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第1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第2页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第2章群落第4节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地演替课后训练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训练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的群落演替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中引入蝗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通常不会引起草原发生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在顶极群落中都能发现其存在
    C.在以羊草为主的草原上适当加大放牧量,可以增加草原物种的多样性
    D.草原上过度放牧可改变演替的方向,使草原群落演替为荒漠群落
    答案:B
    解析:草原中引入蝗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一般不会引起总现存生物量发生大的变化,也不会污染环境,故通常不会引起草原群落的次生演替,A项正确。不同的初生演替阶段都会出现优势种群,某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往往被下一个演替阶段的优势种取代甚至灭亡,故在顶极群落中不一定都能发现不同阶段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B项错误。在以羊草为优势种的草原上适当加大放牧量,由于家畜大量吃草,抑制了这一优势种群的增长,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存机会,故可以增加草原物种的多样性,C项正确。草原上的过度放牧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使草原群落演替为荒漠群落,即改变了演替的方向,D项正确。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演替的先后顺序:乙→丙→甲→丁
    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
    C.此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D
    解析:在废弃鱼塘中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甲→丙→乙,生物多样性为乙>丙>甲>丁。
    3.大兴安岭是横亘在东北的一座山脉,山上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下列有关大兴安岭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兴安岭群落具有典型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大兴安岭的群落演替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
    C.大兴安岭的松树、柏树等乔木构成了该群落的优势种
    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大兴安岭群落的内部环境
    答案:B
    解析: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演替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
    4.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均为次生演替,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过程中,各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保持相对稳定
    C.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D.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
    答案:D
    解析:过程①②都是从有生物基础的情况下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但决定两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前者是自然因素影响的演替,后者是人为因素影响的演替,A项错误。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环境容纳量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和乔木阶段物种组成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与灌木阶段相比,乔木阶段垂直结构复杂,光能利用率高,D项正确。
    5.从裸岩到森林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群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一样
    B.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
    C.演替过程中因为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
    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为地衣而不是苔藓植物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解析: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A项错误。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这是因为灌木可以获取更多的营养和光照等,B项正确。种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和物种多样性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与食物、领地等资源及种群内个体数量有关,C项错误。苔藓植物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D项错误。
    6.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滥垦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B.该群落恢复过程中最先出现地衣
    C.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人类活动影响了群落演替,可以通过退耕还林来改善此类生态问题
    答案:D
    解析:滥垦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A项错误。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因此最先出现的不是地衣,B、C两项错误。人类的过度开垦影响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可以通过退耕还林来改善此类生态问题,D项正确。
    7.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珊瑚礁体积的增大为鱼类提供了更为复杂的生存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减小
    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珊瑚礁开始演替时,珊瑚礁中有少量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项正确。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大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为复杂的生存空间,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珊瑚礁体积减小会导致鱼的种数下降,D项错误。
    8.某湖泊是在原河道基础上挖掘的人工湖,为飞禽、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该湖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湖的飞禽、水生动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C.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湖中白鹭的种群密度
    D.从湖心到湖岸依次分布着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B
    9.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久维持稳定。下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 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 。
    (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 。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火灾后森林的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 (填“长”或“短”),原因是 。
    答案:(1)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 苔原 (2)次生演替 短 经历火灾后的森林还基本保留着原来的土壤条件和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10.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群落的 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在Ⅰ阶段,经历了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在Ⅱ阶段,草本植物和灌木混生,群落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2)该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在Ⅰ→Ⅳ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逐渐 ,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渐 。
    (3)在Ⅳ阶段,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
    (4)如果人类参与了该群落演替过程,那么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进行。
    答案:(1)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 大部分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的竞争中被淘汰 (2)次生 提高 增强 (3)垂直 (4)速度 方向
    11.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系列跟踪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逐渐过渡为灌木丛和林地的过程称为 。该地段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称为 。研究发现,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称为 。
    (2)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
    分析上表可知:
    ① ;
    ② 。
    答案:(1)群落演替 物种丰富度 群落的水平结构 (2)随着次生演替的进行,次生林的恢复是向着树种数量的增加、林木不断生长的方向进行的 在次生演替的前50年内,群落内树种数量增长比较快,而150年以后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减缓
    能力提升
    1.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可表示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D.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如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乙群落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快。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物种组成在不断发生改变,甲中①②处的物种数量相同,但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2.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森林。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种间竞争关系,第三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提高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经过数十年的演替,群落由原来较单一的农作物发展为森林,这时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在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优势种群,在种间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由题图可知,这种演替虽然使前一优势种的数量降至较低水平,但没有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种的消亡,只是优势取代。
    3.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AC段,由于森林被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
    D.AC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大多数群落中的各个物种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往往呈不均匀性,表现为斑块状和镶嵌性,A项正确。AC段,虽然森林被完全烧毁,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项错误。AC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变化,D项错误。
    4.下表所示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的统计结果。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相关问题。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该森林群落截获光能的比例逐渐 ,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增多有关。
    (3)研究人员可以采用 法对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 情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1)次生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增大 分层 (3)样方 在空间上的分布(分层)
    5.下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砍伐消退”过程说明 。
    (2)从群落演替类型方面来看,“复生”过程属于 。
    (3)云杉林被砍伐后发生变化的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原因是 。
    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影响 (2)次生演替 (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 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的时间长,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1)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人类砍伐可以使云杉林消退。(2)云杉林消退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繁殖体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3)影响群落演替的根本因素是群落内部的变化,如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等,但外界环境的变化,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也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4)演替需要的时间长,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
    6.农田弃耕后,很快就会长满一年生的杂草。现有一已演替至灌木阶段的农田,在外界条件基本不变且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将来有可能演替至森林阶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上的演替进程比初生演替更快,主要原因是土壤条件优越,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 。
    (2)如果图中曲线b、c表示该群落中植物种类数或个体数的变化,则曲线b表示 。曲线a表示该群落所含 的变化。
    (3)该农田在演替至森林阶段的过程中, 阶段最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从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如果该农田在灌木阶段遭遇一场火灾,烧掉了灌木下的草本植物,但对灌木影响不大,则演替进程 (填“加快”或“基本不变”);但是, 往往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答案:(1)繁殖体 (2)植物个体数的变化 有机物量(或生物量) (3)草本 基本不变 人类活动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从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而题中的农田中具有植物繁殖体。(2)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越来越丰富,曲线c表示植物种类数的变化,曲线b表示植物个体数的变化。随着物种的丰富化,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增多,群落中形成的有机物增多,因此曲线a可表示有机物量或生物量的变化。(3)草本阶段物种含量少,外来物种入侵对其影响最大;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条件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自然因素。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许多自然景区,人们将原有植被清除,然后从农田运来土壤并种植草坪。绿化用草坪不但需要大量灌溉来保证其生长,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施肥、除草、药物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对当地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材料二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山地的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现在山上的森林多为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人工林,海拔800米以下几乎都是刺槐,挤占了该地原有物种的生存空间。
    (1)材料一中的群落演替与自然演替不同,自然演替的方向是 。如果对人工草坪不再进行种植管理,让其自然恢复,这种演替的类型是 。
    (2)材料二中刺槐在当地无节制繁殖的原因可能是 ,这会导致当地 丧失。自然林往往有病无灾,而人工林则往往会爆发严重的虫害,原因是 。
    (3)如果你是自然景观设计师,该如何对城市进行绿化设计?

    答案:(1)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物质、能量的利用率逐步提高 次生演替 (2)刺槐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生存空间,并且缺少天敌 生物多样性 物种单一,且害虫的天敌很少 (3)根据群落演替的自然规律,选用当地原有的植物,合理安排草本、灌木、乔木的比例,增加物种丰富度,合理安排生物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答案合理即可)
    8.目前,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人为因素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 。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 演替的过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况: 。
    (3)中期封禁后,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 、水分和矿质营养的矛盾,还扩大了 的范围,提高了植物的 。
    答案:(1)方向和速度 (2)次生 植物种类继续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继续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进一步增强 (3)增加 (4)空间 植物利用环境 光能利用率
    9.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 (填写演替类型)。
    (2)由上表分析可知,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 (填写生物名称)有关。
    (3)赤杨定居后,一些固氮微生物侵入赤杨根部,形成根瘤。这些固氮微生物从赤杨根部获得营养,同时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离子形式。固氮微生物与赤杨的种间关系是 。根据分析,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原因有① ,② 。
    (4)从冰碛层上的优势种替代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定向
    的结果。
    答案:(1)初生演替 (2)赤杨 (3)互利共生 土壤的酸化 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增加 (4)选择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种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度/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群落
    灌草丛
    针叶林
    针阔叶
    混交林
    常绿阔
    叶林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层
    2
    3
    4
    5
    叶面积指数
    2.48
    6.61
    11.28
    17.76
    光能漏射率/%
    62.2
    44.7
    3.3
    1.1


    总初级生产量/
    (g·m-2·a-1)
    17.43
    55.50
    116.61
    150.81
    净初级生产量/
    (g·m-2·a-1)
    1.50
    14.52
    23.88
    26.00
    1.09
    1.35
    1.26
    1.21
    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
    冰川融化后
    形成的裸地
    苔藓→草本
    植物→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年
    第18年
    第35~
    50年
    第80~100年
    土壤的pH
    7.9~8.0

    7.2
    6.5
    5
    4.8

    相关试卷

    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的演替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的演替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的演替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四节 群落随时间变化有序的演替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某丘陵山地的群落演替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浙科版 (2019)第三节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浙科版 (2019)第三节 地球上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练习,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