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12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提能训练
展开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下图示意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分别代表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D )
A.②①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③④①
2.福州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是( A )
A.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协调发展
B.开发矿产资源,重点发展第二产业
C.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D.保护水源地,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3.关于图中甲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科技孵化区,应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B.城镇化地区,应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C.重点生态功能区,应限制开发区内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
D.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区域主要农产品供给
[解析] 第1题,福州、泉州、厦门城镇化发展水平高,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结构等,②属于优化开发区域;③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能够成为重要的增长极,是重点开发区域;④农业发展条件好,主要提供农产品,为限制开发区域;①地位于武夷山脚下,森林等自然资源和自然风光较好,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为禁止开发区域,故选D。第2题,由上题可知,福州为优化开发区域,其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协调发展,A正确。第3题,甲处位于武夷山,属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应限制开发区内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科技孵化区多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A错误;大力发展的城镇化地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多属于重点开发区域,B错误;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区域主要农产品供给,属于限制开发区域,D错误,所以选择C。
红树林的自然发生和大面积发育需具备5个条件:热带型气候、细质冲积物、静浪的海岸、咸水和广阔的潮间带。传统海堤一般为砌石陡墙,在防范海洋灾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沿海红树林的破坏。生态海堤自海向陆包括潜堤、堤前浅滩、海堤堤身三个系统。下图为生态海堤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生态海堤对红树林的保护作用体现在( B )
A.潜堤低矮,利于削减海浪
B.堤前浅滩,利于泥沙沉积
C.堤顶平坦,过滤地表径流
D.堤身坡缓,限制生存空间
5.与传统海堤相比,生态海堤能够( C )
A.抵御海洋灾害 B.维护海洋权益
C.维护生态平衡 D.保持海岸稳定
[解析] 第4题,新增潜堤,利于削减海浪,为红树林提供静浪区域,但其应该有一定的高度,故A选项中“低矮”错误;新增堤前浅滩,利于泥沙沉积,形成细质沉积物,利于红树种苗定植,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堤堤身降低迎水面坡度,且植被覆盖,植被可以过滤地表径流,缓坡还可以扩大潮间带面积,扩大原生红树林生长空间,C、D错误。第5题,生态海堤和传统海堤都能抵御海洋灾害、维护海洋权益、保持海岸稳定,但传统海堤会造成沿海红树林的破坏,而生态海堤可以保护红树林,故与传统海堤相比,生态海堤能够维护生态平衡。
绿碳是指绿色植物固定的碳;蓝碳为通过海洋生物、海水运动等固定的碳。红树林、海草床、滨海盐沼、海洋微生物都是“捕碳能手”。据此完成6~7题。
6.我国大力发展蓝碳可以( C )
①减少林地比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②抑制海水酸化,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 ③扩大海洋国土,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 ④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有利于构建蓝碳生态系统、提高海洋经济收益的海域包括( A )
①内水 ②领海 ③专属经济区 ④公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由海洋生物系统所固定的碳被统称为“蓝碳”,具体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存储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我国大力发展蓝碳可以增加海洋对大气中碳的固定,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④正确;通过海洋生物对海洋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可以抑制海水酸化,维护海洋生态的平衡,②正确;我国大力发展蓝碳是在海滨地带种植盐生植物,不能减少林地的比重,①错误;不能扩大海洋国土,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水属于自己国家内部的领水,沿岸国有权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领海也是一个国家的领土部分,沿岸国可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所以沿海国可以在①内水、②领海、③专属经济区构建蓝碳生态系统、提高海洋经济收益,①②③正确;公海在国际法上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所以不可以在公海构建蓝碳生态系统,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建设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修建沿江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要内容的长江立体化综合交通走廊。下图为长江主航道各航段水深、沪汉蓉高铁各区段运行速度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渝万(重庆—万州)高铁与沪宁(上海—南京)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河流 B.地形
C.技术水平 D.人口密度
9.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是( A )
A.腹地广阔 B.交通便利
C.历史悠久 D.政策支持
[解析] 第8题,渝万高铁所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沪宁高铁所经地区为平原,地形平坦,两高铁运行速度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确。两高铁都是沿长江修建,河流对高铁运行速度影响不大,A错误。我国高铁技术水平差别不大,C错误。人口密度对高铁运行速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第9题,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因此腹地广阔是其独特的优势,A正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交通都较为便利,B错误。历史悠久、政策支持不是其独特的优势,C、D错误。故选A。
(2024·苏州期末)海域开发强度表示海域空间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承载程度。以不同类型用海活动的规模及其资源耗用程度,确定海域开发强度指数(≥0.3表示开发超载)。青岛市处于山东省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位置。其中,即墨区陆海开阔、向海而兴,是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主要承载区。下图示意青岛市海域开发强度指数。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青岛市区近岸海域开发强度现状的用海活动,不包括( D )
A.建设大型港口码头
B.发展沿岸滩涂养殖
C.发展滨海休闲旅游
D.建设生态海洋牧场
11.即墨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能优化海域开发的措施是( A )
①控制海岸线开发规模 ②大量填海造陆拓宽海洋利用空间 ③建立海岸线分类保护与综合管理机制 ④扩大近岸养殖规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青岛市区管辖海域开发强度较低,近岸海域开发强度较高,说明青岛的近岸海域用海活动主要集中在靠近海岸的地带,建设大型港口码头、发展沿岸滩涂养殖、发展滨海休闲旅游,都是在靠近海岸的地带进行的,A、B、C包括,不合题意;市区近岸海域不是深海区域,不适合开发深海生态养殖,建设生态海洋牧场,D不包括,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选D。第11题,即墨区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控制海岸线开发规模,建立海岸线分类保护与综合管理机制,能够优化海域开发,①③正确;大量填海造陆拓宽海洋利用空间,扩大近岸养殖规模,容易破坏海洋生态,不是合理的利用方式,②④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2.(2024·长沙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胶东经济圈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山东省《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胶东经济圈在港口建设的带动下,努力实现错位协同发展。下图示意胶东经济圈位置。
(1)分析胶东经济圈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
_海岸线较为曲折,多优良港湾;紧靠海洋,海洋生物资源、空间资源条件良好;胶东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便捷,市场广阔,城市联系紧密,协作能力较强,有助于发展海洋经济。__
(2)胶东经济圈北部多淤泥质海岸,说明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_海水稻种植;盐田开发;海水养殖;围海造陆;海洋旅游等产业。__
[解析] 第(1)题,胶东经济圈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海岸线、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等)。胶东经济圈海岸线较为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经济;紧靠海洋,海洋生物资源、空间资源条件良好;胶东经济圈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市场条件良好,城市联系紧密,协作能力较强,凭借便捷的水陆交通,有助于发展海洋经济。第(2)题,淤泥质海岸是由粉沙和淤泥堆积形成的低缓平坦海岸,其海岸线平直,岸坡平缓,浅滩宽广,受潮流作用较大。淤泥质海岸地势平坦,海滨有大片低地泥滩,既便于引进海水,又不易使卤水下渗,是开辟盐场极为有利的场所。大多数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大,适于海水养殖;沿海滩涂是湿地的类型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很多水禽栖息地和迁徙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一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发展旅游。
13.(2024·扬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南京市和扬州市距离仅约72公里,共有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交通以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主。南京市服务业较为发达,扬州市工业经济地位突出。目前真州已集聚了多家石化企业。下图示意南京—扬州同城化区域的分布。
(1)分析南京—扬州同城化形成的有利条件。
_南京和扬州两地空间距离较近;两地交通便捷,联系方便;两地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相近;两地区域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__
(2)从区位比较优势的角度,说明多家石化企业选择在真州建设的理由。
_次级城市,地价较低,环境容量较高;临近南京和扬州的中点,交通便利,便于对接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设施等。__
(3)评价同城化对城镇组团发展的积极社会意义。
_同城化发展,有利于城镇组团就业机会的增多;有利于城镇组团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服务;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趋同),增强城镇组团地区的社会和谐。__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同城化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而南京市和扬州市距离仅72公里,共有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交通与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主,所以两城市空间距离相近,且两城市之间交通便捷,联系方便,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也相近。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市服务业发达,扬州市工业经济地位突出,两城市的产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利于同城化的形成。第(2)题,石化企业占地面积较大,且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大,相比较而言,南京市和扬州市均为产业中心城市,而真州为次级城市,城市等级相对较低,地价较低,生产成本低,且环境容量相对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真州临近南京和扬州的中点,位于同城化主轴附近,交通便利,便于对接和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降低生产成本。第(3)题,同城化使得区域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有利于城镇组团就业机会增多,促进城镇组团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从而为区域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同城化后,区域间居民收入、教育水平的差异缩小,区域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趋同,有利于减小区域间矛盾,增强城镇组团地区的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2章环境与发展高考专项练: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篇人文地理第12章环境与发展高考专项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热点情境维护南海权益: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热点情境维护南海权益,共3页。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2讲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