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三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9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28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7小题,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A1-27,S-32,Na-23,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3枣庄中考改编)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存在蜡烛的燃烧,此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存在植物的燃烧和光合作用,燃烧的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有葡萄糖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C、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程中,存在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C。
(改编)
2. 2023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 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C. 燃放烟花爆竹D. 加强大气监测治理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加强大气监测治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临沂改编)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B. 冰水混合物C. 生铁D. 煤
【答案】B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C、生铁是铁、碳合金,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D、煤主要成分是碳,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23重庆中考)
4. 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可乐B. 西瓜汁C. 冰水D. 绿豆汤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可乐是碳酸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B、西瓜汁中含有不溶性的果肉等,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D、绿豆汤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3青岛改编)
5.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其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用途。下列气体可用于供给呼吸的是
A. 氮气B. 水蒸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急救,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威海中考)
6.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B.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
C. 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合成新的分子,分子也可以被完全反应,说法正确;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则质量几乎不变,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说法正确;
C、同种原子通过不同方式结合成的分子,相同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说法错误;
答案:D。
7.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表示2个氢元素B. ②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 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 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①表示 2 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B、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②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③质子数=原子序数,12号元素是镁元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③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符合题意;
D、由④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为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 CO(NH2)2B. (NH4)2HPO4C. Ca3(PO4)2D. K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NH4)2HP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Cl中只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原创)
9. 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 C60——足球烯 B. 金刚石
C. 氧气 D. 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足球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错误;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正确。
故选D。
10. 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 在食品中多添加香精可以口感好
B. 变质大米多冲洗几次再食用
C. 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
D. 为防止食品变质,多使用食品添加剂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香精对人体有害,故要合理使用香精,故A不符合题意;
B、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素,会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不能食用,故B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能够防腐,故C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添加剂对人体有害,故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3青岛中考改编题)
11. 硝酸铵NH4NO3是一种铵态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A. -3、-5B. +3、+5C. +3、-5D. -3、+5
【答案】D
【解析】
【详解】硝酸铵(NH4NO3)中铵根离子显+1价,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 ;硝酸根离子显-1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故选D。
12.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小宇同学拟定了用都江堰水净化的操作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步骤Ⅰ中加入的试剂X可以是明矾
B. Y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高铁酸钾消毒杀菌发生了化学变化
D. 得到的净化水是纯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明矾可以加速沉降是絮凝剂,X可以是明矾,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去除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Y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正确;
C、高铁酸钾消毒杀菌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C正确;
D、净化水中还含有可溶性杂质不说纯水D错误;
故选:D
【点睛】对于水的净化过程中沉降过滤可以去除难溶性杂质,吸附去除有颜色气味杂质,杀菌消毒杀死微生物,蒸馏去除可溶性杂质,蒸馏效果最好,据此分析
(2023威海改编)
13. 为探究哪些因素能加快铁的锈蚀,某小组同学采用对照实验展开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使用温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并生成图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铁生锈需要铁与氧气、水、活性炭、氯化钠同时接触
B. 方案二与方案四能形成对照,探究活性炭是加快铁生锈的因素
C. 方案一与方案四变量不唯一
D. 对比分析图像可知铁生锈是放热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生锈需要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故A符合题意;
B、方案二与方案四能形成对照,变量是活性炭,可以探究活性炭是加快铁生锈的因素,故B不符合题意;
C、方案一与方案四变量不唯一,变量有活性炭和氯化钠两个,故C不符合题意;
D、对比分析图像可知铁生锈是缓慢放热的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原创)
14. 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Al3+;③;④H2O
A. ①表示2个氢元素B. ②表示铝离子是阳离子
C. ③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D. 由④可知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错误;
B、②Al3+,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表示铝离子是阳离子,故B正确;
C、③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镁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核外电子分三层排布,依次为2、8、2,故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故C错误;
D、由④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原创)
15. 饮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绿茶中的黄酮素(C15H10O2)能提高免疫力,帮助人体改善血液循环,是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的福音。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氧化物
B. 可代替药物治疗糖尿病
C. 黄酮素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D. 组成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黄酮素(C15H10O2)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绿茶中的黄酮素(C15H10O2)能提高免疫力,帮助人体改善血液循环,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糖尿病,故B错误;
C、黄酮素由黄酮素分子构成,一个黄酮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C错误;
D、黄酮素(C15H10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质量比为:,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正确。
故选D。
(2023烟台改编)
16.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样,滴加石蕊试液,稀盐酸和稀硫酸均显酸性,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B、取样,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氯化钠和硫酸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通过盛有足量硝酸银溶液的洗气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23济南模拟三改编)
17. 实验室中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分别是稀盐酸、Ba(OH)2溶液和K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三种溶液,各取适量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下列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中,合理的是
A. 丙是稀盐酸
B. 乙是K2CO3溶液
C. 乙和丙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是BaCO3
D. 甲和丙不发生反应
【答案】BC
【解析】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无明显现象;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钾,产生白色沉淀,乙既产生气泡,又产生白色沉淀,则乙为碳酸钾,丙和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丙为氢氧化钡,甲和乙反应产生气泡,则甲为稀盐酸。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为稀盐酸,丙为氢氧化钡,不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乙是碳酸钾溶液,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乙为碳酸钾溶液,丙为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钾,生成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钡,符合题意;
D、甲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3永州中考)
18. 三种金属X、Y、Z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
①,Z和不反应
②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X>Y>ZB. X>Z>YC. Y>X>ZD. Y>Z>X
【答案】D
【解析】
【详解】Y能和硫酸反应,Z不能和硫酸,则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Y位于氢元素前面,Z位于氢元素后面,则Y位于Z前面,Z能将X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则Z位于X前面,则金属活动性顺序:Y>Z>X。
故选D。
(原创)
19. 溶解度曲线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如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B. 若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
C. t1℃时,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D. t2℃时,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碳酸钠晶体更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没有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故A说法不正确;
B、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通过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故B说法正确;
C、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则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所以t1℃时,氯化钠能配制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故C说法正确;
D、t2℃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碳酸钠晶体更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0. 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粗盐中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三种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流程除去,所用试剂(溶液)均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可将①②换成氢氧化钡溶液B. 4种试剂中,只有①②可以交换顺序
C. 盐酸只除去了过量的碳酸钠D. 产品的质量=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以将①②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溶液换成氢氧化钡溶液,同样能除去粗盐中的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需要保证②加入氯化钡在③加入碳酸钠之前,过滤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避免生成的沉淀与盐酸反应。所以④必须放在最后,②③不能交换顺序,则①③也不能交换顺序,则只有①②可以交换顺序,故B正确。
C、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C错误;
D、提纯之后产品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均有氯化钠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2023潍坊)
21. 向盛有一定质量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使其充分反应(溶液始终未饱和),烧杯中溶质、溶剂和金属的质量随锌粉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代表烧杯中金属质量
B. ab段发生反应:
C. 溶液质量:
D. c点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答案】AB
【解析】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Cu,则向盛有一定质量 MgSO4、FeSO4和 CuSO4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锌粉,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反应完,锌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
【详解】A、反应前,烧杯中没有金属,加入锌粉后,锌依次置换出铜和铁,则丙代表烧杯中金属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分析可知,ab段发生反应为锌和硫酸铜的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会增加;由,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且第二个过程溶液质量增加的比第一个过程多,溶液质量:c>a ,该选项说法错误;
D、c点硫酸亚铁还没有完全反应,溶液颜色显浅绿色,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2023青岛中考改编题)
22. 有一种碳酸钙样品,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铜或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现取10g该固体样品,加入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得到蓝色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 样品中一定有氧化铜
B. 样品中可能有碳酸钠
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为94.5g
D. 样品的组成中有三种组合方式
【答案】BD
【解析】
【分析】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
若固体样品中只含碳酸钙,设完全消耗7.3g盐酸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若固体样品中只含碳酸钠,设完全消耗7.3g盐酸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y
若固体样品中只含氧化铜,设完全消耗7.3g盐酸需要氧化铜的质量为z
【详解】A、取10g该固体样品,加入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铜,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A选项可知,样品中一定含有氧化铜,10g碳酸钙与7.3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8g氧化铜与7.3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另外还含有碳酸钠或氯化钠,由于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故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故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水的质量为稀盐酸中水的质量与生成水的质量的总和,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不与稀盐酸反应,则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由AB选项可知,样品的组成有碳酸钙、碳酸钠、氧化铜或碳酸钙、碳酸钠、氧化铜、氯化钠两种组合方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D。
第Ⅱ卷(共52分)
三、非选择题
(2023潍坊中考改编题)
23.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已成功开展系泊试验,航空母舰的建造涉及金属冶炼,材料性能、生活医疗等诸多领域。回答下列问题:
(1)建造航空母舰需要大量的钢材。高炉炼铁中CO还原赤铁矿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航母舰载机的玻璃钢雷达罩属于_______(填“合成材料”“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纯铜可制作航母电缆,铜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说明铜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_______(填“大”或“小”)。
(3)为防止患坏血病,远洋训练官兵在饮食中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为_______。
A. 糖类B. 维生素CC. 蛋白质D. 油脂
(4)自热食品为远洋官兵提供了生活便利,某自热食品中的自热粉含有生石灰、碳酸钠、铝粉等,使用时只需加水即可自加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能变为_______能。
(5)相同质量的生石灰和自热粉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自热粉加热的优点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6)多级闪急蒸馏是海水淡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对多级蒸发室不断减小压强,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沸点,使海水不断气化、冷凝,最终得到蒸馏水。
【答案】(1)
(2) ① 复合材料 ②. 大 (3)B
(4) ①. 化学 ②. 热
(5)自热粉能够持续放热
(6)降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与CO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做基体材料的复合材料。
铜铝镍合金可制作飞机轴承,而纯铜作航母电缆,说明铜铝镍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
【小问3详解】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可用于治疗坏血病。
【小问4详解】
自热粉遇水可自加热,是将自热粉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加热食物。
【小问5详解】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自热粉加水后温度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加热效果比较好。
【小问6详解】
压强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随之减小,水蒸气更容易凝结成液态水,使得气化的海水能够冷凝,最终得到蒸馏水。
(2023青岛改编)
24. 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有助于形成系统思维。如图是甲醇(CH3OH)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变化角度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宏观角度分析,该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其中一种产物:点燃纯净的甲醇,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2)能量变化角度
甲醇燃烧实现了从_______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可以利用这一反应放出的热量供能。
(3)反应条件角度
为防止甲醇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可以_______(选填“调大”或“调小”)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请另列举一个调控化学反应的实例_______。
(4)结合上述角度,谈谈你对“水通电分解”这一化学反应的认识___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甲醇分子、氧分子 ②. 2CH3OH+2O22CO2+4H2O ③. 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把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则甲醇燃烧生成了水(合理即可)
(2)化学 (3) ①. 调大 ②. 碳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4)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裂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氧分子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甲醇分子、氧分子;由甲醇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OH+2O22CO2+4H2O;
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甲醇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把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则甲醇燃烧生成了水;
【小问2详解】
甲醇燃烧实现了从化学能到热能和光能的转化;
【小问3详解】
甲醇燃烧产生有毒气体,说明燃烧不充分,可以调大氧气的进气量,从而调控燃烧;调控化学反应的实例有很多,例如:碳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通过控制氧气的量可以控制生成物;
【小问4详解】
结合上述角度,对“水通电分解“这一化学反应的认识: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裂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氧分子。
25.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等原料制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图示实验模拟。
①浸入液氮3min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上述实验利用氮气、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大小:N2_________填(“>”或“ (4)呼吸作用
(5)2H2O2H2↑+O2↑
(6)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是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故填:;空气的成本低;
【小问2详解】
①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氮气先扩散出来,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故填: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
②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氧气,故填:氧气;
【小问3详解】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由图可知,除去了大分子的氮气,所以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故填:>;
【小问4详解】
由反应原理可知,空间站内宇航员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超氧化钾、水蒸气等物质得到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宇航员的呼吸作用,故填:呼吸作用;
【小问5详解】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6详解】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不需要携带大量氧气,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故a正确;
b、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不需要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故b正确;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如尿液中的水需要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故c正确。
故选abc.
(2024泰安)
26.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装置示意图,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图1中标号①仅器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气体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某同学用C、D、E装置组合收集气体,D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图2中的______。(填“甲”或“乙”);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a
(3) ①. ②. 乙 ③. 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仪器特征,图1中标号①仅器名称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装置A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实验室若用装置B收集,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填:;a。
【小问3详解】
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硫酸亚铁和硫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防倒吸最合适的装置是图2中的乙,乙装置可使倒吸过来的液体不至于通过容器进入到容器另一端的导气管中去,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甲装置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气体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其水溶液为氢硫酸,可与碱溶液发生反应,所以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填:;乙;吸收硫化氢气体,防止污染空气(答案合理即可)。
27.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某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没有观察到现象。他发现自己在滴加稀硫酸前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反应情况,于是他对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原理】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稀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实验过程】
【分析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向试管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将产生红褐色沉淀。
(2)若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进一步确 定溶液的酸碱性,该同学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确定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该同学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请说明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②. 红 ③. 中性或者酸性 ④. 有气泡产生 ⑤. 方案一中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⑥.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即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因为氯化钡还能和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无法判断是否含有硫酸。
【解析】
【详解】烧杯中的化学方程式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钠和水,故填:;
加入酚酞后,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呈碱性,如果溶液不变色,则溶液呈酸性或者中性,故填:红,酸性或者中性;
方案二,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如果溶液里面含有硫酸,那么硫酸会和碳酸钠反应生产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发现溶液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故填有气泡生成;
实验中操作错误是:根据测定pH时应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直接伸到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故填:方案一中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即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因为氯化钡还能和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无法判断。
(2023重庆改编)
28. 碳酸锂(Li2CO3)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Ⅰ.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 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的大。
(1)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__;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种。
(2)步骤①加酸前先将锂辉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化学反应通常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 (填序号)。
A. 0℃B. 25℃C. 80℃
【答案】(1) ①. H2SO4 ②. 2##两
(2)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Li2SO4+Na2CO3=Li2CO3↓+Na2SO4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X是一种酸,与反应碳酸锂生成滤液1,滤液1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锂溶液,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入的酸是稀硫酸,其溶质的化学式为H2SO4;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Li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水和二氧化碳,滤液1中含有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硫酸锂和过量的硫酸两种溶质;
【小问2详解】
步骤①加酸前先将锂辉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提高产率;
【小问3详解】
化学反应通常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步骤③发生的反应是Li2SO4与Na2CO3反应生成Na2SO4和Li2CO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2SO4+Na2CO3=Na2SO4+Li2CO3↓;
【小问4详解】
Li2CO3(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则③中应选择80℃,此时碳酸锂易结晶析出。
故选C;
(2023烟台中考)
29. 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探究,取炉具清洁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稀释,再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密度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如图1所示)。
同时利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随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该清洁剂中其他成分不与水、稀盐酸发生反应)
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样品中的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反应时,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50 (2)设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0.4g
则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则溶液pH=7,结合图可知,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50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药品
方案一
4g铁粉、2mL水、空气
方案二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空气
方案三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空气
方案四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2g氯化钠、
空气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B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足量AgNO3溶液的洗气瓶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现象
有气泡冒出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______色
溶液呈碱性
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____。
实验方案
方案一:测溶液pH
方案二:滴加Na2CO3溶液
方案三: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