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 解析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1页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2页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原卷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专题03文言文对比阅读纯文言篇解析版-好题汇编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上·上海青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丙】
    庆历末,富文忠公①镇青州,会河决商胡②,北方大水,流民坌③入京东。公劝所抚八州之民出粟以助赈给,因坊村择寺庙及公私空舍,又因山崖为窟室,以处流离。择寓居官无职事者,各给以俸,即民所赘聚④,籍而受券,以时给之。明年夏,大稔⑤。计其道里,资遣还业。八州之间所活者,无虑⑥五十余万人。仁宗嘉之,拜公礼部侍郎,公曰:“恤灾赈乏,臣之职也。”卒辞不受。
    【注释】①富文忠公:北宋名相富弼。②商胡:地名。③坌:并;一齐。④即民所赘聚:让他们到流民聚集的地方去。⑤大稔:大丰收。⑥无虑:大约。
    1.【甲】诗的作者是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卒辞不受( )
    3.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B.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出资修路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C.计算方圆百里的道路,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D.计算灾民回家的路程,资助路费让他们回去从事本业。
    4.为【丙】文“籍而受券”中“籍”的注释选择最合适的一项是( )
    A.通“藉”,凭借B.书籍,书册C.登记入册D.籍贯
    5.【甲】诗和【丙】文都写到百姓的不幸遭遇。【甲】诗“老翁逾墻走”的原因是“ ”,【丙】文“流民坌入京东”是因为“ ”。
    6.【乙】文“ , ”两句反映了滕子京的政绩。【丙】文富弼解决灾民食宿的具体措施是:(1) ;(2) (用现代汉语回答)。以上表现出两位官员忠于职守、 的人物特点。
    (2024上·上海静安·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指风翔府。作者于宋仁宗嘉佑六年任风翔签判。②雨麦:天降麦子。而,这里作动词。③有年:丰收之年。④乙卯:农历三月八日。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指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日。⑤忭(blàn):高兴。⑥荐饥:饥荒。
    7.甲乙丙三文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中 (人名)和 (人名)名列“唐宋八大家”。
    8.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 民以为未足( ) (2)今天不遗斯民( )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丙文中,百姓忧愁是因为“ ”,欢乐是因为“ , ”;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 。 (前三空用文中词句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11.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B.乙文中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C.丙文画线句用排比手法描述官民庆贺喜雨降临的场景。
    D.丙文第③段揭示了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
    12.甲乙丙三篇杂记文,都借“记”抒发情志。甲文中“ , ”充分展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乙文中“太守快乐着游人的快乐”流露了作者 的政治理想;丙文作者在任凤翔签判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文中的“喜雨”之情,正反映了作者 的情感。(前两空用文中语句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6分)
    (2024上·上海宝山·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其①诏至京师,而复为柳州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②,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③,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④。
    【注释】①其:指柳宗元。②穷:处于困境。③疏:上书。④恨:遗憾。
    13.【甲】文作者是 朝柳宗元,【乙】文中提及的“ ”是他的“字”。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不可久居( )
    (2)愿以柳易播( )
    15.下列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柳州的道理。B.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柳州的道理。
    C.况且绝没有让母子一起去播州的道理。D.并且也没有让母子一起来播州的道理。
    16.(1)人物不同行为背后有不同的心情:【甲】文中“伐竹取道”一句表现了柳宗元一行人的 之情;【乙】文中“泣”字表现了柳宗元的 之情。
    (2)对于引发人物行为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伐竹取道”是因为看见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B.【甲】文中“乃记之而去”是因为无法探寻小石潭源头。
    C.【乙】文中“泣曰”是因为得知刘梦得被贬播州的消息。
    D.【乙】文中“请于朝,将拜疏”是因为刘梦得不想赴任。
    17.【甲】文中面对自身被贬,【乙】文中面对友人被贬,柳宗元采取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024上·上海杨浦·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逆拜欲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8.【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该书由北宋 (人名)主持编纂。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不可以故意待也
    (2)遂往诣蒙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1.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乙】文“造次”的注释的一项是( )
    A.随意B.仓猝C.普辩D.片刻
    22.下列对【甲】文中孙权劝勉艺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晓之以理,针对吕蒙的位高职重,用双重否定指出学习的必要性。
    B.动之以情,委婉而诚恳地介绍读书方法,帮助吕蒙消除畏难情绪。
    C.对比说理,以诘问语气斥责吕蒙口中的“多务”不过是借口而已。
    D.现身说法,以自己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感受为吕蒙增添读书的动力。
    23.【乙】文中吕蒙令鲁肃“刮目相特”的具体表现是(1) ;(2) ;(3)鲁肃由“造次”至“越席就之”的行为变化表现出对吕蒙的 之意。
    24.【甲】、【乙】两文皆表现了吕蒙“就学”的成效,但在叙事详略及细节刻画上差异显著。请结合两文的不同出处,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
    (2024上·上海嘉定·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③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④,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⑤也,故唯圣人为能和。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___________》
    【注释】①乐(yuè)正:古代官名,负责管理音乐事务的官员。夔(kuí):人名,善音律。②重黎:相传尧时掌管时令,后为舜臣。③草莽:草野,指民间。④通:调和。八风:八方之风。⑤节:关键。
    25.请给上文补充出处《 》(书名)。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 ) (2)得一人之使( )
    27.对文中画横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丈夫的快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B.大丈夫所喜爱的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C.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是得失的关键。
    D.音乐是是天地的精华,得失的关键在于节拍。
    28.从下列选项中为文中画波浪线中的“足”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
    A.人体膝盖以下的部分,又专指脚B.足够,充足,满足
    C.值得,配D.(旧读jù)过分
    29.末句“求闻之若此”中的“闻”是消息、传闻的意思,它在两个故事中分别指的是 和 (用自己的话概括)
    30.文中鲁哀公向孔子求证传闻真假,宋君做出的类似表现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用自己的话表述)。作者借两则小故事所要阐释的观点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2024上·上海长宁·九年级一模卷)阅读下列诗文,完成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洪武初,有御史言陶安①隐微之过者。太祖曰:“尔何由知之?”对曰:“闻之于道路。”太祖曰:“御史但取道路之言以毁誉人,此为尽职乎?植佳木者必去蟫蠹②,长良苗者必芟稂莠③,任正士者必绝邪人。凡邪人之事君,必先结以小信,而后逞其大诈。此人尝有所言,朕不疑而听之,故今日乃为此妄言。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④。不然,害滋大矣。”乃命中书省黜之。
    (选自《典故纪闻》)
    【注释】:①陶安:字主敬。洪武元年九月染病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②蟫蠹(yín dù):此处泛指蛀虫。③芟(shān):铲除。稂莠(lángyǒu):泛指有害于禾苗的杂草。④为力:奏效。
    31.【甲】文出自《__________》。(1分)
    3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6分)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 (2)国人道之________ (3)植佳木者必去蟫蠹__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B.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C.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D.夫/去小人当如扑火/及其未盛而扑之则易/为力
    35.听到传言后,【甲】文中“国人”与【乙】文中“御史”相似的做法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对于这种做法【甲】文作者借由“(2) 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态度。【乙】文中“太祖”则反思自身行为,认识到御史这样做也有君主的问题:(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36.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警示我们尽快远离奸佞之人。
    B.【甲】【乙】两文都详细描写了传言产生的过程。
    C.【甲】【乙】两文都分析了传言产生的根本原因。
    D.【甲】【乙】两文都告诫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2023上·上海·九年级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校考模拟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书》)
    注:①奉议:官名。
    37.【甲】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3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2)足以追配古人 足:
    3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B.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C.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D.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41.【甲】文中诸生的学习环境是“ ”、“ ”、“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以及“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这段最后作者通过 句式突出了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诸生学无所成的原因。
    42.【甲】、【乙】两段选文,两位长辈就“怎样才能学有所成”的问题,分别给出了建议。结合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2023上·上海普陀·九年级模拟考)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丙】
    书斋铭(节选)
    明 归有光
    斋,故市廛①也,恒市人居之。邻左右,亦惟市人也。前临大衢,衢之行,又市人为多也。挟策而居者,自项脊生②始。管宁与华歆读书,户外有乘轩者,歆就视之,宁弗为顾。狄梁公③对俗吏,不暇与偶语。此三人者,其亦若今之居也。而宁与歆之辨,又在此而不在彼也。项脊生曰:“书斋可以市廛,市廛亦书斋也。”
    【注】①市廛(chán):集市中的店铺。②项脊生:归有光自号。③狄梁公:即狄仁杰。
    43.(1)甲乙丙三篇文章按照创作年代先后排序,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甲 乙 丙 B.甲 丙 乙 C.乙 甲 丙 D.丙 甲 乙
    (2)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乙文作者写“小人物”优秀品格的故事是《 》。
    44.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挟策而居者 居( ) (2)宁弗为顾 顾( )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6.三篇短文都提到了对自己而言很重要的处所,以及身处其中的心态,引发我们的思考。
    (1)请填写以下表格:
    (2)【甲】文“白丁”指 ,也就是【丙】文中的“ ”。【丙】文画线句作者所说的“此”意指 。
    (2023上·上海·九年级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模拟考)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学弈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丙】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莹年八岁能通《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嗜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澜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
    47.【甲】文选自 ,【乙】文作者 (人名)是 (朝代)人。
    4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虽与之俱学( ) (2)非诸生所及( )
    49.(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父母担心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不能让他阻止读书。
    B.他的父母担心他会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C.他的父母害怕自己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不能让他阻止读书。
    D.他的父母害怕自己生病,禁止他这样做,却没能使他停止读书。
    50.【乙】文写老师发怒时作者求教“不敢出一言以复”既写出 。又体现 。
    【丙】文记叙祖莹“ ”一事,并且分别从 、 和 对祖莹的态度和看法来突出他 的特点。
    51.以上选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用二人学弈的小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乙】【丙】两文则告诉我们 的道理。
    52.(2023·上海松江·统考三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答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乙】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③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丙】
    任末①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每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甲】文中的“权”指的是 (填人名),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称其为“ ”;【乙】文中的语录均选自《 》一书。
    (2)理解加点字词。
    见往事耳
    (3)下列加点词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或依林木之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5)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门徒)经常用衣服换走任末的干净衣裳。
    B.(任末)经常用衣服换走门徒的干净衣裳。
    C.(门徒)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任末的衣裳。
    D.(任末)经常用干净衣服更换门徒的衣裳。
    (6)三篇文章都提到了学习(读书)的重要性。【甲】文中,孙权认为通过读书能 ,进而获益;【乙】文第③句提到了学习能够收获 ;【丙】文中任末年少求学时“ ”的态度,强调了好学的重要性,而他临终时以“ ”来比喻不学习的人,也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孙权“不可不学”的观点。
    (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
    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
    【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
    53.【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 》,【乙】文的作者是
    5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 (2)因名曰《野史》 ( )
    5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6.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7.【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58.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
    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
    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
    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
    (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③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59.甲文作者 (人名)和乙文作者 (人名)都是 (朝代)人。
    60.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1.解释丙文中加点字的意思。人不得( )
    62.以下对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不是王者,从来也不是。
    B.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的,是没有过的。
    C.因为天下(归顺)而快乐,因为天下(不顺)而忧愁,这样还不能称王,从来没有。
    D.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忧愁,但是这样成为王者,是没有过的。
    63.以下对甲乙丙三文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抒情和议论,抒发了作者远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B.乙文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在议论中含蓄点出思想情感。
    C.丙文中孟子强调君王只有把自己所好之“乐”,由己及民,国家才会得到安定稳固。
    D.在甲乙丙三篇选文中,都提到了“乐”字,可见历代治国,百姓的忧乐都至关重要。
    64.将丙文中孟子治国的思想与甲文中作者的政治抱负比较,其异同分别是:(1) ;(2) 。
    选文
    关键信息
    学习建议
    前提条件
    (甲)
    业精德成

    热衷于学习
    (乙)
    养心探道
    第一条建议:②
    第二条建议:③
    全身心投入学习
    处所
    环境特点
    人物心态
    甲文:简陋的屋子

    安贫乐道
    乙文:山间的②
    优美

    丙文:临街的④


    人物
    表现
    品质
    颜回
    (1)
    “余”
    艰苦求学,自得其乐
    (2)
    元好问
    不顾阻挠修史书
    (3)

    相关试卷

    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内外结合-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 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9文言文对比阅读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 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8文言文对比阅读一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