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期中测试卷)
展开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峦(luán) 馈赠(guì) 忝列门墙(tiǎn) 寥若晨星(chén)
B.磐石(bān) 哺育(bǔ) 人声鼎沸(fèi) 见风使舵(duò)
C.潮汐(xī) 肥硕(shuò) 相得益彰(zhaāng) 间不容发(jiān)
D.轻盈(yíng) 娴熟(xián) 乘人之危(chèng)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赞誉 惊诧 激扬雄混 明媚动人 B.慰勉 空荡 千首万阙 古色古香
C.机遇 瑰宝 名不虚传 花事滥漫 D.雄伟 姿态 浑然天成 刀法园熟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将窦娥与小白菜两人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
B.我本是要把这本言情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舟地把这本书送给了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落网贪官后悔地说:“受贿之初,心有余悸,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真不该有这第一次啊!”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是雄伟壮丽的,是遮天蔽日的、是浩瀚无垠的。
B,那时候这里也许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许是肥美的湖沼,美丽的大自然、万物鼎盛。
北京紫禁城有4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D.他生气地说:“好狗不挡道,还不快让开”。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策支持力度的大小,营商环境的好坏,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B.傍晚,我们登上娄山关观景台,映人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涛声。
C.编人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
D.近日,城区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6.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昨夜的星辰从银河中坠落了,人类在历史上丢失了自我。
②辉煌的理性,就是复兴希腊和罗马的文艺。
③但是苏醒毕竟是紧要的,从哥伦布开始的伟大探索,帮助人们寻找失落的自我。
④米洛的断臂维纳斯和拱券结构的罗马大水道,就是帮助他们在历史莽原上进行寻找的纵横坐标。
⑤这种迷失和困顿使人沮丧,使人遗憾,而当他们意识到了的时候更是如此。
A.⑤②④①③ B.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①⑤④②③
7.根据《乡土中国》一书的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推行“文字下乡”并不十分迫切,因为文字和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但并非唯一的工具。
B.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
C.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相同。
D.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扩展的,且圈子并不固定,这种以“己”为中心的表现可以说是自我主义,亦即所谓的个人主义。
8.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拟人)
B.大家都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像明星。(比喻)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拟人)
D.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陷阱呢?(反问)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驻军。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 行李:商旅。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10.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夜缒而出
倚歌而和之
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C.赂秦而力亏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围郑是因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也暗示秦郑并无仇怨,而这正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重要前提。
B.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相关内容前后照应,比如烛之武“夜缒而出”呼应了前面的“国危矣”。
C.烛之武从“阙秦以利晋”的既成事实出发,帮助秦伯分析了亡郑之害与存郑之利,可谓句句击中秦伯的心坎。
D.选文记述了晋秦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生动地刻画了烛之武通晓利害、能言善辩的人物形象。
1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非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5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张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因此,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自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境界与文化——成人之道》,有删改)
13.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顺序组织在一起。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14.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15.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表述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自我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四、文学类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 16~18题。
生日 佚名
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 支蜡烛。
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屋里的电灯灭了,烛火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的生日,过不过?”
(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它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唯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是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妻子和牧牧笑嘻嘻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让他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故事给你听。”
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没听懂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选自“华语网”,有删改)
16.联系选文看,标题“生日”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4分)
17.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a)(b)(c)3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4分)
18.第七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九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2) ,风流总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凌余阵兮躐余行, 。 ,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六、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人陪伴我们走过。虽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情,但失败时真诚的关怀,成功时尽情地喝彩,孤独时温暖的慰藉,沉沦时善意的提醒,总让我们难以忘怀。因为有你,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请以“感谢你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叙事完整,感情真挚,围绕中心选取多个材料,叙事详略得当,写人要有细节描写,不得抄袭或套作。
期中测试卷
一、
1.C 2.B 3.D 4.C 5.D 6.B 7.A 8.D
二、
9.C 10.A 11.C
1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贵国的使臣经过,(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三、
13.A 14.B 15.B
四、
16.妻儿为“我”过生日;“我”为母亲过生日。
17.(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
18.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隐,后者突出了“我”深深的忏悔之情。
五、
19.(1)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2)舞榭歌台雨打风吹去(3)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
六、
20.【写作提示]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分析时,要仔细体会“你”“陪伴”两方面的内容。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来理解“你”可以理解为哪些内容?如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同行”又是指哪些内容?如一起渡过难关,共同克服困难,一起走过艰难与快乐的时光等。与你一起,并肩同行,一定经历了很多美好的记忆。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B):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B),共5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A):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三单元测试卷A),共5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二单元测试卷B):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试卷+答案(第二单元测试卷B),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