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要求。
1.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这表明汤武意在
A.安抚前朝遗民 B.垂直管理地方部族
C.减少政局动荡 D.强化同源共祖理念
2.西周称“侯”者“必建蕃于王畿之外,而为王者有守土御乱之义,然后称侯”。春秋时期,地方封国在边境地区也设有候人、边候来典守封疆,但其所统辖的武装力量有限,其地位相较于以往有所弱化。这一变化表明
A.严格的等级差别 B.诸侯国君加强集权
C.列国的兼并扩张 D.国家边防的重要性
3.《史记》中居于列传之首的是没有什么事功而仅仅是因为饿死首阳山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三国志》传记的开篇也是功劳不大但由于重义轻利而与同窗“割席”的管宁。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思想的多元竞争 B.英雄主义的浸染
C.强烈的国家认同 D.儒家思想的影响
4.画像砖艺术是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一种民间艺术,生动地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下面两幅魏晋时期的画像砖图片反映了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少数民族完全汉化
5.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中曾说:“随田之在民者税之,而不复问其多寡,始于商鞅;随民之有田者税之,而不复视其丁中,始于杨炎。”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均田制遭到破坏 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D.改变了以田亩为主的赋税制度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1页(共6页)6.南宋时期,“担当”一词不仅被理学大师们接受、使用,而且士人、大臣也经常引用。文天祥在给皇帝的奏折中写道:“天下有事,凡能担当开拓排难解纷,惟其才耳。”这表明
A.重文轻武理念的推广 B.程朱理学得以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封建等级观念的强化 D.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7.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元朝此举意在
A.促进不同文化的深度交融 B.彰显政权正统地位
C.消除蒙汉之间的民族隔阂 D.注重笼络上层人士
8.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一部航海科普类的手抄孤本书,在当时传抄较广。它反映出当时
A.扩展疆土的政治愿望 B.传统科技承古萌新
C.对外政策的开明开放 D.海洋意识潜滋暗长
9.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
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 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
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 D.民众救亡意识增强
10.“助捐”是清政府要求洋务企业在某一方面的无偿捐款。下表是轮船招商局的部分“助捐”情况。这些“助捐”
A.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C.体现了洋务企业的社会担当 D.反映了洋务派热心公益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2页(共6页)时间
助捐项目
金额
1878 年
县捐
18 000 余两白银
1879年
筹防捐
15 000 余两白银
1890 年
江浙县捐
20 000 两白银
11.下图是一张纪念照,留影者在照片背后写道:“壬子(1912年)秋八月,将欲剪发,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像馆。”从留影者的做法和心境,可以发现
A.新旧观念的杂糅 B.移风易俗难以推广
C.中西合璧的体现 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12.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见下图)。其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该遗址印证了
A.印加帝国领先于世界的建筑水平 B.中美洲缔造了较成熟的文明
C.印第安人继承融合欧亚文化遗产 D.安第斯先民闪耀的智慧光芒
13.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反映出
A.地中海文明优于其他的文明 B.埃及与其他文明交流广泛
C.经贸往来频繁促进文明融合 D.大西洋沿岸贸易比较发达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3页(共6页)14.下图为1500-1775 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B.新航路开辟,印度洋贸易兴盛
C.澳大利亚的种植园大量使用黑奴 D.黑奴贸易受限,出国华工大增
15.16世纪初,葡萄牙商人将高岭土带回欧洲并尝试制造瓷器但屡遭失败。1708年,德国科学家齐恩豪斯通过多次实践,用高岭土和雪花石膏制造出了白色半透明的瓷器。1709年,欧洲第一家瓷器厂建立。欧洲瓷器业发展导致的后果可能是
A.列强扩大对华的资本输出 B.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性变革
C.中国的瓷器出口受到冲击 D.欧洲生产瓷器占领中国市场
16.英国文化部在2016——2020年大英博物馆管理协议中将“持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商业和慈善手段获取收入”列为工作重点。这一协议的履行
A.彰显博物馆个性 B.有助于博物馆的商业化运营
C.维护文化多样性 D.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公众职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2分,共52分
1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之后,在政治地理格局上.不但汉初王朝直接领属郡县与王国独立领属郡县并立的格局被彻底改变,中央集权程度大大加深。王朝还通过积极有效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北疆确立了对匈奴侵扰的有效辖制,对南则开通西南夷,对东南与岭南地区用兵,把王朝的版图重新回复到与秦王朝大致相当的规模。
—摘编自郑帼《两汉之际的政治地理研究》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4页(共6页)材料二 如果没有康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就更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西藏反对英国,东北反对日本,云南、广西反对法国。应该说是康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
---摘编自戴逸《盛世的沉沦》
(1)据材料一,以汉武帝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地理格局上”的变化。(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康乾盛世期间为“统一大业”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乾时期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7分)
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武将诗句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捣”“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以此表达武将“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的殷切心情。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既写了岳飞“仇”的情感,又抒发了其“报国”的决心。武将创作的诗句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歌咏风月闲情,甚至阐发义理、抒情表达委婉曲折如文人自作的作品,如生值“中兴”之际的刘锜写道,“西风萦破梦,落日乱残蝉。岁月俄如此,功名岂偶然”。
——摘编自何潇《宋代武将作者诗词创作倾向》
材料二 春秋以来的“大一统”观历经数朝,在清朝依旧延续。清代前期外侵未至,然内部矛盾导致的疆域变化斗争时有发生。武将们在西南、西北、东北、东南等边地保疆安民的同时,用自己的诗笔呈现了边疆文化与中原文化在空间维度下的差异,展示了康乾盛世的雄姿。这些边疆诗的创作者,显然都是武人,但因乾隆对汉诗写作的宣导作用,乾嘉以来八旗武人以诗纪事渐成常态。这些边疆诗作既是对王朝军事实力的展示,也是对时代变迁中边疆风俗的观察,它们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凝贮的疆域认同与文化认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摘编自米彦青《乾嘉时期武将“边功”的文化记忆与诗歌文学想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武将诗词创作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嘉时期边疆诗创造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贡献。(7分)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5页(共6页)19.(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 窝阔台通过征服战争,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原来金山一带‘深谷长坂,车不可行’……窝阔台率军西行时‘始碎其路’”。1251年蒙哥设置别失八里行省,执掌西域的军政事务。
——摘编自孙秀君《论蒙古帝国时期蒙古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传播了自由、平等、法治等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的遗产还有更深远的意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就波及范围而言,不仅是欧洲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战争打碎了西班牙等一些全球帝国,法国革命激励下的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摘编自李化敏《近代德意志民族自我意识觉醒的文化路径》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为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5分)
20.(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同”是严格区分的两个概念。《国语》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是指同类事物的简单重复或机械叠加,而“和”的前提恰恰是“异”。中国人认为,尊重和包容差异性,让不同事物或不同要素按一定规则进行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形成一个有内在生命力的有机整体。任何一种文化要想永葆生机活力,都必须保持开放胸怀,不断吸收借鉴新的文化要素。
——摘编自郜建华《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主题,表述成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高二历史(选择考)第6页(共6页)
相关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1):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历史试题(1),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