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4概述原文内容课件
展开逐点突破 • 建知识之架构
【链接教材】概述原文内容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和重点题,命题者会有意设置陷阱,干扰考生的判断,正确理解原文内容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前提。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从文人雅集写起,寥寥数语,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写得韵味悠长。但描写曲水流觞之乐并非作者的真正意图,他很快沉浸到对暂与久、悲与乐、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中,发出了一连串的叹息。
考向分析一、阅读方法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主题有关的文句。
第一步:阅读、理解文本大意针对文言文阅读文本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考生在整体阅读文本的时候,要找出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相关的地方圈点出来:①人有几位,如何称呼;②主角是谁,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③事有几件,由谁所为;④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应当注意的是阅读文本并不代表每个词的意思都要弄明白,特别是对一些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词语,只要知其所指即可,不必深究。同理,对于一些不在设题区间,不影响理解文意的一些难懂的晦涩词句也不要过于纠缠。
第二步:比对、甄别选项信息首先,准确理解题干要求,弄清所考查的设问方式,如是“正确”还是“不正确”,这是解答信息题的前提和关键。其次,推敲各选项内容与文本信息是否契合。一般来说,信息选项总会掺杂一些迷惑性很强的错误信息,要想筛选出正确选项就必须对所给选项信息进行认真比较,仔细遴选,一旦拿定哪一个信息句与文本内容不符时,就可排除该选项。
二、考查形式高考题对于设置文本信息的陷阱主要有七种方式。考向(一) 张冠李戴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本的选文都为人物传记,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几个人物、几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原文信息: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选项设置: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答案】 本题从张冠李戴的角度设误。“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说法错误,文中“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并未对其太子本人施以刑罚。
【参考译文】任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
考向(二) 时间错位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搞错。分析时应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识破“时间错位”的陷阱。
(2020·全国Ⅰ卷)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原文信息: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选项设置: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答案】 本题从时间错位的角度设误。“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中,“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参考译文】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纳,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逐步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
考向(三) 地点不合命题者将原文中人物的不同活动地点故意混淆,在选项中设置“地点错误”的陷阱。辨析时应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从而识别在地点上设置的错误。
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原文信息: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选项设置: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答案】 本题从地点不合的角度设置选项。据“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可知,被侵占夺取的是天水郡,而选项的表述为“蜀地饱受侵扰”,把“天水郡”说成“蜀地”,属地点设误。
【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世代有美名,是西州的大户人家。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鲁芝从小流离失所。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古代典籍研究。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曹真去世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右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鲁芝竭力镇守防卫,又修建城池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又调任他为广平太守。天水百姓包括少数民族都非常仰慕他的美德,大家亲自到京城上书,请求留下鲁芝继续做天水太守。
考向(四) 无中生有“添加”就是通过无中生有的方式,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来。辨析时应将选项中未涉及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从而识破“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的陷阱。
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原文信息: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选项设置: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答案】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置选项。从原文看,“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文本中是许将出使,所以无对方返回之说。
【参考译文】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代州的土地,每年派遣出使的使者不敢前往,就任命许将前往应对。……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要到贵国去划分边界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考向(五) 关系错置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将逻辑关系进行错置。如将直接与间接、根本与技叶、原因与结果或已然与未然进行错置。在遇到涉及逻辑关系的选项时,一定要与原文中相关的句子比较一下,仔细分析所给逻辑关系是否恰当。
(2021·考试中心命制八省适应卷)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原文信息: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霍)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选项设置: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答案】 本题从关系错置的角度设误。“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错误。从逻辑关系看,上官桀儿子的女儿成为婕妤,上官桀父子算皇亲国戚,但桑弘羊原文只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不能推出他是皇亲国戚。
【参考译文】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大姊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成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息沐浴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常怀着怨意。再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
重点突破如何解答曲解文意型概括原文内容题?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大部分概括原文内容题的错误项为曲解文意。曲解文意,即命题者对原文关键细节(关键词语)故意错解以迷惑考生。这种曲解文意的方式正成为设题的主要陷阱。因为错误极其细微,故要认真、细心比对。
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是如何设误的?(1)原文信息: (2022·全国乙卷)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选项设置: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答案】 本题从曲解文意角度设误。“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曲解文意,文中“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意思是“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这是说不能靠建造游观之台这些方式来安身存命。
【参考译文】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2)原文信息:(2023·全国甲卷)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选项设置: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答案】 本题从曲解文意角度设误。“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曲解文意。原文“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是说周尧卿是对轻慢自己的人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而非“不如自己的人”。“慢”即轻慢、怠慢。
【参考译文】尧卿为人正直严谨,不喜计较,对于那些轻慢他的人,他必定会以丰厚的礼仪来使其惭愧。尽管担任官职的薪俸不高,但他会倾尽所能来救助亲族和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3)原文信息:(2023·全国乙卷)重耳即位三年,举兵而伐曹矣,因令人告曹君曰:“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又令人告釐负羁曰:“军旅薄城,吾知子不违也,其表子之间,寡人将以为令,令军勿敢犯。”选项设置: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答案】 本题从曲解文意角度设误。“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戒”曲解文意,文中“悬叔瞻而出之,我且杀而以为大戮”意思是“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我将杀掉他陈尸示众”,是让曹君把叔瞻从城上吊下来,由重耳自己杀掉示众,且并没有说要“大开杀戒”。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5翻译文言句子课件,共40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3解说词语及相关内容课件,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