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提能训练
展开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滨海港口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图。完成1~2题。
1.只考虑热力环流,该城市7时、17时城郊之间近地面( A )
A.风向相同,风速7时大于17时
B.风向相同,风速17时大于7时
C.风向不同,风速7时大于17时
D.风向不同,风速17时大于7时
2.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反而增大,主要是因为城区与郊区( B )
①太阳辐射量差异大 ②积雪积存时间差异大
③废热排放量差距大 ④积雪保温作用差距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7时的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值大于17时,所以7时城郊温差大于17时,风速7时大于17时;一天中任意时刻,城市热力环流中城市都是热源,郊区都是冷源,近地面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7时与17时风向相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城区和郊区的太阳辐射没有差异,①错误;强降雪后,郊区积雪积存时间长,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积雪积存时间较短,郊区与城市之间的温差加大,导致热岛强度加强,②正确;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区取暖需求增加,城区废热排放过多,城市升温幅度加大,热岛强度加强,③正确;积雪的保温作用不是导致城区与郊区温差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故选B。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段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垂直剖面图。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甲地较①地气压低 B.①地为东北风
C.乙地气压较甲地高 D.乙地空气下沉
4.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C )
A.甲可能为阴雨天气
B.乙地为晴朗天气
C.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D.甲气温比乙地高
[解析] 第3题,读图,①地气压北侧更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北方,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受地转偏向力偏转的影响,最终与等压线斜交,所以①地吹东北风,B正确;从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较①地气压高,乙地气压较甲地低,乙地气压低、空气上升,排除A、C、D;故选B。第4题,读图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地多晴天,乙地多阴天,故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正确;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乙地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为阴雨天气,排除A、B;如果甲乙两地的气压差异是热力原因,甲地为冷高压,乙地为热低压,甲地气温低于乙地,排除D;故选C。
(2024·温州高三阶段检测)威海市是联合国发布的全球人类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小强随父母到威海度假,发现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会发生变化。下图为“威海海滨一日内大气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B )
A.海拔高低差异 B.气压梯度差异
C.空气湿度差异 D.植被类型差异
6.图中序号表示“晚风”的是( C )
A.① B.②
C.③ D.④
7.解释上述风向变化成因所运用的原理是( C )
A.水循环的原理 B.海水运动原理
C.热力环流原理 D.大气分层原理
[解析] 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近地面出现气压高低不同分布,形成气压差,因此,近地面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在于气压梯度差异,B正确;海拔、空气湿度、植被类型都不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排除A、C、D。故选B。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感觉到的风是近地面的风,①④出现在高空,A、D错误;由于题干问的是晚风,晚上陆地降温快,近地面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上降温慢,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图中③表示“晚风”,C正确;②由海洋吹向陆地,不符合题意,B错误。故选C。第7题,海滨一日内风向变化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温差异,进而出现气压差异,主要运用的是热力环流的原理,C正确;与水循环原理、海水运动规律、大气分层规律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8~9题。
8.N地风向为( A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D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图中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位于北半球的地点,同时受到偏右的地转偏向力。结合材料信息可知N地气压高于P地,因此N地盛行东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对比四个地点中,Q地等压线较为密集,因此该地风力最强,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24·山西祁州高三联考)下图为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D )
A.上海 B.北京
C.东京 D.首尔
11.此时上海风向为( B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解析] 第10题,根据等压线图判读规律,首尔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也最大,D正确;上海、北京和东京的等压线相对稀疏,风力较首尔小,A、B、C错误;故选D。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上海的南侧气压较北侧气压高,其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该地为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风向为西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容积率指总建筑面积/总建筑用地面积,建蔽率指总建筑基底面积/总建筑用地面积。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住宅小区平面图。图中四个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相同,绿化面积相近,建筑楼层和布局有差异,容积率:甲>乙>丙>丁,建蔽率:丁>丙>乙>甲。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中四个住宅小区中,夏季热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13.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好处是( B )
A.通风效果较好 B.减轻热岛强度
C.提高通勤效率 D.调节市区气温
[解析] 第12题,由材料可知,图中四个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相同,绿化面积相近,容积率:甲>乙>丙>丁,建蔽率:丁>丙>乙>甲。据此可推知,甲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大,高层较多,通风条件较差,人口分布集中,排放废热多;道路占地面积大,夏季升温快,路面气温较高,故甲住宅小区夏季气温最高,热岛效应最显著,A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丁住宅小区中心公共活动区是公园绿地,绿地可以大量吸收热量,从而减轻热岛强度。B正确;丁住宅小区建蔽率最高,说明总建筑基底面积最大,房屋密集,通风效果较差,A错误;通勤是指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的过程,小区中心的公园绿地对提高通勤效率影响不大,C错误;丁小区内部的一个小面积公园绿地对调节整个城市气温的作用很小,D错误。
“城市雨岛”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因下垫面和大气状况的改变,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云南省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雨岛效应明显,城区及下风向的郊区降水显著增多,小雨、中雨时雨岛效应较显著,大雨、暴雨时较弱。下图示意楚雄市8个站点的海拔高度和年降水量(楚雄站位于城区,其他站点位于郊区)。据此完成14~15题。
14.受楚雄市雨岛效应影响显著的郊区站点是( D )
A.紫溪山 B.富民
C.吕合 D.苍岭
15.与大雨、暴雨时相比较,小雨、中雨时楚雄市雨岛效应较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A )
A.背景环流弱 B.背景环流强
C.降雨量较大 D.降雨量较小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知,周边郊区降水最多的是苍岭。云南省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苍岭位于楚雄的下风向,受雨岛效应影响最为显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15题,大雨、暴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大,西南季风强,使得城区和郊区降水差异小,城市雨岛效应不显著,即背景环流较强时,中小雨主要与城市下垫面和局部大气状况有关,城市和郊区降水差异明显,即背景环流较弱时,因此,其雨岛效应更明显,A正确,B错误;中小雨雨量较小,且降雨量大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C、D错误。故选A。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山脉背风坡下沉时形成的一种干热的地方性风,对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太行山东麓是我国焚风现象的频发区,下图为该区域某城市2009—2018年的焚风现象统计示意。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城市焚风现象日高峰时段及其影响因素为( C )
A.夜间—上山风 B.白天—下山风
C.夜间—下山风 D.白天—上山风
17.太行山东麓的焚风现象对当地的有利影响包括( D )
A.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B.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C.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D.丰富冬季热量资源
[解析] 第16题,由图可知,焚风现象日高峰时段约是0~10时,主要出现于夜间,B、D错误;该城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夜间山坡散热快,冷空气下沉至山麓,形成下山风,A错误,C正确。故选C。第17题,焚风效应可丰富冬春季节的热量资源,但会加剧蒸发和蒸腾作用,可能会导致冬小麦缺水而减产,A错误,D正确;焚风较为干热,会增加森林火险等级,B错误;焚风对该区域城市和郊区的影响基本相同,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很小,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克塔火洞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极具隐蔽性的火灶,深受野外单兵和户外生存者的喜爱。德克塔火洞由燃烧室和进气道两部分构成,进气道呈倾斜状,底部与燃烧室连接,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下图示意德克塔火洞剖面。
(1)在图中标出甲乙之间空气流动方向,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的原因。
箭头由甲指向乙,如下图:
乙处为燃烧室,空气遇热上升,气压降低;气流从气压较高的甲处流向乙处;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外部新鲜空气及时补充,带来充足氧气。
(2)德克塔火洞对于野外单兵活动隐蔽性好,试分析其原因。
燃烧充分、烟少,不易被发现;燃烧室位于地下,能较好地隐藏火光;燃烧系统封闭,控火容易、灭火方便,掩埋后不易留下燃烧痕迹。
[解析] 第(1)题,乙处燃烧室,由于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甲处气温相对低,空气受冷,收缩下沉,气压高,大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故由甲指向乙。如下图:
进气道呈倾斜状,利于气流进入燃烧室,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也有利于外部新鲜空气大量进入,带来充足氧气。第(2)题,德克塔火洞燃烧效率高、热量集中、极具隐蔽性的火灶,燃烧充分、烟少,不易被发现;燃烧室位于地下,能较好地隐藏火光,不易被对方发现;燃烧系统封闭,容易控制火势、灭火方便,掩埋以后,不易留下燃烧痕迹,隐蔽性强,不易被对方发现。
19.(2024·广东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材料二 图1是博斯腾湖区域图,图2是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夜长,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当地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夏半年日出较冬半年早,陆地开始升温的时间早;夏半年当地太阳高度角较冬半年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夏半年湖泊水量较冬半年大,湖水升温慢,所以夏半年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3)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白天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减小了晚上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解析] 第(1)题,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出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原因可从湖陆热力差异小及冬季风势力强等角度分析。冬季博斯腾湖水位低,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风力小。冬季湖面结冰,隔绝了水体与大气的热量交换,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风力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的温度都较低,湖陆风不显著,风力小。第(2)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气温增加快;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夏季湖泊水量大,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3)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由于城市面积增加,白天湖陆之间温差增大,使湖风加强,晚上湖陆之间温差减弱,使陆风减弱。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__风: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二大气的水平运动__风,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风力大小的判读,图示时刻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共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典图判读2等压线图的判读: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典图判读2等压线图的判读,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判读气压形式,判断风向,判断南、北半球,判断风力大小,判断季节,判断天气状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