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645080/0-17138695502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645080/0-17138695502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1/15645080/0-17138695503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
展开
这是一份(1)生物与环境——2024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小题集训,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语句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符的是( )
A.AB.BC.CD.D
2.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请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属于生物的是( )
A.B.
C.D.
3.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西部旅游,大西北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得天独厚,是寻古问今的好去处。下列描写大西北的诗句包含有生命特征是( )
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D.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4.在公园调查生物种类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B.只记录自己喜欢的花草
C.看到自己不认识的花摘下来回学校研究
D.一个人去偏僻的地方进行调查
5.下列古诗中,体现出生物之间存在复杂关系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6.杜甫有诗句“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相一致的是( )
A.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够加速岩石的风化
B.北冰洋冰层的消退,北极熊不得不上岸生活觅食
C.野猪泛滥造成农田中的庄稼被毁
D.青蛙有与绿草丛相似的体色
7.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是( )
①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尽狐兔愁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8.如图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所有生物可组成一个草原生态系统
B.能量沿着图中的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C.“太阳能→草→兔→鹰”可表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D.图中只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仅是竞争关系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⑤是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
B.②是生产者,③、④是消费者
C.②→③→④→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10.初夏的水府庙公园,景色宜人。你看:风吹芦苇,水草依依,随风摇曳;鱼儿在水草间嬉戏;野鸭子追逐着小鱼,专注着寻觅着美食。赏此美景,勿忘所学,你该知道( )
A.水府庙湿地公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B.该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能够永远保持生态平衡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鱼儿、野鸭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在水草→小鱼→野鸭这条食物链中,野鸭的能量最多
二、判断题
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繁殖现象。( )
12.人在运动时大汗淋漓,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13.“穴蚁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环境可对生物造成影响。( )
14.内蒙古草原年降雨量少,属于典型的沙漠生态系统( )
1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少。( )
三、填空题
16.小刚的学校是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学校,请依据科学探究方法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小刚同学应采用______法。对记录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纳方法:按照______可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______可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
(2)要了解校园内海棠树和樱花树的异同,小刚同学应采用______法。
(3)要了解池塘里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小刚同学应采用______法。
17.捕蝇草通常生活在缺氮的土壤中,它的一些叶特化为捕虫夹,当小虫碰到“触毛”时迅速将其夹住,消化并吸收以补充所缺营养。请分析回答问题。
(1)当小虫碰到“触毛”时迅速将其夹住,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的特征。
(2)捕蝇草的叶特化为捕虫夹,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_____]环境。捕蝇草作为绿色植物能够能光合作用,释放[_________],供小虫呼吸。
(3)捕蝇草和小虫之间是[_________]关系。捕蝇草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
18.请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相关问题:
(1)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水圈的大部、[____________]。
(2)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化改变体色,以便捕食和躲避敌害。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生长在海滩淤泥中的红树林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能有效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红”化作“春泥”的是[____________]者。
19.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______]。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______]、[______]、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0.在20世纪50年代,人们经常使用一种叫做DDT的化学药剂,喷洒在植物上灭虫,于是DDT进入到食物链中,植物→虫→小鸟→鹰,食物链中含DDT最少的生物体是__________,含DDT最多的生物体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螳螂、蝉、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正确;
B、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B错误;
C、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能进呼吸,C错误;
D、破壳而出的幼鳄,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珊瑚礁、机器人和钟乳石都不具有生物的特征,都不属于生物。故选A。
3.答案:C
解析:A.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天山、云海,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不包含有生命特征,A错误。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长河、落日,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不包含有生命特征,B错误。C.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空、云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但大雁具有呼吸、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包含有生命特征,C正确。D.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高楼、云,没有呼吸、生长繁殖等生命特征,诗句不包含有生命特征,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A.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对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研究,A正确。
B.调查时需要全面记录,并且要完整,对所有观察的生物均要进行记录,不能只记录自已喜欢的花草,B错误。
C.调查注意事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故看到自己不认识的花也不能摘下来,C错误。
D.在进行调查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故一个人最好不要到偏僻的地方观察记录、攀爬到大树上调查第一手资料和下水捕捞,这些都是比较危险的事情,D错误。
故选A。
5.答案:D
解析: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体现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体现非生物因素中风和雨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述的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复杂关系,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地衣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地衣对环境的影响,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一致。
B、北冰洋冰层的消退,北极熊不得不上岸生活觅食,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致。
C、野猪泛滥造成农田中的庄稼被毁,是生物野猪对环境的影响,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一致。
D、青蛙有与绿草丛相似的体色,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一致。
故选:B。
7.答案:D
解析: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降低叶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茎肉质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②兔以草为食,狐以兔为食,所以“草尽狐兔愁”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④白天和夜晚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故能依次体现温度、水分、光、生物等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排列组合是③①④②。
故选:D。
8.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A错误。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错误。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共4条。鹰吃蛇,蛇和鹰又都以鼠和兔为食,所以,蛇和鹰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D错误。
9.答案:C
解析:AC.食物链反映的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可见,图中可构成一条食物链,即②植物→③虫→④鸟,⑤细菌、真菌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正确、C错误。
B.图中②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③虫、④鸟都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B正确。
D.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水府庙湿地公园属于湿地生态系统,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B错误;
C、水府庙湿地公园中的鱼儿、野鸭是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正确;
D、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所以在水草→小鱼→野鸭这条食物链中,野鸭的能量最少,D错误。
故选:C。
11.答案:×
解析: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红杏出墙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光照)刺激作出反应。题干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解析:人在运动时大汗淋漓,是因为体内在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这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而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是指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而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13.答案:×
解析:蚂蚁是群居动物,蚂蚁善于打洞,洞多了造成堤坝的土质松动,堤坝就崩溃了。“穴蚁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答案为:×。
14.答案:×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主要以低矮的草原植被为主,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是非常丰富的。内蒙古草原年降雨量少,属于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故题干观点错误。
15.答案:错误
解析: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而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
16.答案:(1)调查;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生物的生活环境
(1)观察
(3)实验
解析:(1)要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我们应采用调查法。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2)要了解校园内海棠树和樱花树的异同,我们应采用观察法。
(3)要了解池塘里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我们应采用实验法。
17.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适应;氧气
(3)捕食;生产者
解析:(1)小虫作为外界刺激,触碰到“触毛”时,捕虫夹将小虫夹住,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2)捕蝇草的叶特化为捕虫夹,有利于其生存,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捕蝇草作为绿色植物能够能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氧气,供小虫呼吸。
(3)捕蝇草以小虫为食,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捕蝇草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
18.答案:(1)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能适应环境
(3)生物能影响环境
(4)分解
解析:(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变色龙会随环境的变化改变体色,以便捕食和躲避敌害。这一实例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生长在海滩淤泥中的红树林根系发达、枝繁叶茂,能有效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这一实例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4)分解者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红”化作“春泥”的是分解者。
19.答案:调查方案;植物;动物
解析:调查法的步骤:一、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范围及对象;二、选择调查方式 ,不同的调查课题应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三、制定调查合理的调查方案。四、实施调查,调查时要如实全面的记录,不能凭个人感觉记录。五、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对调查结果要认真整理分析,有时还需要进行数学统计。六、撰写调查报告。因此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20.答案:植物;鹰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反之,越少。在植物→虫→小乌→鹰这条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DDT含量最多,植物的营养级最小,体内有毒物质最少。选项
语句
生物的特征
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排出体内的废物
C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生长发育
D
破壳而出的雏鸡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测试题1生物与环境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种类众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测试题1生物与环境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种类众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2020届初中生物中考一轮复习考点测试题1生物与环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自然界中生物种类众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