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期中模拟卷二(原卷版).docx
    • 解析
      期中模拟卷二(解析版).docx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1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2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3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1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2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二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心灵投向了广袤的乡村大地。
    知识者的理性让鲁迅自觉肩负起改造传统文化,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重任,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成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在《阿Q正传》《故乡》《祝福》《风波》《孔乙己》《药》等小说中,鲁迅选择了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他把对民族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焦虑,落实在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描写中,一方面忠实记录了生活在贫困凋敝的乡村中的农民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了乡土中国沉重的封建意识。对于乡村世界,他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冷静的批判,他更关心的是农民不能真正认识自身的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表现出他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而沈从文乡土抒情小说的出现,则在描绘乡土人物与场景上带给人们耳目一新之感。这些作品所展示的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显得别具一格。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边城》中渡船老人的勤劳、善良、敦厚,凡一切传统美德都不缺少;有头有脸有身份的船总顺顺,大气豪迈,正直公平,扶贫救困,很受茶峒人的敬重;顺顺的两个儿子,皆结实如虎、豪勇爽直,与人搏斗敢挺身而出,吃苦出力也不畏缩;翠翠更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情的化身,隽秀的山水和古朴的民风,造就了翠翠清澈透明的性格。她美丽、热情、纯真,心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她那循乎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中国式思恋与坚贞,都是作家讴歌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生与人性。这种自然的人生与善良的人性,在沈从文特异的“湘西世界”里比比皆是。他们热情、勇敢、诚实、勤劳、朴素的人性超乎自然,这是“乡下人”的道德状态与人格气质。沈从文把民族出路的探索和变革现实的希望寄托在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上。
    因此,我们可以说,沈从文的重塑民族品德与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有着大体一致的目标,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其终极目标都是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强盛起来。
    (节选自《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比较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虽然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都与民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但因为各自民俗文化的差异,他们乡土小说的创作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作家创作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安排。鲁迅的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是以启蒙为目的,并且一直坚持到最后,因此,自决意弃医从文,以文艺来改造国民精神后,鲁迅的注意力更多地从世界的科学物质文明的介绍,转入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崇。这一创作目的在其乡土小说中尤其集中反映在人物形象的设置与刻画上,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因此,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相对而言,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则是另外一副情景。“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不断地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人们没有奢华的物质享受,没有高深的知识学问,甚至没有高雅的举措,但正是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充满了“野性”,如翠翠、萧萧、老船夫等人。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
    同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的两种不同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而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所以,沈从文的小说是把美和爱推向极至,浸透在每篇小说中,这是他审美观念的核心。
    (节选自《民俗视角下鲁迅、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比较》,有删改)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对《阿Q正传》和《边城》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Q正传》以乡土农民的生活为描写对象,批判审视,表现出作者冷峻的思想革命意识和启蒙精神。
    B.作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展示了中国遥远边地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人物剪影,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眷恋。
    C.阿Q愚昧麻木,奴性十足,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目的就在于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
    D.把美和爱推向极至是沈从文审美观念的核心,《边城》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知识者的理性使得鲁迅把对于大众启蒙的自觉承担作为他从事小说创作的最重要的立足点。
    B.鲁迅对乡土农民生活的描写,对鲁镇、未庄等社会的剖析,解决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问题。
    C.与鲁迅不同,沈从文的作品构建的世界,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在这种自然状态里生存的没有被异化的“自然人”,都充满了“野性”。
    D.《边城》中的各色人物,或者体现纯洁美好的人性,或者充满生命的力量,正因如此,小说显得本色质朴,让人读来津津有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能体现沈从文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 )(3分)
    A.翠翠对纯粹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二老可能会得到一座陪嫁碾坊的羡慕
    C.老船夫死后,杨马兵代替他陪着翠翠守着渡船
    D.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4.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呈现出不同的文学风貌,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分析。(4分)
    5.“湘西世界”里的许多人物,“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请以《边城》中的两个人物为例,简要分析这一特点。(6分)
    【答案】1.C 2.A 3.B 4.①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则大多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②鲁迅是现实主义,通过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来达到改造国民性(革命和启蒙)的目的,沈从文则属于浪漫派,是以对理想世界的构建来寄托变革现实的希望。 5.①老船夫虽然生活清贫,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不肯随意接受别人的馈赠;②二老傩送面对碾坊的诱惑,却甘愿为爱情放弃碾坊选择渡船,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C.目的表述不全。材料二原文是说“他要画出‘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并借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中国专制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愚民手段”。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解决了”错误,原文为“提出了农民如何突破旧的精神枷锁、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命题”;
    C.“作品构建的世界,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偷换概念,原文“他构建了另外一个区别于鲁迅所构建的乡村世界的‘湘西世界’,无论是自然景致、生活景观,还是传统习俗,都是原始的、未开化的”,选项将“湘西世界”替换为“作品构建的世界”;
    D.“正因如此,小说显得本色质朴,让人读来津津有味”强加因果,材料一原文“作品中表现出对于乡村生活极为温柔的眷恋和对于地方风俗充满温馨的欣赏与陶醉,本色质朴,读起来津津有味。他总是以全副笔力赞颂美好的自然、生命的力量和纯洁朴实的人性”,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碾坊代表一种实用、功利、以金钱为标准的婚恋观,反映了现代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和冲击。不能体现沈从文对“完美人生形式的再造”。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材料二“我们随处可见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可知,鲁迅笔下的人物普遍主体性缺乏、生命意识盲目、高度压抑和病态,甚至奴性十足;结合材料二“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可知,沈从文笔下的人物则大多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
    ②结合材料二“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群,他们上承五四初期作家对农村疾苦的反映,下启三四十年代的作家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再现二十年代的中国农村面貌,写出‘乡间的死生’和‘泥土的气息’,力图表现中国农村的凋敝,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中国农村的景象”可知,鲁迅是现实主义,通过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来达到改造国民性(革命和启蒙)的目的;结合“沈从文则是相反,属于乡土小说中的浪漫派,表现的是中国农村的田园式的景象和理想化的生活”可知,沈从文则属于浪漫派,是以对理想世界的构建来寄托变革现实的希望。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首先理解“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结合材料二“他们虽然也各有人生困境,却不为物累。他们热情乐观、自由单纯而自然健康,与周围的山水景致和谐地融为一体”可知,“湘西世界”中的人们与现实世界抗衡,他们重义轻利,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不断地坚守着人的情怀、价值、理想和灵魂。
    以《边城》中的老船夫和二老傩送为例,讲述他们重义轻利,不为物质所累,坚守纯情世界的美好的事件。
    如老船夫:当地规矩是过渡不收过渡人的钱,卖皮纸的坚持要给,老船夫收下一枚铜子,却搭上一把烟叶。
    如二老傩送: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杂景(节选)
    茅 盾
    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
    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
    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
    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蒲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
    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泼剌剌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威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
    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桥上就会看见小轮屁股后那两道白浪泛到齐岸半寸。要是那小轮是烧煤的,那它沿路还要撒下许多黑屎,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旱年成就要了这一带的乡下人的命。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
    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他们也知道对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开浚河道,但开河要抽捐,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
    刚才我不是说小石桥西首的河身特别窄么?在内地,往往隔开一个山头或是一条河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这“军师”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萨。
    这些“土强盗”不过十来人一帮。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样。末了,“土强盗”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萨军师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东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东南方。“代言人”负了那泥菩萨到一家乡下人的门前,说“是了”,他的同伴们就动手。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
    据说这一宗派的“土绑匪”发源于温台(此处所谓“温台”,指浙江省旧温州府和台州府的辖区),可是现在似乎别处也有了。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牛使牛性的时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却不会那么顽强抵抗。
    (发表于1933年,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像爬虫一样。
    B.乡下人对小火轮的憎恨是因为它们会冲打泥岸,威胁到岸边的稻田,烧煤的小火轮还会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
    C.一副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炮,只有锄头和菜刀,他们借助所谓的泥菩萨军师,“绑票”还有一套所谓的“仪式”。
    D.“土绑匪”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因为人不会像牛使牛性一样那么顽强抵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喘着大气冲来了”“怪妩媚地爬着”,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运行的不同状态。
    B.“翘头”描写了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看飞机时的动作,“一点表情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对飞机的“淡漠”。
    C.都市里的“绑票”与乡下的“土绑票”完全不同,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的“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
    D.《乡村杂景》运用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乡村的情况。
    8.茅盾主要描绘了20世纪初期乡村的哪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乡村杂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请结合文本简要举例分析。(6分)
    【答案】6.A 7.C 8.①文章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天空中“铁鸟”飞过、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不适应;
    ②文章还描绘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9.①如“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
    ②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等议论句,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
    ③如“代言人”“仪式”“哲学”等“大词小用”,表达了对这些“土强盗”的嘲讽。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描写内容为“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据此看出,这不是事实,只是人们的感受。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土绑票’并不是真正的‘绑票’”理解错误。第九段原文“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可看出此处的描写是通过对比写出了乡下“土绑票”的特点。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景象:依据原文第二段“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可知,文章首先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火车从这里经过;再依据第四段“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可知,文章又写到了天空中“铁鸟”;依据第五段原文“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一一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可知,文章又写到了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
    反映的社会现实:依据第七段原文“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士豪劣绅”可知,这些新事物的出现,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代表,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各种不适应,他们是不理解的。
    据此可分析出,文章描绘了发亮的铁轨进入田野、天空中“铁鸟”飞过、小火轮在小河中横冲直撞的景象。反映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乡村的渗透以及乡下人的不适应。
    景象:依据第八段原文“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可知,文章最后还写到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
    反映的社会现实:依据倒数第二段原文“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可知,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据此可分析出,文章还描绘了乡下“土强盗”对村民任意绑票勒索的景象,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如“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和“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等比喻句,表达了对现代工业文明危害乡村的担忧。
    如“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天空的‘铁鸟’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等议论句,表达了人们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不适应;还比如“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表现了对乡下人深受压榨的同情,对官府压榨百姓的批判意味。
    词语的使用上,如“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样”“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开市”“代言人”“仪式”“哲学”“经”等“大词小用”,表达了对这些任意绑票勒索村民的“土强盗”的嘲讽,以及反映了乡村治安的混乱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伯牙琴·逆旅壁记
    [宋末元初]邓牧
    乙亥季秋,余以贫故馆逆旅,楼广不二丈,深不八九,床榻几案外无余地,瓶无粟,衣敝履穿,漫不省。日得尊酒醉吟而已。或者问曰:“丈夫生不愿仕,犹当置田数千顷,筑五亩之宫,为子孙门地。子居旅客之舍,若将久焉,何也?”余笑应曰:“子恶乎知予哉,余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虽不敢谓尽古人能解,然游公卿,莫不倒屣;行乡里,莫敢不下车。自以为富贵不足致。方欲南道三湘八桂行,薄海乘桴略扶桑,登鲁泰山,发古封识,读冯冀北,西游入秦,过昧谷观日之所入,十年然后归。今既不得如意,且卧琴挂剑歌诗纵酒使数百年后父老过其下者思而称之,何必为子孙计?门地之大莫大于刘汉中李晋阳矣,传世不数十,子孙已无置锥。子谓求田问舍为足以遗子孙邪?”曰:“唯。”余又曰:“六骸耳目,非吾有也,自天地委形而不得与之遗,及大化之往,如土委地,向之欲高名厚利强有力者,而今安在?子谓足以久居乎哉?是小逆旅也。”曰:“唯。”余又曰:“天地者万物所同有也,自古及今几何,百千岁其阅万物亦多矣,计万物之在天地间随世随化,乃如沧海一粟,子谓足以久居乎哉?是大逆旅也。”因识诸壁。
    材料二: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归去来兮辞>并序》)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且卧琴A挂剑B歌诗C纵酒D使数百年后E父老F过其下G者H思I而称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农历九月。“季”还可指兄弟中排行中最小的,如“项羽季父也”。
    B.游公卿,“游”指游玩,出游。古代许多底层文人,为了进身仕途,常陪公卿权贵游玩以图得到提拔。
    C.倒屣,又作“倒履”。典出《三国志·王粲传》,王粲急于迎客把鞋穿倒。后用来形容主人热情迎客。
    D.登东皋以舒啸,“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不译,与“仁以为己任”的“以”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作者因为贫困的缘故寄住在旅社里,房间狭小,缺衣少食,生活境遇虽差但作者对此并不在意。
    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置办田产房屋虽然可以长长久久地留存给子孙,但这样会害了子孙。
    C.材料一中,作者所言“小逆旅”是指个人形体只是暂时寄寓于天地之间; “大逆旅”是指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也只是暂时寄居于天地之间。无论是个人还是万事万物,皆为天地之过客。
    D.材料二中,陶渊明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这正是诗人理想人生的写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向之欲高名厚利强有力者,而今安在?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4.上述两则材料所体现的人生态度有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10.BDH 11.B 12.B 13.(1)先前那些想谋求高贵的名声、丰厚的利益、强大的势力的人,如今在哪里呢?
    (2)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 14.①对生死的豁达。②看淡功名富贵,追求精神自由。③享受人生欢乐。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暂且把琴放着把剑挂在墙上,唱歌吟诗纵酒作乐,让几百年后从这楼下路过的父老们,想到我而称赞我。
    “卧琴挂剑”与“歌诗纵酒”省略了主语“余”,是两个结构一致的句子,所以应从“剑”和“酒”的后边断开,选BD;
    “数百年后”表时间,与后文不能断开,“父老过其下者”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过其下父老者”,所以应从“者”后边断开,选H。
    故选BDH。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及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是项羽最小的叔父。
    B.错误。此处“游”为“交际,交往”之意。句意:和公卿贵戚们交往。
    C.正确。
    D.正确。“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不译/介词,把。句意: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有两处错误,首先前半句“作者认为置办田产房屋可以长长久久地留存给子孙”观点错误,由上文“门地之大莫大于刘汉中李晋阳矣,传世不数十,子孙已无置锥”可知,作者认为田产房屋这些物质是不能长久留给子孙的;其次“却会害了子孙”无中生有。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向”,先前;“欲”,想;“安在”,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在安”,在哪里。
    (2)“寓形宇内”,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寓形(于)宇内”,人寄身于天地间;“曷”,为什么;“委心”,随心所欲;“去留”,顺随自然。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六骸耳目,非吾有也,自天地委形而不得与之遗,及大化之往,如土委地,向之欲高名厚利强有力者,而今安在”,材料二“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可知,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对生死的豁达。
    根据材料一“子恶乎知予哉,余家世相传,不过书一束,虽不敢谓尽古人能解,然游公卿,莫不倒屣;行乡里,莫敢不下车。自以为富贵不足致。方欲南道三湘八桂行,薄海乘桴略扶桑,登鲁泰山,发古封识,读冯冀北,西游入秦,过昧谷观日之所入,十年然后归”,材料二“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可知,两则材料都体现了看淡功名富贵,追求精神自由。
    根据材料一“且卧琴挂剑,歌诗纵酒,使数百年后父老过其下者,思而称之”,材料二“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可知,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享受人生欢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伯牙琴•逆旅壁记
    乙亥年深秋(九月),我因为贫困的缘故,寄住在旅社里,那房子宽不到两丈,进深不到八九尺,屋内除床榻几案外没有空地,缸里没粮食,衣服破旧鞋子破了洞,我不关心也不知道。每天能喝杯酒趁醉吟诗就行了。有人问我说:“大丈夫生在世间却不愿做官,你也该置办几千顷田,在五亩之地上修筑房子,作为子孙依赖的门地呀。您住在旅社的屋里,像是将住很久啊,为什么呢?”我笑着答应他说:“您怎么了解我呢,我家里世代相传的,不过是一捆书,虽不敢说能穷尽古人所能明了的学问,然而我和公卿贵戚们交往,他们没有不热情相迎的;在乡里走动,也没人敢不下车礼待我。我自认为富贵不值得我去追求。我正想向南去三湘乡八桂之地走走,到大海边乘着木船去领略扶桑美景,登上鲁地的泰山,打开古人封存的标志,读冯冀北的文章,向西出游到秦地,经过昧谷看太阳入山的地方,十年后回来。如今既然不能如意,就暂且把琴放着把剑挂在墙上,唱歌吟诗纵酒作乐,让几百年后从这楼下路过的父老们,想到我而称赞我,何必为子孙打算呢?门地再大没有比刘汉(朝)时期的李晋阳更大的了,但他家传世也不过几十代,如今他的子孙已无立锥之地。您难道认为求购的良田置办的房产足以留给子孙吗?”对方回答说:“是的。”我又说:“一个人的六骸耳目(身体各器官,指人的形体),并不属于我们自己,是天地神灵(暂时)交给我们这副肉体,而不能把它永远留在世间,等到大自然(天地神灵)终结我们的肉体,(肉体)也将像土堆崩塌在地,先前那些想谋求高贵的名声、丰厚的利益、强大的势力的人,如今在哪里呢?您认为他们都能久居于世吗?这是小逆旅啊。”对方回答说:“是的。”我又说:“天地是世间万事万物所共同拥有的,从古至今已有过多少年了,千百年来天地经历的事物也很多了,考量万事万物在天地间依随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都像大海里的一粒米,您认为它们都能久居于世吗?这就是大逆旅了。”于是就把这些想法写在墙壁上。
    材料二:
    算了吧!人寄身于天地间能有多长时间?为什么不随心所欲,生与死都顺随自然?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我乐天安命还疑虑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①
    【明】王守仁②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注】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②王守仁,号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身处高楼,盛夏时分仍生出凉意。“寒”字一语双关,不仅是“身寒”,更是“心寒”。
    B.“沓峰”意为重重叠叠的山峰,楼外山峰重重叠叠,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凸显此地山川秀丽的特点。
    C.颔联的“幽花傍晚烟初暝”中的“烟”与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烟”含义相同。
    D.最后一句“风尘”意为道路上风起尘扬,与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中“风尘”含义相同。
    16.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5.C 16.①诗人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来表达情感。②“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用的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被他人排挤而被贬谪此地、远离家乡而产生的自嘲之意。②“沓嶂峰回拥碧阑”“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用的是借景抒情,层层叠叠的峰峦、傍晚的烟霭、暮色下幽暗的花朵、雨后初晴的密林、尘土扬起的关塞又让诗人想起自己被贬此地,颇感失意,又因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思念家乡但路途遥远,归期难盼倍感惆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含义相同”错。“幽花傍晚烟初暝”的“烟”是“烟霭”,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的“烟”是“狼烟”。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诗人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来表达情感。
    ②“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意思是,客居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高兴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此句用的是直抒胸臆,据注释②可知,王守仁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诗人被排挤到离家万里的偏僻之处做了一个小小的“驿丞”,内心必然是苦闷不平的,而此句却说“已忘非故土”“兼喜是闲官”,明显是无奈之下的自嘲。因此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被他人排挤而被贬谪此地、远离家乡而产生的自嘲之意。
    ②“沓嶂峰回拥碧阑”“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用的是借景抒情。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远处的树林里雨水却没有干;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这几句写景,这里的景物独特,与自己家乡的景色迥异,诗人看到那层层叠叠的峰峦、傍晚的烟霭、暮色下幽暗的花朵、雨后初晴的密林、尘土扬起的关塞,这些又让诗人想起自己被贬此地,颇感失意,又因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思念家乡但路途遥远,归期难盼倍感惆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屈原以博大的胸襟,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 , ”。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诗句是“ , ”。
    (3)在《望海潮》一文中,“ ”描写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 ”描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答案】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掩、艰、顾、臣、柳、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分)
    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本为文学之双翼,两者相互砥砺又 ① 。但很长时间以来,文学评论似乎只会说“好话”了。这种所谓的“好话”,就是那种“强将笑语供主人”式的言不由衷的“好话”,或是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或是那种“皇帝的新衣”式的自欺欺人的“好话”。
    但假如文学作品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又何尝不可以 ② 、逢人说项呢?这种毫无保留的“叫好”,同样亦是“有力量”的评论,而且意义重大。《百合花》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讲究铺垫、留白、象征,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令人深受震撼。茅盾 ③ ,认为作品难得,为之撰写评论,通篇都是赞语。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至今仍是 ④ 的经典佳作。设若当年没有茅盾的着意推举,《百合花》是很有可能沉寂于当时的文坛的。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或成语。(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
    20.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答案】18. 并驾齐驱 拍手称赞 慧眼识珠 脍炙人口 19.《百合花》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讲究铺垫、留白、象征,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令人深受震撼。 20.①综合运用排比、引用、反语等修辞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谓“好话”的种种表现和本质进行揭露;②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嘲讽意味突出,强化了作者对虚假浮夸、一味迎合的文学评论现象鲜明的批判态度。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处强调“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同等重要,应填写“并驾齐驱”。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
    ②处“逢人说项”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此处与之并列,强调对作品的赞扬,应填写“拍手称赞”。拍手称赞:不住地称赞。
    ③处是说茅盾识别《百合花》的价值,应填写“慧眼识珠”。慧眼识珠:形容善于识别人才。
    ④处结合“小说得以转载,赢得好评如潮”可知后面也是强调小说受人传诵,可填写“脍炙人口”。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一是语序不当,“以残酷的战争显现灵妙之笔”状语与中心词颠倒,应为“以灵妙之笔显现残酷的战争”;
    二是结构混乱,“风格迥异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结构混乱,前一个分句主语是《百合花》,后一个分句主语变成了“风格”,应改为“与当时流行的英雄书写风格迥异”。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句子的表达特点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好话”用了反语的修辞,“那种‘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式的人云亦云的‘好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就是那种……或是那种……或是那种……”三个分句,句式结构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文段中所谓的“好话”实际指虚假浮夸、一味迎合的话,主要针对文学评论现象所说,在谈论文学界出现的这种现象时,文段并未平铺直叙,而是结合多种修辞手法进行阐释,因此可见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否定和批判态度,解答时,可分点作答,先点明修辞手法,接着写出运用修辞的效果。如排比句式整齐,语气强烈,对所谓“好话”的种种表现集中体现;反语嘲讽意味突出,更好地揭露所谓“好话”的本质;引用可使所要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还能够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10分)
    再看一看本能吧。某些本能虽然神奇,可是根据连续、微小、有利变异的自然选择学说,它并不比身体构造更难解释。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我曾试图用级进原理来解释蜜蜂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能力。习性无疑常对本能的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就像在中性昆虫中所看到的那样,它们并无后代来遗传其长期连续的习性效果。根据同属内的所有物种都是从一个共同祖先而来,并且继承了很多共同的性状这一观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例如:为什么南美洲热带和温带的鹅类,与我们英国的那些物种一样,要在其所筑的巢内糊上一层泥土?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含有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根据文段内容概括本能的特点。(6分)
    【答案】21.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22.①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②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③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分析划线句“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找出形成转折的两部分内容。
    “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和“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形成转折关系,可用“虽然……但是”衔接,稍微调整一下词语;
    句子可表达为: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边缘物种虽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但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然在赋予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时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可知,同一纲中不同动物的许多本能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由“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可知,处于极不相同的生活条件下的边缘物种具有几乎相同的本能。
    由“根据本能是通过自然选择而缓慢获得的这种观点,当我们发现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时,就无须大惊小怪了”可知,某些动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发生错误,甚而许多本能还会使其他动物受害。
    六、作文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秋水》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雨季时,黄河河道变宽,水势浩大,于是河神很得意,觉得自己就是天下水势最大的。河神随黄河水流到了大海,看见大海无边无际,这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对海神说:“以前我不相信有人比孔仲尼还知识丰富,有人比伯夷还道义崇高,现在看见你,我相信了。惭愧惭愧!”
    以上材料在认识自己、认知世界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庄子·秋水》名篇,借寓言故事讲明道理。故事中的主人公河伯,原本见识相对短浅,因一时之得势便“觉得自己是天下水势最大的”,然而到后面遇到海神,顿觉自己渺小,悟到人外有人之理。河伯认识的变化主要源于两点:眼界和心胸。他虽然自大,却不闭目塞听,而是愿意顺流而下,去看更大的世界;而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坦然接受,并发自内心地悔改。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两大原因。
    题目要求考生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两方面谈启示,要求考生从自身出发,同时两方面都要覆盖到,不可顾此失彼。考生们正值青春期,多数正处在有了一定积累而不够足、见识过一定世面而不够广、自信满满而易骄傲自负的年纪,与河伯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河伯的正确做法,应该为考生们所吸收。同时应注意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想正确地认识自我,需要外界作为参考和标杆;而清楚地认识自己,能帮我们明确自己该向世界学习什么,不至于迷茫和盲目。
    由此,即可得出本文的写作方向:作为青年,要认识自己,就切不可自以为是,要保持谦逊的心态,多反省自己的不足,方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更要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去认识世界,要打开眼界、增长见识,以平等的心态,抱着学习交流的态度与外界接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样,就不会重蹈河伯之覆辙,也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世界了。
    从体裁上讲,本文可写成常规议论文;从结构上讲,可采用“总——分——总”式。先简析材料,将话题引到考生自身身上,并引出中心论点;再分段论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谈谈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全文,讲明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意义。写作时可多用举例、对比论证,从正反角度论证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不这样做的危害,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立意:
    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强中自有强中手,闭目塞听不可取。
    3.知错要能改,亡羊补牢犹未迟。
    相关试卷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测试卷(A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 选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测试卷(A卷).zip,文件包含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测试卷A卷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二上册语文选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测试卷A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期中模拟】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二语文下册(期中模拟卷二.zip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