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语文练习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练习时间为150分钟。
2.本练习包括“练习卷”(共6页)和“答题卷”(共6页)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练习卷”上答题无效。
4.练习结束后,请将“练习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人笔下,常伴感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听觉描写鸟鸣引发了爱情的希冀,回响千年(《关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视觉、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平和(《桃花源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触觉含蓄地表达了柳宗元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小石潭记》)。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生终生的追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隐喻含蓄地表达求仕之心的诗句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抒发了与好友一样仕途不顺的诗句是: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2分)
【任务一:读楚辞】
【任务二:读唐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深恶( )痛疾qī( )切缠绵不yǐ( )乐调( )
(2)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4分)
(3)《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知识卡片:铺排:平排几个同性质的印象,让它们集合起来,暗示一个境界。含蓄:要从浅中见深,小中见大。)(4分)
3.八年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请你运用下面的八个词语和短语组成一副对联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2分)
同创 科技点彩 低碳成风 环保节能 大业 共谱 文明生态 新篇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同学们为本次活动准备的两张宣传海报,你喜欢哪一张?请结合画面内容和寓意说明理由。(3分)
甲图 乙图
(图甲文字为“我不想日夜加班,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图乙文字为“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
我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会拟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校长为同学们普及“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有两处错误,请进行修改。(4分)
邀请函
尊敬的田校长:
您好!为提升同学们低碳生活的意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低碳生活”,我们想邀请您于4月5日在学校会议室为同学们开展一次讲座。期待您的到来。
八年级学生会
2024年4月3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庐的爷爷过两天要做大寿,为表孝顺,小庐的父亲买了很多烟花爆竹来庆贺。小庐想劝阻父亲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如果你是小庐,你会如何劝阻父亲?请把你要对父亲说的话写出来。(4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卑微的力量
袁凌
①小时候,外婆是院子里最沉默的人。
②外公端着随时会教训人的烟杆,穿对襟大褂的身影笼罩了整个院子。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是外公烟锅里揉碎的烟叶,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她活在世上的时候,像是已经过世。生下了所有成家立业的舅舅,却像是辈分最低的人,无人传递她的姓氏,我这个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
③但一个坚实的身影和一缕无尽温暖的气息,留在我的记忆里,比其它的大事更长久。记得那年我的生日,所有的人都忘记了,连同妈妈和我自己。外婆却把我叫到院角,把一个煮熟了带着温热的鸡蛋递到我手上,告诉我今天满六岁。这个鸡蛋,是从妯娌们拿的供养中存下来的。心中没有数字的外婆,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用自己小小的物力,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
④另外一次,外婆和大舅娘在出猪圈,我在圈旁玩耍。我喜欢开春时猪圈被翻起来,散发出一冬储藏的气息,含有玉米秆和茅草的芳香,却又混着一种深沉的腥味。外婆使着薅耙,挥动胳膊的姿势坚实有力,跟我平时在院子里见到的她大不相同。或许在人多的场合,她主动缩小了自己。忽然,外婆的薅锄碰到了什么东西,她弯下腰在粪里捡起了那个东西,看了一下,扬手向着我扔过来:“拿去吧!”
⑤那个圆圆的小东西划出一道闪光的弧线,落到我的脚下,是一枚一分钱硬币。这是世上能有的最小的钱了,不知被谁丢到了猪圈里,但它被外婆的手从粪中拾起和抛给我的时候,却熠熠发光。外婆弯腰拣拾钱币的姿势很郑重,抛掷给我的手势坚决有力,吩咐的语调铿锵,不容置疑,我再也没有见到过比那一刻更有力量、决心和权威的外婆,像是瞬间获得了魔力。
⑥即使外婆变成了泥土,院子最终消逝了,那个鸡蛋散发出的温暖气息,和那个抛掷钱币的坚实姿势,却会一直留在我心上。
⑦在童年,外婆这一代的有一层人。她们像是别人生活的背景,已经没有价值,随时可以拿掉。但实际上,她们却比那些在前台活动的家长和队长更可靠。像是砌筑田地的石坎,长了发黑的青苔,长年沉默,没有抽枝发芽的风光。但抽掉了它们,田地会即刻崩塌,收成化为乌有。也像是田地本身,孕育了这里的一切,却从不发出响动。只有俯伏触地,才能听见摩挲泥土的风声。
⑧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爸爸不在场的情形下,她试图用家中短缺的劳力和物质,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她的道具不够用,常常捉襟见肘,四处露馅。她的手法是一味节省,省到尽头,仍旧面临无粒之炊。她拿不出外婆给的一个鸡蛋和一枚沾粪的钱币。冬天到头,阁楼只剩糠秕,铁锅无从修补。当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她仍旧不能放弃,只能把泪水留给枕头,织进针线。
⑨在妈妈那里,没有什么是不值得节省的,连同衣服上一粒灰尘,因为要用挑回来的水洗掉。没有理由是可以用于放弃的,即使锄头奈何不了老天爷,那也要挖个坑给他看。
⑩当我成年以后开始写作,我最先想要记叙她们,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她们不是时代的纪念碑,也够不上无名英雄。像土地一样,不反射光线,但质地无可怀疑。她们又是田地中的脚印,收集了汗水和收获的重量,标明世代生活的路径。没有她们,我无从确认真实和方向。
(《青苔不会消失》一书自序,有删节)
4.阅读全文,请用文中的关键词(句)填写下表。(6分)
5.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味语言。(6分)
(1)外婆却是搁在角落里的一把干柴,没有多余的水分和气息。声音也消失了。在人前,她是穿过屋顶下光线的一粒灰尘,是外公烟锅里揉碎的烟叶,只有消逝的一丝苦味。(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相比起外婆,妈妈是个生疏的魔术师。(为什么把妈妈比作魔术师?)
6.学习小组在交流本文的阅读体验时,有组员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疑问,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小语:本文有七个段落写外婆,只有两个段落写妈妈,为何这样安排?
小文:还有,第⑦段已经从外婆个人写到“一层人”,⑧⑨两段再写妈妈,又回到个人,没必要了吧?
小江:我觉得作者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文章内容,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标题“卑微的力量”的含义。(6分)
【链接材料】
青苔这个东西,很卑微。但是它有一个特征:虽然卑微,但还有一种青色,有一种生命。废墟下面长出的青苔,具有滋润性,具有一种修复的功能。——袁凌
(二)(17分)
材料一:
“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不能保证“课间十分钟”的身体活动,学生很容易会生理紊乱、久坐成疾。
“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学习亲社会行为、调节情绪和解决冲突。其中,儿童解决冲突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阻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不可或缺“学生被圈养”亟待破解》,《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
材料二:
那为何还有众多网友爆料课间十分钟被“侵占”或是被“限定”的事情发生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三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在课间的自由:一是部分学校面积小、学生多,导致学生活动场地减少;二是学生活动在缺少约束的前提下,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三是部分班级,特别是毕业年级的班级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堂情况。
目前,我省老城区学校普遍面临学生运动空间不足、功能室不够、校园建筑陈旧、发展环境受限的客观办学问题。很多学校都想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怎么玩?》,《安徽日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一些数据。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
材料四:
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寂静的课间十分钟”究竟该如何打破#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投票、参与讨论。当问及“课间圈养,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时,51%的网友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还处于高压的应试状态”,29%的网友认为“学校担心孩子课间玩耍带来安全问题”。网友“大大大哒侠的小号”表示都是楼房,下去玩很不方便!用友“五点的炊烟”留言:“我小时候被‘图养’过,因为有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受伤,家长因此过度维权和闹事。”
当问及“寂静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打破”时,“安全保障”是网友最重视的因素,其中,32%的网友认为“家长要明白校园安全风险不可能百分百杜绝”,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此外,还有24%的网友建议,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缓解如课间厕所排队等现象”。网友“小猫哇小猫”直言“最讨厌课间上厕所排队,女厕所永远都是排到大门口。为什么不能多建几个?”15%的网友建议要“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如涂鹅墙、跳格子区等”。还有网友留言:“强烈呼吁课间延长到15—20分钟!”
(摘编自《多一点理解、多动些脑筋,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有删改)
8.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B.限制学生课间自由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应克服困难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C.因为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所以学校主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
D.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课间圈养”的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9.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每项不超过25个字)(4分)
10.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隐患。(4分)
11.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你为复兴学校“课间十分钟”自由活动准则的制定提出几点建议。(6分)
三(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①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
【注】①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一说,兵器。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_(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徙:____________(3)鸡犬之声相闻相闻:____________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14.由【甲】文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和【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人们渴望安守故土的心愿。(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请简要概括这个理想社会的共同点。(4分)
三、写作(55分)
1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汉字溯源】
“”从足从各,本意为“言道路人各有適也”,表示“路就是每个人各自前往的地方。”
【路的解读】
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2.究竟什么是路?路就是道,道就是规则、法则。道路的故事充满了人生的经验。没有路的时候,心里会彷徨,路多的时候,心里会迷失。走好选择的路,别只选好走的路。
——央视《朗读者(第二季)》
上述关于“路”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以下一项任务,完成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套作、抄袭。
(4)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每空一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2分)
(1)(4分)wù 凄 已 dià
(2)(4分)屈原将楚怀王比作“美人”,担心的是楚怀王步入衰残的暮年,他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只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出一番事业,表达了对楚怀王的忠诚和担忧。(意对即可)
(3)(4分)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突出了“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灭”等词,显得更为幽静。
3.八年级开展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3分)
(1)(2分)上联:低碳成风同创环保节能大业下联:科技点彩共谱文明生态新篇(2)(3分)
示例一:图甲。理由:画面主体为一个流泪的电灯泡;文字是“我不想日夜加班,请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寓意为:践行低碳理念,从节约用电开始。体现了“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
示例二:图乙。理由:画面主体是一卷流泪的卫生纸;文字是“我不想无故暴瘦,请节约用纸,保护生态”。寓意为:践行低碳理念,从节约用纸开始。体现了“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
(3)(4分)
①将“提升”改为“增强”。②在“4月5日”后添加具体的时间,如下午3点。
(4)(4分)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放花炮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生活。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6分)(1)示例1:“我”六岁生日那天,给我一个温热的鸡蛋
示例2:外婆记得院子里所有孩子的生日,为他们留着一个念想。
(2)示例:把一枚从猪粪里捡起的硬币抛掷给“我”。
(3)示例:面临无粒之炊,贫穷无望
5.(6分)(1)示例:“一把”“一粒”“一丝”三个数量词,极言数量之少,分量之轻。轻描淡写的语言,揭示了外婆在家里的地位极低,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甚至被忽略不计。三个数量词连用,强调了外婆的卑微,也暗含了作者对外婆的同情。
(2)示例:魔术师能够创造无中生有的奇迹。妈妈面临“无粒之炊”,“贫穷无望的年景明明白白摆在那里”,在赤贫的境况中,妈妈要养活自己和三个孩子,就必须像一个魔术师,拥有“无中生有”的魔力,创造奇迹。
6.(4分)示例:①外婆和妈妈都是卑微者,她们也都表现出卑微者的力量,详写外婆而略写妈妈,详略得当,既能文章内容的充实,又能突出重点。②外婆和妈妈这两个人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缺一不可。外婆的卑微体现在家族地位与社会地位的低下,永远“沉默”;妈妈和她的一代人的卑微主要体现在苦难重压下的个体生命的渺小无力。外婆的力量体现在劳作时坚实有力和对家人温暖的爱,妈妈的力量是面对苦难绝不放弃。③外婆和妈妈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体现文末那句“世代生活的路径”。(答对两点即可)
7.(6分)示例:外婆用极有限的物力给孩子们温暖的念想,她辛勤劳作,能干、坚定,充满力量;妈妈在和老天爷挣命的日子里,她的坚持不放弃,就是伟大的力量。他们是像发黑的青苔一样生活在底层的人,被忽略、被遗忘,看似卑微弱小,对生活索取的极少,却能用巨大的力量忍受苦难,默默地修复支离破碎的生活。他们卑微的生命里蕴含着抵抗命运、修复生活的巨大力量。
(二)(17分)
8.(3分)C
9.(4分)“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生理解乏,即舒展身体、舒缓疲劳;
拓展功能:心理成长,即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意对即可)
10.(4分)(1)超过一半的学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2)学校对安全教育缺乏相关实操,对演练行动不够重视等。(意对即可)
11.(6分)示例:(1)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
(2)课堂40分钟要有效率,不拖堂、不留堂,保证课间休息时间。
(3)适当延长课间活动时间。(言之有理即可)
(三)(16分)
12.(4分)(1)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2)邀请(3)迁移(4)可以互相听到
13.(6分)
(1)(3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2)(3分)即使有船和车,(也)没有乘坐它们的必要;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陈列它们。
14.(2分)(使民)重死而不远徒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5.(4分)①没有战乱和剥削;②人民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意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国家小,人民少,使(人民)有各式各样的器具而不使用,使人民重视生命而不向远方迁移。即使有船和车,(也)没有乘坐它们的必要;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地方陈列它们。让人民重新采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民众认为自己所吃的食物甘美,所穿的衣服美丽,所住的房子安适,喜爱他们的风俗。邻国之间能够互相看见,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来往。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qī切,缠绵不yǐ。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更多是因为声调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人物
卑微(处境)
力量(举动)
外婆
外公端着烟杆随时教训生养了舅舅们,像辈分最低的人外孙不知道她的娘家和名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味节省,决不放弃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案docx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