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热卷【湖北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热卷【湖北专用】,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Fe-56,6g,进行如下图的实验探究,1%),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物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观念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制造硝酸和氮肥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石墨具有导电性——制作铅笔芯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取液时挤出空气B.蒸发结晶
C.稀释浓硫酸D.称量NaOH固体
3.战“疫”有化学,消毒来担当。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常用二氧化氯、酒精、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下列关于消毒剂的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C1O2属于有机物B.2个臭氧分子可表示为3O2
C.NaClO中钠离子的符号为Na+lD.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4.水是生命之源。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后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常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该净水过程最终得到的水可能是硬水
5.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电解水微观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D.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B.BC.CD.D
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水的质量、硫酸钠的质量的稀硫酸的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代表氢氧化钠的质量,乙代表水的质量
B.加入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只有
D.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8.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I、Ⅱ、Ⅲ探究硫酸的性质。
I:取浓硫酸于试管中,加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一定量水,有气泡,试管壁发烫
Ⅱ: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镍片,镍片表面出现气泡
Ⅲ: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粉,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铜粉逐渐消失,溶液变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说明硫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硫酸的化学性质
B.I中现象证明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C.Ⅱ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镍排在H前面
D.Ⅲ的化学方程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6分)
9.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燃烧实验中,熄灭后产生的白烟具有 性。
(2)如图甲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木炭燃烧的表达式为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图甲中夹持木炭的仪器是镊子
B.图甲中实验现象有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C.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0.以下是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以及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时,和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填“>”“<”或“=”);
(2)若中混有少量,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时,将固体放入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B.将处于d点的液溶,转为饱和溶液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时,将等质量的和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11.碳酸亚铁(FeCO3)可作补血剂,某硫酸厂产生的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炉渣尝试制备FeCO3,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为CO2和FeO。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写一个即可)。
(2)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 。
(3)操作Ⅱ的名称是 。
(4)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则步骤③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溶液E中含有的溶质的成分 (写化学式)。
(6)操作Ⅳ包括洗涤、烘干等,其中烘干的温度不能超过282℃的原因是 。
12.某兴趣小组对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研究。
(1)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工业炼铁得到的是生铁B.CO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写出高炉内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甲烷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那么甲烷有没有还原性呢?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吸收水分后变为蓝色。
②铁的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时无气体生成
【实验探究】为探究上述问题,设计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3)①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甲烷的目的是 。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说明有铁生成;B中白色固体变蓝,说明有 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
(4)甲烷有还原性,写出甲烷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定量研究】
(5)若生成的黑色粉末全部是铁且质量为11.2g,则消耗甲烷的质量至少为 克。
13.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其成分为氯化钾和碳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其碳酸钾的含量,取该固体混合物27.6g,进行如下图的实验探究。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g;
(2)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写成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CO2含量
比较MnO2和Fe2O3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证明铁生锈需要水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氮气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是因为氮气中含有氮元素,可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而不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A说法错误;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分散成小液滴,随水流冲走,可用于洗餐具上的油污,故B说法正确;
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呈深灰色,可用于制铅笔芯,故C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在外面挤压胶帽,不能将气体挤入试剂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滴飞溅,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该选项操作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用玻璃器皿称量,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C1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含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错误;
B、臭氧分子的化学式为O3,表示几个分子就在化学式前加上数字即可,2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错误;
C、离子表示方法是在元素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1”省略不写,钠离子的符号为Na+,错误;
D、酒精是化学式为C2H5OH,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故A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B正确;
C、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加速沉降,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故C不正确;
D、该净水过程不能除去水中的钙镁物质,得到的水可能是硬水,故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
B、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时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正确;
C、电解水制氢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状态改变时,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则高压加注压缩氢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正确;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应选择澄清石灰水,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温度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左边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不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对比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溶液中没有硫酸钠,随着反应的发生生成硫酸钠,反应完全后质量不变,故丙表示硫酸钠的质量;氢氧化钠被慢慢消耗,直至消耗完毕,故甲表示氢氧化钠的质量,乙表示水的质量 ;氢氧化钠溶液中本有水,加入的稀硫酸中有水和反应过程生成水,所以开始有一定质量的水,反应过程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反应完全后水增加的质量只来自于稀硫酸,所以N点后水增加速度减缓,表示二者已经反应完全。
A、甲表示氢氧化钠的质量,乙表示水的质量,故A正确;
B、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b点位于N点之后,此时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全,加入的硫酸过量,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生成物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则阳离子有Na+和H+,故C正确;
D、加入Ng稀硫酸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点位于N点之前,此时加入的稀硫酸只反应掉一部分氢氧化钠,所以溶质有未反应完全的氢氧化钠、生成物硫酸钠,共两种溶质,故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取浓硫酸于试管中,加入铁片,无明显现象,再加入一定量水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有气泡,说明硫酸的质量分数会影响硫酸的化学性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I中试管壁发烫,有可能是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Ⅱ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镍片,镍片表面出现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镍排在H前面,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Ⅲ取稀H2SO4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粉,再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后铜粉消失,溶液变蓝,说明铜被反应生成硫酸铜,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及物质性质可判断Cu+H2SO4+H2O2=CuSO4+2H2O,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9.答案:(1)可燃
(2)或
(3)BC
解析:(1)蜡烛燃烧实验中,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
(2)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
(3)A、图甲中夹持木炭的仪器是坩埚钳,故A错误;
B、图甲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为: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图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故选:BC。
10.答案:(1)>
(2)降温结晶
(3)AC
解析:(1)由溶解度表可知:40℃时,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KNO3>NaCl;
(2)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3)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硝酸钾31.6g,50g水中最多可溶15.8g硝酸钾,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5.8g,故错误;
B.将处于d点的KNO3 液溶,转为饱和溶液过程中,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正确;
C.t2℃时,溶解度硝酸钾>氯化钠,则该温度两种溶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钠,则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硝酸钾中溶剂的质量较小。降温到t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且相等,则等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相等,所以所得溶液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较大。故错误;
故选:AC。
11.答案:(1)Fe2O3+3H2SO4═Fe2(SO4)3+3H2O(或FeO+H2SO4═FeSO4+H2O)
(2)二氧化硅/SiO2
(3)过滤
(4)FeSO4+Na2CO3═Na2SO4+FeCO3↓
(5)Na2CO3和Na2SO4
(6)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
解析:(1)步骤①中,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FeO+H2SO4═FeSO4+H2O;
(2)炉渣中除了有Fe2O3、FeO,还有一定量的SiO2,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二氧化硅和硫酸不反应,故固体B是二氧化硅;
(3)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4)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亚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硫酸过量,故溶液A中含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加入过量铁,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D中含硫酸亚铁,步骤③反应发生反应为硫酸亚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O4+Na2CO3═Na2SO4+FeCO3↓;
(5)溶液E中的溶质为生成的硫酸钠和参加反应剩余的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Na2SO4;
(6)操作Ⅳ包括洗涤、烘干等,由于碳酸亚铁隔绝空气加热至282℃开始分解,所以其中烘干的温度不能超过282℃。
12.答案:(1)A
(2)CO2+C2CO
(3)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有气泡产生;水/H2O
(4)4Fe2O3+3CH48Fe+3CO2+6H2O
(5)1.2
解析:(1)工业炼铁是焦炭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被焦炭还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够把铁矿石中的生铁(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还原出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化合物和化合物之间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A。
(2)高炉炼铁是焦炭在点燃条件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被焦炭还原成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CO2+C2CO。
(3)①此实验中有甲烷,加热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会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先通一段时间甲烷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成黑色,黑色物质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说明黑色物质是铁;水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生成。
(4)根据题意可以推断出甲烷还原氧化铁有铁、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2O3+3CH48Fe+3CO2+6H2O
(5)设需要甲烷的质量为x
x=1.2g 。
13.答案:(1)4.4
(2)解:设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y
y=50%
答: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1)解:设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4.4g
答: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热卷【重庆专用】,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钢的含碳量为0,8 g,将90,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化学模拟预热卷【吉林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7B.7,6 g硝酸钾,1%),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4(辽宁专用)-【冲刺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辽宁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4辽宁专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4辽宁专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4辽宁专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