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种元素中,人体若缺乏可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的是( )
A.钙B.铁C.锌D.碘
2.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苹果榨汁B.光合作用C.汽油挥发D.冰雪融化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冰块C.蔗糖D.豆油
4.图所示为配制稀硫酸并制备氢气的实验,下列装置和实验操作正确并规范的是( )
A.量取浓硫酸B.稀释浓硫酸
C.制取氢气D.收集氢气
5.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坚持绿色出行B.双面使用纸张C.焚烧生活垃圾D.自备购物布袋
6.下列有关空气成分及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7.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个钾元素B.——铁离子
C.——硫酸钾D.——碳元素的化合价
8.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不停运动
C.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静止
D.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9.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铜锈蚀产生铜绿的条件实验,铜片上最不易产生铜绿的是( )
A.AB.BC.CD.D
10.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和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11.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乙物质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物质甲、乙、丙均属于氧化物
12.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入到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中正确的( )
A.滤渣中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
B.若滤液为蓝色溶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C.若滤渣中只含、,则滤液中一定只含有
D.若滤液为无色溶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14.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甲:稀盐酸加水稀释
B.乙: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丙:向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丁:向两份质量相等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
二、填空题
15.学校组织同学们走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活动。
(1)小明在麦田劳动时看到麦子叶色浓绿,长势喜人,基地工作人员告诉他是及时施用了一种复合肥。基地仓库存放的化肥有、、,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其原因是______。
(2)在食堂劳动的小丽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蒸鲈鱼、红烧肉、鸡蛋汤。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______(填字母)。
A.牛奶B.素炒西兰花C.排骨汤D.小米粥
(3)炒制红烧肉的过程中,若锅内油温过高着火,可采用的一种灭火方法是______。
(4)餐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清洗铁锅,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作用。
16.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图所示的生活用品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字母)。
A.一角硬币B.陶瓷餐具
C.铜质水壶D.塑料椅子
(2)探究与酸的反应时,用砂纸打磨铝条,是为了除去______(填化学式)。
(3)曾在央视新闻联播亮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焰火表演艺术。其原理是将生铁烧至熔化成为铁水,再将铁水在空中用力击打而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铁花”。烧铁水时,需要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
17.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形成结晶水合物)在水中随温度变化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填空。
(1)在______℃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______。
(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18.根据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经检验a管中产生,由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
(2)乙实验: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
(3)丙实验:用图示装置检验,装置中的无色溶液应是______,检验时,气体应从______(选填“c”“d”)端通入。
19.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I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三、实验题
20.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兴趣小组从不同角度开展实验活动,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能发生反应。
实验1——小明按照课本中和反应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_。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2)图2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______。
实验2——利用中和反应放热进行探究
(3)如图3,将稀硫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稀硫酸对试管内气压的影响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达成实验目的,对比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______。
实验3——用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4)图4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图4中a点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计算题
21.向盛有稀盐酸烧杯中,依次加入该钙片,当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20片(假设钙片中其他物质不含钙元素,且不溶于水,也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该钙片的商品标签和反应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加入20片钙片,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或发育不良,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不合题意。
B、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不合题意。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不合题意。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苹果榕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C、汽油挥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而不是溶液,故A错误;
B、冰块放入水中,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而溶液是混合物,故B错误;
C、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豆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量取浓硫酸,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量筒口,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地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这样容易造成酸液飞溅,且稀释浓硫酸不能在量筒中进行,要在烧杯中进行,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择图示装置制取氢气,故图示实验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而不是向上排空气法,故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符合“低碳”理念,故A正确;
B、双面使用纸张,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符合“低碳”理念,故B正确;
C、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污染物,污染环境,不符合“低碳”理念,故C错误;
D、自备购物布袋,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故D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说法错误;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C、水体有自净能力,但超过了自净能力会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不能任意排放,说法错误;D、地球上的水总储备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全球总储水量的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2K表示2个钾原子,故A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铁离子,故B正确;
C、表示硫化钾,表示硫酸钾,故C错误;
D、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表示为,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故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不符合题意;
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加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大小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铜绿的化学式及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断出,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水接触。A实验,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铜只与氧气接触;B实验中铜片与水接触,水中可能溶有氧气;C实验中铜片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接触,最容易生锈;D实验,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铜片上最不易产生铜绿的是A,因为缺少铜生锈的两个条件。
10.答案:D
解析: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水、氢氧化钠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和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应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实现,故选项不正确。
B、镁、锌都能和硝酸银反应,说明银最不活泼,不能比较镁和锌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得到二氧化锰、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选项正确。
D、向盛有5.0g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5g水,搅拌,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是,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A、由金属活动性顺序为,把一定质量的铝粉加入到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铝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氯化铜反应完,若还有铝粉,铝才能与氯化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铝可能是过量的,则滤渣中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滤液为蓝色溶液,说明滤液中含有氯化铜,氯化锌没有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不可能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滤渣中只含、,氯化锌可能有剩余,则滤液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氯化锌,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若滤液为无色溶液,说明氯化铜已完全反应,氯化锌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部分参加反应,也可能是铝是过量的,则滤渣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A、稀盐酸加水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pH从小于7不断增大至无限接近于7,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产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变化,故B错误;
C、氢氧化钠的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部分变质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产氯化钠和水,所以刚开始无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质量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气体质量不会变化,故C正确;
D、向两份质量相等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锌粉,根据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稀硫酸中溶质硫酸的质量相等,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应该相等,横坐标是金属质量,由、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能置换出2份质量的氢气,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锌的质量多,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1)或硝酸钾;三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2)B
(3)盖上锅盖或把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等(合理即可)
(4)乳化
解析:(1)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三种化肥包装袋上均写着防雨防潮,其原因是三种化肥均易溶于水;
(2)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米饭富含糖类,清蒸鲈鱼富含蛋白质,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鸡蛋汤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还缺少维生素,还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A、牛奶富含蛋白质,不合题意;
B、素炒西兰花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C、排骨汤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不合题意;
D、小米粥富含糖类和水,不合题意;
故选:B;
(3)若锅内油温过高着火,可采用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或把切好的蔬菜倒入锅内等,利用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4)餐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清洗铁锅,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珠随水冲走。
16.答案:(1)AC
(2)
(3)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或使焦炭燃烧放出热量更多或使燃烧的温度更高,加快生铁的熔化或增大氧气含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A、一角硬币的材质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B、陶瓷餐具主要由黏土等烧制而成,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铜质水壶由金属铜制成,属于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塑料椅子由塑料制成,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覆盖在铝条表面,探究与酸的反应时,用砂纸打磨铝条,是为了除去氧化铝,化学式为;
(3)用鼓风机不断向燃着的焦炭中鼓入空气,其目的是使焦炭燃烧更充分或使焦炭燃烧放出热量更多或使燃烧的温度更高,加快生铁的熔化或增大氧气含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答案:(1)
(2)增加溶剂
(3)甲=丙>乙
解析:(1)由图可知,在℃时,甲、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故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时,M点为乙的饱和溶液,N点为乙的不饱和溶液,该温度下,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乙>甲=丙,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当降温到℃,甲乙的溶解度减小,甲乙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在℃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的溶质质量分数,丙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时丙的溶解度大于℃时甲的溶解度,℃丙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18.答案:(1)水中含有氢元素
(2)先变大后变小;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炸裂
(3)澄清石灰水;c
解析:(1)甲实验中,经检验a管中产生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出结论:水中含氢元素;
(2)乙实验中,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缩小,故小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变小;
如果将红磷直接放在锥形瓶底部,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导致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炸裂;
(3)丙实验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装置中的无色溶液应是澄清石灰水;
检验时,气体应从c端通入,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比较明显。
19.答案:(1)
(2)化合反应
(3)
(4)中和酸性土壤
解析:分析: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产氧化钙和二氧化碳,G为红棕色固体,则G为氧化铁,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产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故C为二氧化碳,E为碳,F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钙,H为铁,B(氧化钙)和D反应可生产I,I和C (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A(碳酸钙)和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D为水,I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
(2)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产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反应④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4)I为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20.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导致温度升高,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5mL水
(4)氢氧化钠、硫酸钠;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滴入稀硫酸,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消失,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含2个钠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故乙粒子为硫酸根离子,故填:;
(3)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也能导致温度升高,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故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
该实验需补充一个实验排除水的干扰,根据控制变量法,除了一个实验中是水,一个实验中是稀硫酸,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是5mL水,通过U型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比较,可得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4)由图可知,b点pH>7,此时氢氧化钠还未完全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a点pH=7,此时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故1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此时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为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答案:(1)4.4
(2)50%
解析:(1)20片钙片的质量为:1g/片×20片=2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100g-115.6g=4.4g;
(2)解:设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x=50%
答: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A
B
C
D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泥沙
溶解、蒸发结晶
B
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D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
向盛有5.0g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咀嚼片
成分:碳酸钙、其他物质
功效:补钙
规格:/片
食用方法:嚼食:每日两次 每次1片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末预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