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已经讲过,户是基本经济单位。但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孩子只是有时候到田地里去,女人通常也不参加农业劳动。农业主要是男人的职业。男人和女人的这种劳动分工是产丝地区的一个特点。它说明了蚕丝工业的发展是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在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人忙于缫丝时,男人正忙着准备稻田。另一方面,从丝业得到的收入可与农业收入比拟。这也使人们有可能靠小块农地生活下去。因此农田的大小一直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农业所需的劳动量也相应地有所限制。
    为说明村里的劳力和土地是如何恰当安排的,我可引用几个统计数字。成年男子是实际的或潜在的农业劳动者,年龄在15至55岁之间,总数共450人。如果将2758.5亩耕地平均分配给劳动者,每人将得6.1亩。上文我已经说明了工作速度、稻的生长所需时间,以及得出一个人可耕种约7亩地的结论。从技术上来说,我已经表明了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集体工作不比个体劳动增加多少收成,效率也不会提高很多。目前的技术已决定了这样大小的一片土地需要多少劳动量。因此,我们也有了每个农业劳动者能种多少亩地的近似数字。这一事实对土地占有、对农田分散的制度、对分家的频率以及对小型的户都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缫丝工业被现代工厂接收后,农田的大小仍然同过去一样。由工业变化而剩下的妇女劳动力不能为这种小块农田所吸收。这种失调的情况可以从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较多这一情形中观察到,也可以见于妇女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高度流动性中。在邻近的村庄里农田较大,在适应工业变化的新情况过程中,妇女劳力被农业所吸收。这说明传统的劳动分工是出于实践的安排,而不是由于非经验的原因。它是经济调节的一个部分。在男子只靠自己劳动,而农田不能再扩大的情况下,农业是不需要女劳力的。唯一需要女劳力的场合是紧急灌溉或排水的时期。控制水有时候需要立即行动,女人便毫不犹豫地去车水。
    一户里的男子在同一农田里工作。他们之间没有特殊的分工。每个人做同样的工作,除在插秧时,孩子不插秧而是给成人递秧苗。所以大部分劳动是个体性的。
    (节选自费孝通《江村经济》,有删改。文章调查对象为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村落“江村”)
    材料二
    “千万工程”(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顺应人民对共同富裕的向往,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注重在保护好自然生态和改善好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将乡村建设与乡村经营结合起来。在强调村庄整治的同时也强调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强调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培育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探索生态富民实现路径。不断助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公共产品转化为民生福利,走生态立村、美丽生财、村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标未来乡村经营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激发未来乡村经营新动能。特别是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改革兴村、发展强村、经营富村,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机实现,不断让乡间“沉睡”资源变为城乡“流动”资产,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千万工程”的一条典型经验就是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始终坚持统筹城乡的系统思维。从县域切入努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通的制度壁垒。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浙江绿领培育行动计划”,培育一大批新农人、新农匠、新农商和新头雁,积极推进“两进两回”行动计划,促使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大力开展“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着力留住原乡人、唤回归乡人、吸引新乡人。促进城市非农产业向乡村辐射、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不断提升乡村发展人气、活力与水平。
    对标未来乡村发展要求,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以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为主线,构建未来乡村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着力破除土地、资本、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制约,积极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节选自郑淋议《“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有删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村的孩子有时候去田地里劳动,妇女则通常不参加农业劳动,这说明一户中并不是全体成员都参加农业劳动。
    B. 江村男女分工的特点主要受当地特有的经济构成影响,家庭缫丝业兴旺时期,女子忙于缫丝事业,男子忙于准备稻田。
    C. 江村农业使用铁耙耕作使得大部分劳动成为非常个体性的劳动,而且这种技术使得集体工作也根本无法增加收成。
    D. 材料一第三段“失调的情况”,指的是丝业的衰落打乱了传统协调的经济活动,妇女在村里闲暇时间多,或流动到城镇。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可以看出,江村人有可能依靠小块农地活下去,是因为家庭缫丝业可以带来跟农业差不多的收入。
    B. 从材料一的地图可看出,密布的河流是江村水稻种植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但这种地理条件不利于蚕丝业的持续发展。
    C. “努力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是因为人民有共同富裕的向往,同时也是“千万工程”意义所在。
    D. 目前县域之内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千万工程”的制约性因素,譬如土地、资本、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贵州杂交水稻制种大户陈良东流转村民闲置的土地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每年可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就业。
    B. 大学生袁孝鑫回到家乡,创办“下庄布谷”植物扎染工坊,在家乡大力发展扎染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C. 浙江省湖州市人栾金祥,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回国后家乡创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广大蟹农创收。
    D. 新疆阿勒泰地区禾木村,利用当地特有乡村风光资源,成立观光马队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人均纯收入达4.4万元。
    4. 简述材料一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5. 结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谈一谈应该如何振兴江村经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学路
    沈从文
    ①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
    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
    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可看到一家染坊,有强壮多力的苗人,踹在凹形石碾上面,站得高高的,手扶着墙上横木,偏左偏右的摇荡。
    ②又有三家苗人打豆腐的作坊,小腰白齿头包花帕的苗妇人,时时刻刻口上都轻声唱歌,一面引逗缚在身背后包单里的小苗人,一面用放光的红铜勺舀取豆浆。
    我还得经过一些屠户肉案桌,可看到那些新鲜猪肉砍碎时尚在跳动不止。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每天且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
    ③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我就欢喜看那些东西,一面看一面明白了许多事情。
    每天上学时,我照例手肘上挂了那个竹书篮,里面放十多本破书。在家中虽不敢不穿鞋,可是一出了大门,即刻就把鞋脱下拿到手上,赤脚向学校走去。不管如何,时间照例是有多余的,因此我总得绕一节路玩玩。
    若从西城走去,在那边就可看到牢狱,大清早若干犯人带了脚镣从牢中出来,派过衙门去挖土。
    到了溪边,有时候溪中涨了小小的水,就把裤管高卷,书篮顶在头上,一只手扶着,一只手照料裤子,在沿了城根流去的溪水中走去,直到水深齐膝处为止。
    学校在北门,我出的是西门,又进南门,再绕从城里大街一直走去。在南门河滩方面我还可以看一阵杀牛,机会好时恰好正看到那老实可怜畜牲放倒的情形。
    因为每天可以看一点点,杀牛的手续同牛内脏的位置,不久也就被我完全弄清楚了。
    再过去一点就是边街,有织簟子的铺子,每天任何时节皆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小凳子上,用厚背的钢刀破篾,有两个小孩子蹲在地上织簟子。
    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时间即或再早一些,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
    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有时打的是一把刀,有时打的是一件农具。
    有时看到的又是这个小学徒跨在一条大板凳上,用一把凿子在未淬水的刀上起去铁皮,有时又是把一条薄薄的钢片嵌进熟铁里去。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
    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有干鱼同酸菜,用钵头装满放在门前柜台上。
    ④引诱主顾上门,意思好像是说,“吃我,随便吃我,好吃!”每次我总仔细看看,真所谓“过屠门而大嚼”,也过了瘾。
    但最使人开心事,还是落过大雨以后,街上许多地方已被水所浸没,许多地方阴沟中涌出水来,在这些地方照例常常有人不能过身,我却赤着两脚故意向深水中走去。
    若河中涨了大水,照例上游会漂流得有木头、家具、南瓜同其他东西,就赶快到横跨大河的桥上去看热闹。桥上必已经有人用长绳系定了自己的腰身,在桥头上呆着,注目水中,有所等待。
    看到有一段大木或一件值得下水的东西浮来时,就踊身一跃,骑到那树上,或傍近物边,把绳子缚定,自己便快快的向下游岸边泅去。
    另外几个在岸边的人把水中人援助上岸后,就把绳子拉着,或缠绕到大石上大树上去,于是第二次又有第二人来在桥头上等候。我欢喜看人在洄水里扳罾,巴掌大的活鲫鱼在网中蹦跳。
    一涨了水,照例也就可以看这种有趣味的事情。照家中规矩,一落雨就得穿上钉鞋,我可真不愿意穿那种笨重钉鞋。虽然在半夜时有人从街巷里过身,钉鞋声音实在好听,大白天对于钉鞋,我依然毫无兴味。
    材料二:
    我写出的又不是他们预定的形式,真无办法。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
    (摘自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上学路上所见到的都是跟自己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吃、用、喝方面的场景。
    B. 皮靴店里大胖子皮匠总腆出“上面有一撮毛”的大而黑的肚皮,这让人忍俊不禁。
    C. 虽然作者觉得因涨水而漂来上游的东西很热闹,但隐约让人感受到大水的无情。
    D.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读者可以发现,沈从文在有意识地实践自己的创作主张。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也点明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我”上学路上的景物。
    B. 句子②从外貌、动作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两代苗人的生活,画面温馨甜美。
    C. 句子③中“常常停顿下来”“看”“一站许久”一连串动作,体现儿童的好奇心。
    D. 句子④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干鱼同酸菜”的诱人可口。
    8. 作者通过观看“杀牛”“打铁”“雨后捞东西”的场景明白了哪些“事情”?请梳理概括。
    9. 材料二说“我写出的又不是他们预定的形式”,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初以父任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玉清昭应宫灾,舜钦年二十一,诣登闻鼓院上疏。举进士,改光禄寺主簿,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店宅务。康定中,河东地震,舜钦诣匦通疏。范仲淹荐其才,召试,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舜钦娶宰相杜衍女衍时与仲淹富弼在政府多引用一时闻人,欲更张庶事。御史中丞王拱辰等不便其所为。会进奏院祠神,舜钦与右班殿直刘巽辄用鬻故纸公钱,间夕会宾客。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事下开封府劾治,于是舜钦与巽俱坐自盗除名,同时会者皆知名士,因缘得罪逐出四方者十余人。世以为过薄,而拱辰等方自喜曰:“吾一举网尽矣。”舜钦既放废,寓于吴中。二年,得湖州长史,卒。舜钦数上书论朝廷事,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及谪死。世尤惜之。
    (节选自《宋史·苏舜钦传》)
    材料二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余。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气。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趋于古焉。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节选自欧阳修《苏氏文集序》)
    10.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舜钦A娶宰相B杜衍女C衍D时与仲淹E富弼在F政府G多引用H一时闻人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游,文中指游学,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词义相同。
    B. 召试,文中指皇帝召来面试,这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C. 便,文中意为满意,与《孔雀东南飞》中“便言多令才”的“便”词义不同。
    D. 古文,与下文中的“时文”相对,苏舜钦和欧阳修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舜钦少年时即有大志。在二十一岁那年,玉清昭应宫遭灾,他到登闻鼓院击鼓上疏。之后河东发生了地震,他又往朝廷设置的意见箱中投放了上皇帝书。
    B. 苏舜钦和刘巽因私用公款被以监守自盗罪开除官籍,当时参加宴会的都是知名人士,因这件事获罪流放的有十多个人,这是苏舜钦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C. 苏舜钦在苏州时,常将愤懑的心情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歌风格豪放,人们往往为之惊奇。他还擅长书法创作,日常所写的诗歌都被人们争相传看。
    D. 天圣年间的学者依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来写文章,还借此互相夸赞推崇,而苏舜钦与苏才翁、穆参军创作古歌诗、杂文,与流俗不同。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拱辰廉得之,讽其属鱼周询等劾奏,因欲摇动衍。
    (2)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14. 对于苏舜钦因罪被除名的事,他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
    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①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轗轲②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注】①窅窅:遥远的样子。②轗轲:不得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路难”为乐府诗歌旧题,《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四)》为作者仿写古乐府之作,具有古乐府语言朴实特点。
    B. 本诗“君不见”一语与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表达效果相近,以倾诉、提醒的口吻,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C. “故乡”两句,诗歌主人公遥想日夜相隔故乡、近看尘沙扑面阻绝行人的的边关,作者借此表达征人的思乡之切。
    D. “朔风”两句,作者采用极具边关特色的意象描绘边关环境,同时借用“萧条”“哀急”等词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
    16. 结合全诗,探究诗歌结尾“长叹”一词的丰富意蕴。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引用《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姿态来直面最后阶段高中学习生活。
    (2)宋人曾批评王安石“偏执己见,凡诸君子之论,一切指为流俗”,拒绝他人意见,对此,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回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算拒谏。
    (3)旅游爱好者准备近期组团赴河北昌黎碣石山旅游,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碣石山的古人诗句以增进他们对景点文化的了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真相。
    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_________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18. 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道德涵养厚人,就像是婴儿)。”
    B. 李贵说:“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C. 乔布斯说:“成功源于童心,清新的童心可以带来亮丽的人生。”
    D.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他的人生也是美好的”,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晕动病,在生活中通常被称为晕车、晕机或晕船,是一种平衡感失调的综合征。任何移动的环境 ① 。这通常并不代表你生病了,相反,晕动病是你的神经系统根据你有生以来积累的经验,试图以最佳方式起作用的结果。
    在处理感官信息和生成运动指令时,大脑会不断监控和调整其输入和输出信号,从而高效地执行生活中的各种任务。例如,为了在转头时看得更清楚,你的大脑会让你的眼睛移动到与头部运动相反且相等的位置。它是根据你内耳中专注于平衡的感应器官的反馈来执行这些动作的。你的大脑会不断监控这种反射行为,不断进行调整,以确保 ② 。内耳中主管头部平衡运动的前庭系统的效率基于体验和结果。在成长过程中,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协调动作和保持平衡。
    所以,如果你出现晕车或晕船,其实是你的神经系统在一种独特的、充满挑战和不那么理想的环境中展现其熟练且经过优化的机能的过程。
    通常,婴幼儿不会出现晕动病。大一点的孩子则非常容易出现晕动病,这一时期是他们学习不同感官之间典型关系的时期。随着人们长大成年,晕动病的发病率 ③ ,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已经能把自己过去的体验与现实情境相适应。
    2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晕,文中词性为动词,指对移动的物体有种发晕的感觉。
    B. 你,这里是虚指,泛指任何人,包括说话人自己在内。
    C. 相反,用在下文句中或句首,与上文所说的意思对立。
    D. 所以,因此的意思,表因果关系,其后句子表示由因及果。
    21. 请结合文段内容,给“晕动病”下一个定义。要求,语意流畅,不超过45字。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名民营企业家曾经讲过这样一个现象: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制度也没有,但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过加班费的问题,奉献成为一种情怀;现在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制度也完善了,但是,奉献的情怀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制度比情怀更重要吗?理智中学拟举行一场辩论赛。正方辩题为“情怀比制度更重要”,反方辩题为“制度比情怀更重要”。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个辩手,请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或“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个角色,写一篇辩论稿,阐述你的观点看法。写作时,符合辩论稿基本规范即可。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广东省深圳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docx、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