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1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2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4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5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6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7页
    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8页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备课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目,规律是客观的,人的意识是运动变化的,复习巩固,第二目,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2)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3)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4)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5)黑格尔: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 (6)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7)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8)拉美特利:不仅动物是机器,人也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变现。
    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9)王守仁:“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10)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11)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用过感知感觉的。 (12)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3)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4)赫拉克利特: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15)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16)(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2 运动的规律性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2.运动的含义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4.规律的含义5.规律的客观性6.规律的普遍性
    思考:珠峰长高了!如今身高8848.86米,15年长高了4.43米。珠峰长高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1.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思考:既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那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呢?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物质运动形式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注意: “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等。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本身就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于它的,不是臆造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世界观】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方法论】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
    规律不是偶然的易变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不是多变的(商品价格)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哲学上的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规律的含义?3.如何理解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
    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在规律上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在规律上能用的词语: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1.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本身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
    3.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解析: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那么,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吗?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考:人类修房子和蜜蜂筑巢有什么不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说明了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把握本质和规律
    图片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1)目的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点拨】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等的确定。【关键词】目的、动机、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2)自觉选择性:【点拨】侧重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自身的需要作出的选择)(3)能动创造性【点拨】侧重于“创造”。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由于世界的无限性,人类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有尚未认识之物(2)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扩展和加深。 ——没有不可认识之物(3)就每个个人以及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新冠疫情的爆发(物质)
    (需要疫苗、检测设备等)
    (新冠疫苗、检测设备)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
    意识直接改造客观事物( )
    人应该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1)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2)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2.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归纳: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正确的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哲学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的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关键词】物质决定意识 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提出xx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意识能动作用 在……理论 、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等等。
    归纳: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先设计后施工说明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解析:上述观点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当成决定作用。设计源自客观物质世界,正确的设计是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先设计后施工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解析: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具有阻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2.依据3.如何做到
    思考:这两幅漫画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物质决定意识,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是什么)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理论依据(为什么)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具体要求(怎么做)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2.规律的含义、客观性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2.右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艺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相关课件

    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及学习目标,一二三,议题二,议题三,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运动的规律性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运动的规律性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具体物质运动,规律是客观的,原理总结1,二规律的特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原理总结三,为什么,总结运动的规律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教学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规律是客观的,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含义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