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职专用】《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版(第四版)课堂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 任务5.1、5.2了解金融的产生和发展、认识货币(同步练习)《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试卷 0 次下载
- 任务5.3、5.4 学会讲信用、关注利息和利息率(教学课件)《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课件 0 次下载
- 任务5.3、5.4 学会讲信用、关注利息和利息率(同步练习)《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试卷 0 次下载
- 任务5.5 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教学课件)《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课件 0 次下载
- 任务5.5 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同步教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教社(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 教案 0 次下载
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5 金融概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5 金融概述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信用的概念,、现代信用形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任务5.3 学会讲信用
任务5.4 关注利息和利息率
课 型
理论
课 时
1.5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材分析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着眼于21世纪各类企业的会计岗位群中的中、初级人才客观需要,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是一门融财政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一体的会计专业主千专业课程。本书系统而简要地阐述了财政的概念与财政问题、财政特征与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政府预算﹑金融的概念与内容、货币与货币市场、金融业务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等。
全书贯彻了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时代性、可读性的原则,吸取了我国财政、金融改革的新知识,较好地融会了财政金融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采用基础、实践、选用三个模块组织教材内容,具有较大的教学灵活性和实用性。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信用的概念、现代信用形式;掌握利率的定义、种类和计算方法;熟悉影响利率的因素。
2.技能目标:结合案例实践,能够进行简单的利率计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信用对个人、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信用观念。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现代信用形式、利率的种类
教学难点:影响利率的因素及利率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教学课件
课前预习
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活动一:
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情景分析,问题引导1:常言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学生贾某上学期间在中国银行某支行申请了一笔 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工资虽不是很高,但他仍坚持拿出一半的工资还款。信用是立人之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信用形式?
情景分析,问题引导2:《2021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 余额235.6 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和2.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 余额63.75万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 期低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O)余额8.74万亿元,同比增长7.2%。当月净投放现金1348亿元。家庭收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都离不开货币的收支,经济的运转必须依靠货币。总之,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货币。那么,货币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吗?货币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1.了解学习目标,带着目标进行学习。
2.学生思考并讨论问题。
1.以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2.通过任务实施,调动学生积极性。
活动二: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任务5.3 学会讲信用
一 、信用的概念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信用有借方和贷方两个关系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信用过程就是债权人给债务人提供一定的有价物,到约定时间,债务人将该有价物归还并付一定利息的过程。有价物可以是商品、劳务、货币或某种金融要求权(如股票、债券等)。
把握信用的概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信用的所有权掌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接受者只具有使用权,当信用关系结束时,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因债权人对债务人偿债能力有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4)以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信用关系赖以存在的借贷行为以债权人追求收益最大化或债务人追求成本最小化为结果,以避免双方各自因资本闲置造成的浪费和资金不足所带来的生产中断。
(5)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商业资金的运动形式是“货币—商品一货币”,而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则是“货币—增值货币”。
二 、现代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这种信用的具体 表现形式很多,如赊销商品、委托代销、分期付款、预付订金、按工程进度预付工程款、延期付款等。
商业信用有下列几个主要特点:
(1)商业信用是在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者之间进行的,是经营者互相以商品形式提 供的直接信用。
(2)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有一定限制,是经营者之间对现有的商品和资本进行的再分配,不是获得新的补充资本。
(3)商业信用有较严格的方向性,往往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向需要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提供,决不能相反,例如,棉花商—纺纱厂一服装厂。
(4)商业信用容易形成社会债务链。在经营者有方向地互相提供信用的过程中,形成了连环套的债务关系,其中一环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整个链条,出现类似三角债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经济危机。
(5)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分散性且期限较短,经营者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随时可以发生信用关系,信用行为零散。
(二)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由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货币形式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信用。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银行以吸收存款等形式,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资金;另一方面,银行通过贷款等形式运用所筹集到的资金。
银行信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间接信用,调动了社会各界闲置资金,并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
(2)银行信用的信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3)银行信用的发生集中统一,可控性强。社会资金以银行为中心集散,易于统计、控制和管理;以银行为中介,中断债务链,在促进经济活动的同时,稳定经济发展。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取得或以债权人身份提供的信用,通常指前者。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的国家信用和国际的国家信用。国内的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国家的内债。国际的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外居民、企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它形成国家的外债;或者国家以债权人的身份向外国政府提供贷款形成的信用。
国家信用的主要特点如下;
(1)目的单一,旨在借款,是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渠道。
(2)用途单一,旨在公益事业建设,如修筑道路、水利、发展科教事业等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3)信用性强,信用风险小,安全性高。
(四)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 一般表现为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赊购、赊销等。
1. 分期付款
分期付款主要用于购买高价值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屋等,并由商品经销商或制造商提供消费信用。
2. 消费贷款
消费贷款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想购买耐用消费品的个人或分期付款销售耐用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
3.信用卡透支
信用卡透支是发卡银行向持卡人提供的短期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的主要特点是:
(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
活需求的矛盾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消费信用是有力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3)消费信用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五)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与债务人分层不同的国家或国际组织,直接表现为资本的国际流动。
国际信用大致有以下几类:
1. 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中长期贷款形式,是一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对本国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信用形式。
2.银行信贷
国际的银行信贷是指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构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
3. 市场信贷
市场信贷是指由国外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组成的银团,帮助进口方企业或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或大额定期存单来筹措资金的信用方式。
4. 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指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专利技术、员工培训等,待项目投产后进口企业以该项目的产品或按合同规定的收入分配比例清偿债务的信用方式。
5.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主要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其成员方提供的贷款。
(六)民间信用
民间信用是指无正规的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媒体的借贷活动。7
思考:
信用是立人之本,想一想: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信用形式?
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信用概念及形式的理解。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任务5.4 关注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和利率
( 一 )利息
利息是指借款人使用借贷资本所花费的代价,是由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从表面上看,利息是随着借贷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借贷双方共同分配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产品的关系。
(二)利率
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本金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利息水平的高低,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率(R)= 利息(I)÷ 本金(P)
二、利率的种类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呈现多样化,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
(一)按计算利率的不同期限分类,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又对应称为年息率、月息率和日息率,分别用%、‰和%表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之间可以换算,计算公式如下:
年利率÷12=月利率
年利率÷360=日利率
月利率÷30=日利率
(二)按计算方法(资金时间价值)分类,分为单利和复利
单利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不论期限长短,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利息,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1+利率×期限)
复利是单利的对称。复利计息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 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计算公式如下:
本息和=本金×(1+利率)期限
利息=本息和-本金
(三)按利率的确定方式分类,分为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随借贷资本市场的供求状况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率。例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多种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
(四)按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分类,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也即平时所说的利率。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三、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决定利率的基本因素。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当资本总量不变时,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润总量越大;反之,利润总量越小。利率的最高界限不会等于平均利润率,同样的,利率也不会等于零。利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取值。
(二)资本供求状况和竞争
利率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摆动,在这个区间内,利率的高低是由资本市场上资本供求 状况及借贷双方的竞争决定的。 一般来说,货币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
(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意味着纸币贬值,从而影响货币购买力。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贷款人往往会提高利率来弥补纸币贬值的损失,从而将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转嫁给借款人。所以,在确定利率水平时必须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四)银行成本
银行作为经营存、放、汇等金融业务的特殊企业,直接以利润为经营目标。要赚取利润,就必须讲究经济核算,其成本就必须全部通过其收益得到补偿。银行的成本主要有两类:①所借资金的成本,即银行吸收存款时向存款人支付的利息;②业务费用,即银行要经 营业务,必须拥有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必须雇用劳动力,在经营业务过程中,也要花费必要的费用支出等。因此,银行在确定利率水平时要综合成本进行考虑。
[例5- 2] 某银行自有资本10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银行经营业务费用,100亿元用 于贷款;吸收存款650亿元用于贷款,存款利息为3%,贷款利息为5%。计算该银行的利润。
该银行利润=(105-5)×5%+650×(5%-3%)-5=13(亿元)
(五)经济运行周期
经济运行周期是影响利率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来说,在经济危机时期,由于对借贷资本需 求急剧扩大,造成利率的急剧上升,达到高利贷程度的最高利率总是和危机相联系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企业信心不足,借贷资本需求下降,导致利率下降到最低程度;在经济复苏时期,投 资开始加大,企业增大生产规模,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增长,但由于借贷资本充足,暂时还不会导致利率的上升;在经济繁荣时期,生产迅速扩张,对借贷资本需求大量增加,导致利率上升。
(六)国家经济政策
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影响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调节经济结 构和经济发展速度。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增加,导致利率下降,同时会刺激对利率敏感项目。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导致利率上升,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受抑制。
四、利率的作用
利率是各国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灵活的利率政策有助于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1. 调节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由于利息是储蓄者提供生息资产的收益,当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产的收益提高,即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居民就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同时,也会减少手持现金量,增加生息资产的供给。而高利率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反之,当货币利率较低时,情况相反。
2. 调节投资规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利息是企业投资的成本,利率越高,成本越大,生产和投资收益越低,投资规模会缩 小。反之,低利率会使投资成本降低,使投资量增加。
3. 调节对外经济活动
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家中,经济是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连的,利率的变动将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进出口的影响;②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出口竞争能力下降,出口量减少,从而会引起一国对外贸易的逆差。相反,降低利率会增强出口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一国 对外贸易收支状况。
思考讨论:关注自身问题: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一张什么样的银行(信用)卡?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职业学校的学生需要一张什么样的银行(信用)卡,引导学生对养成信用观念。
活动四:
巩固练习
素质提升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当前我国利率水平对进出口和国外资本进出有何影响?如果通货膨胀率为5%,那么,在当前银行利率条件下,普通百姓存款是否合算?
(2)查阅资料,学习专业词汇,如复利、名义利率等。
课外延伸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升华。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小结: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现代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等形式。利息产生于借贷关系,本质上是剩余产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本金额的比率,反映了利息水平的高低。利率是各国政府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灵活的利率政策有助于达到预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作业:
现代信用形式包括哪些?
影响利率的因素有什么?
利率的作用有哪些?
板书设计
货币
金融的构成 信用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货币的形式 代用货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专业课通用版模块5 金融概述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构成,我国的货币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4 政府预决算及财政管理体制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通用版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第四版)模块3 财政支出优秀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财政支出的概念,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原则, 财政支出的效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