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三片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在( )
A.北京B.陕西C.云南D.青海
2.“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材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 )
A.制造石器B.种植农作物C.使用火D.建造房屋
3.七年级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右面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4.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
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
5.《舌尖上的中国》曾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 )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
6.华夏儿女同根共祖,血脉相连。下列人物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和女娲B.炎帝和黄帝C.尧舜和大禹D.神农和伏羲
7.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B.世袭C.分封D.专制
8.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不属于黄帝的贡献的是( )
A.建造宫室B.制造船只C.发明弓箭D.创造文字
9.下列远古人类,从其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
A.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B.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C.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D.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10.“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年一度的拜祖大典已成为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的共同精神家园。“轩辕”指的是( )
A.黄帝B.炎帝C.尧D.舜
11.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 )
A.长江流域B.陕西渭河流域C.辽河流域D.珠江流域
12.相传在黄帝时期,发明算盘的是( )
A.仓颉B.伶伦C.隶首D.嫘祖
13.《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工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4.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族屡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到殷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
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
15.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政权更迭的时间轴,其中商汤建立商朝是在时间轴上的哪个位置( )
A.①B.②C.③D.④
16.“周武王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材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灭亡B.商朝建立C.武王伐纣D.西周灭亡
17.周代的贵族等级不包括( )
A.诸侯B.天子C.卿大夫D.平民
18.公元前841年,他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B.周幽王C.周厉王D.周平王
19.“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__________,史称东周。”材料中横线处应填( )
A.镐京B.毫C.洛邑D.涿郡
20.下图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重832.84千克,被誉为“镇国之宝”。这件文物是(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利簋D.三星堆青铜面具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遗址时说:“(这里)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数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参观的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哪里?
(2)材料二中提到的“木构长屋”是什么类型的建筑?试分析这种建筑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土文物带来的历史信息。(写出两个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1)材料一演示了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中A、B两处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2)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
(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世纪·周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禹,禹建立了哪个王朝?“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政治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内容反映了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24.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准确,过程完整,思路清晰,表述简洁,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C符合题意;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省,不是生活在北京、陕西、青海,排除ABD。故选:C。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灰烬、烧石和烧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北京人制造石器,排除A项;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和建造房屋,排除B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看图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半坡人居住的半地六式房屋样式,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半坡人制造的人面鱼纹盆,归纳可以看出,两幅图片反映的信息都与半坡人有关,D项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过的是“穴居”生活,排除AB项;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打制石器是旧石器,原始农业还没有产生,D项符合题意;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排除ABC 三项。故选D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主要种植的粮食是粟,当时已经形成南稻北粟的局面,C项正确;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商周时期才种植小麦,新航路开辟后玉米才传入中国,排除AB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此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B项正确;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排除A项;尧舜禹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排除C项;伏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故选A。
8.答案:D
解析:此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传说,仓颉创造文字,D项符合题意,选D项:在传说中,传说中的黄帝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建造宫室、制造船只、发明弓箭,AB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A
解析: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故选:A。
14.答案:C
解析: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由此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迁都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故选C;ABD项不答主旨,排除。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C
解析:A.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亡,排除A。B.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排除B。C.根据材料“周武王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武王伐商的历史信息。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故C正确。D.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占镐京,标志着西周灭亡,排除D。故选:C。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C
解析:A.镐京是西周的都城,排除A项。B.毫是商朝的都城,排除B项。C.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故选C项。D.涿郡是古代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不是都城,排除D项。故选:C。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1)河姆渡遗址。
(2)干栏式建筑。原因: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为了通风防潮,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
(3)河姆渡人的原始农业比较发达;河姆渡人会运用雕刻技术制作艺术品;河姆渡人已经懂得使用天然漆等。
22.答案:(1)A:阪泉之战;B:涿鹿之战。
(2)炎黄部落在涿鹿之战以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3)禹。公而忘私、民为邦本、以身为度、坚持不懈等精神。
解析:(1)材料一演示了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图中A、B处的战役分别是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
(2)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以后,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3)材料二中的“他”是禹。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包括公而忘私、民为邦本、以身为度、坚持不解等。
23.答案:(1)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分封制。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原因: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
解析:(1)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于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说明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根据“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可知,材料二内容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这一制度的实行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
24.答案:题目: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论述:王懿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多年。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解析:根据图示的“王懿荣“甲骨文”结合所学可知,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因此两幅图都与甲骨文相关,只要围绕“甲骨文”主题进行论述即可。因此确定题目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论述的时候结合王懿荣的身份,以及发现甲骨文的内容,再结合甲骨文的内容、地位和意义分析即可,如王懿荣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金石文字学家,1899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感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感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感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