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1-23)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 (含解析)
(21-23)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1-23)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2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含解析),共9页。
1.(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在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与中国音乐家一起相聚云端,共同演唱《一带繁花一路歌》,唱出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不同艺术家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歌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SKIPIF 1 < 0
【答案】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一般不同,可据音色区别不同艺术家的发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SKIPIF 1 < 0 ,故D错误。
故选A。
2.(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答案】C
【详解】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用手拨弦,使弦振动发声;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3.(2023·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音叉M、N完全相同,M发出440Hz的声音,原来静止的N随之振动,N也发出440Hz的声音,则( )
A.M发声时每分钟振动440次
B.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
C.M和N发声时的振幅一定相同
D.M发出的声音无需介质就能传播
【答案】B
【详解】A.频率表示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已知M发出声音的频率为440Hz,表示该音叉每秒钟振动440次,故A不符合题意;
B.已知M和N发出声音的频率都为440Hz,所以M和N发出的声音的频率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引起N音叉振动的能量是由M音叉传递来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N音叉发声振动的振幅应比M音叉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详解】A.大力敲鼓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距声源的远近和振幅有关,故A错误;
B.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腰鼓的发出的声音,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们听到的鼓声是靠空气传来的,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腰鼓发出的声音正是由鼓面被敲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
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途径
【答案】C
【详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手机悬挂于广口瓶内,封闭瓶口,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对比抽气前后从瓶中传出的响铃声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音调升高B.音调降低C.响度变大D.响度变小
【答案】D
【详解】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音色只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在抽气的过程中,手机扬声器继续发声,所以它仍在振动;随着抽气盘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弱,音色不变;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越稀薄,其传声效果越差;由此实验进一步推理可知,当空气全部被抽出时,我们就不能再听到声音,这种实验研究的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人们可以得到的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和响度
【答案】A
【详解】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4月22日,中国龙舟大赛四川遂宁站比赛在美丽的观音湖盛大举行,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为龙舟队员呐喊助威,现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下列对此场景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
【答案】D
【详解】A.锣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量高,即响度大,故B错误;
C.锣鼓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呐喊声通过空气传播到龙舟队员耳中,故D正确。
故选D。
9.(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歌曲高音部分是指音调高
C.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越快
D.“听声识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C
【详解】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面上能看到水面水花四溅,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歌曲演唱中的“高音”是指声音的高低,故指的是音调,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无关,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不同的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听声识人”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 )
A.音调高B.响度大C.音色美D.传播速度快
【答案】B
【详解】“掌声雷鸣”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很大,即声音的响度大。与音调音色和声音传播的速度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1·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帝企鹅繁殖期间,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什么性质(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答案】B
【详解】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响度、音调都有可能相同,但是音色一般不同。企鹅妈妈捕鱼归来,能在几十万只企鹅嘈杂的叫声中精准地分辨出孵蛋的企鹅爸爸的声音,它主要利用了声音的音色,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12.(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经 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 。
【答案】 振动 空气 大
【详解】[1][2]当演奏者用古琴弹奏名曲时,琴弦由于拨动而振动,发出声音,在通过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3]声音的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大。
13.(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它由多个青铜制成的钟按大小编组悬挂。用相同力度敲击,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填写声音特性名称)
【答案】音调
【详解】用相同力度敲击编钟,编钟的大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大钟声音低沉、浑厚,小钟声音高昂、清脆,这是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
14.(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 而产生的,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答案】 振动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15.(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同学们的歌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答案】 振动 音色
【详解】[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16.(2022·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2022年1月26日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情景。“葫芦丝”是靠空气柱 发声的;按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
【答案】 振动 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葫芦丝”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2]按不同的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7.(2022·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今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答案】 振动 音色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故听到琴声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18.(2021·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空气 产生的;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 更大;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 (填“高”或“低”)。
【答案】 振动 响度 低
【详解】[1]鼓掌声是手掌间的空气被压缩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的越远,鼓掌声比牙齿相叩的声音传得更远,是因为鼓掌声的响度大。
[3]人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通常胳膊甩动的频率很低,发出声音的音调很低,不在人听觉范围内,所以很难听到。
19.(2021·广西贵港·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辨别的。
【答案】 振动 音色
【详解】[1] 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是因为音叉在振动,带动乒乓球振动,故此实验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不同,各具特色,即音色,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
20.(2021·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时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答案】 音调 响度 音色
【详解】[1]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2]观众听到的声音程度不同,是因为观众到声源的距离不同,导致听到声音的响度不同。
[3]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音色不同。
21.(2021·江西·统考中考真题)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在演播厅举办文艺汇报演出,小明问学在演播厅外一听就知道是女生在演唱,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题“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听到的歌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答案】 音调 空气
【详解】[1]男女声的区别是男声音调低,女声音调高,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区别男女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真题分项汇编(福建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物理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1声现象-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0)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 声现象(含解析),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