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题练习专辑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0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0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空山旷谷,在中国艺术中成为永恒主题。像王维,不只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也是绘画史上伟大的画家、“文人画”的鼻祖,他对“空”有着独到的表达: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你看那空山,什么都没有,但又什么都有,生命的各种迹象、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都住在这份“空”里,潜滋暗长。这四句诗,二十个字,翻译给外国人并不难,但这“空”的意念,该怎么翻译呢?不懂“空”,就不懂中国诗、中国画,甚至不懂一把中国的椅子。风骨传典,风物流芳,明式家具,承载着落实于物质的文化观念与精神图腾。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切无形的事物,都在有形中孕育、发酵
B.一切有形的事物,都在无形中孕育、发酵
C.一切有形的事物,都在无形中发酵、孕育
D.一切无形的事物,都在有形中发酵、孕育
解析 根据上文“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可知,其中心词为“万物”,表达的意思为“有形的事物生于无形”,所以“有形的事物”在前,据此排除A、D两项;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孕育”再“发酵”,据此排除C项。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中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没有的事?狼子村现吃;还有书上都写着,通红崭新!”
B.“格里高尔,”有人喊道,那是母亲的声音,“六点三刻了,你不是要赶火车吗?”
C.现在我唯一的渴望就是了解安然。四十八小时,她在想些什么呢?
D.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解析 文中问号作用是表示特指问。A项,表示反问。B项,表示是非问。C项,与文中问号作用相同,都是表示特指问。D项,表示设问。
答案 C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生命的各种迹象、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都在‘空’里,暗暗滋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解析 原句和改句的不同在于最后一句话的区别,原句是“都住在这份‘空’里,潜滋暗长”,改句是“都在‘空’里,暗暗滋长”。首先原句中“都住在这份‘空’里”,一个“住”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迹象”和“可能性”在“空”里的状态具有人的情态,更加形象生动。而改句只是一般陈述句。其次原句中用“这份”来修饰“空”,起到强调特指的作用,与上文衔接更加紧密。改句中的“空”没有修饰词。最后原句中的“潜滋暗长”是并列式结构,自身形成对偶,语言诗化,与本文的语言风格相吻合;而改句是“暗暗滋长”,语言平淡无奇。
答案 ①原句中使用拟人手法,用“住”来形容“迹象”和“可能性”在“空”里的状态,更加形象且富有人情味。②原句中使用“这份”来修饰“空”,使得“空”具有特指意义,与上文衔接更加紧密。③原句中的“潜滋暗长”,词语自身形成对偶,语言诗化,与本文的语言风格相吻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上,最__①__的是鱼纹图案:有的是双鱼成组,如鱼纹彩陶罐、鱼纹彩陶盆;有的是三五条鱼追逐相戏,如西安半坡博物馆藏五鱼纹彩陶盆;甚至还有人面鱼身的彩陶图案。假若用水注满这些有鱼形图案的彩陶盆,透过光线的折射,人们可以看到鱼在__②__的水中游动。因为有水,连手绘的鱼都有了生命,可以在水里__③__地呼吸、畅游。
彩陶上的鱼,不仅记录了先民的渔猎生活,而且体现了先民对水的依赖、对生命的珍视。尤其是在黄河中游的传统“中原”腹心地带,在半坡等地,已有炭化的粟、黍被考古学家发现。仅在姜寨一期聚落遗址,就发现了近两千件收割类农业工具。在先民的生产生活中,渔猎最多只是一种补充。因此,仰韶彩陶上流行的鱼形图案,不只是渔猎生活的客观记录,更代表了一种朴素的愿望——先民想通过鱼形图案,表达对水的崇拜、对生命的珍视。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析 ①处,从后文的冒号和列举的各种鱼纹彩陶可知,彩陶上最惹人注意的是各种各样的鱼纹图案,因此可以填“引人注目”之类的成语。②处,从前文的“光线”和后文的“水中”分析,此处应是描写水的状态,故可填“波光粼粼”之类的成语。③处,从后文鱼在水中“呼吸、畅游”分析,此处是要表现鱼自在、悠闲的状态,故可以填表示自由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等成语,也可以填表示悠闲的“悠闲自在”等成语。
答案 ①引人注目 ②波光粼粼 ③自由自在(或“无拘无束/悠闲自在”)
5.阅读第二段内容,简要分析文段是如何得出破折号后的结论的。(3分)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文段得出结论的逻辑过程,故考生需要梳理文段和作者的行文思路。第二段可以分为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总说彩陶上的鱼的意义,特别指出其体现了先民对水的依赖、对生命的珍视;第2~4句为第二层,举例说明当时农业已得到一定发展,渔猎只是先民生产生活的一种补充;第5句为第三层,得出结论,先民想通过鱼形图案,表达对水的崇拜、对生命的珍视。
答案 ①先总说彩陶上的鱼体现的意义;②再举例说明当时农业已得到一定发展,渔猎只是先民生产生活的一种补充;③最后顺理成章得出结论,即鱼形图案不只是对渔猎生活的记录,更代表先民对水的崇拜、对生命的珍视。
二、文化常识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监国,古代国君外出时,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
B.星象,指星体的位置,及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代星相家据此占测人事的命运吉凶。
C.南渡,晋宋两朝皆渡长江迁于南方建都,史称南渡。
D.蟒衣,袍服名。明代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衣上绣蟒,蟒与龙形相似而少一爪。
解析 A项,“监国……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错误,监国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监国的人通常为太子,但不一定都是太子。
答案 A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 古代等级制度严格,由于君主受臣子朝见时,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立,所以南面特指皇帝登基,而不是担任大臣。
答案 B
三、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信息时代,能力与年龄不再有直接的关系,各行各业涌现了一大批年轻的专家。这可以用《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明月初升后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通过写人的感受突出了箫声的悲凉与幽怨。
(3)“鹿”音同“禄”,世人喜好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2)徘徊于斗牛之间 泣孤舟之嫠妇 (3)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等名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况下著书立说的事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逆境成才”,旨在说明“发愤著书”是普遍现象。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不得通其道 (2)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四、写作审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分)
材料一: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盛时不遇,诗人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
《尚书》有云:“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
材料三:
张桂梅于2008年自主创办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2年来,已有1 804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施展才华。而她本人也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和“七一勋章”。
“平台”是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的词语,某报社开设了《青年论坛》栏目,讨论的主题是“平台与人才”,你读了以上材料,有何感触与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征文参与讨论。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人才的成长需要平台或才华的施展需要平台;②不同的才华需要不同的平台;③不同的平台造就充满个性的人才;④平台虽好,善于定位有助于成才;⑤平台很多,也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个;⑥新时代处处皆平台,人才可以创造平台;⑦不起高台上,怎筑摘星楼;⑧亲手筑起自己的平台;⑨好的平台,锦上添花;⑩平台为舟,人才为楫;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2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5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4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