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展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的起始课,是学生在学习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既是对读数、数数等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为后续认识数位、理解位值制的意义等知识奠定基础的一课,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题图提供了多种数量不等的学具,旨在让学生通过数出数量超过10个的学具,得到11~20的某个数据,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话题,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数数之后进行练习,培养数感提供了素材。在使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进而利用这些素材进行本节课的导入,也可以将主题图作为练习的一部分,在学习新知之后,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学会不重复、不遗漏地数数,从而积累数数的经验。
例1是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通过摆、数、捆等活动直观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引导学生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从而明确10个一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突出把“十”作为计数单位。其次,在一捆小棒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单根小棒,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数数,同时直观理解 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例2是通过直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进行教学,通过读数等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教材在编排中,出现了标有0~20各数的直尺,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读0~10各数初步感受数序,并以此延伸到11~20各数的顺序。然后结合直尺上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提问,如“16比17大还是小”“13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17离10近还是离20近”等,使学生对0~20各数的顺序、大小有进一步地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数感。
教学工具
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为此,本节课通过学具的操作,直观地使学生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把所学的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4.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问题发现与提出
1今天有一位数字宝宝想和大家见面聊聊,小朋友想见吗?
2课件出示(11),它,大家认识吗?读读听听。
3. 老师听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哦,有人读成十一,有人读成一十一。这个数字宝宝它应读成十一,大家一起读一遍。
4. 现请聪明的小朋友看看11,对于数字宝宝11这时你有哪些问题想和大家说说?
生:我想知道这两个1都是一样的吗?
生:11是怎么得来的?
生:学11有什么用?
二.问题解决与实施
(一).学习11-20各数的组成
1.看来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这几个问题吧。
2.请大家快速数出11根小棒。
3.老师特想检查一下大家数对了没有,但老师又没时间对每位同学桌上的小棒一根一根的数一数。想请小朋友们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老师不用数并能一眼就看出你桌面上小棒有11根呢?
4.接下来老师把时间交给你们了,先数数,再摆一摆,怎样摆能一眼看出小棒是11根。
5.谁先来说说你的摆法。
(学生交流完自己的摆法后,引导学生思考哪种方法更直观。)
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位同学的摆法更容易看出11根小棒?
(在小朋友讨论最热烈时,引导学生观看动画,让学生初步体会十进制。)
6:想不想知道远古时期的人们是怎样做的呢?
播放动画。
7.现在再想想,那种摆法能快速看出这是11根小棒?
预设生:10根摆放在一起。
8:其实在数学中,我们为了方便,就把10根捆成一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皮筋,跟着老师一起把那10根捆成一捆。1捆10根,再和外面的1根合在一起是多少?
预设生:11根。
9:这样是不是很快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出示:1捆和2根)这是多少?
预设生:12.
10: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1捆是10根,再和外面的2根合起来是12。
11:此处应该有掌声。(掌声)
(接着出示15)
12. 孩子们你能说说15吗,如果用小棒摆摆,需要摆几捆和几根?
预设生:1捆和5根
13. 那就是说这15中的1是代表1---------预设生:1捆,5代表有5个------预设生:一根。一捆就是10根,简单说就是一捆在这儿就是1个10,所以我们还可以说成这15就是由1个----(预设生:十)和5个(预设生:一)组成的。
14. 孩子们照样子说说18吧。
预设生: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15: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工具,它叫计数器。谁能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珠子拨出18这个数。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拨?
15:如果我在18的基础上再添1根,是多少?计数器上怎么拨?
预设生:19。
16:如果再添1根呢?
预设:20。
17:想想20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摆放?计数器上怎么拨?
(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预设生:把另外的10根也捆成一捆。
掌声响起。
18:谁来说说20表示什么?(预设:2个十)还可以表示什么呢?(预设生:20个一)
19:现请大家说说11中的两个1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20:好的,孩子们,咱们一起来玩个“我出你答”的游戏吧。游戏规则是:我出一个数字宝宝,你快速答出它的组成。举个例子;老师说13.你们就说13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
21:游戏开始。(老师出16、14、17、18)
(二)学习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培养数感
(接下来,贴出数字卡片:10、20,让学生给其它数找位置。)
1师:现在咱们玩一个贴数字卡片的游戏,比比谁最能干。老师这儿有一把不完整的尺子,请大家大致找找这些数字宝宝的位置在哪儿?(出示:13、15、17、16让学生上来摆一摆)
10 20
2师:小朋们,对刚刚xxx数字宝宝的摆一摆有什么想要问这位同学的吗?
(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有助于数感的形成)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小棒,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充分感知并理解数的组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11--20各数有什么用?
1.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2.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师 前几天,一个小朋友过生日,邀请小伙伴到他家作客。小伙伴们一起乘坐公共汽车,瞧,他们坐的是几路车?(15路)到了十字路口,公交车怎么停了?(生:遇到了红灯)还要等多少秒才能通过?(12秒)12秒表示的是时间,我们一边数一边等吧。
师 终于来到了楼下,你知道这栋楼一共有多少层吗?猜一猜小寿星家在第几层?(学生猜,教师提示“高了”或“低了”)他家的厨房还放着一袋大米,是多少千克?(20千克)
师 吃完饭,小寿星拿出了餐后水果草莓,先估一估是多少,再数出来。“估一估”是什么意思?谁来估一估?只能看不能数。
师 怎们都认为比10多呀?我们来数一数看估得准不准。这么多草莓,怎样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生 按顺序,从左往右,也可以从上往下,一个挨着一个数,数一个做一个记号。
师 请你跟老师一起数,(电脑演示,学生数,数到10停下来)数到10颗可以怎么办?为了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颗,我们可以把数好的这10颗圈起来。现在能一眼看出共有多少颗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现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见过这些数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学这些数的用处吗?
三、问题的拓展与反思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了,想想你还想弄明白11-20各数认识中的哪些新的问题呢?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问题 图 图 图 图
小棒有多少根? 10个一是十 1个十和一个1组成11 1个十和8个一组成18 20里面有2个十
乒乓球有多少个?
正方体有多少个?
数学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设计,共1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结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