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乐陵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德州市乐陵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德州市乐陵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德州市乐陵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B. 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
C. 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D. 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水稻的茎中空,便于根进行有氧呼吸,这是与水稻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可见,水稻的茎中空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
B.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植物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可见,水稻季末落叶,体现了植物能排出代谢废物,B正确。
C.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草盛稻苗稀”描述的是稻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物有应激性”,C错误。
D.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芽分为花芽、枝芽和混合芽。可见,腋芽来年再生,体现了植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
故选C。
2. 如图表示显微镜和显微镜下观察的叶片横切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40倍
B. 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
C. 欲观察叶的下表皮,需向上移动切片
D. 制作临时切片时,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粗准焦螺旋,②细准焦螺旋。
2.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的实验步骤是: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到小木板上;②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③横向迅速切割叶片;④把刀片夹缝中存在的薄片放入水中;⑤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图中目镜10×,高倍物镜是40×,所以此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A错误。
B.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可见,若视野中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B正确。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叶的下表皮物像在视野的偏下方,向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制作临时切片时,不需要滴加碘液染色,D错误。
故选B。
3.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煮菠菜时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细胞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A正确。
B.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只是植物体的绿色部分才有叶绿体,如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就不含叶绿体,B错误。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将菠菜等新鲜绿叶蔬菜煮沸后,水变成绿色是由于细胞中的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D错误。
故选A。
4. 图甲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过程,图乙为显微镜的物镜,图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①②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清水
B 观察时由物镜a转换到b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
C. 图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D. 在高倍物镜下可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液泡和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滴、②染和吸、a低倍物镜、b高倍物镜。
【详解】A.图甲中①滴加的是清水,以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②滴加的液体是碘液,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A错误。
B.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观察时由物镜a转换到b后,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B错误。
C.图丙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透明无色,无叶绿体,因此,在高倍物镜下可观察不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5. 如图为人体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②③④中的遗传物质都与①相同
B. 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细胞⑤⑥⑦仍然具有分裂能力
D. 过程ab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中,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c是细胞凋亡。
【详解】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数量已经复制加倍。在分裂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这样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染色体里有遗传物质。细胞②③④由细胞①分裂而来。因此细胞②③④中的遗传物质都与①相同,A不符合题意。
B.b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b表示的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动物组织,B不符合题意。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具有分裂了的细胞形成分生组织,只有分生组织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⑤⑥⑦是不具有分裂能力的,C符合题意。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a细胞分裂和b细胞分化,这两个过程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下列关于人与禾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与禾苗都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B. 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属于器官
C. 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D. 禾苗的叶脉和人的血液都属于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3)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功能。
【详解】A.人与禾苗都能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故A正确。
B.禾苗所结籽粒和人的眼睛都属于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故B正确。
C.禾苗属于植物,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相比禾苗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故C正确。
D.禾苗的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能运输物质,人的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和营养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7. 我国科学家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该植物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比较阴湿的地方,有根、茎、叶且枝端孢子囊排列紧密呈穗状。由此可初步判断这种植物属于( )
A. 藻类植物B. 苔藓植物C. 蕨类植物D. 裸子植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进行孢子繁殖,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进行孢子繁殖,B不符合题意。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进行孢子繁殖,因此,该植物生活在较阴湿的地方,有根、茎、叶且枝端孢子囊排列紧密呈穗状,可初步判断这种植物属于蕨类植物,C符合题意。
D.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属于种子植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在移栽树苗时,下列哪种情况下成活率最高( )
A. 枝叶不做处理 阴天 无风B. 去掉部分枝叶 阴天 无风
C. 枝叶不做处理 晴天 有风D. 去掉部分枝叶 晴天 有风
【答案】B
【解析】
【分析】(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
(2)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带土移栽。移栽植物时,要保留根部的土坨,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②去掉部分枝条和叶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的成活率;③在傍晚或阴天移栽。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也是同样的道理。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移栽树苗时选择阴天、无风时移栽并去掉部分枝叶,都可以降低树苗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树苗的成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 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 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A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A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B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壁内水珠最少,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A。
10. 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需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 脱色时将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直接加热
C. 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叶片的见光部分不变蓝
D. 此实验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实验前需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
B.脱色时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B不正确。
C.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以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叶片的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C不正确。
D.此实验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D不正确。
故选A。
11. 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进行探究,先将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选取大小一致的两个叶片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标为A、B(如图所示),光照段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B. 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 A和B可用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 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A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A正确。
B.B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不见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A和B的变量是光,可用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错误。
D.蒸腾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只不过无关条件下较弱,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C。
12. 如图甲乙曲线分别表示某植物一天中两种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呼吸作用,乙表示光合作用
B. a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C. 6﹣18点间,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D. 18点前后植物体内储藏的有机物含量最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图可知: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甲中曲线I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甲曲线表示光合作用;曲线乙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乙I曲线表示呼吸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A.据分析可见:图甲中甲、乙曲线分别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A错误。
B.图中a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B正确。
C.6点到12点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12点到18点左右间光合作用强度呈减弱趋势,所以6﹣18点间,光合作用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到减弱,C错误。
D.图甲显示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18点,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错误。
故选B。
13. 小爱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B. 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丙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丁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燃烧的蜡烛立刻熄灭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甲装置可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A正确。
B.乙装置用于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所以乙装置中试管收集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
C.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会立刻熄灭,故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有关农业生产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农田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C. 豆粮轮作——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D. 晾晒粮食——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A正确。
B.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淹水后,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中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根烂掉。因此,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B正确。
C.每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是不同的。若在一片土地中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则其所需的土壤中的无机盐等营养元素会很快耗尽,植物长势不好。所以应提倡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可见,豆粮轮作,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农田里的无机盐,C错误。
D.种子晒干后保存是为了减少水的含量,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长储存时间,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叙述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 猪肉绦虫的消化器官发达,消化能力强,适于寄生生活
B.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 家鸽体内的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保证了飞行时的氧气供给
D. 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4、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着羽毛,鸟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有喙无齿,鸟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为双重呼吸,鸟的心脏有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循环能力强,生殖方式为卵生,体温恒定。
【详解】A.猪肉绦虫的身体两侧对称属于扁形动物,消化器官简单,都具有发达的生殖器官,繁殖能力强,与寄生生活相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其体表有外骨骼,能保护身体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B符合题意。
C.家鸽属于鸟类,其体内的气囊可以暂时贮存空气,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保证了飞行时的氧气供给,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兔的牙齿分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肠很长,盲肠发达,这些特点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家兔无犬齿,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建模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表示骨、关节和骨骼肌的模式简图中,最准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详解】A.关节面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的,此处是两个关节头,无关节窝,A错误。
B.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B正确。
C.两块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错误。
D.任何一个运动的形成至少需要两组肌群参与,只有一块骨骼肌,不能形成运动,D错误。
故选B。
17. 眼保健操中的“脚趾抓地”动作能刺激足部穴位,使眼睛周围的气血通畅,有助于预防近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关节囊使脚趾运动更灵活
B. 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
C. 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
D. 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详解】A.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脚趾运动更灵活,A错误。
B.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其中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所以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其中肌肉(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所以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C正确。
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所以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D正确。
故选A。
18. “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是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题。如图所示,在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的动作中,其上臂主要肌肉的状态是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C.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D. 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由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少先队员向国旗敬礼时,属于屈肘动作,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A。
19.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与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狗怕弯腰,狼怕摸刀”,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且该行为的形成与遗传有关
B. 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说明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C.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D. 小动物闻到老虎气味纷纷逃跑,这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狗看到你弯腰拾起石块要攻击它时会立刻逃之夭夭;狼对刀的恐惧心理,达到了怕人摸刀的程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条件反射,这种行为与遗传有关,A正确。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暴雨前,蚁群叼着卵茧、食物等有序的往高处转移,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式,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B正确。
C.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C正确。
D.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等叫做动物语言,小动物闻到老虎的气味纷纷逃避,发生在不同动物之间,属于防御行,不属于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D。
20. 下列关于四类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原核生物,环境不良时会形成芽孢
B. ②属于真核生物,有氧、无氧均可生存
C. ③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
D. ④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细菌,②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③噬菌体是病毒,④蘑菇是多细胞真菌。
【详解】A.①细菌细胞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环境不良时,细菌的细胞壁会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A正确。
B.②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在有氧、无氧的条件下均可分解葡萄糖来生存,B正确。
C.③噬菌体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C正确。
D.④蘑菇是多细胞真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D错误。
故选D。
21. 如图是部分食肉目动物分类等级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虎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狼的亲缘关系远B. 食肉目包括的动物种类比猫科少
C. “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D. 四种生物均为恒温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A.虎与豹同属不同种,猫与狼同目不同科,虎与豹同在的分类单位更小,亲缘关系更近,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食肉目比猫科分类单位更大,包含生物种类更多,B错误。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C错误。
D.猫、虎、豹、狼都是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D。
22. 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将①②号试管置于37℃的温水中是因为37℃是酶起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
B. 该实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
C. 置于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②号试管变蓝
D. 该实验的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可见,将①②号试管置于37°C的温水中是因为37°C是酶起催化作用最适宜的温度,A正确。
B.实验中,①号(2mL唾液)、②号(2mL清水)对比,唯一的不同条件是唾液,故这两个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B正确。
C.实验中,①号试管加入了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温度下,将淀粉全部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液不变蓝,因此亥试管加碘液后不变蓝。②号试管加入了清水,清水不能将淀粉分解。因此,该试管中有淀粉存在,滴加碘液后变蓝,C正确。
D.该实验的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但不能证明“淀粉分解产物为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23. 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图一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I层食物中淀粉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二中曲线①表示
B. 图一Ⅱ层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量食用可预防坏血病
C.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要适量多吃图一中Ⅲ、Ⅳ层食物
D. 图一中V层食物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乙部位
【答案】D
【解析】
【分析】1.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图一“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Ⅰ层是谷类;Ⅱ层是蔬类水果类;Ⅲ层鱼、肉、蛋类;Ⅳ层是豆奶类;Ⅴ层是油脂类。
2.图二中横坐标依次表示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其中甲是咽和食道,乙是胃,丙是小肠;纵坐标表示食物未被消化的程度,曲线表示①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②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③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详解】A.图一中Ⅰ层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符合图二中的①曲线,A正确。
B.缺乏维生素易患坏血病,图一Ⅱ层食物是果蔬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适量食用可预防坏血病,B正确。
C.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蛋白质的需求大,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故应多吃图一中Ⅲ、Ⅳ层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C正确。
D.图一中Ⅴ层食物中主要含有脂肪,脂肪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图二中的丙部位(小肠),D错误。
故选D。
24. 以下是小丽一家(身体均健康)在自助餐厅各自挑选的食物。从合理膳食的角度分析,其中营养搭配最不合理的是( )
A. 爸爸:椒盐大虾、清蒸螃蟹、西兰花、米饭
B. 妈妈:糖醋排骨、青菜、米饭和苹果
C. 姐姐:胡萝卜汁、青菜、苹果和梨
D. 小丽:土豆炖鸡块、青椒牛肉、面条和冰淇淋
【答案】C
【解析】
【分析】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均衡的营养能够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详解】ABD.爸爸、妈妈和小丽在自助餐厅各自挑选的食物,都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多种营养物质,能够做到合理膳食。ABD正确。
C.胡萝卜汁、青菜、苹果和梨,虽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但是缺乏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这样的食物不能体现合理膳食。C错误。
故选C。
25. 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8是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血液运输到小肠
B. 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C. 5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 6是小肠,是脂肪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可知,1咽,2口腔,3食道,4胃,5胰腺,6小肠,7大肠,8肝脏。
【详解】A.8是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故A错误。
B.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B错误。
C.5是胰腺,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故C错误。
D.脂肪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6是小肠,是脂肪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装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并将所看到的情况绘制出细胞结构图,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一,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装片的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2)图一中A和E两个步骤中所滴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显微使观察时,找到了要观察的物像,若使物像更加清晰,需进一步转动图二中的[ ]____,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图四细胞内颜色最深的是[ ]_________。
(4)装片制作完成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如图三所示的视野,则可能是图一实验步骤中的_______(选填字母)操作不当产生的,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图五中正确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
(5)图四中,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 ]__________内。进出细胞的物质必须受到[ ]_______的控制。
(6)若图四画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式图,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ECBDA
(2) ①. 碘液 ②. 清水
(3) ①. e细准焦螺旋 ②. 3细胞核
(4) ①. D ②. A
(5) ①. 4液泡 ②. 2细胞膜
(6)多画了6叶绿体
【解析】
【分析】(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二显微镜的结构: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图三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图四中植物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核,4液泡,5细胞质,6叶绿体。
【小问1详解】
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滴→撕→展→盖→染→吸。正确实验操作顺序是ECBDA。
小问2详解】
图一中A染色用的是碘液。E滴加的是清水。
【小问3详解】
若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转动e细准焦螺旋。染色以后,3细胞核的颜色最深。
【小问4详解】
图三视野中出现了气泡,这是因为D盖盖玻片的方法不当引起的。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故选A。
【小问5详解】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切洋葱时常会流眼泪,这些刺激眼睛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4液泡内。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小问6详解】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叶绿体。若图四画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模式图,请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是多画了6叶绿体。
27. 为全面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绿色植物的生理功能,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生长旺盛的,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图一所示的实验操作(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图二是他们绘制的梨树叶片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三是叶片横切面示意图,图四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梨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
(2)该小组同学把暗处理后的牵牛花按图一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后取下a、b、c、d四片叶,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待叶片变成____后,取出叶片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叶片a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叶片c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根据b叶和d叶呈现的实验现象,可采用____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3)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图二所示A过程产生的____参与构建梨树。梨树根吸收的水运输到叶、花、果实的动力来自图二中的[ ]____,水蒸气主要从图三中[⑤]____散失,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梨树的根、茎和图三中的[④]____内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4)图四中曲线乙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曲线甲DE段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随着光照不断增强导致图三所示叶片的大量[⑤]关闭,进入叶片的____减少;梨树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点。
(5)同学们在研学中了解到果农提高梨树产量及品质的几种做法:
①环剥是指剥去枝条一定宽度的树皮,暂时阻碍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向下运输,达到增产目的的方法。“剥”是为了切断韧皮部中的____。
②在花期结束15~45天内,对梨子进行套袋,原理之一是让梨子周围形成“温室效应”,利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抑制____,降低有机物消耗,来提高产量。
③可通过嫁接改良梨树品质,如可将一段莱阳梨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本地山梨的砧木上,结出的果实是____梨的口味。
【答案】(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有机物)转运或消耗殆尽
(2) ①. 水浴加热 ②. 黄白色 ③.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④.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⑤.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 ①. 有机物 ②. C蒸腾作用 ③. 气孔 ④. 叶脉
(4) ①. 呼吸作用 ②. 二氧化碳 ③. G
(5) ①. 筛管 ②. 呼吸作用 ③. 莱阳
【解析】
【分析】1、图一中a绿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b绿叶和d绿叶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c白斑叶的绿色部分和白斑部分形成以叶绿体为变量的对照。2、图二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C是蒸腾作用。3、图三中①上表皮、②叶肉、③下表皮、④叶脉、⑤气孔。4、图四中曲线甲表示光合作用,乙表示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实验要排除植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实验前把盆栽牵牛花植株放在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有机物)转运或消耗殆尽。
【小问2详解】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但是酒精不能直接加热,因此数小时后取下a、b、c、d四片叶,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被脱去叶绿素后变成黄白色。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a出现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可以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叶片c滴加碘液后出现绿色部分变蓝,白斑部分不变蓝可以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b绿叶变蓝,d绿叶不变蓝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可采用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措施提高大棚产量。
【小问3详解】
生物细胞中物质主要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A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图二所示A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有机物参与构建梨树。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因此梨树根吸收的水运输到叶、花、果实的动力来自图二中的C蒸腾作用。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因此水蒸气主要从图三中⑤气孔散失,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在植物体内运输,因此梨树的根、茎和图三中的④叶脉内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小问4详解】
只要是活细胞就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无论白天夜晚呼吸作用都在进行,因此图四中曲线乙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曲线甲DE段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主要是因为随着光照不断增强导致图三所示叶片的大量⑤气孔关闭,进入叶片的二氧化碳减少。曲线甲表示光合作用,CG段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说明此时间段内有机物逐渐积累,因此梨树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是G点。
【小问5详解】
①环剥是指剥去枝条一定宽度的树皮,暂时阻碍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向下运输,达到增产目的的方法。有机物是通过植物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因此“剥”是为了切断韧皮部中的筛管。
②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温度、氧气浓度,因此在花期结束15~45天内,对梨子进行套袋,原理之一是让梨子周围形成“温室效应”,利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抑制呼吸作用。
③嫁接的后代性状主要由接穗的遗传性状决定,因此莱阳梨的枝条作为接穗嫁接到本地山梨的砧木上,结出的果实是莱阳梨的口味。
28. 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
(2)A的呼吸功能强大,原因是它的呼吸方式为____。身体内有发达的____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协助呼吸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体内气体交换的效率。
(3)动物B和动物E共同特征是____,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去的是它的____。
(4)动物D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图D这种动物的牙齿是如图哺乳动物牙齿类型中的____(填字母),这与它以植物为食的食性有关,其体内有____,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5)动物F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分别是____和____。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 ①. 双重呼吸 ②. 气囊
(3) ①. 身体都分节 ②. 外骨骼
(4) ①. 胎生哺乳 ②. A ③. 膈
(5) ①. 鳃 ②. 鳍
【解析】
【分析】图中A家鸽属于鸟类,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F鲫鱼属于鱼类。
【小问1详解】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A、C、D、F身体中有脊柱,是脊椎动物。B、E等的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小问2详解】
A家鸽的呼吸功能很强大,身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能够储存空气,协助呼吸,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是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小问3详解】
B蚯蚓和E蝗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都分节,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
【小问4详解】
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家兔的牙齿具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如图中的A所示。这与它以植物为食的食性有关,其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小问5详解】
F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29. 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极广。如图所示的各类微生物各有其形态和结构特点,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A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它通过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并能通过形成____度过恶劣环境。
(2)图D中的a是____,图中通过产生a来繁殖后代的生物还有____(填字母)。
(3)馒头是大多数北方人生活中的主食,发面蒸馒头时需要[ ]____的参与,根据细胞核的特点可知它属于____生物,它依靠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等营____生活,这类微生物对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4)烧伤病人容易被绿脓杆菌感染引起伤口化脓,临床可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在绿脓杆菌细胞内寄生和增殖的特点,从而有效控制其感染。与绿脓杆菌相比,绿脓杆菌噬菌体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
【答案】(1) ①. 分裂 ②. 芽孢
(2) ①. 孢子 ②. B、C
(3) ①. B酵母菌 ②. 真核 ③. 异养(腐生) (4)无细胞结构
【解析】
【分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2)真菌细胞的结构,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4)图中A是细菌、B是酵母菌、C是青霉、D是蘑菇、E是病毒,其中a是孢子、b是菌盖、c是菌褶、d是菌柄、e是菌丝。
【小问1详解】
A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在恶劣环境中,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度过恶劣环境。
【小问2详解】
图D蘑菇中的a是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B酵母菌与C青霉都属于真菌,都通过a孢子来繁殖后代。
【小问3详解】
B酵母菌能够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多孔,所以发面蒸馒头时需要B酵母菌的参与;酵母菌的细胞中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需要依靠吸收外界环境中的葡萄糖等营异养(腐生)生活,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小问4详解】
绿脓杆菌具有细胞结构,而绿脓杆菌噬菌体无细胞结构,所以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绿脓杆菌噬菌体无细胞结构。
30.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和馅料蒸制而成,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常见的有大枣、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蛋黄等。图一为六大营养物质分类图,图二为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1)糯米中的淀粉对应图一中______(填字母),对其有消化功能的消化液有______。粽子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包括图一中的F,分析图一可知F为______,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2)粽子馅料中的肉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口感最好,肥肉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体内最终被分解为______,图二中[ ]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但对其具有消化作用。
(3)在图二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有______,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请列举两条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______。
【答案】(1) ①. C ②. 唾液、胰液、肠液 ③. 维生素
(2) ①. 甘油和脂肪酸##脂肪酸和甘油 ②. 4肝脏
(3) ①. 口腔、胃、小肠 ②. 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解析】
【分析】图一中A有机物、B水、C糖类、D蛋白质、E脂肪、F维生素、G氨基酸、H甘油、L脂肪酸。图二中1唾液腺、2口腔、3食道、4肝脏、5胃、6胰腺、7大肠、8小肠、9肛门。
【小问1详解】
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因此,糯米中的淀粉对应图一中C,对其有消化功能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粽子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包括图一中的E,分析图一可知E为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小问2详解】
粽子馅料中的肉选择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口感最好,肥肉中的要营养物质脂肪,脂肪的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脂肪先在4肝脏分泌的胆汁乳化下变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胰液和肠液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小问3详解】
在图二中,口腔能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其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小肠长约5 ~ 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三中治平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宁夏银川市三中治平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宁夏银川市三中治平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甲马营镇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