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第1页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第2页
    第3单元明清时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精品教案(部编版七下)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情境,预习检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过程性评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主要介绍明朝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学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经过、意义,以及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
    3.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抗倭战争的性质。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阅读理解、史料分析、讨论合作等。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1.拓展阅读:《明史郑和传》。
    2.影视作品:电视剧《郑和下西洋》。
    (二)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
    播放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片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
    1.说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和意义。
    2.戚继光抗倭的背景是什么?
    三、学习任务一

    四、学习任务二

    五、学习任务三

    六、过程性评价
    《七彩作业》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明朝前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的远洋航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同时也了解到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面对外来入侵,不惧危险奋勇杀敌,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优秀品质,也了解了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事。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完成课后活动题,并标明所考查的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郑和下西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70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设计意图】
    通过以教材为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课外拓展】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明军攻克云南后,11岁的郑和被俘,被送进皇宫当了宦官。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被赐姓郑。朱棣称帝,是为明成祖。明成祖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宦官首长太监。因他小名“三宝”,所以人称“三宝太监”。
    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P72,制作表格,归纳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学生活动:制作郑和下西洋的概况表。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7次
    出发地点
    刘家港
    装载物品
    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
    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到达范围
    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特点
    时间早、次数多、时间长、规模大、到达范围广、设备先进、影响深远
    意义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理解,完成表格的填写,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活动:郑和下西洋意义重大,提出问题——当时郑和下西洋有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郑和成功远航的有利条件,回答问题。
    (1)根本原因:明朝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技术原因:造船技术和航海水平高超;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的进步;等等。
    (3)郑和的个人因素:郑和具备丰富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
    教师活动:郑和下西洋选择冬季出行、夏季返回,突出了历史与地理知识的交叉,北印度洋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天是东北季风,带动海水向西流动,夏天是西南季风,带动海水向东流,这样船队无论去还是回都是顺流行驶。
    【设计意图】
    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戚继光抗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倭寇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72相关内容,回答问题——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明朝中期为什么会爆发倭患?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72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原因: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危害:倭寇所到之处,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设计意图】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3—P74相关内容,找出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戚继光大力整顿军队,并招募农民和矿工10 000多人,进行严格训练,操练新阵法。他统领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 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正义的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2)“戚家军”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联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韬略和指挥才能。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戚继光?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74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2)高尚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
    以教材内容为史料,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74相关内容,做出回答——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4“相关史事”,简要讲述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经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晾晒货物。他们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得到允许,在澳门上岸,擅自搭篷建房,进行贸易。1573年,他们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明政府在澳门设置守澳官,驻扎军队,对澳门实施全面管理。
    【设计意图】
    通过以教材内容为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分析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巩固家业——强化皇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新课讲授,小结和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