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题练习专辑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3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3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学者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播出时广受欢迎,__①____。围绕中华典籍中的名篇,以对话营造“故事讲述场”,使传统典籍更加可亲可感,是其成功的关键。宋应星与袁隆平跨越百年握手,撒贝宁与司马迁跨越千年对话……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孔子编《书》,伏生护《书》,晁错学《书》,令人难忘。其中,“百岁老人”伏生生逢乱世,历经大起大落,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终将其传于天下。
《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__②__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文化,让民族文化根植内心,__③__地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此处的成语应作谓语,语境强调“播出时”“广受欢迎”,所以可填形容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风行的“风靡一时”。②处,此处的成语应作定语,意思是非常丰富,修饰“典籍”,可填“卷帙浩繁”或其他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③处,充当状语成分,强调“民族文化”使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可填“潜移默化”。
答案 ①风靡一时 ②卷帙浩繁 ③潜移默化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孔子编《书》,伏生护《书》,晁错学《书》”是三个“……(人物)……(动词)《书》”的主谓宾结构,属于排比句。孔子编《书》,伏生护《书》,晁错学《书》是三个关于《书》的文化故事,作者以排比的形式加以总结,在表达上增强了语势;在内容上概括了三个有关《书》的文化故事,拓展了句子的内容。
答案 构成:三个句子均为主谓宾结构,孔子对应伏生、晁错,“编”对应“护”“学”,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表达效果:增强了语势,简洁地概括了有关《书》的文化故事,拓展了句子的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松脂是指松树中含有的树脂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树脂。它是一种黏稠的液体,在树脂道中流动,松脂都是一滴一滴往外流,这个过程很耗时,可以延续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
松脂是松树光合作用的产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松树叶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而生成的糖类再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经过各种中间产物,后在木质部的分泌细胞中生成了松脂。所以,若要增加松脂产量,则需要松树有繁茂的枝叶、发达的根系和充足的光照,为松树提供充足的营养并增进树木的生理代谢,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更充分的进行,才能获得更多的松脂。
3.作诠释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和功用等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请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尝试用一个判断单句对“松脂”做诠释,不超过50个字。(6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找出叙述“松脂”的性质、特征和功用的一些句子。如“松脂是指松树中含有的树脂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树脂”,这是“松脂”的特征;“它是一种黏稠的液体”,这是“松脂”的性质;“松脂还是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这是“松脂”的功用。然后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即“松脂是……一种黏稠液体”的形式,把叙述“松脂”的性质、特征和功用的一些句子转换成定语的形式放到单句中即可。
答案 松脂是松树中含有的或者从松属树木中分泌出来的被用作生产松香、松节油的主要原料的一种黏稠液体。
4.下列是根据材料第二段概括松脂形成过程的流程图,请在方框和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内容,每处不超过6个字。(4分)
解析 根据“松树叶中的叶绿体不断吸收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即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并产生氧气”,可概括出松脂形成的关键步骤是:松树叶中的叶绿体先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在叶绿素和酶的共同作用下,转化为有机化合物。根据“而生成的糖类再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经过各种中间产物,后在木质部的分泌细胞中生成了松脂”,可知生成的糖类要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才能生成松脂。
答案 ①叶绿体;②光合作用(吸收利用光能);③有机化合物(糖类物质);④生物化学反应;⑤松脂
5.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6分)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
解析 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两个方面的相似性:一是色泽相似,句中本体是“白发”,喻体是“雪线”,两者在颜色上相似,都是白色的;二是形状相似,“白发”和“雪线”在形状上相似,都具有细密的特点。本句将“白发”比作“明丽的雪线”是抓住了两者的相似点,所以此句的修辞使用很合适。
答案 ①句中将白发比作明丽的雪线,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头发和雪线的形状相似,白发和白雪色泽相似。
二、文化常识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孤,指幼年丧父,与《陈情表》中“悯臣孤弱”的“孤”相同。
B.督邮,督邮曹掾的简称。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C.领,兼任。与兼、权、行、署等均表在本职外同时担任别的职务。
D.太牢,是指古代祭祀时并用牛、羊、豕三牲,有时也指牛一牲。
解析 C项,“与兼、权、行、署等均表在本职外同时担任别的职务”错误,其中“权”,指“暂时行使”某职位的职权;“署”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答案 C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分官设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如“召有司案图”即为此意。
B.“九宾”是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仪,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乃设九宾礼于廷”,秦王就采取最高规格召见相如。
C.“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都属于“二十四史”。
D.“提辖”是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解析 《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
答案 C
三、名句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中常出现“时”“空”对举的文句,借时空的广远寄寓内心的慨叹,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2)疫情期间,无数“逆行者”用大爱树起道德精神的丰碑,我们可以用司马迁《屈原列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他们可比日月的精神。
(3)古诗词中的“东风”一般指春风,也用来比喻有利的时机或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再小的学问不懂也要去探求,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如果六国统治者能得民心,就能够抵御秦国、各自保全的道理。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上片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其中“______________”从听觉角度写出了箫声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____”则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
答案 (1)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3)凤箫声动 一夜鱼龙舞
四、写作审题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分)
事迹:杨振宁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这个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颗明珠。不仅如此,他资助学子赴美深造,还在清华亲自授课,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颁奖词: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 ①与家国“共同途”;②将爱国情怀融入祖国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③家国情怀;等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14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9练 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第7练语言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化常识,名句默写,写作审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