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4页。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写(涂)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标注“单选”的试题,指每题只能选一个选项;标注“不定项选择”的试题,指每题应选一个或多个选项。
1. 秘鲁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临海国家,首都为利马。回答问题。
材料1:秘鲁从东向西分为亚马孙平原区、中段安第斯山区、西岸热带荒漠区三个自然地理单元。
材料2:秘鲁首都利马街道上很难看到下水道,有些传统民房屋顶也免了,没有人家备雨伞和雨衣。利马全年平均三天有一天大雾,大雾中常可嗅出鱼腥味,衣服也有些湿漉漉的。利马与西部沿海的沙漠近在咫尺,却看不到黄沙弥漫。城市空气清新,游客外出一天,脚上的皮鞋照样油光锃亮。
(1)【单选】秘鲁南北跨度近____
A. 20千米B. 200千米C. 2000千米D. 20000千米
(2)【作图】在图中沿海附近水域画一箭头,表示秘鲁寒流。
(3)【选择填空】秘鲁的矿产集中分布在三个自然地理单元中的(1)____(A.亚马孙平原区B.中段安第斯山区C.西岸热带荒漠区),这里位于板块的(2)____(A.内部B.交界处),地壳运动(3)____(A.活跃B.不活跃),岩浆活动(4)____(A.频繁B.不频繁),有利于形成矿产。
(4)【单选】秘鲁的人口集中分布在____。
A 热带雨林气候区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C. 热带沙漠气候区D. 热带季风气候区
(5)【不定项选择】利马离沙漠近,但空气清新的原因可能是____。
A. 大气稳定,地表难以起沙B. 城市绿化率较高
C. 大雾天气多,空气得以净化D. 经常搞人工降雨
(6)【简答】对下列叙述作出正确或错误判断,并说明理由。
受秘鲁寒流影响,利马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受秘鲁寒流影响,利马近地面气温低,水汽易凝结,多大雾天气。
【答案】(1)C (2)
(3) ①. BC ②. B ③. A ④. A
(4)C (5)ABC
(6)判断:叙述正确。理由:前者水汽不易凝结,后者水汽易凝结,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利马的大气中水汽总体上不多,后者的水汽易凝结只是在近地面形成了雾,并没有达到形成降水的程度。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秘鲁为材料,涉及距离的计算、洋流的性质、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小问1详解】
秘鲁南北跨约19个纬度,地球在同一经线圈上,每相差一个纬度相差111千米,秘鲁南北跨度近2100千米,最接近的答案为C,ABD相差太大,故选C。
【小问2详解】
秘鲁寒流由纬度较高的海区流向纬度较低的海区,应该是由东南方向流向西北方向,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如图所示,秘鲁的矿产集中分布在三个自然地理单元中的中段安第斯山区和西岸热带荒漠区,这里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频繁,金属元素随岩浆上涌,有利于形成矿产。
【小问4详解】
秘鲁的人口集中分布在资源丰富的区域,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5详解】
利马离沙漠近,但空气清新的原因可能是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大气稳定,地表难以起沙,A正确;为秘鲁的首都,城市绿化率高,B正确;寒流过,多大雾天气,空气得以净化,C正确;人工降雨成本较高,经常实施的概率不大,D错误。故选ABC。
【小问6详解】
判断:叙述正确。理由:秘鲁地处热带,气温较高,受秘鲁寒流影响,利马盛行下沉气流,该地水汽含量较少,水汽不易凝结成雨,降水稀少;受秘鲁寒流影响,利马近地面气温降低,空气中的少量的水汽易凝结只是在近地面形成了雾,并没有达到形成降水的程度。
2. 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包含许多重要地理信息。回答问题。
(1)【单选】图示区域与下列气压带、风带最吻合的是____。
A. 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B. 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D. 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单选】图示季节,上海大气状况是____。
A. 春光明媚B. 夏日炎炎C. 秋高气爽D. 冷气袭人
(3)【简答】说明作出上述上海大气状况判断的理由。
(4)【选择填空】图中气压中心甲(蒙古境内)为(1)____(A.高压B.低压),天气大概率为(2)____(A.好B.坏)。
(5)【简答】图中气压中心乙位于青藏高原上,说明其成因与青藏高原的关系。
(6)【选择填空】图中锋(虚线)是(1)____(A.冷锋B.暖锋),移动方向是(2)____(A.东北B.西南)。
(7)【简答】解释图中大风区域产生的原因。
【答案】(1)C (2)C
(3)图中有台风;北部地区(蒙古境内)气温为-1℃
(4) ①. A ②. A
(5)此时为秋季,青藏高原已开始降温,但与周围气温比仍是热源,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6) ①. B ②. 东北
(7)图中大风区域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准确来说,是台风的云墙区和螺旋雨带区,水平方向的气流强烈旋转,形成狂风和大风。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近地面天气形势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压带风带、等压线、台风、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大致位于20°N-50°N,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度附近、西风带分布于南北纬40-60度之间,C正确;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东北信风带位于赤道北纬30度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度附近,ABD错误。故选C。
【小问2详解】
读图,此时图中有台风,应为夏秋季节,结合图中气温可知,北部地区(蒙古境内)气温为-1℃,应为秋季,秋高气爽,C正确,ABD错误。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有台风,为夏秋季节;北部地区(蒙古境内)气温为-1℃,温度还不是很低,应为秋季。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气压中心甲(蒙古境内)为高压,受高压控制,下沉气流,多晴天,天气大概率为好。
【小问5详解】
由第2小题可知此时为秋季,青藏高原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但与周围气温相比仍然是热源,上升气流较旺盛,近地面形成低气压。
【小问6详解】
图中锋(虚线)位于锋面气旋上,结合所学知识,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故图中的锋为暖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断向东北移动。
【小问7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大风区域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是台风的漩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水平方向的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强烈旋转,形成狂风和大风。
3.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回答问题。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该保护区”)位于北极——西伯利亚—东滩—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间,以保护鸻鹬类、雁鸭类、鹭类、鸥类和鹤类等鸟类及其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
(1)【简答】对一位不知道该保护区的美国中学生说明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写出你说的话和做的事。
(2)【单选填空】该保护区的类型是(1)____(A.自然生态系统类B.野生生物类C.自然遗迹类)。
(3)【选择填空】图中①②③三个功能区中,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入的是(1)____(A.①区B.②区C.③区),不能从事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是(2)____(A.①区B.②区C.③区)。
(4)【不定项选择】该保护区所在东滩湿地具有的功能是____。
A. 涵养水源B. 调节气候C. 保护堤岸D. 加速淤积
(5)【单选】该保护区位于北极—西伯利亚——东滩——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间,该迁徙路线的方向大致是____。
A. 南北方向B. 东西方向C. 东北——西南方向D. 西北—东南方向
(6)【简答】从上海市虹口区出发去该保护区,有人不乘车而选择跨行(人工动力),猜想可能的原因。
【答案】(1)该保护区位于中国上海崇明东滩(或崇明岛东部,或长江入海口处),在地图上指(或标出)给他看
(2)B (3) ①. A ②. AC (4)ABC
(5)A (6)沿途考察观光、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时间充裕、锻炼身体、挑战生活、喜欢踦行、节省路费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材料,涉及保护区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上海崇明岛的东东滩部,长江入海口处,可以在地图上指(或标出)具体的地理位置给他看。
【小问2详解】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鸟类,属于野生生物类型的保护区。
【小问3详解】
核心区是鸟类生态类群保存最好和珍稀濒危鸟类集中分布区,区内严禁一切干扰,以保护为主,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①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不能从事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②为实验区,③为缓冲区。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堤岸的功能,ABC正确;加速淤积主要与地形、流量等有关,D错误。故选ABC。
【小问5详解】
该保护区位于北极—西伯利亚——东滩——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间,结合所学知识,该路线大致沿120°E分布,故该迁徙路线的方向大致是南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6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海市虹口区去该保护区沿途有着各种各样景观,可以考察观光、低碳出行,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择跨行(人工动力)需要时间多,说明时间充裕、择跨行(人工动力)锻炼身体、挑战生活、可能喜欢择跨行(人工动力)、为了节省路费。
4. 印度是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回答问题。
材料1:2022年,印度人口14.2亿,年龄结构较为年轻。该国城镇化水平34.5%,低于亚洲主要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人口出现跨区域迁移。该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但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材料2:2020年,印度提出“自立印度”经济方案,推动本土制造、本土市场和本土供应链发展。但有学者认为,该国宜发挥劳动力优势,面向国际市场生产工业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1)将下列各选项的代号按逻辑关系填入图3对应的框内。
选项: A.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 B.西南季风不稳定 C.水旱灾害频繁 D.降水变率大E.粮食产量波动大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
(2)该国人口向南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不定项选择)
A. 农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B. 南部沿海有港口
C. 南部气候炎热D. 南部就业机会较多
(3)由图2可知,该国____比重偏高,____比重较低;____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不发达;信息技术产业属于____密集型,吸纳____较少,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4)有人说,印度劳动力资源丰富,既是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的有利条件,又是不利条件。对此加以评价(支持、反对等),并说明理由。
【答案】(1) ①. B ②. D ③. C ④. E ⑤. A (2)BD
(3) ①. 农业 ②. 工业 ③. 工业 ④. 技术 ⑤. 劳动力
(4)答法1: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扩大出口产量。答法2:反对。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可能较低。答法3:既支持又反对。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扩大出口产量,但产品的附加值可能较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印度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由于西南季风的不稳定,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水旱灾害,从而对农业造成影响,使粮食产量波动大,为了保障国内正常供给,所以印度粮食出口常受政策限制。故逻辑关系为B、D、C、E、A。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指向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往南部和西南部迁移。人口迁移是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南部港口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更好的投资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吸引人口迁入,BD正确;北部为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A错误;南部平原地区气温高,C错误。故选BD。
【小问3详解】
由图2可知,印度服务业占比53.2%,比重最高,农业占17.7%,比重偏高;工业占29.1%,比重较低。印度资源丰富,工业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不发达;结合所学知识,信息技术产业高素质劳动力,属于技术密集型,需要劳动力较少。整体来看印度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小问4详解】
答法1支持:印度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扩大出口产量。答法2:反对。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加工环节利润低,产品的附加值可能较低,竞争优势弱。答法3:既支持又反对。印度人口众多,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扩大出口产量。产品的附加值可能较低,竞争优势弱。
5. 读某校研学小组在暑假期间完成的“河甸村考察报告(摘录)”。回答问题。
河甸村考察报告(摘录)
河甸村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内,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科尔沁沙地边缘,总面积约44平方千米。现有村民305户,836人。村民主要从事玉米等作物种植和舍饲养殖。
据查,村庄所在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为水草丰茂的科尔沁草原。清朝末年以来,荒漠化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甸村面临风沙覆盖的窘境和生态移民的抉择。最终,河甸村村民选择留下并开始植树造林。经过20多年的努力,突破了生态恶性循环。
考察中发现,村庄内有小水泡子,但村民讲,过去的水泡子比现在大;土壤表层有浮沙,刮掉表层20厘米左右可见湿土层,村民在湿土层上挖坑栽树,当地有不少杨树。
河甸村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河甸村的森林、草场和湿地承担生态功能,耕地生产粮食和牛羊饲料,收入约占总收入的一半,养殖业收入则占另一半。河甸村在少量土地上为养殖业产出饲料,牲畜的粪尿作为有机肥料流回大地,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而森林又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生态保护,形成“林—农—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中学研学小组
(1)【简答】考察报告文字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抄写错误原句并加以改正。
(2)将下列各选项的代号填入下图对应的框内。
【单选】选项:
A.农牧业产出下降 B.滥垦滥伐,过度放牧 C.外来农耕人口 D.土地沙化,生态失衡
(1)____(2)____(3)____(4)____
(3)【简答】概括河甸村耕地、养殖用地、林地、草地湿地、村庄的分布特点。
(4)【单选】下列主题与本次考察内容最贴切的是____。
A. 河甸村的对外辐射功能B. 河甸村的产业结构优化
C. 河甸村的资源开发利用D. 河甸村的生态综合治理
(5)【简答】说明河甸村气候发生的变化,列举证据并简析可能的原因。
(6)【简答】为此次考察设计一句宣传语。
【答案】(1)错误原句:河甸村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科尔沁沙地边缘。改正后的句子:河甸村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沙地边缘。
(2) ①. C ②. B ③. D ④. A
(3)耕地、养殖用地在中间,林地、草地湿地、村庄在周围相间(交错)分布。 (4)D
(5)气候变化:气候变干。证据:清末以来荒漠化面积扩大;过去的水泡子比现在大。原因:全球变暖;人口增长,破坏植被。
(6)(不违背人地协调观,没有原则问题。)
例如:倡导绿色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美丽家园
【解析】
【分析】本题根据某校研学小组在暑假期间完成的“河甸村考察报告(摘录)”为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区域分析、生态问题循环、区域气候变化的原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调取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河甸村地理位置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东侧,根据所学知识,此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沙地边缘。与材料中表述有出入。考察报告其他内容为正确内容。
【小问2详解】
我国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土地生产力低下,农牧业发展受限,导致经济发展水平低,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区域生态贫困的演绎逻辑,主要思路为由于原有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普遍贫困,导致对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增加,加剧了生态破坏。具体为:当地人口普遍贫困以及外来农耕人口增加,导致开发加剧,滥砍滥伐,过度放牧,耕地面积和放牧的增加,破坏了原有植被,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挡风沙的作用,植被破坏后,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土壤有机物减少,使农牧业产出下降,加剧了当地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耕地、养殖用地在中间,林地、草地湿地、村庄在周围相间(交错)分布。形成“林—农—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本次考察主要调查的内容有,河甸村的农业生产现状,生态环境的历史与现状,当地的土壤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目前“林—农—牧”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故主要为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目前人地之间和谐的关系,最贴切的为生态综合治理。D正确。对外辐射功能一般指大都市对周边中小城市的带动作用。A错误。材料主要阐述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没有体现其他产业类型和资源开发利用,B,C错误。故选D。
【小问5详解】
根据材料,村庄所在的科尔沁沙地历史上为水草丰茂的科尔沁草原。清朝末年以来,荒漠化面积扩大。村民讲,过去的水泡子比现在大;从植被和湿地面积的变化可以体现出当地气候逐渐变得干旱。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气温升高,蒸发加强,当地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使得当地气候干旱。人文方面,清朝末年以后,国家经济逐渐发展,当地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增多,人地矛盾增加,为扩大粮食生产,破坏植被,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加剧,农业需水量较大,最终使气候进一步干旱。
【小问6详解】
此次考察体现了河甸村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宣传标语应体现人地协调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例如:倡导绿色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美丽家园类型
1996年面积(km²)
1996年占比(%)
2018年面积(km²)
2018年占比(%)
耕地
12.9
292
8.9
20.1
林地
2.2
5.0
25.4(含村庄及道路等)
57.5
草地与湿地
23.8
53.9
9.8
22.4
荒地
5.2(含村庄及道路等)
11.9
0
0
总面积
44.1
100
44.1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口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生学科能力诊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期中考试(二模)地理试题(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期中考试二模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清华大学高三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THUSSAT诊断性测试2022年1月地理试卷pdf、THUSSAT诊断性测试2022年1月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