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一)(含答案)
展开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少女: ②溺: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 ④堙: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4.下列对“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B.认为C.用,拿D.于,在
5.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补全下表。
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选文有删改)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纵百姓观之 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无恐色 恐:
8.“王戎却安然沉稳,一动不动,毫无害怕的表情。”文中哪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请用“_____”画出来。
9.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濂嗜学
余①幼时即嗜②学。家贫,无从致③书以观,每假④借于藏书之家,手自⑤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⑥。录毕,走⑦送之,不敢稍逾约⑧。以是⑨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注释】①余:我;宋濂自称。②嗜:喜爱。③致:买。④假:借。⑤手自:亲手。⑥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⑦走:快跑。⑧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⑨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余幼时即嗜学。
录毕,走送之。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 。
12.用“ ”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
13.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 )。
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
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
【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 昔: (2)有一老人来语 语:
(3)汝莫愁 汝: (4)即用其语 其: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习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XXX,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带“XXX”的地方原文是:( )。
(2)这段话选自《 》。
(3)“惠”的意思是( ),“乃”的意思是( )。
(4)短文描述的事情与( )个人物有关,但实际出现了( )个人物(填写数字)。
19.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从文中描述可以知道,是“孔君平”给“杨氏子”带来了水果。( )
(2)出现在两个人面前的水果里有一种叫“杨梅”的水果。( )
20.“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如果用现在的语言翻译,它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患记问不若人 (2)迨能倍诵乃止
(3)温公尝言 (4)众兄弟既成诵
2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2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谈谈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最后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其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①蹊:踩,践踏;②曷:通“何”为什么。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听已( ) (2)或牵牛来责蹊田( )
(2)父怒,挞之( ) (4)冕因去( )
27.翻译下列句子。
(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其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请摘录文中最能表现王冕读书专心入迷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读文章,概括王冕“遂为通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小女儿。 溺水,淹没。 因此。 填塞。 2.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3.精卫坚持不懈地向海里投树枝和石子,有着坚韧和执着的精神。
【分析】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这种题型考查的都是重要的字词,需要识记。可以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来理解加点字词的含义。根据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可知,少女意思是小女儿。溺解释为溺水,淹没。故是因此的意思。堙翻译为填塞。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的时候要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可以先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出来,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句通顺。少女意思是小女儿。“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这句话翻译为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3.本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本文讲述了女娃变成精卫鸟,填海的故事。精卫坚持不懈地向海里投树枝和石子,有着坚韧和执着的精神。
4.B 5.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远者小而近者大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6.平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和研究的习惯。
【解析】4.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以”在这里是认为的意思。
故选B。
5.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
阅读短文,文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一部分,是两个孩子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的争执内容。从中可以提取出两个孩子各自的观点和理由。
第一个孩子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从“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可以得出他的理由;
根据第二个孩子的理由: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可知他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6.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寓意。
本题可以多角度进行思维。从两小儿争辩的内容,可认为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亦可认为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结合“孔子不能决也”,我们可知博学多识的孔子也有不能决断的时候,我们更要不断学习。
【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7. 看 害怕 8.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9.因为他知道老虎被隔在栅栏里,并且被断了爪牙,就不会伤害到自己了。
【分析】译文:魏明帝在宣武场上砍掉老虎的爪子和牙,举行人、虎搏斗表演,任凭百姓观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7.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
(1)观:观看。纵百姓观之:任凭百姓观看。
(2)恐:恐惧、害怕。了无恐色:一点也不害怕。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的意思是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害怕。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虎承间攀栏而吼”意思是说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王戎知道老虎被隔在栅栏里,并且被断了爪牙,就不会伤害到自己了。
10. 爱好学习。 完成。 1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1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3.B
【详解】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14. 以前,从前。 告诉。 你。 代词,代老人。 15.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16.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把瓮敲碎就可以了。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17.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分析】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4.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题(2)的“语”在这里作动词,读“yù”,读“yǔ”时作名词,翻译为语言、话语。
15.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
题(1)“既”翻译成“因为”,“以为忧”翻译为“为此事而忧虑”,所以整合后整句翻译为“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题(2)中的“以”翻译成“用”,需要特别注意。
16.这道题共有三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审题清楚。首先问杀骆驼的原因,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回答即可;再次,问让骆驼出来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在骆驼不用杀死、粮食不会损失条件下的可以做到的最快的办法,陶罐易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敲破陶罐;最后,第二好的办法比较多,只要言之有理并且有用即可。
17.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这类题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8. 为设果 杨氏之子 聪明 于是 3#三 2#二 19. × √ 20.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分析】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本文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本文选自《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人家里面九岁的小男孩的一个故事。
(3)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甚聪惠:非常聪明。惠:同“慧”,智慧,聪明的意思。
乃呼儿出:于是便叫他出来。乃:于是。
(4)短文描述的事情与孔君平、杨氏、杨氏之子有关。但实际出现了2个人物,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本题叙述错误。由“为设果,果有杨梅。”意思是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可知,是“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不是“孔君平”给“杨氏子”带来了水果。
(2)本题叙述正确。由“为设果,果有杨梅。”意思是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可知,出现在两个人面前的水果里有一种叫“杨梅”的水果。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1. 担心。 等到。 曾经。 已经。 22.D 23.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24.C 25. 韦编三绝 学习要勤奋,读书要背诵。
【详解】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
26. 以后 有人 打 离开 27. 他偷愉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28.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心神安适)若不见。 王冕的好学、苦学。他家庭贫困,就在学堂外偷听;为了读书,小小年纪就无所畏惧,在寺庙里映着长明灯学习。正是这份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这份执著,促使王冕走向了成功。
【解析】26.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1)听已:听完以后。已:以后。
(2)或牵牛来责蹊田:有人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或:有人。
(3)父怒,挞之: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挞:打。
(4)冕因去: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去:离开。
27.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
(1)句中的重点词有:窃;偷愉地。学舍,学堂。句子翻译为:他偷愉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2)句中的重点词有:痴,痴迷。曷,何。句子翻译为: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
(3)重点词语有:闻,听说;异,感到惊异;录,招收;通儒,大学问家。句意为: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2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和自己的课外知识积累,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可以从勤学和从师两方面回答。
【点睛】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责备说踩了他们的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他感到惊异,就收(录取)他为弟子,王冕努力学习,于是成为当时的大儒。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
第二个孩子
(2)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近者热而远者凉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诗词曲鉴赏(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默写古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基础知识(二)(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特训:基础知识(二)(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