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 请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30题,共45分)
1.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池塘中的一只青蛙、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池塘中的所有水绵和池塘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A.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B. 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 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D. 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所有的生物)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注意:多细胞动物具备以上各个层次,但植物缺少系统,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水平,如:大肠杆菌的结构层次为: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病毒是生物但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病毒是生物的依据是它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增殖,但由于它不能独立地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因此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而且病毒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生存。
【详解】一只青蛙属于个体,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池塘中的所有水绵属于种群,池塘包含池塘里的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对应的层次是生态系统,所以答案为B。
2. 肉夹馍又称中式汉堡,其制作原料主要是烤馍、猪肉、生菜、青椒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瘦猪肉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 青椒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C. 烤馍中的淀粉只能在人体肠道中被酶水解
D. 烤馍中的淀粉可以转化为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2、磷脂和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详解】A、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瘦猪肉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A错误;
B、青椒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错误;
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被分解,烤馍中的淀粉可以被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水解,C错误;
D、淀粉是多糖,可在人体内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可转化为人体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D。
3. 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 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称为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下图表示物质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都相同
B.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核孔
C. 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D. 蛋白质、核酸都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如 RNA、蛋白质可通过核孔,细胞核内的 DNA一般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2、核孔并非只运输大分子,一般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核孔。
3、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是通过核孔,小分子物质和无机盐离子等可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
4、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水平有关,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较多的细胞,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
【详解】A、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水平有关,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核孔数量一般不同,通常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多,A错误;
B、核孔的运输具有选择性,部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核孔,B错误;
C、如图,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主要是通过核孔复合体完成的,需要转运蛋白协助,C正确;
D、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细胞核中的DNA不能出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关于ATP和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②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③ATP和RNA具有相同的五碳糖
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阶段都能形成ATP
⑤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⑥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⑦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⑧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 ②③⑥⑦⑧B. ①②④⑤C. ①②⑤⑧D. 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是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无氧呼吸只在第一个阶段产生少量ATP。过氧化氢自身受热易分解,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①错误;
②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水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ATP,②正确;
③ATP和RNA的五碳糖均为核糖,③正确;
④无氧呼吸只在第一个阶段产生少量ATP,④错误;
⑤淀粉被淀粉酶分解成还原糖后加碘液不变蓝,而蔗糖不分解时加碘液也不变蓝色,所以不能用碘液鉴定,应选用斐林试剂,⑤错误;
⑥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反应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⑥正确;
⑦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⑦正确;
⑧ATP中的能量可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⑧正确。
故选D。
5. 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I~V表示过程,M、P 代表物质,其中有一个过程酵母菌无法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M丙酮酸,过程Ⅰ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B. 过程Ⅰ、Ⅱ、Ⅲ、Ⅳ均能产生ATP,其中过程Ⅱ产生最多
C. 酵母菌无法进行的过程为过程V,因为其体内缺乏相关的酶
D. 物质P为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对其进行检测,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橙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物质M表示丙酮酸,物质P表示酒精。过程Ⅰ、Ⅳ、Ⅱ表示有氧呼吸,过程Ⅰ、Ⅴ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Ⅰ、Ⅲ表示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
【详解】A、由图可知,M为丙酮酸,过程Ⅰ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过程Ⅰ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Ⅱ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Ⅳ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Ⅲ表示丙酮酸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其中Ⅲ无ATP产生,B错误;
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能产生乳酸即Ⅴ,因为其体内缺乏相关的酶,C正确;
D、检测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错误。
故选C。
6. iPS细胞是一种经体外诱导形成的多能干细胞,这种细胞可以在体外被诱导分化成种多种组织和器官(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iPS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
B. iPS细胞中所有的基因均处于表达状态
C. iPS细胞与a过程形成的神经细胞的形态不同
D. 图中a、b、c过程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作干细胞。
【详解】A、iPS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
B、iPS细胞中部分基因处于表达状态,部分基因不表达,B错误;
C、a过程形成神经细胞表明iPS细胞发生了分化,其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C正确;
D、图中a、b、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7. 基因型为DdTt的与DDTt的个体间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其子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各有( )
A. 2种、4种B. 2种、6种C. 3种、4种D. 3种、6种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根据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原理,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DD、Dd,Tt×Tt→TT、Tt、tt,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
【详解】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根据分离定律解自由组合定律原理,子代的基因型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Dd×DD子代的基因型有2种,表现型1种,Tt×Tt子代的基因型有3种,表现型2种,故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2×3=6种,表现型1×2=2种,B正确。
故选B。
8. 玉米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
【详解】A、非甜自交,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非甜为显性,甜味为隐性;若自交后代均为非甜,则非甜为纯合子(AA或aa),进一步看杂交结果;若杂交后代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出来的为隐性;若杂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甜味为显性,非甜为隐性,A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A符合题意;
B、正交、反交结果都表现为一种性状,则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确定显隐关系,B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B不符合题意;
C、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其中一种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其为显性,另一性状为隐性,C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
D、杂交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表现出的为显性,不表现的那一性状为隐性;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确定显隐关系,D不一定能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D对灰鼠基因d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D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多只基因型为DdTt的黄色短尾鼠相互交配得到F1,下列关于F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1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都为DdTt
B. 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C. F1中共有5种基因型
D. F1中纯合子占1/9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由于基因D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因此不存在DD__和__TT这样基因型的个体。
【详解】多只基因型为DdTt的黄色短尾鼠相互交配产生的F1中黄色(Dd):灰色(dd)=2:1、短尾(Tt):长尾(tt)=2:1,两对性状组合后黄色短尾(DdTt):黄色长尾(Ddtt):灰色短尾(ddTt):灰色长尾(ddtt)=4:2:2:1,共有4种基因型,只有ddtt为纯合子,占1/9,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10. 人类的肤色由A/a、B/b、E/e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独立遗传。AABBEE为黑色,aabbee为白色,其它性状与基因型的关系如图所示,即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越多肤色越深)。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则子代肤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多少种( )
A. 27,7B. 16,9
C. 27,9D. 16,7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的肤色由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即显性累加效应,即子代表现型由显性基因的数目决定。
【详解】根据一对杂合体Aa×Aa的子代基因型为AA、Aa和aa三种,所以双方均含3个显性基因的杂合体婚配(AaBbEe×AaBbEe),子代肤色的基因型有3×3×3=27种。又子代肤色深浅与显性基因个数有关,由于有三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显性基因个数有6个,5个,4个,3个,2个,1个,0个7种情况,所以共7种表现型,A正确。
故选A。
11. 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B、ab、abB. Ab、aB、abC. ab、AB、ABD. AB、AB、AB
【答案】A
【解析】
【分析】一个AaBb的精原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2种类型;一个AaBb的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1种类型。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以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且不同种的精子中含有体细胞中相应的等位基因。故与AB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B,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均为ab。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12. 如果用32P、35S、15N标记T2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结构中( )
A. 可在DNA中找到32P、15N
B. 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
C. 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
D. 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
【答案】A
【解析】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DNA(C、H、O、N、P),因此15N同时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而外壳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详解】A、 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A正确;
BC、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原料没有被标记),且蛋白质不含P,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35S、15N、32P,BC错误;
D、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但不能找到35S,D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的患病机理相同
B. 禁止近亲结婚可有效预防各种遗传病的发生
C. 伴性遗传一定会体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
D. 红绿色盲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隐性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一条,而猫叫综合征是由于5号染色体缺失,患病机理不相同,A错误;
B、禁止近亲结婚可以预防隐性遗传病的发生,不能预防各种遗传病,B错误;
C、伴X显性遗传不会体现交叉遗传的特点,C错误;
D、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14. 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可用2n表示的是( )
A. 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 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 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 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可能种类
【答案】A
【解析】
【分析】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基因的遗传结果,等于每对等位基因遗传结果的乘积。
【详解】A、由于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3种,所以具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为3n,A错误;
B、每对等位基因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因此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为2n种,B正确;
C、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产生2个DNA,所以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为2n,C正确;
D、由于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4种,所以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中碱基对数为n/2,故DNA分子的种类数为4(n/2),即2n,D正确。
故选A。
15. 下列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使用青霉素会出现抗药性的细菌是细菌定向变异的结果
B. 浅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之间共同进化可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C. 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 若两个物种能杂交产生后代则说明它们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长期使用青霉素会选择出抗药性的细菌,青霉素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
B、浅色桦尺蠖和黑色桦尺蠖是同一物种的两种表现型,B错误;
C、突变和自然选择都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C正确;
D、既然是两个物种,必然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点睛】
16. 麻醉剂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有的能阻断兴奋传导,有的能阻断兴奋的传递。兴奋剂和毒品也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起作用部位往往是突触,下列有关其作用机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的速率
B. 能够使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改变
C. 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D. 影响分解神经递质酶的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当兴奋传递到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的信号转换方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根据题意,兴奋剂和毒品起作用的部位是突触,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以及酶分解神经递质,这些反应都发生于突触,并没有改变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点睛】
17. 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因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所以人体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
C. 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D. 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而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是指动物机体通过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间接调节动物机体的活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个部分,在一定的器官或组织中发生作用,从而协调动物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其它生理机能,使这些机能得到兴奋或抑制,使它们的活动加快或减慢。
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本质是脂质,A错误;
B、激素不参与细胞内生命活动,之所以人体需要不断地产生激素,是因为激素一旦起作用后马上就被灭活,B错误;
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有高效性,但没有生物催化作用,C错误;
D、激素在人体内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作为信息分子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D。
18. 辅助性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该蛋白由CCR5基因编码。某骨髓捐献者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后,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增殖与分化产生辅助性T细胞
B. 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特异性地侵染辅助性T细胞
C. HIV不侵染B细胞的原因是B细胞缺乏编码CCR5蛋白的基因
D. HIV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现免疫监视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HIV侵染辅助性T细胞可能与CCR5蛋白的表达有关;而先天性CCR5基因突变者将其骨髓移植给一名患白血病、并感染HIV的患者,不仅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体内的HIV,可推测出:若CCR5基因不表达或机体无法产生CCR蛋白可导致HIV不能侵染辅助性T细胞。
【详解】A、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产生多种血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补充到血液中,A正确;
B、辅助性T细胞易被HIV侵染,与其表面的CCR5蛋白有关,推测HIV可能通过与CCR5蛋白结合,进而特异性地侵染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 HIV不侵染B细胞原因是B 细胞内编码CCR5的基因不能表达,C错误;
D、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卫、免疫自稳、免疫监视;HIV患者患有恶性肿瘤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体现免疫监视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19.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嫁接矮果,用小便反复浸过并晒干的黄泥封住树枝促进生根
②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A. 措施①的原理是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植物生根
B. 措施②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
C. 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
D. 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1、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2、生长素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促进植株生根,高浓度会抑制生长。
3、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是受环境因素调节的,光、温度、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尤为重要。
【详解】A、泥封树枝促进生根是因为小便中含有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根,A正确;
B、措施②进行光周期处理,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反映了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不能反映光直接调控植物的生长,B错误;
C、作物没有授粉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施生长素不能获得种子,C错误;
D、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植物激素),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
故选A。
20.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特征和性别比例等,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详解】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
B、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
C、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D正确。
故选:B。
【点睛】注意: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21.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A. 种群数量最大B. 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
C. 种群数量相对稳定D. 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K/2值的应用:
1、对有害生物:严防种群数量达该点,如鼠种群数量达K/2时,鼠害将难以控制。
2、对有益生物:黄金利用点,当资源利用后维持于该点时将具最强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详解】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量最大,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可实现效益的持续获得。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请判断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的三种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
B. 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
C. 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
D. 海葵与寄居蟹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③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且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a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b为捕食者;②表示同步变化,属于“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③表示“你死我活”的种间竞争关系。
【详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关系,而图①表示捕食关系,A错误;
B、鹰与鼠属于捕食关系,可用图①表示,B错误;
C、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可用图②表示,C正确;
D、海葵与寄居蟹的关系是原始合作或者互惠,可用图②表示,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通过曲线图获取信息,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全球性与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详解】A、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
C、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因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气候条件恶劣,其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错误。
故选A。
24. 我国古诗词博大精深,许多诗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表达的是行为信息
D.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详解】A、“落红”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物后,形成“春泥”,可以作为植物的营养被植物吸收利用,重新起到“护花”作用了,因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物质的循环再生,A正确;
B、“野火”说明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受破坏,“春风吹又生”说明该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意思是燕子飞在天上,参差舒展翅膀,体现的是行为信息,C正确;
D、“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雀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存在螳螂捕食蝉,雀捕食螳螂,体现的是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D正确。
故选B。
25.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图为野生朱鹮所在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食物网包含6条食物链
B. 朱鹮占有2个营养级,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
C. 朱鹮捕食贝类的比例越高,其得到的能量越多
D. 无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贝类是初级消费者,鱼类是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朱鹮为次级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
【详解】A、图中的食物链有水草→鱼类→朱鹮,水草→贝类→鱼类→朱鹮,水草→贝类→朱鹮,藻类→鱼类→朱鹮,藻类→贝类→鱼类→朱鹮,藻类→贝类→朱鹮,A正确;
B、图中贝类是初级消费者,鱼类是初级消费者或者次级消费者,朱鹮为次级消费者或三级消费者,B正确;
C、题目没有给出朱鹮捕食贝类和鱼类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确定捕食贝类获得的能量是否更多,C错误;
D、捕食关系的生物之间才会出现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26. 图甲、图乙是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B. 同样的玉米产量,图甲的营养结构能养活更多人口
C. 研究能量金字塔能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D. 若土壤中的污染物难以降解,则进入图乙中人体的污染物更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一般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故同样的玉米产量,甲食物链更短,散失的能量更少,甲营养结构能养活更多的人口,B正确;
C、研究能量金字塔可以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C正确;
D、生物有富集现象,若土壤中的污染物难以降解,由于乙的食物链更长,则进入乙结构中人体的含量更高,D正确。
故选A。
27.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体现了全球“碳共同体”中的中国担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全球“碳共同体”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B.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
C. 碳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
D. 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等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特点。
【详解】A、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的特点,全球“碳共同体”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A正确;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动植物的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染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B正确;
C、碳在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C错误;
D、绿色出行、使用清洁能源等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实现碳中和,D正确。
故选C。
28.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钙、镁、铁、铜、硅等),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能量流动的驱动并且都依赖于水循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碳循环中物质循环与大气圈和海洋密切相关
B. 气体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
C. 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可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D.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循环流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详解】A、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能量流动的驱动并且都依赖于水循环,所以在碳循环中物质循环与大气圈和海洋(以气体形式和随洋流循环)密切相关,A正确;
B、气体型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B正确;
C、禁止燃烧秸秆,采取秸秆还田(属于沉积型循环)等措施可以降低大气中CO2含量,C正确;
D、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但能量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
故选D。
29. 我国幅员辽阔,各群落在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荒漠生物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B. 草原生物群落——群落结构相对简单,旱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C. 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群落结构复杂且稳定
D. 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兼具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1、荒漠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极度干旱地区;②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2)群落特点: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①分布在半干旱地区;②分布在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2)群落特点: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抗抵干旱;②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1)环境特点: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2)群落特点: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3)生物与环境的适应:①动物: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②植物:阳生植物多居上层,能吸收比较强的阳光。阴生植物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
【详解】A、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这里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A正确;
B、草原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各种耐寒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更能适应环境,在群落中占优势,B错误;
C、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中有繁多的动植物,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C正确;
D、湿地生物群落中的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又有陆生生物,常见的有芦苇、香蒲、黑藻、金鱼藻等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D正确。
故选B。
30. 飞机草原产中美洲,于上世纪20年代作为香料被引人泰国,随后经由越南、缅甸等国扩散至我国云南。飞机草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
A. 大量引种飞机草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和本地物种丰富度
B. 适当增加样方数量可提高调查飞机草种群密度的准确性
C. 飞机草分泌的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在群落演替中发挥重要作用
D. 扩散到野外草地的飞机草可能会改变该地区其他草本植物的生态位
【答案】A
【解析】
【分析】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机选取的样方数量越多,计算的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越接近所调查的种群密度的实际值。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飞机草是一种香料植物,适当引种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但大量引种可能导致飞机草扩散,抑制本地物种生长,降低本地物种丰富度,A错误;
B、适当增加样方数量可降低误差,提高调查飞机草种群密度的准确性,B正确;
C、飞机草分泌的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会抑制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导致群落中优势植被改变,使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发生明显变化,C正确;
D、扩散到野外草地的飞机草会挤占其他草本植物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可能会改变本地物种的生态位,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5题,共55分)
3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命活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下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______,Y物质是__________。
(2)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写标号)。
(3)甲图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写标号)。
(4)若将乙图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可为植物提供)换成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的NaOH溶液(可吸收钟罩内空气中的),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与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5)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分别加入2支试管中,标号为1号、2号。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溶液,给予充足光照,观察到的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__,2号试管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三碳化合物(C3)
②. 丙酮酸 (2)③④ (3)② (4)减少、增加
(5) ①. 无现象 ②. 有气泡 ③.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反应,叶绿体可以利用NaHCO3溶液释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过程中的水在光下分解;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C3的还原;③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④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
【小问1详解】
分析图甲可知: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小问2详解】
乙图所示植物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细胞为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③所示的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④所示的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小问3详解】
①表示光反应过程中的水在光下分解;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使ADP含量增多;③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使ADP含量减少; ④表示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若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则能产生少量ATP,使ADP含量减少;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的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因此不会导致ADP含量的变化。可见,甲图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②。
【小问4详解】
将乙图装置中1%的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换成等量的1%的NaOH溶液,因钟罩内空气中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CO2和C5结合形成C3的CO2固定过程受阻,所以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的相对含量减少,而C5的相对含量增加。
【小问5详解】
在1号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和完整的线粒体,因缺乏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酶,因此无丙酮酸生成,而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中反应,所以1号试管无现象。在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NaHCO3溶液和完整的叶绿体,给予充足光照,由于叶绿体可以利用NaHCO3溶液释放的CO2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此2号试管有气泡产生。
【点睛】解答此题需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准确定位甲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和数字所指代的生理过程,明确乙图中NaHCO3溶液可为植物提供CO2,浸泡在完全培养液中的是根细胞。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知识对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32. 蜜蜂种群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染色体数为2n=32,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王可育,工蜂不育);未受精的卵细胞则发育为雄蜂。回答以下问题:
(1)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___________决定。推测蜂王体细胞中是否存在XY或ZW 性染色体________。
(2)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_________(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_____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______________作母本与____________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 ①. 染色体数目 ②. 不存在
(2) ①. 显性 ②. 两 ③. 自由组合 ④. 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⑤. F1的蜂王 ⑥. “卫生”蜂 ⑦. 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⑧. 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解析】
【分析】性别决定方式:(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2)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3)环境因子决定性别。(4)基因决定性别。
【小问1详解】
未受精卵(n=16)发育成的雄蜂是单倍体,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染色体数为2n=32,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这表明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蜜蜂的性别不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因此蜂王体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小问2详解】
①遗传图谱中,亲本是“非卫生蜂”和“卫生蜂”,子代都是“非卫生蜂”,说明“非卫生”是显性性状,而“卫生”是隐性性状。
②测交后代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并且比例相等(1:1:1:1),说明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③蜂王可育,工蜂不育,测交应选用的F1代的蜂王作为母本,然后和隐性性状的“卫生”雄蜂杂交。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体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所以表现型是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如果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则新类型Ⅱ的表现型应是和新类型I相反的表现型,所以应是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如果新类型Ⅰ的表现型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那么新类型Ⅱ的表现型应是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
33. 光敏色素在调节植物叶绿体的发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某植物叶肉细胞受到红光照射后,通过光敏色素激活相关调节蛋白,调控有关蛋白质合成(如下图)。图中ca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类囊体薄膜的组成成分,rbcS基因控制合成的多肽与另一种叶绿体DNA控制合成的多肽组装成Rubisc全酶(催化CO2的固定)。分析回答:
(1)过程①、③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催化该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
(2)过程②在______ (结构)中完成,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mRNA上的______________有关。
(3)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叶肉细胞中,rbcS基因正常,cab基因发生突变不能表达,则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
(5)由图可知,叶绿体的发育受_____________中的遗传物质共同控制。
【答案】(1) ①. 转录 ②. RNA聚合酶
(2) ①. 核糖体 ②. 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3) ①. T-A ②. 少量的mRNA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4)光反应 (5)细胞核和细胞质(或细胞核和叶绿体)
【解析】
【分析】图中活性调节蛋白经核孔进入细胞核与DNA分子相应部位结合后,启动了rbcS基因和cab基因转录过程,其中①、③为遗传信息的转录,②、④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图中①、③均是从DNA→RNA,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小问2详解】
图中②、④都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的开始和终止分别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有关
【小问3详解】
①是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②是翻译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因此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过程②中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过程,这样少量的mRNA可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小问4详解】
cab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类囊体薄膜的组成成分,而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因此cab基因发生突变不能表达,则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小问5详解】
由图可知,叶绿体的发育受细胞核和细胞质(或细胞核和叶绿体)中的遗传物质共同控制。
34. 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甲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与蛇的关系是________;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则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鼠作为消费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 “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演替。
(3)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猛禽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猛禽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某些浮游植物会开花,该实例体现的信息传递的功能是____。
【答案】(1) ①. 竞争和捕食 ②. 分解者 ③. 加快物质循环,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
(2)次生 (3) ①.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②. 15% ③.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小问1详解】
小型猛禽以蛇为食,因此小型猛禽与蛇的关系为捕食,而小型猛禽和蛇都捕食杂食性小鸟,因此两者的关系为竞争;食物链中为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加快物质循环,而鼠以植物种子为食,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有重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人为铲除杂草,种上“驱虫草”后其又被杂草取代,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属于次生演替。
【小问3详解】
图2中B表示小鼠摄入的能量中用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A为鼠同化的能量为1.6×109kJ,生态系统中鼠到猛禽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猛禽同化能量/鼠同化的能量=2.4×108/1.6×109✖100%=15%,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小问4详解】
适宜光周期的刺激下,某些浮游植物会开花,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衍,体现的信息传递的功能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35.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图1为其初次侵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后,发生的增殖过程及部分免疫反应过程(如图),a~g代表免疫细胞。图2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
(1)上图中APC称为______细胞。
(2)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据图1分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该T细胞为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在该细胞与B细胞结合和______这两个信号的刺激,及______的作用下,B细胞增殖分化,最终使抗体数量增加。
(3)2022年年3月起,国家药监局陆续批准了多种新冠抗原自测产品上市,抗原检测是利用_____的原理,检测病毒抗原的存在。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据图2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能得到阳性结果。某人同时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检测体内是否有新冠病毒抗体),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说明_____。
(4)在一些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随着病毒数量的增多,机体会启动“炎症风暴”,以免疫细胞的过度损伤(自杀式攻击)为代价“背水一战”,该过程中能诱导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______(填图1中的字母),正常机体通过这种免疫过程对抗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
【答案】(1)抗原呈递
(2) ①. a ②. 病原体(抗原)与B细胞接触 ③. 细胞因子
(3) ①.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②. 乙 ③. 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4) ①. f ②. 防御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小问1详解】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会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据图可知,图中APC能摄取抗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
【小问2详解】
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后,会与B细胞结合,即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参与的T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图1中a表示辅助性T细胞。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故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的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相关性,即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
【小问3详解】
抗原检测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检测病毒抗原的存在。分析图a可知,在甲乙丙时间段内,体内都有病毒核酸,故核酸检测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乙时间段内含有病毒抗原,且病毒抗原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故抗原检测在乙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某人同时进行了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发现核酸检测阴性,抗体检测阳性,说明该个体内曾经有抗原的侵入,体内产生抗体将抗原消灭,所以该个体有可能是曾感染新冠病毒,已康复。
【小问4详解】
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图中f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因此细胞免疫中能诱导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的细胞是f。免疫防御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正常机体通过这种免疫过程对抗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祥云祥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