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B.人类进化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C.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输卵管是女性体内生殖器的组成部分,其外观是一对细长而弯曲的管道,位于子宫阔韧带的上缘,内侧与宫角相连通,外端游离,与卵巢接近,全长为8~15cm。自然状态下,女性输卵管堵塞则不能怀孕,原因是( )
A.不能产生卵细胞B.不能产生雌性激素
C.受精卵无法着床D.精子与卵细胞不能结合
3.下图表示人体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对其叙述错误的是( )
A.① 表示精子B.② 代表卵巢
C.③ 是新生命的开始D.④ 在子宫内完成
4.试管婴儿技术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福音。如图为排卵、受精和怀孕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然受孕时,精子在①处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B.实施试管婴儿技术时,医生用腹腔镜从母体②中取出卵细胞
C.形成的早期胚胎移植到③中继续完成发育
D.若输卵管堵塞,会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
5.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约为2.5亿,占总人口的17.95%。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及心肺的功能无明显变化
B.男女生开始形成生殖器官
C.独立意识增强,遇到挫折又渴望关怀
D.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不正常的心理
6.肥胖给个人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究其原因是摄入能量过多造成的,下列物质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核酸、糖类B.水、无机盐、糖类
C.氧气、生理盐水D.蛋白质、糖类、脂肪
7.下列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儿童缺锌易患佝偻病
C.人体缺乏维生素D易患坏血病
D.维生素、无机盐是需消化才能吸收的营养物质
8.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
C.小肠绒毛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9.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B.②是大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相关实验中,设计并实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组实验中,淀粉糊的加入量应修改为1mL
B.乙组实验中,应将1mL唾液修改为2mL清水
C.37℃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D.往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后,变蓝的是甲组
11.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有关这一结论的下列例证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肠内的小肠绒毛壁很薄,适宜消化食物
B.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适宜气体交换
C.肺泡壁和外面包绕着的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D.鼻腔中有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空气保持清洁、温暖且湿润,适宜吸气
12.今年春天以来,雾霾天气频频发生。雾霾中的PM2.5颗粒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颗粒从空气中通过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PM2.5颗粒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进一步损害全身各器官
C.PM2.5颗粒进入血液后首次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D.只要我们戴上口罩,PM2.5颗粒就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13.如图表示人在呼吸过程中肺容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可表示一次呼吸过程B.ac段膈肌舒张
C.ce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D.c点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
14.下图是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B.BC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
C.AB段曲线表示膈肌收缩D.BC段曲线表示胸廓缩小
15.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膈顶部位置上升,胸廓容积变大
B.图乙表示膈顶部位置下降,胸廓容积变大
C.图甲时,表示膈肌收缩,于是气体出肺
D.图乙时,表示膈肌舒张,于是气体入肺
16.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胞①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B.细胞②和③都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
C.细胞③因富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
D.细胞②的数量高于正常值,有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17.血管是血液流经的管道,如果将人体所有血管相连,可以绕行赤道两周半,其中绝大多数是比头发还要细的毛细血管。图中A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示意图,图B是显微镜下的观察视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B.图中血管①和血管③分别属于静脉和动脉
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②是毛细血管
D.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18.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作用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⑧肠部动脉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⑧→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⑧→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⑧→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⑧→⑤
19.下图为人的心脏结构示意图,a、b、c、d、g分别表示与心脏相连的5条血管,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d、g为动脉,内流动脉血B.a为静脉,内流着动脉血
C.b为动脉,内流着静脉血D.c为静脉,内流着静脉血
20.如下图为人体某结构中的血管及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结构为胰腺,则c内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高于a
B.该结构为胃,则c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低于a
C.该结构为小肠,则c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于a
D.该结构为肾小球,则c内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低于a
2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常识和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遇到突然溺水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
B.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可指压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
C.OTC需要凭医生的处方购买,并在医生的监控或指导下服用
D.A型血的人失血严重时,可大量输入俗称“万能血”的O型血
22.关于人体生理活动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吸气时: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23.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汗B.排尿
C.排出粪便D.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4.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和血细胞
B.⑤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C.如果某病人的尿液中有红细胞,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②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D.①与③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25.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mL)。从图表中可知1是( )
A.血浆B.原尿C.尿液D.血浆和尿液
26.如图为缩手反射及痛觉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手被针刺后,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⑦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⑧
C.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
D.若②处受损,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产生痛觉
27.某患者年龄18岁,具有以下症状:新陈代谢缓慢,身高0.83米,智力低下,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假如你是一位小医生,你觉得该患者患的是( )
A.侏儒症B.呆小症C.甲亢D.佝偻病
28.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狗的小脑切除,狗将不能准确进食
B.婴儿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
C.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
D.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肥胖症
29.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似的小鼠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过一段时间观察四组小鼠变化情况。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D.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30.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下列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为减少“白色污染”,集中收集并焚烧废弃塑料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
二、读图填空题
31.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地感知环境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请结合图示答下列相关问题:
(1)“红灯停,绿灯行”是文明交通的基本准则。当我们走到路口,如果红灯亮起,此时能够感受红光刺激的是[③]______上的感光细胞,细胞感受红光刺激后产生兴奋,然后经[D]______将兴奋传导至A形成视觉,这时我们就会在斑马线前停下脚步,等候红灯变成绿灯时再通行。
(2)小明骑车上学时,突然看见路边窜出一只宠物狗,他赶紧刹车,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
(3)因事发突然,小明感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异常紧张,原因是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某腺体分泌了大量的______,增加了兴奋性,使人反应灵敏,这主要是______共同调节的结果。
(4)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②]______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小明的眼睛近视,看不清路标,原因是[①]______曲度过大,你建议他配戴适度的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为了保护好视力,同学们要努力做到______。
32.如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如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如图3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_,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______内开始被消化。
(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_____]层食物(填代号)。
(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______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购买包装食品时,除了要注意是否有QS标志外,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和______期。
(4)图2中[④]分泌的______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①]______,其表面有许多[②]______,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③]_____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_____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3.如图表示人体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_______,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2)肋间肌和膈肌_______时,气体a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依次经过心脏的_______(填字母)腔,经过体循环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若图中①~⑦表示血管,血管⑦内的血液与⑥内的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
(4)小肠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消化液有______,淀粉消化的终产物是_______,若图中4表示某糖尿病病人小肠里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过程,则该病人的一部分葡萄糖最终会通过______(填序号)途径排出体外,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分泌不足。
(5)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图中所给途经排出外,还能通过______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6)在______调节和激素调节下,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
三、实验题
34.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我们做过很多有趣的实验,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花生仁和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实验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分别是: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分别是9.58、9.85、9.76千焦;1克核桃仁燃烧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2.39、13.86、13.86千焦。请回答: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2)选用花生仁、核桃仁进行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__________,有利于实验操作。
(3)数据处理时,应取______值,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和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分别是25千焦和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二: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其中的A、B、C、D表示四个实验步骤。
(5)本实验向两组试管加的清水和唾液都是2ml,这是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6)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请完善下列需要更改的设计: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加等量馒头碎屑和滴加等量的________;
②将C步骤中的1号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将2号和3号试管分别放在100℃和0℃水中。
③10分钟后取出三支试管,各加入碘液2滴,振荡摇匀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A正确。
B.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C错误。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D正确。
故选C。
2.答案:D
解析:A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B错误。
C.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着床,是怀孕的开始,C错误。
D.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可见,女性输卵管堵塞后,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相遇并结合,导致不能怀孕,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因此①表示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细胞,它是由睾丸产生的,A正确。
B.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因此②表示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雄性激素,B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③受精卵,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C正确。
D.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因此④表示受精过程,在输卵管内完成,D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依靠它本身的运动,可以经过子宫腔而到达输卵管,这时如果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就可能受精,A正确。
B.②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实施试管婴儿技术时,医生用腹腔镜从母体②卵巢中取出卵细胞,B正确。
C.卵细胞受精以后即开始分裂、分化,形成胚泡,先形成的细胞团为桑椹胚,然后形成囊胚,并植入子宫内膜中,吸收母体的营养,继续发育,C正确。
D.第二性征受雌性激素调节,雌性激素是卵巢分泌的,直接进入卵巢内的毛细血管,所以若输卵管堵塞,不会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表现,D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进入青春期后,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A错误。
B.男女生殖器官属于性别差异,在形成受精卵时已经决定,B错误。
C.青春期的少年有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怀,C正确。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A正确。
B.儿童缺含钙的无机盐易患佝偻病,B错误。
C.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C错误。
D.维生素、无机盐是不需要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A.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A不符合题意。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物质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C不符合题。
D. 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这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A.①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A正确。
B.②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B错误。
C.③胃是消化道胃膨大的部位,能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
D.④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是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小肠,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此实验的变量为唾液,除唾液外其他条件都应该一致,因此,乙组实验中,淀粉糊的加入量应该就是2mL,A错误。
B.乙组实验中,应将1mL唾液修改为2mL清水,与甲组形成对照试验,B正确。
C.37℃时,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C错误。
D.往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碘液后,变蓝的是乙组。甲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组淀粉不分解,遇碘液变蓝,D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A.小肠的内小肠绒毛壁很薄,适宜吸收营养物质,A错误。
BC.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宜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BC正确。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适宜吸气,D正确。
故选A。
12.答案:B
解析:A.PM2.5颗粒从空气中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人体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文可知,雾霾中的PM2.5颗粒可以通过空气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也就是说PM2.5颗粒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从而进一步损害全身各器官,B符合题意。
C.PM2.5颗粒进入血液后首次经过心脏的顺序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C不符合题意。
D.并非只要我们戴上口罩,PM2.5颗粒就不会危害我们的健康,比如普通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颗粒物基本相当于无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BC.ac段时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ce段时肺的容积减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此图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可表示一次呼吸过程。由此可见,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D.c点是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此时既不吸气也不呼气,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相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AC.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结合题图分析可知,AB段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A错误、C正确。
BD.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结合题图分析可知,BC段曲线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胸廓缩小,BD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图甲表示膈顶部位置上升,胸廓容积变小,A错误。
B.图中乙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B正确。
C.图中甲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C错误。
D.图中乙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于是气体入肺,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细胞①是红细胞,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A错误。
B.细胞②是白细胞,有细胞核,可以用来做DNA亲子鉴定;细胞③是血小板,无细胞核,不能用来做DNA亲子鉴定。B错误。
C.细胞③是血小板,细胞②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呈现红色,C错误。
D.细胞②是白细胞,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如果②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有可能是因为身体有了炎症,D正确。
故选D。
17.答案:B
解析:A.血液一般呈现红色,如果选择尾鳍色素较多的活小鱼来观察,看不清该血液流动情况,尤其是看不清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流动情况。因此,为了方便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情况,应该选取尾鳍含色素少的活小鱼,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以看出:血管①内的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是动脉;血管②内的血液由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是静脉,B符合题意。
C.②血管管腔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C不符合题意。
D.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小张患了肠炎,医生在他的前臂静脉注射药物与生理盐水进行治疗,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前臂静脉→③上腔静脉→④心脏(右心房、右心室)→①肺动脉→⑥肺部毛细血管→②肺静脉→④心脏(左心房、左心室)→⑦主动脉→⑧肠部动脉→⑤小肠毛细血管。
故选A。
19.答案:C
解析:A.d是上腔静脉、g为下腔静脉,与心脏的右心房相连接,内流静脉血,A错误。
B.a为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接,内流着动脉血,B错误。
C.b为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内流着静脉血,C正确。
D.c为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接,内流着动脉血,D错误。
故选C。
20.答案:D
解析:A.胰腺分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其中胰岛属于内分泌腺,能够分泌胰岛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再汇集到静脉c流出。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原,降低血糖浓度。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所以c内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高于a,A正确。
B.该结构为胃,血液流经胃后,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则c内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低于a,B正确。
C.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会显著增多,则c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于a,C正确。
D.该结构为肾小球,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的是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有一部分水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则c内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含量高a,D错误。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A.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再进行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A错误。
B.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这是静脉出血,可指压伤口远心端进行止血处理,B正确。
C.OTC是非处方药,不需要医师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按所附药品说明书服用,C错误。
D.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并且输入量要少,输血速度要慢,D错误。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A.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外界气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正确。
B.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B错误。
C.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液排出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C正确。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D正确。
故选B。
23.答案:C
解析: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
故选C。
24.答案:A
解析:A.当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与②中液体相比,④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A错误。
B.当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B正确。
C.当②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红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C正确。
D.①入球小动脉与③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A。
25.答案:C
解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由此可以看出:原尿和血浆的不同是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尿液和原尿的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从表格中看出,1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1是尿液;2中含有蛋白质和葡萄糖,因此2是血浆;3中含有葡萄糖,而不含有蛋白质,因此3是原尿。所以从图表中可知1是尿液。
故选C。
26.答案:D
解析:A.手被针刺后,痛觉产生的部位是⑧大脑皮层内躯体感觉中枢,A错误。
B.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内,B错误。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脊髓内的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C错误。
D.完成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若②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发生缩手反射;③脊髓白质内的上行神经纤维能把④传入神经传入的神经冲动传导到⑧,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痛觉。D正确。
故选D。
27.答案:B
解析:A.人若在幼年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少会患侏儒症,表现身材矮小、智力正常。A错误。
B.人若在幼年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少会患呆小症,表现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正确。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C错误。
D.无机盐中含有的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幼年缺钙易患佝偻病。D错误。
故选B。
28.答案:D
解析: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切除小脑的狗运动失去平衡,不能准确取食,A正确。
B.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B正确。
C.当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无法调节糖在人体内的稳定,引起糖尿病,C正确。
D.生长激素主要与人的生长速度有关,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侏儒症,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巨人症,D错误。
故选D。
29.答案:D
解析:A.因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当给小鼠体内注射该激素后出现休克,注射葡萄糖恢复说明该激素就是胰岛素,故A符合题意。
B.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现注射了该激素的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都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故B符合题意。
C.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现饲喂该激素的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都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故C符合题意。
D.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若口服会在胃里面被消化而失去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0.答案:C
解析: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变废为宝,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A正确。
B、开发新能源,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B正确。
C、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加剧温室效应,不利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C错误。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温室效应,利于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31.答案:(1)视网膜;视神经/视觉神经
(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和激素/激素和神经系统
(4)角膜;晶状体;凹;“三要四不要”
解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如果红灯亮起,此时能够感受红光刺激的是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细胞感受红光刺激后产生兴奋,然后经D视神经将兴奋传导至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小明骑车上学时,突然看见路边窜出一只宠物狗,他赶紧刹车”的反射是出生以后才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因此,此反射类型属于条件反射。
(3)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惧、严重焦虑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因此,因事发突然,小明感到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异常紧张,原因是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刺激肾上腺分泌了大量的肾上腺素,增加了兴奋性,使人反应灵敏,这主要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4)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前面是无色透明的角膜,有利于光线透过。因此,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②角膜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①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物像,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纠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四不要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32.答案:(1);糖类/淀粉;口腔
(2)D
(3)蛋白质;生产日期
(4)胆汁
(5)皱襞;小肠绒毛;毛细血管;上皮细胞
解析:(1)平衡膳食宝塔的E层中含糖类丰富的食物,D层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蔬菜的食物、水果类,C层和D层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A层含有脂肪多的食物。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图1中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糖类),该营养物质在图2消化道的②口腔内开始被消化。
(2)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平衡膳食宝塔中的D层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因此,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D层食物。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因此,“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4)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具有乳化脂肪的功能。图2中,④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5)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①皱襞,其表面有许多②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3.答案:(1)房室瓣
(2)收缩;BD
(3)尿素、氧气等
(4)肠液、胰液;葡萄糖;2;胰岛素
(5)皮肤
(6)神经系统
解析:(1)心脏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主要是心肌收缩与舒张的结果。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因此,若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2)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a氧气进入肺,随后进入血液循环,经肺静脉流入B左心房,左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入D左心室,左心室收缩时血液经主动脉、各级动脉最终到达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血液中的部分含氮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中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图示中⑥是肾动脉,⑦是肾静脉,因此⑦内血液与⑥内血液相比,减少的成分主要是尿素和氧气等。
(4)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即小肠中与消化淀粉有关的消化液有肠液和胰液,消化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图示中4表示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是小肠的吸收过程,糖尿病人体内的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即通过图示中的2尿液排出,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应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
(5)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除通过图中所给途经排出外,还能通过皮肤中的汗腺分泌汗液排出。
(6)在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下,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各个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生命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激素调节为辅。
34.答案:(1)1克花生仁和1克核桃仁哪个含有的能量多?1克核桃仁含有的能量多
(2)燃烧
(3)平均;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避免偶然性
(4)有热量散失
(5)单一变量
(6)①唾液;②模拟口腔温度,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③1号试管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变蓝
解析:(1)根据题干中“选取花生仁和核桃仁按如下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的叙述可以看出,该兴趣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可能是:1克花生仁和1克核桃仁哪个含有的能量多?根据实验结果“1克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分别是9.58、9.85、9.76千焦;1克核桃仁燃烧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2.39、13.86、13.86千焦。”可以得出结论:1克核桃仁含有的能量多。
(2)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含脂肪较多,油性大,更容易燃烧,有利于实验操作。
(3)依据探究实验的重复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目的是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避免偶然性。
(4)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热量的散失、试管吸收了一部分热量等。
(5)依据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唾液这个变量以外,其他条件都影响相同且适宜。因此,本实验向两组试管加的清水和唾液都是2ml,这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6)①如再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变量是温度,三支试管分别加等量馒头碎屑和滴加等量的唾液,以保持温度这个单一变量。②37℃接近人体口腔温度,有利于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发挥,因此,将C步骤中的1号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此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③1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因为温度不适宜,影响了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发挥,淀粉没有被分解,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号和3号试管变蓝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1
95
0.00
0.00
1.50
2.00
2
90
7.00
0.10
0.72
0.03
3
99
0.00
0.10
0.72
0.03
相关试卷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