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1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2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3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4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5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6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7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第8页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3 文言文阅读考点串讲-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录,知识点梳理,核心考点,难点突破,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 3-4 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探究文化问题的意识;对汉语、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积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的习惯。有比较、分析古今中外各类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意识,能根据语文课程学到的内容,对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有依据、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高考题型特点1.2022-2023年国考4套卷文化常识的命题均与教材中常见实词合并混搭检测,且以教材实词为主,文化常识为辅,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对死记硬背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结合文本语境,正确推断词义的能力。2.所选实词和常识词,直接指向教材,而且明确的指向教材中的重点篇章, 2023检测的的篇目有《兼爱》《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愚公移山》《诗经》2022检测的篇目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岳阳楼记》《鸿门宴》《赤壁赋》《短歌行》《屈原列传》《孔雀东南飞》这些均属于初、高中教材文言文精读篇目,命题意图十分明显紧扣教材,考题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内!
    高考题型特点高考题型考查主要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考查内容有词义(课内外文言文实词、文学常识)、课内外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与断句;简答题主要考查句子翻译和内容概括。新高考文言文的命题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重视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积累,注重考题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结,要求学生在作答中能够充分调动课内知识; 二是考查更加细致, 2023 年新课标卷断句题的考查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客观选择变成了主观填涂, 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要求更高; 三是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及分析能力,需要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章内涵,具备对古文的分析、鉴赏和评价能力。
    高考文本1. 选文体裁:趋于多样化。由考查十几年的纪传体到2021年的纪事本末体,再到2022年的国别体及其他文体,2023年的多样文体百花齐放,充分显示了高考文言文体的变化过程。自从2022年,高考选文开始迈入多样化时代。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写人叙事的本质特点不会变。2.选文主题:着眼立德树人。选文注重文质兼美,尤其在内容主题上能够让考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学习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3.选文关联:关联教材,注重迁移。选文虽都出自课外,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与教材有一定的关联性,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师生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课堂内。4. 选文篇幅:由一篇变成了两篇,切合群文阅读;不管两篇还是一篇,总共600~700字,文字浅显。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第二步:单元学习重难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情至性”,属“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共有6篇文言文,有的以情见长,至情至性,感人肺腑;有的以理取胜,理趣盎然,发人深思。这些作品体裁不一,风格各导,呈现了我国古代散文的多样面貌。《陈情表》是给皇帝上的奏章,其中流露出的强烈的天伦之情感人肺腑。《项脊轩志》通过描写项脊轩的变迁和往事,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兰亭集序》在写景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悟。《归去来兮辞并序》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辞官归田的强烈愿望和归途中的心情。《种树郭囊驼传》以种树之道喻治民之理,警诫为政要顺民之需,阐发了“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石钟山记》通过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由来,表达了“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的观点。
    通假字:夙遭闵凶(通“悯”,怜悯)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四十有四(通“又”)古今异义: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这里形容柔弱;今义:不可以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孤苦零丁,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义:报答/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臣欲奉诏奔驰(古义: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义:很快地跑);拜臣郎中(古义:尚书省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古今异义: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义: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义:数量少);岂敢盘桓(古义:犹疑不决的样子/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除臣洗马(古义:太子的属官/今义:清洗马匹);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古义:进退两难/今义:狼和狈);寻蒙国恩(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举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一词多义:以:臣以险衅;猥以微贱;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臣以供养无主。于:急于星火;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臣之进退。文言虚词:以:连词,因为;连词,表目的;介词,用;介词,凭借。于:介词,比;介词,对,向。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①乳二世 (乳,抚养)②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③执此以朝 (朝,上朝)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此指考取功名)⑤垣墙周庭(垣,砌)名词用作状语  ①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②前辟四窗 (前,指阁子北面,因阁子是向北的)
    ③又北向 (北,朝北,指坐南朝北)  ④东犬西吠 (西,朝西,行为方向,指西家)⑤室西连于中闺(西,在西面)⑥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2)古今异义室仅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主持)往往而是(古义:到处,今义:经常)凡再变矣(古义:两次,今义:第二次)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
    (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一、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将要)②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实行、施行)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名词,行为)④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名词,行辈)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动词,端起、拿起)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动词,拉)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引来)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援、据、引用)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动词,援、据、引用)⑤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动词,吸引)⑥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动词,拄着)②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抽打)③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马鞭子)④蒙故业,因遗策(名词,决策,策略)
    (一)通假字 ①以致其性焉尔(尔:同“耳”,罢了)②字而幼孩(而:通“尔”,你们的) ③既然已(已:通“矣”,了)  (二)古今异义 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今义,指家乡。2.(既然)已,勿动勿虑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4.不抑耗(其实)而已 古义,两个词,其,它们,实,结果实(名作动);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5.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词,表转折,只是。6.(其实)害之 古义,两个词,其,这,实,实际上;今义,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7.(字)而幼孩 字(古义,抚育;今义,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
    8.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古义,地位低下的人,指老百姓;今义,人格卑下的人。9.故(病)且怠 古义,困苦;今义,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10.得(养人)术 古义,治理百姓;今义,养活别人。(三)一词多义 1.虽(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虽然)(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然)(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出自《屈原列传》,这里的“虽”当“即使”讲)2.故 (1)其土欲故(旧,这里是原来的土) (2)故不我若也 (所以)3.实(1)早实以蕃/不抑耗其实而已 (结果实,名作动)(2)其实害之 (实际)
    (一)通假字至莫夜月明(暮)(三)一词多义1、鼓:①微风鼓浪(振动)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2、殆: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3、莫: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4、发: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②见其发矢十中*(发射,射出)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③水何澹澹(多么)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2、空中:①古义:中间是空的。②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2、余是以记之。(宾语前置)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1、古之人不余欺也。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3、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译: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大概慨叹郦元的简单,和笑李渤的简陋。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但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文言文阅读:1.断句:口诀记忆法名代前后多联系;借助虚词定首尾;固定句式要明确;排偶句式要明辨;联系语境,疏通文意。2.实词和文常选择题平时多记忆,善于归纳整理。3.分析文意选择题,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所以采用最常用的是比对法,找出在原文中的位置,仔细比对。
    文言文阅读:4. 翻译文言文句子时,根据分值猜知识点,然后推测被列为得分点的词、句式,注意一定要翻译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考试中不失分。为此,翻译时应首先根据这句话的分值圈出你认为是得分点的词、句式,力图首先把这些词翻译准确。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古汉语中多是单音节词语,翻译的时候必须变成双音节词语。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当然,有一些发语词、助词无法直接译出,则不必译出。
    注意:“对译”“保留”,落实直译(1)通过“对译法”逐字落实,将大量文言单音节词翻译成白话双音节词。(2)通过“保留法”,使文言内容保持原汁原味。 翻译“六字法” 留、删、换、调、补、变。
    留、删、换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2022年全国甲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以上两句中的专有名词,如“楚王”“张仪”“楚”“齐”翻译时直接保留即可。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例:(2022年全国乙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以上两句中的文言虚词,如第一句、第二句中“而”,在句中都表顺承,不用译出,可直接省去;第二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可直接删去。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现在已不用的古汉语词句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例:(2022年新高考I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以上两句中的现在已不用的古汉语词“吾”,替换成“我国”;单音词“熟”,变为双音词“丰收”,“行”变为双音词“行走”,单音词“助”,变为双音词“帮助”,单音词“与”,变为双音词“给予”,单音词“去”,变为双音词“离开”。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句子语序表达出来。 例:(2023年全国乙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第二个句子中的“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需要高速语序,翻译成“在壶里装上黄金”,“用餐食装满”。
    “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有所了解,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被省略的语句,古汉语用语简约,前文的内容后文一般就不再重复,而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例:(2022年新高考Ⅱ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禹”“汉”,作为人名,在文言文中只第一次出现是全称,有名有姓,以后出现一般只写名,不再出现姓氏,这就要求在翻译的时候把人名补全,需要翻译成“邓禹”“吴汉”。“与语” 是省略句,省略了“与”的宾语,翻译时需要补上,译为“和他交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为表意相同的语句。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文意。 例:2021年新高考Ⅱ卷“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一句中,“犬羊”喻指乌合之众,并非实指“狗和羊”,此处应意译,句子译为“石虎胆敢率领乌合之众,渡过黄河荼毒民众”。“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一句中,“荆棘”喻指障碍,句子应译为“祖逖已经扫除了障碍,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土地”。
    文言文内容概括类题(一)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1.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必须要有对“事件”的表述,包括“何人、何时,何地、起因、经过,结果”等重点要素。2.在概括作者观点时,必须要用完整的一话;同时要注意关键词转述的准确性。3.如题干中有引用的句子,必须对其加以翻译。(二)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1.必须要逐段梳理,根据题干对人物形象进行全面的概括,从多个角度进行概括。需要注意文中直接点明的描述性、评价性词汇,根据典型、核心事件概括人物形象,或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人物形象。2.要学会积累描述人物形象的相关词汇,以免词汇匮乏,不能精准概括(三)概括事件原因/结果1.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例如原因分为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等。分清原因及结果的层次,分条作答。2.每点都应该是完整的一句话。
    (四)梳理论证思路作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辨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过程,沥青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准确概括段落内容及文章大意,理顺段落或文章内容与论点的关系。明确论点:中心论点是每篇文言文的总领,是立足点;分论点是每个段落的核心。所有的论证过程都不能脱离论点而进行。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文章内容其实就是解释文章写了什么,可以从论据入手。概括事实论据,即明晰何人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概括道理论据,即明晰谁说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道理。明确论证方法:作者是通过什么论证方法,利用什么论据来论证分论点的。分析概括总结:作者通过论据和论证方法,想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清晰组织语言:利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组织语言,注意逻辑,语言简明清晰。
    实战演练 · 一文多题练
    (2024.1 九 省联 考 试 题 )

    相关课件

    【期中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语文 专题03: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语文 专题03: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六字翻译法方法指津,状语后置,⒈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7 写作考点串讲-课件: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7 写作考点串讲-课件,共1页。

    【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6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串讲-课件: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专题06 语言文字运用考点串讲-课件,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目录,知识点梳理,核心考点,难点突破,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