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含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 考点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含解析),共22页。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够区分清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4、理解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掌握所学重要物质的用途。
一、物质的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三、物质的用途。
考向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只是在形状、状态和大小的改变。比如:酒精挥发、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比如:葡萄酿酒、光合作用、木柴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和发光等。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饱和联系
【易错警示】
1.化学变化中的“新物质”:是指相对变化前的物质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学变化中一定有伴随现象发生,但是出现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状态变化的微观理解: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1. 【2022广东中考】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B. 冰雪融化C. 海水蒸发D. 溪水流淌
【答案】A
【解析】A、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溪水流淌,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2. 【2022湖南株洲】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
C.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D.既没有化学变化,也没有物理变化
【答案】C
【解答】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发生了物理变化,一会儿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又发生了化学变化,因此蜡烛燃烧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后发生化学变化。
故选:C。
考向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1. 【2022北京】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味B. 沸点低C. 能支持燃烧D. 不易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氧气无色无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氧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氧气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2四川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 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 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 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答案】B
【解析】A、玻璃透光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B、钛合金耐腐蚀是说钛合金不易与氧气、酸、碱等反应,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C、不锈钢硬度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D、橡胶弹性良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是物理性质。
综上所述:选择B。
考向三:物质用途
1、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2、掌握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基本用途(这一点将在各个专题中逐个积累)。
1.【2022黑龙江哈尔滨】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食品充氧气以防腐
B.玻璃钢制船体
C.氯化钠用作调味品
D.聚乙烯塑料薄膜大棚
【答案】A
【解答】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利于微生物、细菌的繁殖,食品充氧气不能防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玻璃钢既有玻璃般的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又有钢铁般的高强度,可用于制船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钠可用作调味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D、聚乙烯塑料薄膜,可用于制作大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2022广西河池】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表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铝具有优良的延展性,可用于制铝箔,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铝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 【2022天津中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铜②金刚石③硝酸钾④蛋白质⑤氦⑥氧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2)属于基本营养素的是______;
(3)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
(4)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____;
(5)可供给人呼吸的气体是______;
(6)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是______。
【答案】(1)③ (2)④ (3)① (4)② (5)⑥ (6)⑤
【解析】(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③;
(2)蛋白质属于基本营养素,故填:④;
(3)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填:①;
(4)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用于裁玻璃,故填:②;
(5)氧气能供给呼吸,故填:⑥;
(6)液氦汽化需要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故填:⑤。
1.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佩戴口罩B. 测量体温C. 酒精消毒D. 清水洗手
【答案】C
【解析】A、佩戴口罩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测量体温是因为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酒精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清水洗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沙里淘金B.滴水成冰C.立竿见影D.火上浇油
【答案】D
【解析】A.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立竿见影只是形成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火上浇油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
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
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千锤万凿出深山B. 化作春泥更护花
C. 蜡炬成灰泪始干D. 爆竹声中一岁除
【答案】A
【解析】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B、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
C、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变化;
D、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爆炸,化学变化。
故选A。
5.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B.导热性C.延展性D.易锈蚀
【答案】D
【解析】A、银白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易锈蚀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无气味 B. 密度比空气小
C. 难溶于水 D. 可以燃烧
【答案】D
【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均不涉及化学变化,属于物理性质,可以燃烧涉及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7.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发出大量的热,所以可用生石灰作发热剂,描述正确;
B.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描述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描述错误;
D.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描述正确。
故选:C。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酒精可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消毒,属于化学性质;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利用醋酸与碳酸钙反应,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9.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活性炭多孔,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C.碳有还原性,常用焦炭冾炼金属
D.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D
【解析】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
10.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②熟石灰③碳酸氢钠④氦气⑤活性炭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3)可用作冰箱除味剂的是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可用于制造电光源的是 ;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
【答案】(1)⑥;(2)③;(3)⑤;(4)②;(5)④;(6)①。
【解析】(1)氯化钠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碳酸氢钠受热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于焙制糕点;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4)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5)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所以可用于制造电光源;
(6)钛合金的强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1. 【2022新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B. 酒精挥发C. 铁丝弯曲D. 湿衣晾干
【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如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B、酒精挥发涉及物质物态的变化,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丝弯曲的过程中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2河北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过程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甲骨刻字B. 烧制陶瓷C. 粮食酿酒D. 火药爆炸
【答案】A
【解析】A、甲骨刻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烧制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火药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3. 【2022四川成都】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B. 蜡烛熔化
C. 水汽凝结D. 产生白烟
【答案】A
【解析】A、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
B、蜡烛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水汽凝结是水蒸气液化成水,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蜡烛熄灭产生的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综上所述:选择A。
4. 【2022重庆B】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 盲人摸象B. 南辕北辙C. 火中取粟D. 绳锯木断
【答案】C
【解析】A、盲人摸象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南辕北辙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中取粟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绳锯木断无新物质产生,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2022辽宁朝阳】在家庭厨房中,下列做法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食醋除水垢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③用西瓜榨汁④用燃气煮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答】解:①用食醋除水垢生成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①错误;
②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②正确;
③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③正确;
④用燃气煮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③错误。
故选:C。
6. 【2022四川南充】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碎胆矾B. 蔗糖溶解
C. 对干冷玻璃片哈气D. 红磷燃烧
【答案】D
【解析】A、研碎胆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对干冷玻璃片哈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2022·岳阳)下列洞庭湖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中,主要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
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
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
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
【答案】C
【解析】A、实施十年禁渔,恢复鱼类生态平衡,只是一项措施,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束水攻沙,清除湖道的淤沙堵塞,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工业废水经中和、消毒等处理达标后排放,中和发生了酸碱反应,消毒发生了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退田还湖,扩大洞庭湖水域面积,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C。
8.【2022湖北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答案】B
【解答】解:熔点、溶解性以及物质的状态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B。
9. 【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B.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D. 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
【答案】D
【解析】A. 钨用于造灯泡中的灯丝,是利用钨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氢气密度小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碳素墨水用于书写档案,是利用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的化学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0. 【2022山西中考】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 )
A. 放烟花B. 贴对联
C. 剪窗花D. 包饺子
【答案】A
【解析】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
11.【2022湖南湘西】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B.难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答案】D
【解答】解:A、无色无味描述的是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密度比空气小,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在空气中可以燃烧,描述的是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 【2022新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石蕊溶液可检测酸雨B.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C. 生石灰可作发热剂D. 金刚石可切割大理石
【答案】A
【解析】A、酸雨是pH<5.6的雨水,石蕊试液不能准确测得雨水的pH,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作保护气,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故生石灰可作为发热剂,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硬度最大的物质,可以切割大理石,说法正确
故选:A。
13. 【2022广州中考】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作钻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 【2022广西贺州中考】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对应用途正确的是( )
A.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B.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氯化钠溶液有咸味,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答案】D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作助燃剂,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呈弱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可以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不符合题意;
D、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符合题意;
故选D。
15. 【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B.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C. 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来炼铁D. 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作补钙剂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B、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故可用于生产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炼铁,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含钙元素,且能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故可作补钙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 【2022山东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气焊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铜用于制导线D. 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
【答案】A
【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C、铜用于制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
D、活性炭用于除冰箱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A。
17.【2022内蒙古赤峰】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盐酸除铁锈B.用铜做导线
C.用金刚石做钻头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
【答案】A
【解答】解:A、用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用铜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金刚石做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 【2022湖南衡阳】现有A.氮气 B.氯化钠 C.熟石灰 D.甲烷四种物质,请用合适物质的字母代号填空:
(1)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
(4)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
【答案】(1)D (2)A (3)B (4)C
【解析】(1)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填:D;
(2)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作保护气,故填:A;
(3)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填:B;
(4)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
19.【2022广西河池】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石墨 ②酒精③氧气④小苏打⑤碳酸钙
(1)可用作燃料的是 ;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 ;
(3)可用作电极的是 ;
(4)可供给呼吸的是 ;
(5)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答案】(1)②;
(2)⑤;
(3)①;
(4)③;
(5)④。
【解答】解:(1)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2)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氯化钙,因此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
(3)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
(4)氧气可供给呼吸;
(5)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因为小苏打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1.【2022重庆一模】铁是目前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织网B. 矿石炼铁C. 钢铁生锈D. 湿法炼铜
【答案】A
【解析】A、铁丝织网只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矿石炼铁有新的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钢铁生锈有新的物质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湿法炼铜有新的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2四川巴中一模】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蒸发 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 海水晒盐
C.葡萄酿酒 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 车胎爆炸
【答案】C
【解析】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一模】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大理石做华表
B. 海水晒盐
C.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D. 黄铜与铜相互刻画
【答案】C
【解析】A、大理石做华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只是物质状态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利用红磷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黄铜与铜相互刻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2山东东营一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答案】C
【解析】A、NaOH固体的吸水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A说法正确;
B、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说法正确;
C、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说法错误;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2022本溪一模】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物 D.熔点,沸点
【答案】C
【解析】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故选C。
6.【2022湖南长沙一模】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2022山东青岛一模】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解析】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8.【2022内蒙呼伦贝尔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物理性质又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除异味
B. 氢气作燃料
C. 二氧化碳灭火
D.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A、活性炭除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气作燃料,利用的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此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小苏打(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是小苏打能与胃酸(HCl)反应来中和过多的胃酸,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9.【2022湖北襄阳一模】下列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无色 B. 无味
C. 供给呼吸 D. 食品防腐
【答案】D
【解析】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供给呼吸。但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和氧气接触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因此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D。
10.【2022四川攀枝花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B.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生石灰可作为食品干燥剂
D.铁制容器可用来盛装波尔多液
【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有咸味,可用作食品调味剂,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会使波尔多液失效,不能用来盛放波尔多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2江苏宿迁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作导线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作除味剂
C. 氧气可支持燃烧,用作燃料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解析】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异味,用作除味剂,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2022湖南怀化一模】下列物质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B. 干冰易升华,常用于人工降雨
C. 一氧化碳可燃,可用于冶炼金属
D. 熟石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C
【解析】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化学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正确;
B、干冰易升华,使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常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错误;
D、熟石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故选C。
13.【2022江苏扬州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炊具D. 盐酸易挥发,可用于除铁锈
【答案】A
【解析】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错误;
C、金属铁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炊具,错误;
D、盐酸和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错误;
故选A。
14.【2022江苏盐城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 水果 B 钛合金 C 湿毛巾 D 碳酸氢钠 E 医用酒精 F 点燃的蜡烛
①健康:食用______以预防坏血病,可用______擦拭物品消毒。
②医疗:可用______治疗胃酸过多,可用______制造人造骨骼。
③安全:取用______捂口逃离火场,取用______探查废弃地窖。
【答案】(1)①. AE;②.D;B;③.CF
【解析】(1)①健康:水果中富含维生素,食用水果以预防坏血病,酒精能使蛋白质失去活性,可用医用酒擦拭物品消毒;
故填:A;E。
②医疗: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可用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骼;
故填:D;B。
③安全:取用湿毛巾捂口逃离火场,防止烟尘吸入,取用点燃的蜡烛探查废弃地窖,检验氧气是否充足;
故填:C;F。
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外观特征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形状、状态和大小的改变
联系
两者常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
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判断物质性质的关键是看物质性质的表现形式,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体现的就是化学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体现的就是物理性质。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氮气
化学性质活泼
保护气
B
铝
良好的导电性
制铝箔
C
一氧化碳
可燃性
冶炼金属
D
氢氧化铝
与酸反应
治疗胃酸过多症
A.
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化学性质
B.
酒精挥发
化学变化
C.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物理性质
D.
木材燃烧
物理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课时练习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D; B; A; C; ,1%),7%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巩固训练考点0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D; B; A; C; ,1%),7%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