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S-32 Ca-40 Cl-35.5 N-14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50分,与物理同堂,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8分)
1.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与“石”有关的成语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石俱焚B. 水落石出
C. 以卵击石D. 石沉大海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B、水落石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以卵击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沉大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配制100.0g25%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应用药匙取用固体,且取用固体时,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溶解氢氧化钠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属于液体,应将氢氧化钠溶液贮存在细口瓶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 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C. 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但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故A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故B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溶解原理,故C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故D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炉具清洁剂(pH=12)B. 肥皂水(pH=10)
C. 牙膏(pH=9)D. 厕所清洁剂(pH=1)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详解】A、炉具清洁剂的pH=12,大于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B、肥皂水的pH=10,大于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C、牙膏的pH=9,大于7,显碱性,不符合题意;
D、厕所清洁剂pH=1,小于7,显酸性,且酸性最强,符合题意;
故选:D。
5. 科学家利用纳米光触媒TiO2催化分解装修产生的有害挥发物甲醛(化学式为CH2O)和苯(化学式为C6H6),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条件:光照和催化剂B. 反应价值:净化室内空气
C. 注意事项:TiO2必须经常添加D. 微观角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在光照和纳米光触媒TiO2催化作用下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能除去甲醛,则能净化室内空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TiO2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不需要添加,该选项说法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 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B. 档案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 氢氧化钠沾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因菜窖内氧气含量可能过低,防止进入造成窒息,故选项正确;
B、档案资料起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防止档案资料的进一步被损坏,故选项错误;
C、发生煤气中毒,立即将中毒人员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为中毒人员提供充足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沾皮肤上,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所以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中和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B
7.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白醋显酸性,向白醋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
C. t3℃时,将25g乙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 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甲>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表示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t3℃时,Q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t3℃时,Q点表示甲的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t3℃时,乙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将25g乙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0g:50g=2:5,不符合题意;
D、将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均减小,均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2℃时,丙的溶解度大于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故t2℃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符合题意。
故选D。
9. 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一共有两种氧化物B.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7
C. 乙和丁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D.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为CH4、乙为CO2、并为H2、丁为CO,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共有乙、丁两种氧化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12+1×4):[2×(12+16)]=2:7,该选项说法正确;
C、CO2和CO中,氧元素化合价均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碳元素化合价不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对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纯碱、烧碱都属于碱B. 黄铜、氧化铜都属于金属材料
C. 一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有机物D. 硝酸钾、磷酸二氢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选项错误;
B、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选项错误;
C、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一氧化碳含有碳元素但表现出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错误;
D、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两种营养元素,根据含有氮磷钾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因此二者属于复合肥,选项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Fe3+、SO、Cl-B. Ba2+、SO、NO
C. K+、NO、OH-D. H+、NO、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含Fe3+的溶液呈黄色,不符合题意;
B、Ba2+、SO42-不能共存,会产生BaSO4沉淀,不符合题意;
C、K+、NO3-、OH-能共存,且均没有颜色,符合题意;
D、H+、OH-不能共存,会生成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根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判断,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NaNO3→KNO3B. CO→CO2C. H2O→O2D. H2SO4→Cu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详解】 A、NaNO3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KNO3,符合题意;
B、CO可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2,不符合题意;
C、H2O可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和H2,不符合题意;
D、H2SO4可与CuO反应生成CuSO4和H2O,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第二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13.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数字填空:
(1)2个氩原子__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__;
(3)人体含量最多的氧化物_______;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中硫的化合价为_____。
【答案】(1)2Ar (2)2Fe2+
(3)H2O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符号从微观上表示1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时,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前面写出原子数目即可,故2个氩原子的符号写为2Ar。
【小问2详解】
书写离子符号时,先写出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再写出电荷的电性,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则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2+,表示多个离子时,在相应的离子符号前面写出离子数目即可,故2个亚铁离子的符号写为2Fe2+。
【小问3详解】
人体含量最多的氧化物是水,水由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水的化学式写为H2O。
【小问4详解】
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硫代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时,先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然后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出元素化合价的符号,再写出化合价的数值,故硫代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标为。
14. 胜利中学组织同学们去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了一天的活动。
(1)同学们所带的下列物品中,由天然纤维制成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纯棉毛巾B. 玻璃杯C. 塑料袋
(2)小华用带来的pH试纸检测了基地某土壤的pH约为5,认为可以用_______改良土壤。
(3)在给玉米除草时,发现玉米苗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同学们建议施用一种化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化肥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KClB. Ca3(PO4)2C. CO(NH2)2
(4)同学们定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_______。
【答案】(1)A (2)氢氧化钙(或熟石灰等) (3)C
(4)米饭(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A、纯棉毛巾由棉纤维制成,棉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符合题意;
B、玻璃杯由玻璃制成,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2详解】
某土壤的pH约为5,pH<7,显酸性,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小问3详解】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故玉米苗出现了叶片发黄的现象,可施用氮肥。
A、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4详解】
炖羊肉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等;红烧鱼富含蛋白质、油脂、无机盐等;炒青椒富含维生素等;鲜牛奶富含蛋白质、水;新鲜果蔬富含维生素,故还缺少糖类,可以增加的食物是米饭等。
15. 如图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填字母)。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_____。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
【答案】 ①. 58 ②. C ③. 核内质子数不同 ④. ABD
【解析】
【详解】(1)铈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8;
(2)A、B、C、D四种粒子中易失去电子的是C,这是因为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3)B、C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
(4)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ABD,这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都达到了稳定结构。
【点睛】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16.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A由两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直接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俗称是_______。
(2)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
(3)A与B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4)D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
【答案】(1)火碱##烧碱##苛性钠
(2)用于金属除锈(合理即可)
(3) ①. ②. 置换反应
(4)
【解析】
【分析】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5种物质,其中A、C、E的物质类别不同,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可推出B为铁,D可广泛用于肥皂、造纸和纺织工业,可推出D为氢氧化钠,A由两种元素组成,A能与B、D反应,C能与B、D反应,C能转化为A,可推出C为盐酸,A可能为氯化铜,D能与E反应,可推出E可能是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D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C为盐酸,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小问3详解】
A与B反应为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小问4详解】
D与E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计算题(5分)
17. 化学兴趣小组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稀盐酸。为测定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下图的实验(所选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 (2)解: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x=7.3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7.3%
答: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
【小问1详解】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4g+100g-106g=4.4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18.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
(1)搭建A装置时,应先_______。
a.调整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
b.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_______。
(4)如图是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过程,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填代号)。
【答案】(1)b (2)
(3) ①. BC ②.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液面下降
(4)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进行装置组装时要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故应先放置酒精灯,再调整试管高度。
故选b;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BC;
待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后,关闭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试管中的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可观察到B装置内的现象是: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液面下降;
【小问4详解】
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气密性良好,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故导管口形成一段水柱,故填:丙。
19. 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了一个下雨天,对酸雨的成因和成分展开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分析酸雨的成因
【查阅资料】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常见的酸雨有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
【收集证据】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刚降落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量pH的仪器)每隔五分钟测定一次雨水水样的pH,其数据如下:
【小组交流】
(1)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在上述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基本不变”)。
任务二:探究酸雨成分
【查阅资料】当地的酸雨主要含有颗粒物,Na+、K+、、H+和以及少量的NO3-等。
【实验计划】验证酸雨中含有和。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收集到的酸雨按一定比例浓缩,静置,分别取少量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实验。
【反思评价】
(2)方案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结合方案2,方案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小高提出:若用足量浓_______代替BaCl2溶液和浓NaOH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这一建议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
【答案】(1) ①. ②. 增强
(2) ①. 产生白色沉淀 ②.
(3)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正常雨水显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表可知,在上述测定期间,雨水的pH逐渐减小,则酸性增强;
【小问2详解】
方案1: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根离子;
结合方案2,结论为含有铵根离子,则说明上层清液中含硫酸铵,则方案1中发生反应为氯化钡和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钡、氨气和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硫酸根离子,有氨味,说明含有铵根离子,故若用足量浓氢氧化钡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只需进行一次实验即可得出最终结论。测定时间
15:05
15:10
15:15
15:20
15:25
15:30
雨水的pH
4.95
4.95
4.94
4.88
4.86
4.85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向A试管中滴加几滴BaCl2溶液
______
含有
2
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浓NaOH溶液,加热
有氨味
含有
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计算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二诊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二诊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