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01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02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质学案设计,共11页。

    [学习目标] 1.描述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2.概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内容:生态足迹包括建设用地、碳足迹、林地、渔业用地、耕地、草地等。
    (3)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1)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人口持续增长,20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迅猛增长。同时,由于人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资源消耗速度加快,地球早已进入生态超载状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世界人口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继续增长,全球的生态环境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判断正误
    (1)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仅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3)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4)耕地表示用来种植粮食所需的农田面积( )
    答案 (1)√ (2)√ (3)× (4)×
    任务一: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提示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2.根据教材“思考·讨论”的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提示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提示 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
    1.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2.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
    1.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是指维持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B.多食牛肉、少吃野菜,有利于减少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远小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
    答案 C
    解析 生态足迹是指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的面积,A错误;与食用野菜相比,食用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如开车出行增加了对道路、停车场的直接占用面积,同时增加了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等,由此推测其人均生态足迹值应高于不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态足迹值,D错误。
    2.下列关于人口增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增长已使地球进入生态超载的状态
    B.人口增长越慢,人均生态足迹就越小,对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小
    C.人口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增长,这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间接影响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答案 B
    解析 人口增长越慢,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越小,对环境的影响也不一定越小,B错误。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原因
    (1)全球气候变化: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2)水资源短缺: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3)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造成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4)土地荒漠化:人类活动会导致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在急剧下降。
    (6)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判断正误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
    (2)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盖融化( )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答案 (1)× (2)× (3)× (4)×
    任务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请结合教材图4-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示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提示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大气中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旱涝灾害可能增加;水资源短缺,将对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从而使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臭氧层的破坏,使紫外线照射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患病率升高;土地荒漠化导致耕地减少,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生物多样性丧失,会使人类可利用资源减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影响人类生存。而我们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会影响环境,导致上述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恶化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2)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提示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拖鞋等;旧衣服送人重新利用,旧衣服改造成其他用品;垃圾进行分类,可回收垃圾重新利用,不随手乱扔垃圾;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
    比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3.(2023·陕西咸阳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气中臭氧层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B.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
    C.限制SO2和氟氯烃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
    D.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是常见的环境污染
    答案 C
    解析 臭氧层可以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降低太阳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A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浓度升高,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B正确;氟氯烃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因素,酸雨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而形成的,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错误。
    4.地球已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如果不采取紧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地球的生态系统将受到更严重的威胁。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B.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关
    C.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答案 D
    解析 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协调发展为目的,是人类的必然选择,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大增,进而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B正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威胁本地物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D错误。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023·江苏盐城高二月考)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
    B.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
    C.碳足迹是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
    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
    答案 C
    解析 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C错误。
    2.(2023·云南玉溪高二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小
    B.与步行相比,开车出行会增大生态足迹
    C.人口负增长会造成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D.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答案 A
    解析 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A错误。
    3.人口问题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
    A.砍伐森林过多,林地面积锐减
    B.人类使许多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
    C.人类活动超出环境的承受能力
    D.粮食生产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
    答案 C
    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改造地球,人口可以不断增长
    B.人口剧增可导致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C.如果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
    D.为了使人类与社会和谐发展,要控制人口成为负增长
    答案 B
    解析 世界人口的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人口不可能一直增长,A错误;人口剧增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如耕地减少、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B正确;年龄结构只是起到预测人口数量的作用,人口增长还受战争、疾病、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C错误;控制人口增长并不是要使其成为负增长,D错误。
    题组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粮食短缺 ③臭氧层破坏 ④土地荒漠化 ⑤环境污染 ⑥生物多样性丧失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粮食短缺是人类面临的危机,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人们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可以“先污染,后治理”
    B.必须杜绝兴建排污企业,以保护环境
    C.环境污染可能导致水温升高发生赤潮
    D.环境污染可能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答案 D
    解析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但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该策略会让人类付出很大代价,事实证明不可取,A错误;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必须减少兴建大量排污的企业,B错误;环境污染可能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进而引起赤潮,C错误。
    7.(2022·广东揭阳高二期末)下列措施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
    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答案 B
    解析 减少汽车使用可减少废气的排出,有利于减少雾霾发生;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增加废气的排出,不利于减少雾霾发生;提高绿化面积可吸收空气中的灰尘颗粒,有利于减少雾霾发生;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可减少废气的排出,有利于减少雾霾发生。
    8.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
    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用无氟制冷剂
    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答案 C
    解析 从原产地引入的外来天敌可能会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所以仍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B错误;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C正确;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排放过多引起的,D错误。
    9.(2023·河北廊坊高二期末)如图为1961~2007年间世界人口数量与生态足迹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十几年间全球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
    B.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全球生态足迹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
    C.合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全球生态承载力
    D.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答案 B
    解析 据图可知,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全球生态足迹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B错误。
    10.如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等问题
    C.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衰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答案 C
    解析 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是具有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能力的生物,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C错误。
    11.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的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有利于减小生态足迹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D.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低碳出行、“光盘行动”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答案 B
    解析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会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B错误;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C正确;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低碳出行、“光盘行动”等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D正确。
    12.(2023·河南郑州高二统考期中)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使用大量化石燃料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如果处理不好人类活动和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人类将面临全球性水危机
    C.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沙漠化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D.“先污染,后治理”可协调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协调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应该以预防为主,D错误。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均生态足迹是指平均维持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和净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土地和水域面积。在具体计算中,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水域等面积。人均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人类对生态的影响就越大。
    材料二 生态赤字/盈余等于一定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差额,若该差额小于零,则称为生态赤字,若该差额大于零,则称为生态盈余。
    材料三 如图为“我国人均生态足迹组成部分的生态赤字/盈余”。
    (1)结合材料,说明人均生态足迹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人均生态赤/盈的发展变化总趋势,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可知,我国增长最快的生态足迹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从资源开发与利用角度提出降低该组分增长速度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均生态足迹主要是由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渔业用地足迹和碳足迹组成的 (2)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出现生态赤字(从盈余到赤字)并且赤字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使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经济的发展,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增加 (3)碳足迹 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14.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最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和空间有限) 55亿 (3)1.96
    解析 (1)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S”形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J”形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最适人口数量应控制在K/2,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该为55亿。(3)若原来人类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调整后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55a/28a≈1.96倍。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能够维持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可持续发展
    生态赤字
    生态承载力总量<生态足迹总量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引发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项目
    危害
    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大量植树造林
    酸雨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也会对陆地植物造成伤害;破坏土壤肥力,改变土壤结构;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臭氧层破坏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减产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的排放
    水体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减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
    土地荒漠化
    沙尘暴遮天蔽日,破坏力极强
    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植被;大量营造防护林;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相关学案

    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案,共2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学案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