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回顾学案
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学案,共8页。
1.内环境及其稳态
(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
(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
(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④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4.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兴奋产生。
②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双向传导。膜外: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膜内: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简记为“内同外反”。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③兴奋的传递方向: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④效应:神经递质作用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探究神经传导和传递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切断某一神经,用针刺激不同部位,用微电流计检测膜电位的变化并观察肌肉的反应。
(4)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两电极均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5)大脑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
S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讲话;H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听懂话;W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写字;V区——若发生障碍,则不能看懂文字。
5.激素调节
(1)几种常考的激素
③甲状腺:甲状腺激素靶细胞――→几乎全身细胞
(2)激素调节的四个特点: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6.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2)人体产热的主要组织或器官分别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时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
(3)相关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有提高细胞代谢强度的作用。
(4)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7.水盐平衡调节
(1)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渴觉产生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2)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其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当大量丢失水分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相反,当血钠含量升高时,则醛固酮的分泌量减少,其结果也是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8.血糖调节
(1)胰岛素: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2)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与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
(3)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9.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2)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断方法
①“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②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在涉及免疫过程概念模型的题目中,对特异性免疫类型的判断,一般采用倒推的方法,即先从图中呈“Y”形的抗体出发,分泌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含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判断为体液免疫。如看到两个细胞接触后导致一个细胞裂解死亡,则为细胞免疫。吞噬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4)快速确定三种免疫功能异常类型
(5)二次免疫的特点
①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②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
10.发现生长素的经典实验
(1)达尔文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4)温特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1.生长素的本质、运输及作用
(1)本质:有机物(吲哚乙酸),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生长素(IAA)外,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2)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部位
①合成部位: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分布部位: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生长素的运输
①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②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
③横向运输: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单侧光引起);从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重力作用引起)。
(4)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根>芽>茎。
②同一植株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③生长素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特点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④在生长素最适浓度的两侧,会有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
(5)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
12.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1)赤霉素
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2)细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
(3)乙烯
①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
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4)脱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②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
1.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的相关叙述
(1)心肌细胞的直接内环境为血浆,所以可以从血浆中获取营养物质( × )
(2)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相互交换( √ )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
(4)手和脚有时会磨出“血泡”,其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还有血细胞( √ )
(5)神经递质、血红蛋白、抗体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 )
(6)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2021·河北,17)( √ )
(7)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2021·河北,17)( × )
(8)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 )
(9)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 )
(10)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
(11)在寒冷环境中,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以防止在寒冷环境中体温降低( × )
(12)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 )
2.判断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叙述
(1)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
(2)刺激传出神经也可以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这种反应也能称为反射( × )
(3)在人体内发生某种反射的时候,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上兴奋传导都是双向的( × )
(4)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2021·河北,11)( × )
(5)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2021·山东,7)( √ )
(6)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2021·河北,11)( √ )
(7)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可以存在于突触后神经元的细胞膜上,也可以存在于肌肉、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 √ )
(8)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2021·全国乙,4)( √ )
(9)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2021·全国甲,4)( √ )
(10)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 )
(11)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2021·河北,11)( √ )
(12)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能被回收的有神经递质、激素( × )
(13)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固醇类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都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 √ )
(14)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 )
(15)血糖调节中,血糖浓度变化可以刺激相关细胞或下丘脑中的相关部位,所以葡萄糖也可以是信号分子( √ )
(16)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2020·江苏,12)( × )
(17)血糖水平正常时,胰岛不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2021·浙江1月选考,17)( × )
(18)激素的受体与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一样,也位于细胞膜上( × )
(19)胰岛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体现了负反馈调节机制( √ )
(20)验证“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大鼠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的实验思路为“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胰岛素溶液,测定并比较施加试剂前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 × )
(21)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殖能力( √ )
(22)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 )
3.判断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相关叙述
(1)和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一样,B细胞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 × )
(2)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2020·浙江7月选考,5)( √ )
(3)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 √ )
(4)免疫排斥与T细胞有关,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 √ )
(5)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 )
(6)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2020·全国Ⅲ,4)( × )
(7)多次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可增强人体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2021·浙江1月选考,20)( √ )
(8)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 )
(9)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 )
(10)抗病毒抗体可特异性地与血液中游离的病毒结合并直接使其降解( × )
(11)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 )
(12)记忆B细胞在受到相应的抗原刺激后能产生强烈的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 )
4.判断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叙述
(1)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
(2)失重、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但缺氧会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 )
(3)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 )
(4)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
(5)根的向地性、胚芽鞘的向光性、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 × )
(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2021·全国甲,3)( √ )
(7)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2021·全国甲,3)( √ )
(8)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2021·全国甲,3)( × )
(9)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 )
(10)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只有激素调节( × )
(11)水稻没有受粉,能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的方法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 )
(12)缺水使脱落酸含量上升导致气孔关闭(2021·浙江1月选考,13)( √ )
(13)赤霉素受体表达量增加的大麦种子萌发时,胚乳中淀粉分解速度比野生型更快(2021·河北,9)( √ )
(14)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过做预实验可有效减小实验误差
( × )
(15)用一定浓度的6-BA(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抑制马铃薯发芽,以延长储藏期(2021·辽宁,7)( × )
(16)小麦、玉米即将成熟时,若遇干热后再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将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赤霉素能够促进种子萌发的原理( ×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知识回顾八群体稳态与调节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与动物的稳态与调节学案 (不定项),共59页。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个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学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