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23 美国(B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23 美国(B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为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读“美国本土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美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西部是高大的山系
②中部是广阔的平原
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
④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下列关于美国的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国土位于北温带
B.美国地形分为明显的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原
C.美国的气候类型复杂,东部为狭长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D.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是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3.图示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区)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直接反映出的美国农业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化B.生产机械化C.地区专业化D.产品单一化
(2)美国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纬度高,气候冷湿B.大部分位于平原,地形平坦
C.人口多,需求量大D.靠近五大湖,灌溉水源充足
4.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西部工业区濒临( )
A.北冰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大西洋
(2)东北部工业区早期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丰富的煤铁
②便利的水运
③肥沃的土壤
④湿润的气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图示意美国本土赏秋时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本土入秋时间大致是( )
A.北部早,南部晚B.南部早,北部晚C.东部早,西部晚D.西部早,东部晚
(2)影响甲、乙两地入秋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6.读美国本土主要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①气候暖湿,地形平坦
②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③五大湖水运便利,沿海多良港
④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城市与其主要地理事项对应正确的是( )
A.洛杉矶——大西洋沿岸港口城市B.旧金山——温带海洋性气候
C.纽约——美国政治和经济中心D.新奥尔良——密西西比河河口
7.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1990年以后,美国在传统工业发展缓慢甚至衰退的情况下,蓬勃发展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的行业是( )
A.高新技术产业B.汽车工业C.房地产业D.机械工业
(2)“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位于( )
A.休斯敦东北B.纽约中心
C.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D.洛杉矶东南
8.美国电网主要有东部电网、西部电网、德克萨斯州电网。2021年2月,德克萨斯州遭遇暴风雪袭科击,气温骤降,出现大面积停电现象。下图为2020年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题。
(1)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 )
A.以新能源为主B.受天气影响小
C.以清洁能源为主D.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2)为提高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稳定性,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大太阳能开发力度B.建设跨区域电网
C.提高煤炭发电的比例D.减少高耗能产业
9.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至4月11日,美国确诊病例数、死亡病例数都居全球首位。美国农产品销售价格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牲畜收购价格持续下滑,有些美国牧场主不得不将无法推向市场的牛奶倒掉。
材料二 美国略图。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各国移民经过长时期的融合,形成统一的____________民族。字母A是美国远离本土的____________州。
(2)美国最大城市____________及其周边城镇,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疫情在这里暴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多选)。
①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②以白色人种为主
③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
④气候温暖湿润
(3)将牛奶倒掉的美国牧场主,最有可能位于____________农业带(填代号),该农业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美国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
B.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C.东西两侧为山地,且东高西低
D.农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2)B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该示意图显示出美国现代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地区专业化。C正确,AB错误。故选C。
(2)图中农业带①成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位于山地之中,地形崎呕,降水较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答案:(1)C;(2)D
解析:(1)美国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美国平原面积广大,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2)加拿大是北美洲最大的国家,美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部分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部分位于热带;美国地形分为明显的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美国的气候类型复杂,西部为狭长的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区是主要的人口密集区;结合题意,故选D。
3.答案:(1)C;(2)C
解析:(1)图中所示的是美国本土不同农业带的分布,该图直接反映出美国的农业具有生产地区专业化的特点。故选C。
(2)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气候冷湿,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同时由于本地区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市场需求量大,所以乳畜带主要分布在此地区,选项中A是自然条件,C是社会经济条件,C正确。故选C。
4.答案:(1)C(2)A
解析:(1)读图可知,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部工业区濒临太平洋。
(2)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内有丰富的煤和铁,位于五大湖附近,水运便利。所以根据题意选①②。故选A。
5.答案:(1)A;(2)C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由图可知,美国本土北部9月下旬入秋,南部11月上旬入秋,北部早,南部晚,A正确。故选A。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影响因素。甲、乙两地纬度差异较小,甲地入秋早是因为地处西部洛基山脉,海拔高、气温低,乙地入秋晚是因为地处中部平原,海拔低、气温高,主要的气候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C正确。故选C。
6.答案:(1)D;(2)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概况。该地区纬度高,气候冷湿,①错误;由图可知该地区只有煤炭资源,②错误;③④表述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概况。洛杉矶位于太平洋沿岸,A错误;旧金山属于地中海气候,B错误;政治中心是首都华盛顿,C错误;由图可知,新奥尔良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D正确。故选D。
7.答案:(1)A;(2)C
解析:(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呈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故选A。
(2)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东南附近的“硅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故选C。
8.答案:(1)C;(2)B
解析:(1)由图可知,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结构统计图中,新能源有核能、太阳能和风能,比重只占36%,所以新能源不是主要能源,A错误;由于遭遇暴风雪,出现大面积停电,说明德克萨斯州电力生产受天气影响大,B错误。其能源构成中,除煤炭外,其余皆为清洁能源,C正确;德克萨斯州可再生能源只有太阳能(2%)和风能(23%),D错误。故选C。
(2)太阳能的利用受天气变化及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对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的作用不大。A错误;建设跨区域电网,可以相互补充和支援,有利于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B正确。德克萨斯州电力供应不稳,出现的大面积停电现象,主要是恶劣天气导致供电设施和发电设备出现了故障造成的,不是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与煤炭的发电比例的大小和高耗能产业无关,CD错误。故选B。
9.答案:(1)美利坚;阿拉斯加
(2)纽约;①③④
(3)甲;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
(4)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移民来美国的各国移民经过融合后形成了美利坚民族;A为阿拉斯加州,远离美国本土。
(2)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纽约附近因为人口密度大,人口流动多,气候温暖湿润,因此疫情在此爆发并较为严重;疫情的爆发与人种无关。
(3)根据所学知识,倒掉牛奶表明该农业带以乳畜业为主,图中甲农业带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因此发展成为乳畜带。
(4)根据所学知识,美国东西两侧为山地,西高东低。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C正确。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07 海陆的变迁(B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甲、乙、丙搭配正确的是,图示证据可以证明的学说是,该学说的提出者是,下列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是,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不属于板块构造学说观点的是,图中四地位于印度洋板块的是,①、②两海域面积未来变化特点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06 海陆的分布(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从太空中瞭望地球,可以观察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白令海峡沟通了,白令海峡是,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甲岛屿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地理高频考点综合练习:考点18 俄罗斯(B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俄罗斯的大部分城市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读图可知,俄罗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