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课 了解多媒介 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638574/0-171369750637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1课 了解多媒介 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638574/0-171369750642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8.1课 了解多媒介 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4/2/15638574/0-171369750647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了解多媒介优秀教学设计
展开1.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了解端午节这一非遗文化的来源、内涵、影响等;设计“端午节信息获取主要媒介调查”问卷并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及原因。
2.阅读“学习资源”中的相关文章,从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时效等方面入手,把握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常见媒介的传播特点。
3.强化跨媒介获取信息的意识,提升信息获取的能力,培养对非遗的热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常用途径。
2.把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常见媒介的传播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1 课时
信息获取途径调查
课前准备
1.分别从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搜集或整理一条介绍端午节知识的素材。
2.了解设计调查问卷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现在,我们要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般都会利用手机导航;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有的会询问熟悉路线的人,有的会通过查找地图确定路线,有的会打电话问去过这个地方的人……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年代,人们选择的媒介不同。信息技术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二、“我所了解的端午节”交流会
1.小组交流:
(1)你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如端午节的来源、传统风俗、国内外的影响、传承发展、文化内涵等。
(2)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或者借助什么媒介获取这些知识的?如别人的口头讲述,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广播、电视里的专题介绍,杂志上的研究文章,网络上的相关介绍,等等。
2.小组合作,梳理每个同学交流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3.班级交流: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完成情况。
4.教师点评,可根据各组交流情况,补充相关知识。
三、“端午节信息获取途径调查问卷”设计
1.小组合作,设计本组“端午节信息获取途径调查问卷”。
教师提示:
(1)将端午节知识细化为条目式的问题,问题不可太多,10 条左右即可,尽量覆盖端午节各方面的知识。
(2)问题尽量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方便被调查者回答。
(3)信息获取渠道可能会有交叉,媒介选择可提供多种。
2.班级交流: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交流本组设计的调查问卷。
3.教师点评,提出修改意见。
4.小组完善问卷。
四、布置调查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定区域,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对象,课下开展“端午节信息获取主要媒介”调查活动,并分析调查问卷,形成调查结果,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教师提示:
(1)表格各栏目内容应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2)结果分析应聚焦调查的问题,表述应明确具体、简短精练,结论应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第 2 课时
认识不同媒介传播特点
课前准备
1.完成“端午节信息获取主要媒介”调查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制作交流汇报课件。
2.阅读“学习资源”中的《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新媒体传播渠道特点》两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调查结果交流
1.班级召开交流会,交流各小组调查情况。交流形式:口头讲述+课件。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根据交流情况概括不同受众群体选择媒介的特点、
原因。
二、不同媒介传播特点分析
1.小组合作,概括《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新媒体传播渠道特点》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初识不同媒介传播特点。
教师提示:
概括文章内容时,要善于从“学习资源”中提取关键信息,了解相关知识,如《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中介绍的“语言”“文字”“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传播媒介”等概念,《新媒体传播渠道特点》中提到的“跨媒介融合”“智能化、数字化”“去中心化”“立体化、个性化”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平时使用不同媒介的感受,进一步分析概括。
2.素材分析:结合各自从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或网络媒介中选择的端午节知识资源,借助“学习资源”中的相关知识,对所选媒介传播特点进行初步分析。
3.小组合作,从传播方式、传播范围、传播时效等方面,分析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并制作成图表,在班级交流。可参考如下表格:
4.教师点评、总结。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1)图书报刊:主要优势在于信息容量较大、保存信息能力强,内容有深度、更权威,具有专业性、专门性的特征,受众选择的主动性较大;不足主要是新闻时效性不如广播和电视,出版周期较长,要到图书馆等专门的地方查找,携带不方便且无法提供视听形象,适合深度阅读。
(2)广播:主要优势是传递信息迅速、时效性强、受众面广和渗透性强等;主要不足是保存性差、选择性差等。
(3)电视:主要优势是信息生动、形象、逼真,感染力强,能够超越空间限制;主要不足是画面转瞬即逝,复制和接收设备昂贵等。
(4)网络:主要优势是有极强的时效性、保存性和选择性;主要不足是信息庞杂、良莠不齐、可控性较差等。
(5)口头传播:主要优势是信息具有活力,更容易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比较小;主要不足是信息不权威,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等。端午节知识
来源渠道
图书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其他(口头传播等)
端午节来源
民间习俗
国内外影响
传承发展
文化内涵
……
主要媒介
受众群体
选择原因
结果分析
图书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其他媒介
媒介类型
传播特点
示例(端午节知识素材)
优势
不足
图书报刊
广播
电视
网络
其他媒介(口头传播等)
部编高教版(2023)一 祝福优质课教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18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祝福优质课教案</a>,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了解作者,整体感知,品味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之祥林嫂,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设计</a>,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介绍作品,初读感知,学习课文,故事情节概括,体会游说艺术,分析人物形象,写法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一 国殇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下册<a href="/yw/tb_c403717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一 国殇优秀教学设计</a>,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溯源解题,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初读感知,品读赏析,精神探讨,主题归纳,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