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经典常谈》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经典常谈》知识点,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历史类, 哲学类, 语言文字类, 诗歌类, 文章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史书:
1.《尚书》:中国最古老的记言史书,记录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君王讲话和君臣对话。
真伪问题: 了解《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区别以及真伪之争。
内容: 选择性阅读其中重要的篇章,如《尧典》、《禹贡》等,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思想和社会状况。
价值: 保存了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早期政治思想和社会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资料,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依据。
地位: 儒家经典之一,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2.《春秋》:鲁国的编年史,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的重大事件,是了解春秋历史的重要资料。
春秋三传: 了解《左传》、《公羊传》、《穀梁传》的作者、内容和特点,选择阅读其中感兴趣的部分。
“微言大义”: 理解春秋三传的解释方法,以及如何从历史事件中领悟儒家思想。
价值: 对《春秋》经文的解释和补充,为理解春秋历史提供了重要帮助;反映了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及对历史的认识。
地位: 儒家经典之一,是了解春秋历史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影响: 对后世史学和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3.《史记》:司马迁所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
体例: 了解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的特点和作用。
内容: 选择性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本纪、列传等,了解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思想: 理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思想。
价值: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为后世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重要的文学作品。
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著作,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书目。
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史家效仿的典范;其文学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4.《汉书》:班固所著,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西汉一代的历史。
体例: 了解纪、表、志、传四种体例的特点和作用。
内容: 选择性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本纪、列传等,了解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思想: 理解班固“尊汉”的史学思想。
价值: 确立了断代史的体例,为后世史书的编写提供了范式;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的经典著作,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书目。
影响: 对后世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史书编写的范式;其文学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 灵感。
5.《战国策》: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活动和谋略的史书。
内容: 选择性阅读其中重要的篇章,了解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策略和军事斗争。
价值: 反映了战国时期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文笔生动,善于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地位: 中国古代重要的史书之一,为后世史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文学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启示。
影响: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
(二)史学思想:
“直笔”: 了解中国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不畏权势的精神,例如晋国的董狐、齐国的太史等。
“劝惩”: 理解中国古代史书以史为鉴、劝善惩恶的目的。
“春秋笔法”: 了解《春秋》通过特殊的记事方式来表达褒贬的写作手法,以及其对后世史学的影响。
(三)历史人物:
孔子: 了解孔子删定六经、创立儒家学说的贡献,以及其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司马迁: 了解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经历和思想,以及其秉笔直书、不畏权势的精神。
班固: 了解班固编撰《汉书》的目的和史学成就,以及其在史学上的贡献。
苏秦、张仪: 了解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活动和思想,以及他们对战国历史的影响。
二、 哲学类
(一)儒家:
1.经典: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四书。
2.思想:
“仁政”: 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疾苦。
“礼治”: 用礼仪规范来治理国家和社会,维护等级秩序。
“性善论”: 认为人性本善,可以通过教育和修养成为君子。
“中庸之道”: 主张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做人做事都要适度。
3.代表人物:
孔子: 儒家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并身体力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孟子: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仁政”等思想,积极入世,游说诸侯。
荀子: 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恶论”,重视礼仪教化,主张“隆礼重法”。
(二)道家:
1.经典: 《老子》、《庄子》。
2.思想:
“无为而治”: 主张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道法自然”: 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人应该顺应“道”而行。
“逍遥游”: 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
3.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 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更加强调精神自由和个人解放,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力丰富。
(三)法家:
1.经典: 《韩非子》。
2.思想:
“法治”: 主张以法律为准绳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术治”: 君主驾驭臣下的权术和方法,例如“法、术、势”相结合。
君主集权: 加强君主权力,削弱贵族和大臣的权力。
3.代表人物: 韩非: 法家集大成者,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墨家:
1.经典: 《墨子》。
2.思想:
“兼爱”: 爱所有人,不分等级贵贱。
“非攻”: 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尚贤”: 选拔贤能的人才治理国家。
“节用”: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节俭。
3.代表人物: 墨子: 墨家创始人,其思想体现了平民阶层的利益,和儒家思想形成对立。
(五)名家:
1.代表人物: 惠施、公孙龙等。
2.思想:
专注于逻辑和概念的分析,例如“离坚白”,“白马非马”等。
对语言文字进行思辨,对后世哲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 语言文字类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所著,分析字形结构,确定部首,并解释字义。
1.价值: 保存了大量古代文字,为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确立了汉字的部首体系,为汉字的整理和研究奠定了基础;解释字义,为理解古代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2.地位: 文字学的经典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必读书目。
3.影响: 对后世的字书编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字的演变:
4.趋势: 秦汉以后,汉字的演变主要体现为从复杂到简易的趋势。
5.字体: 了解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原因,以及不同字体的特点。
小学:
6.含义: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学问。
7.重要性: 理解小学在研究古籍中的重要性,是理解古代文献的必备知识。
8.内容: 学习音韵、训诂、形体等知识,掌握分析和理解古代汉字的方法。
四、 诗歌类
(一)《诗经》:周朝史官收集整理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
1.内容: 《风》是各地方的歌谣,《雅》是朝廷正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艺术特色: 以四言为主,也包含少量的其他句式,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3.“诗言志”: 理解孔子关于诗歌的观点,以及如何从诗歌中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4.《诗经》的注本: 了解毛诗和郑笺的解释方法以及其优缺点。
5.价值: 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古代民歌和宫廷乐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学的重要资料。
6.地位: 中国诗歌的源头,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7.影响: 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教育。
(二)辞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有韵的文学体裁,以铺陈描写、抒情言志为主。
1.楚辞:以屈原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神话、比兴等手法表达情感。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价值: 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汉赋:以司马相如为代表,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以铺陈描写为主。
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等。
价值: 以其气势恢宏、辞藻华丽的特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唐诗: 了解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家,如初唐四杰、盛唐的李白、杜甫等。
初唐:受六朝诗风影响,代表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等。
特点: 诗歌风格绮丽,注重声律和对仗。
盛唐:诗歌风格多样,代表诗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
特点: 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豪放飘逸,也有现实主义的沉郁顿挫。
中唐:诗歌风格趋向现实主义,代表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特点: 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通俗易懂。
晚唐:诗歌风格趋向婉约,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
特点: 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多表达伤感和怀旧之情。
4.诗歌的演变: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七言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时期诗歌风格的变化。
了解诗歌从乐府诗到古体诗再到近体诗的演变过程。
五、 文章类
(一)“文”的含义:古代指一切文字记录,包括记事、记言等。后来专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无韵的散文。
(二)文章的分类: 传、论、序、记、奏、议、书、碑、铭、箴、颂、赋、诗等不同文体
(三)文章的发展:
先秦: 以记事、记言为主,如《尚书》、《左传》等。
汉代: 散文和辞赋并重。
魏晋南北朝: 骈体文兴起,散体文发展缓慢。
唐代: 古文运动兴起,散文创作进入新阶段。
宋代: 散文创作继续发展,并出现新的散文理论和批评。
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反对骈体文的浮华文风。宋代欧阳修、苏轼等人继承和发扬了古文运动的精神,使散文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体裁。
(四)价值: 对中国古代散文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散文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体裁。
(五)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经典常谈》序言部分及作者朱自清有关知识点
(一)经典训练的意义:
1.经典训练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而非实用性。
2.阅读经典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本国文化,是国民的义务。
(二)经典的定义:
1.本书采用广义的经典定义,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史书和部分集部作品。
2.理解和学习经典需要掌握文字学知识(小学)。
(三)阅读经典的困难:
1.中国古代经典未经系统整理,阅读难度较大。
2.需要理想的经典读本,包含校勘、注释、导言等内容。
(四)选择阅读古书的理由:
1.一些古书的实质与形式无法分离,需要直接阅读才能理解和欣赏。
2.阅读古书可以了解祖先的思想和文化,并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五)选择阅读古书的方法:
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读本,避免过于繁杂的内容。
2.根据个人兴趣和需求选择阅读范围,不必强求全面。
3.重视经典的导读和入门书籍,例如本书《经典常谈》。
(六)本书的宗旨:
1.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经典的入门途径,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
2.本书并非“国学概论”之类,而是以经典为主,并以书为单位进行介绍。
(七)本书的特色:
1.尽量采择近人新说,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注重编撰,不包含作者本人的创见。
(八)朱自清介绍
1.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代表作: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春》等。诗歌:《毁灭》、《踪迹》等。学术著作:《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2.思想: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积极投身民主运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张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提倡整理国故,使经典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3.学术:严谨细致,深入浅出,注重对经典的客观解读和分析,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考点-对比鉴赏知识点复习梳理,共21页。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9年级上学期《诗词三首》知识点复习梳理,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9年级下学期《词四首》知识点复习梳理,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