cu。故填:Fe + CuSO4=FeSO4 + Cu。
④吗啡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7):(16×3)=17:4。故填:17:4。
由于吗啡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2×17):(1×19):14:(16×3)=204:19:14:48。所以吗啡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填:碳。
17. 化学通过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为我们解决能源、环境、材料等重大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2)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十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①二氧化碳、氢气、淀粉三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填名称)。
②淀粉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g。
③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
B.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3)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①航天员的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氨酯橡胶属于_______材料(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
②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将铝合金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③长征型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将_______能转化为热能。
④太空舱使用锂电池。可以通过与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 ①. 天然气 ②. 酸雨
(2) ①. 淀粉 ②. 7.2 ③. B
(3) ①. 有机高分子 ②. 延展 ③. +4 ④. 化学 ⑤. 2Al + 3Li2O6Li+ Al2O3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引起酸雨。
【小问2详解】
①二氧化碳和淀粉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淀粉属于有机物。
②16.2g 淀粉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③A、二氧化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淀粉属于糖类,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小问3详解】
①聚氨酯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②铝合金能被加工成箔片,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③四氧化二氮 (N2O4) 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x+(-2)×4=0,解得x=+4;
偏二甲肼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④Al 与Li2O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Li和Al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字母序号)。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关于“氧气的实验室制备与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之一)。
A.实验室制氧气时,在加入药品后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时,只要导管口冒出气泡,就立即收集
C.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细沙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缓慢氧化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气体(含少量)进行还原样品的探究实验。所选仪器按“气体(含少量)”的顺序连接,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先通入气体(含少量),然后加热,充分反应,观察现象。试回答:
①上述实验装置中,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B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B中玻璃管内固体物质质量减少,则实际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_______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④该实验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变化来计算的质量.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条件下,计算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之一)。
【答案】(1) ①. CAE ②. ③. C
(2) ①. 除去尾气中的CO气体,避免散入空气造成污染(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 Fe2O3 + 3CO2Fe + 3CO2 ③. ④. 偏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反应生成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可以干燥氧气;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CAE;
②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③A、实验室制氧气时,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O2时,要等气泡连续并均匀冒出时才收集,B错误;
C、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需要在集气瓶底预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因此属于剧烈氧化,D错误;
故选C;
【小问2详解】
①反应过程中一氧化碳有剩余,装置F的作用是引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②装置B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B中玻璃管内固体物质质量减少 ag ,则实际参加反应的 CO 的质量为;
④装置D是吸收二氧化碳,由于原来的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故实验欲通过测量反应前后装置D的质量变化来计算 Fe2O3 的质量,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条件下,计算结果将偏大。
19.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明和小红同学就这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与结论】
①小明从该瓶中取出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出现_______(填反应现象)。
得出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
②小红同学也从该瓶中取出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下列_______(填字母序号)试剂,通过观察现象,也一定能得出和小明相同的结论。
A.无色酚酞 B.紫色石蕊 C.少量稀硫酸 D.过量稀盐酸
【交流与反思】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_______保存。
(2)已知固体混合物A可能是和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将气体C通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_______色。
②无色溶液H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③混合物B中还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④写出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⑤如果要确定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还需取少量混合物A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__。
【答案】(1) ①. 白色沉淀 ②. D ③. 密封保存(或密闭保存)
(2) ①. 红 ②. Na+ H+ ③. NH4Cl、NH4NO3 ④. ⑤. 取少量固体A,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A中一定有KCl和Na2CO3;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有Na2CO3,一定无KCl(或其它合理答案)
【解析】
【分析】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若氢氧化钠变质后其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也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
②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A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气体C为二氧化碳,无色溶液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混合物B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钠与氯化铵、硝酸铵反应都能生成氨气,则气体G为氨气,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无色溶液E中含有氯化钠、硝酸钠;溶液DE混合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则白色沉淀I为氯化银,无色溶液H中一定含有硝酸钠和硝酸。
【小问1详解】
由结论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故①填:白色沉淀。
由结论知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则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无论否变质,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无论是否变质,都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
C、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少量的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得出变质的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能得出变质的结论,故D符合题意。
故②填:D。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氢氧化钠变质,则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故③填:密封保存(或密闭保存)。
【小问2详解】
①由分析知,气体C为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红。
②由分析知,无色溶液H中一定含有硝酸钠、硝酸,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Na+ 、H+,故填:Na+、H+。
③由分析知,G为氨气,蓝色沉淀F为氢氧化铜,则B中一定含有氯化铜,一定不含氧化铜,因为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氯化铵、硝酸铵至少含有一种,则混合物B中还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NH4Cl、NH4NO3,故填:NH4Cl、NH4NO3。
④由分析知,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⑤取少量固体A,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A中一定有KCl和Na2CO3;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有Na2CO3,一定无KCl,故填:取少量固体A,加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A中一定有KCl和Na2CO3;若没有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有Na2CO3,一定无KCl(或其它合理答案)。
20.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1)镁元素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被称为“国防元素”。下图为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取单质镁的转化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Ⅰ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流程图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海水“制碱”是以食盐、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
①海水“制碱”中的“碱”指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工业生产过程中,在第②步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从溶液中析出_______。
③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选项中最易吸收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水 B.氨盐水 C.稀盐酸
(3)现有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15g,将其放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②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恰好反应,试通过计算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1) ①. Ca(OH)2 ②.
(2) ①. Na2CO3 ②. 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 ③. B
(3) ①. Na2CO3 、NaCl ②. 解: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
设参加反应的Na2CO3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x=10.6g
y = 11.7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6.1g。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Ca(OH)2;
②流程中发生反应为:
Ⅰ. ;
Ⅱ. ;
Ⅲ ;
其中Ⅰ和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Ⅲ是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1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则流程图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海水“制碱”中的“碱”指的是纯碱,即Na2CO3;
②工业生产过程中,在第②步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先从溶液中析出是因为相同温度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
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呈酸性、盐酸呈酸性、氨盐水呈碱性,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填:B。
【小问3详解】
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为,氯化钠不反应;
①由图示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进行中,则烧杯中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剩余的碳酸钠和不反应的氯化钠,则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2CO3 、NaCl;
②见答案。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氢气可用作清洁能源
氢气的密度小
B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原子的体积变大
C
碘不溶于水,但溶于汽油
相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D
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加入的物质
溶液
稀盐酸
溶液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通入氧气后点燃
B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加适量稀盐酸
D
溶液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