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展开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___________、自然要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 _______条件。(3)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在农业社会, ___________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 ___________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 ___________,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 _______作用。(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有重要作用,而如何 _______、利用自然资源,更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生态脆弱区概述①含义:指 ___________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②主要分布:干湿交替、 ___________、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③发展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被打破后,土地易 _______。④主要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 ___________、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2)我国生态脆弱区①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②主要的生态脆弱区a.我国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
b.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21世纪初,80%以上的 _______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沙尘源区。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①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含义:指农区与 _______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②气候影响:当气候出现冷暖、 _______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基本原则①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 ___________为第一要务的观念。②综合运用 _______、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2)具体措施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②构筑防护体系。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④调整牲畜结构和 _______。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 _______。
考点一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024·北京宣武区模拟) 滑雪场的可达性指从其他区域前往某一区域滑雪的便捷程度,一般用平均最短时间衡量。滑雪场的市场潜力指滑雪场吸引消费者的能力。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的滑雪场可达性与市场潜力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兼具可达性和市场潜力优势的地区是( )A.安徽、甘肃 B.山西、江苏C.北京、天津 D.四川、辽宁(2)各地滑雪场持续发展的可行措施是( )A.晋陕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弥补交通劣势B.云贵地区,利用现代技术,建设大型的滑雪场C.川渝地区,优化交通条件,满足本地客源需求D.东北地区,依托位置优势,多建高级别滑雪场
归 纳 导 学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优越的自然条件,极大地促进区域发展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不高;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却发展得很好
(3)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不同阶段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与组合,对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对 点 训 练古籍记载,唐朝渤海国先民“居无室庐,负山水坎地,覆以土,如丘冢然。夏出随水草,冬入处。”居住建筑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下图示意渤海国古聚落遗址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渤海国的建筑结构反映了当地( )A.冬季寒冷 B.风力较大C.降水稀少 D.光照充足2.渤海国古聚落多分布在( )A.地势低洼的平原 B.地势居中的山谷C.森林茂密的高山 D.坡向朝南的陡崖3.渤海国先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A.种植 B.养殖 C.伐木 D.游牧
[解析] 第1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渤海国先民的居住建筑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读图可知,渤海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有利于冬季保暖,故A正确;半地穴式的主要目的不是防风,故B错误;当地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稀少不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故C错误;半地穴式的房屋不能反映当地光照充足,故D错误。故选A。第2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渤海国古聚落分布区多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而地势低洼的平原易遭水患,故A错误;
势过高处自然环境恶劣,故C错误;陡崖易发生地质灾害,故D错误;结合材料“负山水坎地”,推测古聚落多分布在地势居中的山谷,故B正确。故选B。第3题,结合题干材料“夏出随水草,冬入处”分析,渤海国先民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业,故D正确;该区域先民逐水草而居,不符合种植业、养殖业、伐木业的特点,故A、B、C错误。故选D。
考点二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归 纳 导 学1.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
2.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水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举例如下:①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的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②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①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②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原因见下表:
(3)湿地的保护措施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④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024·广东湛江模拟)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园区以高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气候环境多样,生态构成复杂,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园区内包括森林、草地、荒漠、水体、湿地等生态要素,以草地、荒漠、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为主,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下图示意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据此完成4~5题。
考向一 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
4.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敏感度的排序为( )A.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B.澜沧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C.黄河源园区>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D.长江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
5.近年来,黄河源园区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低覆盖度面积占比上升,中高覆盖度面积占比下降B.各覆盖度面积占比均大幅度下降C.低覆盖度面积占比下降,中高覆盖度面积占比上升D.各覆盖度面积占比均大幅度上升
[解析] 第4题,植被生态系统越复杂越多样对气候变化敏感度越低,稳定性越高,从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图中可以看出,长江源园区植被高覆盖度的占比最少,其生态系统复杂程度也相对最低,对气候变化也更敏感,故按照植被高覆盖度的高低可以排出气候变化敏感度的顺序,为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5题,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生态湿地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覆盖度都会显著提升,黄河源园区植被覆盖度面积占比可能发生的变化是低覆盖度面积占比下降,中高覆盖度面积占比上升,总体生态系统稳定性越来越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石家庄模拟)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属库布齐沙漠东段,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某研究小组在该地依据建植年代和植被演替进程把样地划分为演替初期、演替中期、演替后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对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此完成6~7小题。
考向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6.与其他样地相比,演替初期样地0—120 cm内含水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为( )①植被盖度低 ②土壤质地疏松 ③年降水量大 ④地下水上升补充 ⑤降水入渗量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②⑤7.由图可知,在干旱区治沙过程中应该营造的最优植被为( )A.乔木 B.灌木C.草本植物 D.混合型群落
[解析] 第6题,固沙植被建植、演替之初为流动沙地,植被盖度低,生长耗水少,且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①②⑤正确;区域内的降水量和地下水较为稳定,没有明显差异,③④错误。①②⑤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7题,不同植被种群的根系发育程度不同,适应于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因此,混合型群落更有利于提升植被成活率,达到固沙的目的,且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根系深度和密度不同,混合种植可固定不同深度的沙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黄土高原区域中的海原县西南部,清水河一级支流建立了试验站检测坡度产流。下图示意该地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据此完成8~9题。
考向三 水土流失的治理
8.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是( )A.坡度为5°的乔木林地 B.坡度为25°的裸地C.坡度为10°的草地 D.坡度为20°的耕地9.为推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海原县应( )A.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B.将林地转化为草地C.适度增加乔木林地 D.将草地转化为裸地
[解析] 第8题,依据图中的柱状图,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无论哪个坡度,都是裸地最大,而产流最大的是坡度25°的裸地,柱状最高。乔木林地、草地、耕地都不是产流最大的。故选B。第9题,依据柱状图,整体来看乔木林地产流是最小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所以不能将林地转化为草地,也不能继续扩大耕地面积,继续扩大耕地面积,这会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将草地转化为裸地,不利于保护生态,故选C。
答题规范14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方法
思 维 建 模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描述
2.提出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答 题 规 范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答题模板
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答题模板
提 升 训 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东部某城市附近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生态较为脆弱。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滑坡灾害。
(1)说明该地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基岩)坡度大,土层疏松,多暴雨。(2)分析人为活动对该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人工开挖地表,破坏坡面的稳定性,引起黄土滑坡;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我国东部某城市附近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题图所示),生态较为脆弱”,可知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读图可见(基岩)坡度大并已知“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层疏松;综上所述,该地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土壤含水量大,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基岩属两层,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第(2)题,根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50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课时规范练50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17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讲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地理位置,比较优势,遵循自,然规律,提示科技水平高,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篇区域发展第14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生态脆弱区,抗干扰,稳定性,盐碱化,石漠化,半干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