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海南省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教学检测(三)及答案(九科)
2024海南省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教学检测(三)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海南省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教学检测(三)语文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必修上册至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孔子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我们在《论语》中能找到很多这方面的言论,如《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即反省,反省的标准是贤人:把贤人当作学习的榜样,激励自己向贤人看齐;把不贤之人作为一个参考,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堕落为不贤之人。
由孔子开启的见贤思齐的思想,后来成为儒家重要的修身原则,类似的话多次出现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在儒家看来,见贤思齐既是反省,也是好学,君子只有这样修身,才能真正改掉缺点,提升自己。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继承的也是这种见贤思齐的思想。无论是“见贤”,还是“见不贤”,都有反省的味道,都是把自己与别人加以比较,反观自己有哪些不足、离贤人还有多少距离。这等于是给人生找到了两部教材,一部是正面的,一部是反面的。正面的教材给自己确立学习的榜样,反面的教材给自己划出人生的底线。正反结合,人生就可以在不断的反省和学习中前行。
在孔子看来,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很容易做到知错即改。而知错即改的前提是一个人要有直面自身不足的勇气,但大多数人缺乏这种勇气,不敢直面自身的不足,所以孔子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所谓“内自讼”,就是无须别人提醒或者批评,自己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深深自责。尽管大多数人难以做到“内自讼”,但越是做不到,越需要努力去做,否则的话,就是有个贤人站在你面前,你也学不到贤人半点模样。
与人们不敢直面自身不足相对的是,人们常常喜欢批评别人的缺点,这种人往往缺乏自省。孔子为此批评过子贡。《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子贡喜欢批评别人,孔子提醒子贡:“你就一定比别人强吗?我没有时间去批评别人。”言外之意是,与其花时间去批评别人,不如用这个时间来提升自己。这段话,与其说是表现了孔子对他人的宽容,还不如说是展示了孔子反省的人生态度。
不仅人生的修行需要我们不断地反省,学习、从政也是如此。《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的“思”固然是思考的意思,但也包括反思、质疑——学习不仅要勤学、乐学,也要善于反省。《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些都是孔子谦虚的话,也是他反省的话。凡此种种,孔子都是在提醒我们,做人做事需要有一种反省的态度。
孔子这种反省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学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等于是把孔子关于反省的教导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曾子又曰:“日旦就业,夕而自省思,以殁其身。”(《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不仅每日三省,而且“以殁其身”,可见曾子自省的功夫有多强。曾子正是凭着这种深入持久的反省之功,培养出一种深沉坚毅的伟大人格,并借助这种人格,承担起孔子倡导的仁学事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实现“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段话虽然没有提及人生的反省,但没有人能否认曾子身上的担当感和人格力量与他的每日三省吾身的修身功夫之间的联系。
当然,人生需要反省的肯定不止那三件事,但一个人要是每天都能反省三件事,我想他离贤人也就不远了。在我看来,一个人可以做不到每日三省吾身,但不能一辈子都不省吾身,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让反省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实际上,不少学者就是这样做的,并取得了杰出成就。比如为《资治通鉴》做注的胡三省(大学问家)、著名学者于省吾(20世纪研究古文字的大学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他们的名字都取自“三省吾身”。他们的成就不能全部都归于人生的反省,但一定跟人生的反省有关。
总而言之,先秦时期的儒家非常重视人生的反省(而且是自动、自主的反省),反省在儒家思想的开创阶段就已经形成,并成为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由于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孔、孟等人的反省思想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渗透到中国人的思想深处。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这已是客观的存在。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要明确地意识到这种存在,而且要落实在生活中,真正养成反省的习惯,过一种反省的生活。
(摘编自叶帮义《“反省”:儒家思想的一大底色》,《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贤思齐的思想是由孔子开启的,类似的话多次出现在儒家经典著作中,这促使该思想成为了儒家重要的修身原则。
B.《原毁》中包含了见贤思齐的思想,韩愈在反省自己不如舜和周公的同时,也有向他们学习以改掉缺点、提升自己的意思。
C.作者认为一个人有直面自身不足的勇气,往往能知错即改。但大多数人缺乏这种勇气,也就很少有人做到知错即改了。
D.拥有反省的意识,同时落实在生活中,让反省成为生活的习惯,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便能成为优秀的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重视反省,将贤人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把不贤之人作为警醒自己的参考。
B.一个经常反省的人应该是一个好学的人,反省的同时也是在向别人学习。
C.子贡缺乏自省,喜欢批评别人,这招致了孔子的嫌恶,受到了孔子的批评。
D.先秦儒家重视自动、自主的反省,它影响深远,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里仁》中的句子,意在证明孔子对反省的重视,进一步引出话题。
B.文章逻辑严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反省”的内涵、意义等,令人信服,启人思考。
C.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充分。
D.文章结尾一句紧扣中心论点,提出“过一种反省的生活”的号召,具有积极意义。
4.文中第三段结尾处使用了“你”这一人称代词,请简析其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单就个人成长而言,这与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何异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董鸡
傅菲
翌日早晨,我又去徐家村田垄。雨更大了,没了雨雾,天空倒明净了。雨洗去了灰色。葛溪完全裸呈了出来,湍急的水流溅起了白浪,像水面浮起的白玉兰花。一只董鸡,值得我冒雨前来。
事实上,我对董鸡并不陌生。少年时期,禾苗分蘖时,戴着斗笠去耘田,拄一根木棍,把稗草、酸模等杂草踩进烂泥里。耘到田中央,母董鸡带着一群小董鸡疾走出来,急急地叫。扔了木棍,追赶董鸡,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烂泥里,身子不稳,脚踩在禾苗上。董鸡跑得快,在禾垄间穿来穿去,一会儿就不见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像施了隐身术似的。割早稻,也会碰上董鸡。割稻的人,割着割着,一只或几只董鸡飞出来,我们在旱田地追,喊着:抓董鸡,抓董鸡。十几个人围过去,呼呼呼,董鸡飞进了另一块稻田。
村人也把董鸡叫作花田鸡。这是村人的误识。花田鸡是秧鸡科花田鸡属鸟类,董鸡是秧鸡科董鸡属鸟类,雌鸟毛色相近,但董鸡体型更大,花田鸡脚短且粗,鸣声则完全不一样。花田鸡在赣东北是冬候鸟,鸣声是这样的“嗤嗤嗤,嗤嗤嗤”。
说起秧鸡科不同鸟类的叫声,也真是千差万别。白胸苦恶鸟也叫白胸秧鸡、白腹秧鸡,两颊、喉以至胸、腹均为白色,上体为暗石板灰色,黑白相间。为什么叫苦恶鸟呢?这个名称让人肠胃分泌苦水。又苦又受恶的鸟,就是苦恶鸟。每次看到白胸苦恶鸟,就会想起电影里的旧社会劳苦大众。其实,白胸苦恶鸟很有风度,在田野闲步,像个谦谦君子。只是它的叫声:kue,kue,kue,听起来就是苦恶。普通秧鸡站在田头,张着嘴叫:听儿吤儿吤儿,像喉咙里哽塞着东西。①董鸡则是:董董董董,以声取名,遂名董鸡。
站在葛溪河畔,静等着董鸡鸣叫。可它就是不叫。它习惯于早晚叫。在发情期,日夜叫。禾苗抽穗了,但尚未扬花、灌浆。董鸡已经过了发情期。我寻了田头一棵大树,撑起伞,静候着。我心里有数,董鸡就在山垄田里,它的觅食范围并不大。仅有几块水田就够它一家子生活了。
站了一个多小时,看见董鸡出来了。它走在杂草丛生的田埂上,伸长了脖子,喙翘起来,大摇大摆地走。这是董鸡惯常的走路姿势,步伐雄壮威武,有昂扬之气。在走路的时候,它在“探查”四周“敌情”——天敌、情敌,都是不可以忍受的,也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田埂“巡视”了一遍,它开始啄食嫩草叶、嫩禾叶,啄食虫子。它猛啄。
禾叶被雨打得一上一下弹动。所有的禾叶在弹动。细碎的雨珠被弹得低低扬起。②董鸡点着头,翘起尾巴,叫:董、董、董、董。
雨声轻盈,溪声喧哗,与董鸡的鸣叫声交混。这是雨季的落幕之曲。炎热的仲夏即将到来。想起1989年夏天,在偏远的乡村学校工作,晚上睡在死寂般的校园,听着窗外的董鸡叫声,竟然听得出神,不想入眠。
学校在路边山冈上,被坟墓包围,路下有一片数百亩稻田。蝉声与董鸡的鸣叫声交替,月色与山色交映。夜深,披衣坐在学校门口的台阶上,凝望着稻田。朴实的、染着月色气息的稻田,被古城河半绕。我才19岁,我有不甘。一眼望到边的稻田,就像一眼望到边的人生。那不是我要的人生。蝉吱呀吱呀叫着,不知疲倦。③董鸡也董董董地应和。在它们的叫声中,月色荡漾,我心荡漾。
翌年,我离开了那里。再也没回去过。似乎我就是一个心肠极硬的人,不会去留恋。过了45岁之后,我又返回乡野,出没于田野、溪流之畔、丛林。这不是生命意义上的返回,而是再次去追寻,不是去追寻失落的,而是追寻更广大的未知。有追寻的人,都是为未知所牵引的。但某些看似被遗忘的东西,会在某一瞬间被突然唤醒。比如董鸡的鸣叫。恬淡的,浸透了南方潮湿的鸣叫。在这一刻,会发现世间是如此之美。
董鸡是夏候鸟,4月,长出繁殖羽和冠状的红色额甲,来到赣东北。河汉密布的赣东北,是候鸟安居之地。公董鸡日夜展示咯咚咯咚的鸣声,展示雄壮、华贵的身姿,取得母董鸡青睐。公董鸡的“聘礼”是丰厚的——在草丛间、稻叶间,和母董鸡一起织巢。一窝产卵3~8枚,“夫妻”育雏,约20天,小鸡随亲乌吃食。繁殖季结束,公董鸡脱落繁殖羽和红色额甲,与母董鸡一样,长得如同乡野农夫。巢像一只乌篷船。船是不会沉没的。雨季来了,田水高了,船也高了。董鸡就是青青田间的船家农夫。在船上生养子嗣,在田里觅食。
1983~2008年,因广泛使用呋喃丹、甲胺磷、敌敌畏、磷铵等剧毒杀虫剂,董鸡、白胸苦恶鸟等以稻田为主要栖息地的涉禽,被毒死。因此,在赣东北罕见。剧毒也灭杀了泥蛇、泥鳅、黄鳝。董鸡栖身之处,离不开高草和水。这是涉禽的生态之灾。
鸟活得安详,也就是人活得安详。
葛溪是横峰主要水系之一,这是一条非常清澈的河流,一条未被破坏的河流,四季丰沛。我曾沿着葛溪徒步十余华里,看溪水流淌,看岸边的灌丛和杂草,看山势形态。徐家村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自然村,村户不多,树木高耸。去多了,就会发生意外,意外地发现了董鸡。这是必然的意外。为了获得这种意外,我就更喜欢去那些鲜有人知道但又很有趣的地方。无数这样的地方,构成了我的私人地理。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私人地理。我的私人地理大多与鸟兽有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只董鸡,值得我冒雨前来”中“值得”一词,真切地体现了“我”对董鸡的喜爱与愧疚之情。
B.苦恶鸟因叫声而得名,其实它有优雅的气度、谦谦君子的形象,看起来既不劳苦,也不受恶。
C.45岁之后,“我”又返回乡野,不是为追寻失落,而是为探寻未知,最终发现了世间的美好。
D.“鸟活得安详,也就是人活得安详”,鸟与人紧密相关,体现了“我”对人与生态关系的深刻思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写“我”对董鸡并不陌生,结尾写发现董鸡是“意外”,两相对比,暗示了“我”离开村庄后对自然的疏远。
B.除董鸡外,文中还介绍了花田鸡、白胸苦恶鸟等鸟类,并交代它们共同的命运,使文章体现的情感更加深沉。
C.本文结尾处说“村户不多,树木高耸”,与《荷塘月色》中描写的蓊蓊郁郁的树,都体现了环境的僻静和清幽。
D.本文以等待董鸡为线索,穿插了“我”对少年时期和1989年夏天的回忆,时间是“散”的,但主旨却是鲜明的。
8.本文语言具有诗意性和严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怎样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都写了董鸡“董董董”的叫声,分别有怎样的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诚欲背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节选自《汉书·张良列传》)
材料二: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项羽A欲击B沛公C项伯夜驰D至沛公E军F私见良G欲与H俱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助桀为虐,桀,夏末暴君;该词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文中是对沛公的批评。
B.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文中是沛公为拉近与项伯的关系而为之。
C.度,估计、预计的意思,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度”意思相同。
D.足下,下级称上级或者同辈相称的敬辞,与成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的“足下”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认为因刘邦先前励精图治,所以军队才能入秦,借此劝诫刘邦不要留在宫室贪图享乐,要驻军霸上。
B.刘邦与项伯饮酒,并嘱咐项伯告诉项羽,说他不敢背叛项王,之所以驻扎军队,是为了防备其他军队进入。
C.鸿门宴会时,项羽军队和刘邦军队相距四十里,刘邦留下了张良,和手下几名将领从芷阳抄近道回到军中。
D.刘邦走后,项羽接受了张良进献的白璧,范增则用剑敲碎了玉斗,并表达了他对项羽的不满和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樊哙在两则材料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却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晓月西沉、宿云渐起,在如此深夜,词人却辗转难眠、无人倾诉,情景交融之间更显愁绪之浓。
B.“雁声稀”与《声声慢》中“雁过也”,一“稀”一“过”虽有不同,但皆含对所怀之人的思念之情。
C.下片前两句用词微妙,富有新意。“散”字明写啼莺,实写春之离去;“乱”字明写落花,实写心绪之纷杂。
D.听凭片红飘落满地而不去打扫,只想留着等待舞人的归来。词人以动作描写作结,表达了对舞人的思盼之情。
16.“寂寞画堂深院”与《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两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白描手法,写出房屋周围各种树木茂盛的特点。
(2)韩愈《师说》中,“**,**”两句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很多人都有优点,人们应虚心求教,向其学习。
(3)古人诗文常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唐诗宋词中有很多这样的句子,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诗人们对于四季的感想大概颇有不同罢。一般地说来,则为“游春”“消夏”“悲秋”,A——冬呢,我可想不出适当的字眼来了。总之,诗人们对于“冬”好像不大怀好感,于“秋”则已“悲”了,更何况“秋”后的“冬”!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是又好又不好。大人们定要我穿了许多衣服,弄得我动作迟笨,这是我不满意冬天的地方。在都市里生长的孩子是可怜的,他们只看见灰色的马路,从没有看过整齐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地。在乡下,可不同了。照例到了冬天,野外全是灰黄色的枯草,又高又密,脚踏下去簌簌地响,有时没到你的腿弯上。是这样的草B——大草地,“野火”烧不尽的大草地。火星溅来,那满地的枯草就毕剥毕剥烧起来了。狂风着地卷去,那些草就像发狂似的腾腾地叫着,夹着白烟一片红火焰就像一个大舌头似的会一下子把大片的枯草舐光。有时我们站在上风头,那就跟着火头跑;有时故意站在下风,看着那烈焰像潮水一样涌过来。
18.请说明文中A、B两处破折号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A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所以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①**。“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地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着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②**,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③**,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B可以使农民一部分背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的大事件所引起的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20.下列句子中的“把”和文中加点的“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生来不读半行书,只把黄金买身贵。——李贺《嘲少年》
B.街亭有兵把守。——《三国演义》
C.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儒林外史》
D.所以把二哥哥的事也疑惑起来。——《红楼梦》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材料二: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史铁生《我与地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海南高一年级阶段性教学检测(三)
语文·答案
1.B 2.C 3.C
4.①使用“你”这一人称代词,仿佛直接针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反驳或建议,使文章更具有针对性。②使用第二人称“你”,可以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感,从而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同:二者都强调向他人学习。(2分)异:《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侧重于学习对象的选择;(2分)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反省的标准。(2分)
6.A 7.A
8.①诗意性:本文使用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描述了优美的环境、董鸡生动的形态,以及作者对董鸡和董鸡所处生态的情思;长短句结合,善用拟声词,富有节奏感,极具诗意性。②严谨性:在介绍董鸡的种类、形象、繁殖情况,以及分析涉禽的生态之灾时,作者使用了科普术语,进行了客观的描写和分析,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第一处写董鸡的叫声是“董董董董”,是为了说明董鸡这一名字的由来。②第二处写董鸡的叫声,与当时“雨声轻盈,溪声喧哗”的环境相交融,营造了雨中诗意灵动的意境。③第三处写董鸡的叫声是在“我”对人生有所不甘时,以此烘托了“我”迷茫孤寂的心情,绵长的思绪。(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CFG 11.C 12.A
13.(1)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据守关口不要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在秦地称王了,(我)便听从了他。(关键词“说”“距”“王”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独自脱身而去,已经回到军中了。(关键词“督过”“独”“至”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14.①敢于直言。刘邦想占有秦国财物时,樊哙直言进谏。②富有智慧。樊哙的劝谏体现其有智慧、有见地。(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若答不拘小节、处事果断,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沛公进入秦地,宫室中有数以千计的帷帐、狗马、贵重财宝、妇女,他想留下住在那里。樊哙劝谏,沛公没有听他的。张良说:“秦国不行大道,所以您才能到这里。为天下除去凶残暴虐的人,应该以朴素来显示本色。现在您刚进入秦地,便安于享乐,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希望您听从樊哙的话。”沛公于是回去驻扎霸上。项羽想要攻打沛公,项伯夜里跑到沛公驻军地,偷偷地见张良,想和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为韩王护送沛公,现在事情紧急,逃跑是不义的。”张良便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很惊骇,说:“怎么办?”张良说:“沛公真的要背叛项王吗?”沛公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据守关口不要让诸侯进来,就可以在秦地称王了,(我)便听从了他。”张良说:“沛公自己觉得能打退项王吗?”沛公沉默,说:“现在怎么办?”张良于是邀请项伯见沛公。沛公和项伯喝酒,为他祝酒,联姻,让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王,据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别的盗贼。材料二:沛公出去后,项羽让都尉陈平召见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于是(刘邦)就离去了。(临走时刘邦)让张良留下道谢。张良问:“大王来时拿了什么?”沛公说:“我带来一双白玉,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你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当时,项王的军队在鸿门下,沛公的军队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丢下车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取道芷阳秘密地走。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而已。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沛公离开,秘密到达军中。张良就进去道谢,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来辞行。让臣张良奉上一双白璧,拜献给大王,一双玉斗,拜送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独自脱身而去,已经回到军中了。”项王接过玉璧,放在坐席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剑敲碎(玉斗),说:“唉!这小子不足以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15.D
16.①手法上:“寂寞画堂深院”借景抒情,将自己的主观感情附着于画堂深院之中,借此抒发寂寞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使用借代的修辞、想象的手法,用“雕栏玉砌”代指故国,想象故国的宫殿应该还在。②情感上:“寂寞画堂深院”主要抒发对所怀之人的思念之情;“雕栏玉砌应犹在”主要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每点3分)
诗歌鉴赏
词的上片描写词人入梦与梦回的全部过程与心理状态。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熟睡的时候,然而词人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原因是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词人想借雁队与所怀之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所怀之人也杳无音信。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词的下片顺势走笔,描写暮春前后之景。此时环境已从寝室移到画堂和深院:“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外面的现实景物给词人更大的刺激。内心的孤寂、惆怅和外面的鸟啼花落形成对比,使人格外寂寞,也更加留恋梦里的温馨。偶然间,产生一念:“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这个想法凄婉又甜蜜:一来断肠红雨,永别佳人,人花共运,凄艳绝伦;二来梦回还可入梦,舞人还可归来。李煜的词,凄美如此。
17.(1)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2)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3)(示例一)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示例二)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示例三)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每空1分)
18.A:表示话题的转换。B:表示解释说明。(每处1分)
19.①比拟。草发狂似的叫着,生动地写出了草在激烈燃烧时的情景。②比喻。将红火焰比作大舌头,形象地写出了火焰的状态,突显出火势的大,以及草燃烧得快。(每点2分,语言流畅1分)
20.A
21.①无疑是“土地”②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而种地的人却不能迁移/而种地的人却只能定居)③世代定居是常态(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A:“所以”修改为“但是”。B:“一部分”与“农民”交换位置。(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材料中两句话的关键词:局限、跨越、挑战。对于局限,材料一认为应“不断跨越困境”,材料二认为“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由此可知,写作的最佳立意——面对局限,我们应不懈挑战,跨越困境。如果以不断跨越、不屈挑战为主题进行写作,也是正确的立意。如果以局限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则偏离了题意。
参考立意:①勇于挑战局限,让人生绽放光彩;
②不断跨越困境,让愿望成为现实;
③不屈服于命运,勇于挑战人生极限;等等。
佳作展示
勇于挑战局限,绽放生命光彩
《大鱼海棠》中有句台词:“有些鱼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他们属于天空。”对于鱼来说,水是它们命定的局限,但如果心向蓝天,便有突破生命局限的可能。人也是如此。每个人生来都面临着各种局限,只有勇于挑战局限,才能绽放生命光彩。
雨果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高峰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断挑战,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将一粒粒稻种播撒在大地之上;“时代楷模”钟扬不断挑战,成为了人生的“跨界者”,跨越了专业的局限,也跨越了生命的局限。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座高高的山峰。山顶上有迷人的风景,有璀璨的梦想。我们唯有举步攀登,跨越山石,才能登上顶峰,触碰梦想。
有太多人感叹命运的局限,实际上,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就像是一棵树,在种子播下时,命运就被决定了。但这棵树如果一直扎根,就能直冲云霄,俯瞰山川。人也是如此,在出生时,命运就已被设置了种种局限。唯有不断突破,才能拓宽自己的世界。海伦·凯勒是盲人,这是命运给她设置的局限。但她并没有屈服,而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学会了多种语言,勇于挑战,成为了全世界残疾人的骄傲。试想,如果她屈服于眼前的黑暗,那么,她的人生就会是漫漫长夜。
在面对长期的跨国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时,华为勇敢应战,不畏艰难。2023年,华为率先研发出高智能芯片,打破了美国对科技领域的垄断地位,标志着中方科技企业的逆袭正式拉开帷幕。当西方在华为面前筑起一道高墙时,华为勇敢地跨了过去。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华为如果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就难以摆脱被“卡脖子”的命运。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时代,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有勇敢挑战、突破自己的魄力。我们应汲取北岛诗中“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的精神,因为在我们的面前,有静待绽放的梦想,有中华复兴的征程,有璀璨绚烂的星辰大海。
毕淑敏说:“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我们面对的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前程,所以,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吧,去做时代的弄潮儿,去迎接更猛烈的风浪。不断前行,抵达更远的地方;勇于挑战,让生命之花绽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安徽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共12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语文试卷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pdf、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