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紫茶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紫茶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西江水是我们江门市蓬江区的重要水源,作为每一位江门市蓬江区市民都应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应该禁止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观光船
B.对市民进行爱护水资源的宣传
C.限制、禁止过度鱼类捕捞
D.向河中倾倒垃圾
2.下列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冰雪消融B.夏—花香四溢
C.秋—树叶飘落D.冬—燃煤取暖
3.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H4Cl
C.CO(NH2)2D.Ca(H2PO3)2
4.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酒精 乙醇 CH3COOH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二氧化碳 CO2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AB.BC.CD.D
6.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拉瓦锡确定了空气由O2和N2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7.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6:13
8.图1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氪是第四周期的元素
B.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
C.氪不属于金属元素
D.氪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
9.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10.如图曲线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将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有固体析出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C.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研磨时产生刺激性气味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没有变化
12.如图图示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
C.该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3.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M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1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15.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为: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1)木柴:柴火灶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 ;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2)煤:近日“围炉煮茶”成为热门休闲方式,若不开窗通风,煤燃烧时产生的CO会使人中毒 ,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3)石油: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
(4)天然气: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的过程若发现火焰呈现黄色,则需要 (填“调大”或“调小”)进风口。
1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2。
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的Na2CO3的水溶液一般是无色、无臭、无腐蚀性的,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lO2
C.通常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气态单质。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ClO2+2H2O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如图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备O2,化学方程式为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 。
③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 (填“m”或“n”)位置。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跨学科实践:
用如图的自制“制氧机”制备O2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①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 、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②右瓶中水的作用是 (写一个即可)。
19.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指示剂),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总结提升】(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20.MgCl2晶体是太阳能蓄能介质之一。某镁矿石中主要含MgO和主要杂质Fe2O3、SiO2(其他杂质忽略),从该矿物中获得MgCl2晶体的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该矿石中主要成分和杂质按分类法均属 ;在酸溶前要将矿石粉碎,目的是 溶解速率;操作Ⅰ、Ⅱ的实验名称是 。
(2)现需配制370g溶质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需要37%的盐酸溶液 g,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玻璃棒
c.量筒
d.蒸发皿
(3)已知Fe(OH)3、Mg(OH)2沉淀的pH范围分别为:1.5~4.1、9.4~12.4。可见“加适量氨水,调pH”的目的是 ;产生Mg(OH)2沉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操作Ⅲ的步骤是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实验室用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4g氢氧化钠,加入盐酸50g时恰好完全反应
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紫茶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西江水是我们江门市蓬江区的重要水源,作为每一位江门市蓬江区市民都应该爱护我们宝贵的水资源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做法应该禁止的是( )
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观光船
B.对市民进行爱护水资源的宣传
C.限制、禁止过度鱼类捕捞
D.向河中倾倒垃圾
【分析】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观光船,可以保护水资源;
B、对市民进行爱护水资源的宣传,做法合理;
C、限制,可以保护水资源;
D、向河中倾倒垃圾,做法不合理;
故选:D。
【点评】加强对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春—冰雪消融B.夏—花香四溢
C.秋—树叶飘落D.冬—燃煤取暖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C、树叶飘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
D、燃煤取暖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B.NH4Cl
C.CO(NH2)2D.Ca(H2PO3)2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硝酸钾中含有的营养元素是钾元素和氮元素。故正确;
B、氯化铵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故错误;
C、尿素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氮元素。故错误;
D、磷酸二氢钙中只含有一种营养元素磷元素。故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化肥进行正确的分类.
4.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酒精 乙醇 CH3COOH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干冰 二氧化碳 CO2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解:A、酒精是乙醇的俗称2H5OH,CH3COOH是乙酸的化学式,其物质的俗称,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2,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为CaO、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种物质;
D、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2,其名称、学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读出pH,以免污染待测液。
C、蒸发时,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科学家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C.拉瓦锡确定了空气由O2和N2组成
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
【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B、张青莲主持测定了铟等几种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C、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有效治疗疟疾青蒿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四种元素组成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一个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6:13
【分析】A、根据亮氨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
B、根据质量分数公式结合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亮氨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根据化学式可得亮氨酸由碳、氢、氮,故A正确;
B、亮氨酸中碳、氢、氮,所以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C、一个亮氨酸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1个氮原子,由22个原子构成;
D、亮氨酸分子中碳,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含义及有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图1是氪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氪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氪是第四周期的元素
B.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
C.氪不属于金属元素
D.氪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
【分析】A、根据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氪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为8,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
C、由氪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氪是稀有气体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氪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氪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3.80≈84,氪的中子数=84﹣36=48。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一组是( )
A.AB.BC.CD.D
【分析】A、根据铁和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判断.
B、根据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以及甲醛有毒判断.
C、根据蛋白质、硬水和软水的性质判断.
D、根据氢氧化钠是强碱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摄入过少会使人生长发育迟缓。
B、煤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甲醛有毒,故B错误。
C、点燃时蚕丝布料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分别向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是强碱,应用熟石灰、化肥会造成水污染和土壤板结。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而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即可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也是知识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关于化学元素或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品、饮水安全,农药化肥的施用,材料的分类、使用情况,环境污染等,更是中考不可或缺的角色.
10.如图曲线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将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有固体析出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故A不正确;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50%错误;
C.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C.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研磨时产生刺激性气味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没有变化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进行分析。
B、根据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研磨,产生氨气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
B.铁丝在空气里不能燃烧,只能烧至发红;
C.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铵态氮肥的检验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如图图示可表示某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原子个数都不变
B.该反应中各物质都为化合物
C.该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分析】氟气和水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2+2H2O=4HF+O2↑。
【解答】解:A、反应后分子个数增多。
B、氟气和氧气都是单质。
C、该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是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M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分析】根据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与正极相连的M处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
B、纯水几乎不导电,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
C、与负极相连的N处产生的是氢气,木条不会复燃。
D、M处收集的气体为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分析】A、根据甲可以是硫酸,硫酸可以跟氯化钡、硝酸钡反应生成盐酸、硝酸;盐酸可以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所以乙是盐酸,丙是硝酸进行分析;
B、根据甲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但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可以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丙可以是氢氧化镁等进行分析;
C、根据同类物质不能都通过分解反应转化进行分析;
D、根据甲是铁,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则乙是铜,丙是银进行分析。
【解答】解:A、如果甲可以是硫酸、硝酸钡反应生成盐酸;盐酸可以跟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丙是硝酸;不符合题意;
B、如果甲可以是氢氧化钙、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氢氧化钠;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故B与图示关系相符;
C、同类物质不能都通过分解反应转化;故C与图示关系不符;
D、如果甲是铁,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则乙是铜,它们之间的转化都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是解题关键。
15.下列除杂所选用试剂与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除杂方法正确。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C、NaCl易溶于水7难溶于水,溶解、将滤渣洗涤,能分离出碳酸钙,能分离出氯化钠。
D、Na2CO3能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符合除杂原则。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燃料的变革预示着文明的进步,人类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为: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
(1)木柴:柴火灶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部结构如图。从燃烧条件分析,通风口的作用是 提供氧气(或空气) ;下列关于柴火灶中烟囱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填字母)。
a.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
b.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则证明燃烧不充分
c.烟囱建高就可以消除污染
(2)煤:近日“围炉煮茶”成为热门休闲方式,若不开窗通风,煤燃烧时产生的CO会使人中毒 2C+O22CO ,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 反应。
(3)石油: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 间隔 。
(4)天然气: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家庭已经使用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燃烧的过程若发现火焰呈现黄色,则需要 调大 (填“调大”或“调小”)进风口。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促进燃料的措施来分析;
(2)根据预防煤气中毒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及其特点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1)从燃烧条件分析: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通风口的作用是提供氧气(空气);
柴火灶中烟囱:
a、可以排走烟气,说法正确;
b、可以根据若排烟口出现浓黑烟,说法正确;
c、烟囱建高不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说法错误;
(2)在点燃的条件下,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22CO,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
(3)家庭使用的石油气能够被压缩到钢瓶,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7+2O2CO4+2H2O;燃烧的过程发现火焰呈现黄色,燃料不充分燃烧造成的。
故答案为:(1)提供氧气(或空气);ab;
(2)7C+O22CO;化合;
(3)间隔;
(4)CH6+2O2CO2+2H2O;调大。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2。
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的Na2CO3的水溶液一般是无色、无臭、无腐蚀性的,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BD (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 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受热或见光易解或氧化性或腐蚀性 (写出一点即可)。
(4)下列有关ClO2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A.0℃时,ClO2为黄绿色气体
B.常温下,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0.29gClO2
C.通常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2并置于冷暗处保存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气态单质。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ClO2+2H2O 4HClO+2Cl2+7O2 。
【分析】(1)根据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3)物质的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4)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ClO2中氧元素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x=+8;
(2)A.84消毒液(含NaClO)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
B.双氧水中不含有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
C.氯气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
D.过氧乙酸(C2H4O6)中不含有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
故选:BD;
(3)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属于ClO2的化学性质;
(4)A.在通常情况下,ClO7熔点﹣59℃,沸点11℃,ClO2液体,故错误;
B.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3.9g 2。则常温下,100mL水中大约能溶解3.29gClO2,故正确;
C.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通常用棕色试剂瓶盛装ClO6并置于冷暗处保存,故正确;
故选:BC;
(5)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两种气态单质。由题干给出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所以生成的两种单质是氯气和氧气2+6H2O4HClO+5Cl2+7O7。
故答案为:
(1)+4;
(2)BD;
(3)受热或见光易解或氧化性或腐蚀性;
(4)BC;
(5)4HClO+5Cl2+7O7。
【点评】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某小组以“气体制备”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基础实验: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如图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 水槽 。
②甲同学选用装置A制备O2,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欲收集一瓶干燥的O2,收集装置最好选用 C (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
③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 m (填“m”或“n”)位置。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2)跨学科实践:
用如图的自制“制氧机”制备O2
【资料】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Na2CO3易溶于水。
【操作】在左瓶中依次加入适量水、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
【现象】左瓶中黑色粉末翻腾、液体浑浊,瓶壁温热;右瓶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评价】①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 过滤 、洗涤、烘干等操作回收;②右瓶中水的作用是 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 (写一个即可)。
【分析】(1)①根据常见的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来分析解答;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来分析解答;根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来分析解答;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来分析解答;
(2)①根据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右瓶中水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
②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同时生成氯化钾36KCl+3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4,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收集装置最好选用C,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③乙同学选用装置B制备CO2,反应时液面应不低于m位置,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2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7+2HCl=CaCl2+H5O+CO2↑;
(2)①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则左瓶中的二氧化锰可通过过滤、烘干等操作回收;
②右瓶中水的作用是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
故答案为:(1)①水槽;
②2KClO62KCl+8O2↑;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③m;CaCO3+3HCl=CaCl2+H2O+CO3↑;
(2)①过滤;
②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的输出速率。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
19.学习了常见的酸、碱、盐后,同学们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如下实验活动。
【验证实验】
【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实验三、实验四无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于是继续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Ⅰ、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无色酚酞 溶液(填指示剂),溶液仍为无色,证明稀盐酸和Ca(OH)2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 氢氧化钙 完全反应了。
Ⅱ、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滴加 氯化钙 溶液(填盐类物质),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总结提升】(1)通过上述实验验证了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2)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消失(或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的方法证明反应发生。
【分析】【验证实验】实验一:根据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来分析解答;
实验二: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来分析解答;
【探究实验】Ⅰ、根据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来分析解答;
Ⅱ、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白色沉淀碳酸钙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验证实验】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实验二: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6↓+Na2SO4;
【探究实验】Ⅰ、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则取少量实验三中的剩余溶液,溶液仍为无色7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判断依据是溶液中氢氧化钙完全反应了;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取少量实验四中的剩余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验证实验】实验一:红;
实验二:CuSO4+4NaOH=Cu(OH)2↓+Na2SO8;
【探究实验】Ⅰ、无色酚酞;
Ⅱ、氯化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MgCl2晶体是太阳能蓄能介质之一。某镁矿石中主要含MgO和主要杂质Fe2O3、SiO2(其他杂质忽略),从该矿物中获得MgCl2晶体的其中一种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该矿石中主要成分和杂质按分类法均属 氧化物 ;在酸溶前要将矿石粉碎,目的是 加快 溶解速率;操作Ⅰ、Ⅱ的实验名称是 过滤 。
(2)现需配制370g溶质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需要37%的盐酸溶液 320 g,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有 abc (填字母)。
a.托盘天平
b.玻璃棒
c.量筒
d.蒸发皿
(3)已知Fe(OH)3、Mg(OH)2沉淀的pH范围分别为:1.5~4.1、9.4~12.4。可见“加适量氨水,调pH”的目的是 让Fe3+沉淀、Mg2+不沉淀 ;产生Mg(OH)2沉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 。
(4)操作Ⅲ的步骤是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
【分析】(1)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溶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进行分析;
(2)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配制时,除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浓盐酸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溶解时还要用到玻璃棒进行分析;
(3)根据Fe(OH)3、Mg(OH)2沉淀的pH范围分别为:1.5~4.1、9.4~12.4,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4)根据操作Ⅲ是结晶,包含的操作步骤有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酸溶之前要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操作I,其操作名称为过滤;
(2)设需要37%的盐酸溶液质量为x,则370g×32%=x×37%;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配制时、胶头滴管外,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3)Fe(OH)3、Mg(OH)2沉淀的pH范围分别为:3.5~4.8、9.4~12.3,“加适量氨水3+沉淀、Mg2+不沉淀;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5+Ca(OH)2=Mg(OH)2↓+CaCl7。
(4)操作Ⅲ是结晶,包含的操作步骤有蒸发浓缩、过滤。
故答案为:(1)氧化物;加快;
(2)320;abc;
(3)让Fe3+沉淀、Mg2+不沉淀;MgCl8+Ca(OH)2=Mg(OH)2↓+CaCl6;
(4)降温结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五、(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实验室用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4g氢氧化钠,加入盐酸50g时恰好完全反应
【分析】根据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消耗盐酸中的HCl质量,进而可以计算出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消耗盐酸中的HCl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x 5g
= x=2.65g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7.6%。
答:消耗盐酸中的HCl质量是3.65g,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6%。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液体的量取
B.测溶液的pH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A. 生活常识
B. 安全常识
用铁锅烹调食物→防止佝偻病
蛋白质摄入过少→使人生长发育迟缓等
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蚕丝布料和化纤布料→点燃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农田中大量使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水污染和土壤板结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与操作方法
A
CaO(CaCO3)
高温煅烧
B
CO2(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C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将滤液蒸发结晶
D
NaCl(Na2CO3)
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A.液体的量取
B.测溶液的pH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
A. 生活常识
B. 安全常识
用铁锅烹调食物→防止佝偻病
蛋白质摄入过少→使人生长发育迟缓等
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C.物质鉴别
D.环保知识
蚕丝布料和化纤布料→点燃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农田中大量使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水污染和土壤板结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与操作方法
A
CaO(CaCO3)
高温煅烧
B
CO2(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C
分离NaCl和CaCO3的混合物
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将滤液蒸发结晶
D
NaCl(Na2CO3)
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溶液变 红 色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分析与结论
Ca(OH)2能与指示剂作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紫茶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学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流程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